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的施坦威花园,音乐元素下的公共花园经典之作
斯坦威花园
花园类型:公共花园
坐标:中央音乐学院
面积:780㎡
CHINA好花园S0303
看设计师如何改造和提升公共花境的思路
施坦威花园
01
施坦威花园的地位
施坦威花园,坐落于中央音乐学院,面积780㎡。落成于2010年春,概念设计出自德国著名设计师Ute Heitmannn女士,施坦威公司为中央音乐学院校庆出资,由北京和平之礼造园机构负责深化设计并组织建造。
从花园入口进去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绿的草坪,令人平静舒缓。
再往里,便是园中园玫瑰园,花开时节很是浪漫。
花园最中央的施坦威钢琴骨架,很是引人注目,很符合中央音乐学院的氛围气质。
中央音乐学院处于北京二环地区,特别需要一个清新宜人的公共空间环境,供学生以享受休闲时光。此外,因为施坦威花园场景美观,还成为了不少校园纪录片的取景地,也一度成为中央音乐学院的著名打卡点。
总之施坦威花园备受中央音乐学院师生青睐,在中央音乐学院占据着重要位置。
这样一个美观的校园公共花园,在设计之初,其实就是中央音乐学院西北角的垃圾场。有土地就会有希望,我们总是可以在废墟之上修建花园,种花种果种希望。
02
设计理念:从音乐到花园
很多人都知道施坦威钢琴,它是一个著名的德国钢琴品牌。
在施坦威花园的景观提升中,项目负责人和平之礼造园机构的马总,将许多音乐元素应用到了这个花园的设计中。
最显而易见的是花园正中央的视觉聚焦施坦威钢琴骨架,以及随处可见的常绿植物与游园椅结合而成的键盘式种植。
其中最显著的音乐元素是花园整体轮廓,是一个高音符号,这也是整个花园设计理念的来源。入口标志是一个石台花池,左右一分为二的两个路径,整体环绕形成高音符号。
当然,此类音乐元素还很多,时不时地出现在花园中,充满乐趣。
从音乐到花园,从听觉拓展到视觉、味觉、触觉的全方位感官享受,施坦威花园为中央音乐学院增添了不少光与色。
03
为何要改造施坦威花园
改造负责人马智育先生说:“施坦威花园还需要改造其实是谦虚了,不过公共花园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定期维护改造。”
首先,公共花园作为一种公共空间,每日人流量大,使用机率高。相对私家花园,施坦威花园的破坏风险、破坏程度自然也高。尤其是花境部分,难免经常被人踩坏,需要定期地去补植修复。
其次,四季更替,四时变化,植物也会有生老病死,一年一轮回。定期地补植或者改种植物,以保证夏秋季节也有亮点、特色,是很有必要的。
这一次的改造,主要针对的是花境。一方面恢复了其原种植特色,另一方面在色彩和品种上也作了变化和提升。这种见效快,又能做到长效的花境改造,对公共花园的维护提供了借鉴。
04
公共花园VS私家花园
公共景观呢,我们还是希望这个花、植物,一个是品种上有一定量,一片一片地种植,最终还是形成一个自然式的环境,目的是区别私家花园,因为它毕竟是一个公共空间,它是属于整个学校的。
——马智育
透过这次施坦威花园改造,不难发现,公共花园和私家花园还是有不少的区别,同时也有不少融合的地方。
在种植品种搭配上,设计师很注重花期配置,比如说猬实、天目琼、月季、薰衣草等依次开放,花园四季有色,不至于让花园在某些季节过于寡淡、萧条。这使得施坦威花园相比传统的公共花园,在气质上有很大的提升。
当然,公共花园的花境再怎么注重配置,也不可能获得私家花园那样的精心呵护,所以一定要同时考虑低维护、低成本。
设计师用绿篱跟学校公共区域做了一个遮挡,使得公共区域也具有一定的私密性,这里可能和私家花园有共通之处。
施坦威花园是公共花园的经典之作,提升了传统公共花园的气质。施坦威花园设计获得过一些奖项,为不少公共花境提供了参照,对公共空间的设计来说,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将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像施坦威花园一样的自然式公共花园吧!
北京和平之礼造园机构
马智育先生
北京和平之礼造园机构创始人之一。首创V8花园设计模式,擅长设计营造小尺度精品园林景观,经过十几年的践行,带领团队造园500余座。在众多热爱花园生活园主圈中,保持着优良口碑。
代表作品
龙湖系列
红螺湖半山别墅
格拉斯小镇
富力丹麦小镇
龙湾别墅
拉斐水岸
落地花园案例几乎遍及北京所有别墅项目及一些外埠高尚住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