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喊穷叫累”引热议!主动选择当教师,就没资格抱怨了吗?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关于教师招考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有一位自称毕业数年的大学生发来私信,吐槽现在教师越来越难考,“位置好的公办学校,特别难考上,几乎是百里挑一”。他还表示自己考了好几年教师,一直没考上。
在文章后面的数十条评论中有一条很耐人寻味,说:“希望那些自愿进入教师行业的人,别把主要精力用来抱怨”。这条回复让笔者想到与几位朋友的一次聊天,朋友觉得教师职业是个不错的职业,比较受求职者的欢迎,不理解为何在网上变成“不受待见”的职业,更让朋友不理解的是,许多抱怨自己工作压力大、待遇低的教师,恰恰是那些通过重重关卡考验、自愿进入教师行业的大学毕业生,他说:“既然主动选择成为教师,就不要再喊穷叫累!”
众所周知,公办学校在职在岗教师属于拥有事业编制的体制内工作人员,而事业单位基本是逢进必考,尤其是教育系统,除了极个别特别优秀的人有“绿色通道”,其他人都要参加笔试、面试(含无生课堂等)、体检等,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明知这么难,还拼尽全力去考,考上了又觉得待遇差、叫苦叫累,的确会给人们一些口实,但主动选择当教师,就没资格抱怨了吗?“既然主动选择成为教师,就不要再喊穷叫累”,这话对吗?
首先,无论是哪个职业,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有抱怨的资格
主动选择进入某一个领域,可能是热爱这个领域,也有可能仅仅是生活所迫。但不管是什么原因,人们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多少会有一些不如意,或是待遇,或是地位,亦或是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于是人们会发出一些抱怨的声音,抱怨自己收入低,抱怨家庭开销大,抱怨领导不关心员工,抱怨自己不受人尊敬……
教师、公务员、医生,亦或是其他体制外工作人员,都可以表达对自己工作的不满。不仅是普通工作者,一些年薪百万的高级管理人员,或一些身价万亿的成功创业者,也会对自己的工作或生活表达不满。
抱怨工作不等于不爱自己的职业,抱怨生活也不等于不爱自己的生活。这好比一个女人,经常抱怨丈夫,不是她不爱丈夫,就是因为她看不惯丈夫的一些做法和表现。所以我们不要过多指责一部分教师的“喊穷叫累”,他们有资格抱怨工作、抱怨生活。
其次,抱怨是一种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任何职业的从业者都需要有情绪宣泄出口
人的负面情绪需要有宣泄的出口,如果宣泄情绪的出口被堵住,长期的压抑和不开心会让人变得抑郁,也可能让人瞬间爆发,以至于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情。
负面情绪不能积累,必须要通过适当的渠道释放。于是有人选择戴上耳机,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有人选择抱着枕头默默地哭;也有人选择抱怨。理论上,抱怨属于一种倾诉,只是抱怨的对象比倾诉的对象更为宽泛,抱怨的言辞比倾诉的言辞更为激烈。与所有从业者一样,教师也需要有情绪宣泄的出口,他们“喊穷叫累”,就是某种程度上的情绪宣泄。
当然,教师职业有它的特殊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的“道德楷模”,是学生的“榜样”,他们应该积极、正面,浑身散发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工作的热爱,他们也应该不图名不图利,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奉献给教育事业。可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思考,教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们有喜欢的东西,也有憎恶的东西;他们有积极的情绪,也有负面的情绪。如果我们总是站在道德高地,要求教师们做到完美无缺,就是逼着他们“密封”自己的负面情绪,搞不好会出大事。
不过,我们需要承认,教师“喊穷叫累”,比较容易造成大范围的影响,这既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有关,也与教师群体的广泛性有关。截止2019年9月,全国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数量为1673.83万,人数相比1985年增长了79%,远超公务员、医生等其他体制内职业从业者。庞大的教师群体,不可避免会面临诸多类似困惑或不满,少数教师的抱怨很快就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并引发各自的吐槽。所以,有人站在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社会负面影响角度立场,建议教师把抱怨声音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在改善,但大家抱怨的声音却一直没有停止过。一方面,抱怨是个人情绪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抱怨能让不好的现象被大众熟知,促使社会做出部分调整,让社会更公平、更开放,也更包容。教师“喊穷叫累”或许不被一些人认可,但这种声音不应该被禁止,社会应该给人们抱怨的空间,而所有人都应该有抱怨的资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