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现在的古装设计还不如十几年前[德珍]的画~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洗稿,授权请微博私信@春梅狐狸)
把本文分享到朋友圈,或以链接形式分享无须授权
这篇的由头是无意间跟基友聊起德珍的画,便说从画风的开辟也好、从资料的收集也好,德珍所处的高度迄今也没见人超越多少……
我认识的很多女孩子都曾喜欢过德珍的画,哪怕不知道她的名字,在曾经1块钱借一天的台湾言情小说当道的年代里,那些台言的封面也几乎都是德珍那样的画风。打算写这一篇的时候,我检索了一下有没有关于她的画作或画风的正面评价,却发现大家喜欢发她的画的热情大于像粉丝饭爱豆一样去述说。
许多年后,我喜欢上服饰史,再看德珍的画才发现她应该有一个不输于很多古装爱好者的硬盘,因为实在是有太多似曾相识的画面了。
郑重说明
本文仅借德珍画作以说明一些可能有出处及介绍相关知识,并非考据!
德珍高产,本文涉及内容仅是随手百度的,不具备任何代表性。
比如《清风拂面》这一张,几乎就是刘佳氏(溥仪的祖母)照片的翻版。
△ 德珍画作
△ 刘佳氏
当然由于德珍只是插画师而非专业的服饰史学者,仍然在很多地方沿用了惯常的对于清代服饰的误区。比如立领、比如窄袖,比如呈现明显折角形状(如“厂”字)的大襟,其实刘佳氏所处的时代立领还未在旗装上流行开来,并且那是一个全民流行宽松大袖的时代。
△ 奕譞侧福晋、载沣生母刘佳氏(中)、庶母李佳氏(右)
《汉妆潋滟》里的万贵妃,则明显参考了《明宪宗元宵行乐图》里的形象。
△ 德珍画作
△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由于原画里的人物很小,所以使用了许多其他素材去堆积,并且在服饰版型上其实也有很大出入。
搜集大量文物照片,然后堆积在自己的人物上,这是德珍笔下很常见的。
△ 德珍画作
△ 银镀金累丝点翠嵌珠宝花篮钿子
△ 德珍画作
△ 点翠嵌珠宝五凤钿子
△ 德珍画作
△ 孝靖皇后三龙二凤冠
△ 德珍画作
△ 临沂洗砚池西晋M1出土蝉纹金铛
包括“暖暖”演绎过的清代皇后礼服,德珍也有画过。
△ 德珍画作
△ 皇后冬朝冠
△ 奇迹暖暖
当然从实际出发,这些直接堆砌文物的方式最容易遇到三个问题,德珍都有——1、时代错误,2、搭配错误,3、比例错误。越是零散的物件,越是容易遇到这些问题。
比如下面这幅被标为杨玉环的形象,略微熟悉首饰的人就会知道这到底是堆了多少不应该是杨玉环的东西上去呀!
△ 德珍画作
其实德珍更早期的《敦煌藏奇-供养人》里的画作(2002年出版,百度百科资料),虽然流传不广,但是更得我的喜爱。尤其如今很多古装爱好者突然上杆子要整点敦煌里供养人的装饰搞搞所谓的“复原”,就愈发显出德珍十几年前这批画的绝艳动人来了。
△ 德珍画作
△ 都督夫人礼佛图
比如上图就是参考著名的莫高窟130窟里的段文杰摹本《都督夫人礼佛图》(谁家拍照姿势山寨了此图我就不点名了)
此外还有莫高窟98窟的供养人,也是现在很多人喜欢的。果然敦煌的供养人万万千,大家喜欢的都差不多啊!
△ 德珍画作
△ 曹议金家族供养人,范文藻摹本
△ 莫高窟98窟原本
△ 德珍画作
△ 潘絜兹摹本
不得不说,早期的德珍没有后来那么色彩浓艳,反而显出梦幻的感觉来了。
下图是榆林16窟里的回鹘公主供养像的演绎。
△ 德珍画作
△ 榆林16窟回鹘公主供养像,摹本
△ 榆林16窟回鹘公主供养像,原本
莫高窟9窟的演绎。
△ 德珍画作
△ 莫高窟9窟供养像
以前聊古装剧服装设计的时候就说过,关于古代中国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古代中国,拥有唯一的不可动摇的标准,一个是存在于中国人想象中的古代中国,则是一个宽松的可以被构建的领域。
而以德珍为代表的台湾插画师们曾经构建的就是一个符合想象的一个古代中国,只是德珍会选用一些文物素材去辅助堆砌,却不能足以证明它就是前者的历史上的中国。就跟很多电视剧粉丝喜欢开贴证明的一样,某一两件可以找到想象的文物有啥可稀奇的,德珍的画就可以甩这些电视剧几条街了。
德珍的画作之所以可以成为许多女孩子某个阶段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德珍手绘结合电绘的风格瑰丽而细腻,更在于作为一个女画师她所描绘的女性角色更具有少女情怀的表达。似是而非地表达自己想象中的过去的中国的画家很多,之前我们聊到过的陈逸飞、姜国芳都是,只是他们的笔触是那种昏暗而带有欲望的男性视角,而德珍却是绮丽而带着小女儿姿态的。
△ 姜国芳画作
△ 德珍画作
上面两幅画同出自于刘佳氏,区别却不是一般的大。在一些相近姿势题材里,区别会更明显,德珍笔下全是少女的忧喜和期盼。姜国芳则更多少妇的欲求和寥落。
△ 姜国芳画作
△ 德珍画作
△ 姜国芳画作
△ 德珍画作
德珍已逝近5年了,而我和我的女性朋友们的少女时代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当年从没想过自己后来会喜欢上古代服饰,就当做是一场少女梦的延续吧!
注 业余打理,无暇校对,若有错字,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