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浒山
白浒山在战争年代,被认为是军事战略要地。它东距鄂州市46公里,西距武昌大东门27公里,山的海拔高度149.8米,论地理优势,它能扼守长江。
白浒山战役
1938年,国民党江防司令部在白浒山上驻扎了一个炮兵团,建有燎望指挥台和四个钢筋
白浒山
水泥结构炮楼。1938年5月,日寇沿江而上,进攻武汉,在刚接近鄂州市华容区的丁桥时,驻守在白浒山上的炮兵团向日军开了一炮,炮弹正中丁桥,桥被炸毁,吓得日军倒退十余里。这样一来,自浒山的炮兵就成了日军进攻武汉的重要障碍,他们动用数十架飞机集中轰炸自浒山,致使军事设施被毁,无险可守。
白浒山古有八景
白浒山早在光绪年间,就是引人入胜的游乐区。据《武昌县志》记载和当地人传说,原白浒山林木葱茂,古色悠悠。山中二人难以武汉:人民喊你开发白浒山环抱的桂花树古老参天,气味芳香,山的上半端云雾环绕,如同天庭仙境,游客至此,往往留连忘返。
相传,自浒山古有八景:
“碧云古寺”,位于白浒山顶,座东北朝西南,占地约千余平方米,上下两层,上为正殿,下层两侧是厢房,中间为天井,寺高八丈,全为青色布瓦砖墙。寺前有参天梧桐,寺左右种有冬青树。从白浒山下杜家村上山的道路,全为青条石所砌。每逢佳节,寺庙灯火辉煌,游人如织,来自黄石、鄂城、华容、葛店等地的朝山进香人群络绎不绝。寺庙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机炸毁,仅存庙基。
“仙人立石”。传说大殿之中有木刻禅师之坐像,底座有一怪石,自然生成,形态若人,故有“仙人立石”之说,此石至今尚存。
“顶峰天泉”。出碧云寺,步行丈五至山顶,有一水井,井面积1.8平方米,井水清如镜,常年不枯。夏季水涨,井水则漫井口,冬季枯水季节,井水亦不枯竭。井水深度一般在1.8米左右。
“井边云窟”。白浒山每逢雨季,在雨前雨后,满山云雾缭绕,云雾每从“峰顶天泉”的山拗升起,茫茫而成白罩,神秘而引人遐想。
“魏氏书堂”。在碧云寺正对面约百米处,相传明代有个书生魏子题少时曾在此读书,魏后中选翰林院。现魏氏书堂旧基尚完好。
“油盐古井”。传说在碧云寺后,陡壁上有两块相连的大石头,高约1.5米,面积约20平方米。石顶各有一洞,一个洞出油,一个洞出盐,可供寺里僧人食用。后有一僧人暗将油盐拿到山下去卖,败坏了寺规,亵渎了神灵,于是井里再也不复出油盐了。
“猿猴老穴”。在白浒山北面有个石洞,高2米,深1.5米。据说,从前此洞是猿猴栖身之所,故称“猿猴洞穴”。1968年,因白浒村民开山采石,洞被炸毁。
“矶分江武”。白浒山北麓长江之滨,有块很大的矶石,呈黑色,俗称“黑矶”。黑矶的东面为武昌县,西面为江夏县。故有“矶分江武”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