抽刀断水水更流

我依稀听到远方浓雾弥漫处受伤的野兽们蠢蠢欲动

By 奥里维拉

抽刀断水水更流


约好午后一点四十在小区东门换纱窗,蒙城汉子带了个胖墩墩的女人,关键是脸颊也是扁形肥硕,我把手里的农夫山泉给那汉子的时候,女人还没出现,汉子有点意外地接了农夫山泉,我脱口而出两扇纱窗多少钱,汉子顿首望向我身后,我才看见又停了一部张牙舞爪的电动车,小城屡次国检,也过了许多回,国检一走,不仅对待电动车遮阳棚视而不见,原来明令禁止的小三轮又在市场上销售狂奔,我不再关注两扇纱窗的价格,两扇纱窗能有多少钱呢?
从东门拿着换好的两扇纱窗走到单元楼,准备上楼,楼角原本以为懒散的老猫看样大限到了,几个人唏嘘的围着。我是不欢喜猫狗之类动物的,甚至连与它们为邻都觉得悚然,按照贪婪多巴胺意味深长的想法,人类会欢喜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是转瞬之间,眼睁睁瞧着这个用摊在小径的身体挡住去路的家伙挂了,还是有点莫名的惆怅。
日子像茨威格担心的那样果然没有什么惊涛骇浪,曾经是茨威格忠实的读者,当然那段时间也在不忍卒读的状态下,一搭没搭地翻着《我们仨》与《平如美棠》,或者以为时间始终流水一般流淌下去,我仍然麻不不仁。酷暑温度最高的正午,单独骑着单车,我也想着笔直的路没有尽头,而对于少年时波澜不惊屡屡躺在太平房冰冷水泥台纳凉的余华,苏童显然鲜有如此决绝平淡的果敢,但苏童却如鹞子翻身入云端,带给我其它文字抵达不了的惊艳,而非如临深渊的不忍卒读。
大概苏童本人就比较喜欢沉浸于自我精神世界中,一个人的优点往往是他的缺点,埃里蓬自传性作品《回归故里》探讨的法国旧故事,也不全是对原生贫困家庭的回避反思,我始终想着槐花巷的种种快乐,每一种都超过阅读本身,而阅读给予我的意义通常比较复杂,我爱恨交织地眼镜片度数越高越深,而当一个人开始追忆回溯隔阂,除了垂老,这可能属于另一种惩罚性的回归故里。
小城西部瓦砾废墟的尘埃多半源于平板玻璃厂,彼时盛名远远大于洛玻的国有大型企业,市场腾挪闪躲,被并入一个硕大膨胀的诺亚方舟,比邻的厂区地块迅速纳进小城商业规划,整个夏天我必经之路,车水马龙的“多国部队”,拆迁队伍的车牌号至少彰显了他们来自东南西北,还有西北偏北等等十几种。对此,我一点都没有唇亡齿寒的哀叹,比较郁闷的是自己竟然在隔壁一个地方呆了那么多年,毫无意义的循规蹈矩,可见规矩是我们平庸的借口,可也不是唯一原因。
东施效颦细腻精美文风的源头大抵是茨威格和苏童,工厂的废墟基本消除了一切肉眼可辨的建筑物,水泥围墙倒是勉强屹立着,原本用来装饰的铁条锈迹斑斑,千疮百孔,这时候的荒诞接近略萨的把控,我宁愿忽视鲁尔福,余华随笔提及鲁尔福,顺带了马尔克斯与鲁尔福的相遇,他们几乎都在竭尽阐述写作永不结束,阅读者和写作者为此致敬不尽相同,边界往往属于刻意为之,好在还有无垠的阅读。
传说即将重新粉墨登场的破产重组,意义大不过海航,吃惯了养尊处优的公家饭,喝着别人的血汗,到底能否感同身受?我端着人家的饭碗几多年,翻云覆雨手,只差瞧得愈加仔细的掌纹,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金陵乌衣巷,士族痕迹再无,对于王导是否东晋中兴名臣,我只关心他的书家身份,《改朔帖》溢满了愁苦伤感烦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话虽如此,“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法国乡村的镜花水月,与千利休勘不破的茶汤息息相关,埃里蓬用《回归故里》极大可能是与自己和解,“我曾经幻想过多种生活的可能,夸张地说,我甚至愿意去尝试更多的可能生活。但你知道,这不大可能。”矫饰的乡愁回不去了,略萨打乱组合了平庸的现实,我根本找不到那些本就属于我的庸俗,《酒吧长谈》是我阅读过略萨最长的一部,整个长篇弥漫着酒精的迷醉,我欢喜如此,许多事情同时发生,许多面孔一起隐约闪烁,午后纱窗安置到位,一罐啤酒的微醺,一场浅睡之后烟消云散。

插图:朱明弢  作品

停在我们恐惧之处

阅读其实什么也拯救不了

江州司马青衫湿

蚂蚁闻着气味行走

少年欲钓吞舟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