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所谓玉毫异毫与鹧鸪斑,实物究竟什么样?
什么是宋人所谓的
鹧鸪斑、玉毫、异毫?
这些概念,有对应的实物吗?
各自是什么样子?
▼
解惑建窑系列之二
建窑先民的汗水及大宋朝野的喜好(上)
文/徐子明 责编/ 知北游
这一讲的内容,国内瓷界存在诸多分歧。比如:有人说“鹧鸪斑”不是建窑,而是江西吉州窑产品,陶谷“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属“永和之误”。
这里笔者想说,还真别去质疑古代名流会犯如此低劣的错误!如果把宋人对于建盏的热情比做“红日喷薄”,那么你我对建盏的研究最多只是“燎原星火”!
但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盏也不例外。建盏的性质,古人今人,都已然划好道道,那就是板上钉钉的“非遗”。
因此传承的责任远重于创新的“噱头”。无心传承,就标榜创新,有如“没学会走就学会跑”一般不着调!
所以,古人意欲何为,追捧什么,我们一同追寻古人的诗词文章,做一番推理、论证。
宋代文献中所载建盏今解
建盏贵在“窑变”,是“天工+人巧”的“天人合一”精神在陶瓷中的完美诠释!盏有千万种,诗有千百篇——文章篇幅有限,现摘几例:
1、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一书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青黑底色,兔毫细长且清晰是古人推崇的兔毫盏上品!至于金兔毫、银兔毫、蓝兔毫、灰兔毫、褐兔毫,各花入各眼,没有高下之别。
2、后人追记的《宣和遗事》记载:“政和二年……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帝王所用的异毫盏,系古人所指建盏中的哪一类已无从考证,但按照汉语修辞习惯,异毫者,纹样有别于兔毫,又不会是无纹理的单色釉器。
而圆斑称“鹧鸪斑”,长纹称“兔毫”,异毫盏就应该是介于圆与长之间的其他纹理,如建窑故乡人奉为至宝的“苍蝇翅”、“蛇皮纹”,“竹叶花”等。
3、五代宋初名士陶谷,作有一本记录旅途奇闻异事的笔记《清异录》,书中记载:“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因展蜀画鹧鸪于书馆,江南黄是甫见之曰'鹧鸪亦数种,此锦地鸥也’”。
以建窑遗址留存古器来看,古人命名为“鹧鸪斑”之器,应该存在两种差别极大的形式:自然窑变的油滴盏和人工点彩的珍珠斑、铁锈斑。
油滴盏:宋时国内无此名,是今人拿日本用名反证“国宝”的典型例证。所谓油滴,就是宋人指自然窑变出的鹧鸪斑之一类盏(如下图为银鹧鸪斑、金鹧鸪斑)。
注:鹧鸪斑、兔毫,为古人用“拟态”的方法命名建盏,是“抽象”纹理、“具象”表述的高妙手法,我们应该沿用此法!
今天,“油滴”的叫法虽属外来且不甚确切,但被更多人接受(众口铄金啊!),但事不关荣辱,我们也没必要矫情到非更正不可,就笑纳吧!
珍珠斑(白点)、铁锈斑(其实还有西瓜花),是另一大类的鹧鸪斑!因为古代龙窑柴烧建盏,真正自然窑变成的鹧鸪斑万中无一,而布点均匀,点滴圆润的就更是十万中难见其一。
从今人用龙窑烧建盏的成果看,在龙窑中烧出油滴盏真的很难,龙窑结合现代的控温技术都依然难以做到。
然而,“需求”才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大原动力!依常理窥之,巨大的市场需求必然诱发古建窑人“取巧”的心思——以人工点彩的“取巧”方法做出“白鹧鸪斑”“金鹧鸪斑”(如下图),来填补银油滴、金油滴的市场空缺。
其实还有描金、描银来仿金毫、银毫的标本。应是同样的诱因,如下图描银器。
千万别以为这人工点彩是寻常之物——那可是1300年前的双色釉啊。距此600年后的元青花也是双色釉,每件元青花值多少钱您知道吗?以亿计价啊!
建窑高温厚釉,釉的流动是必然的,故而其双色釉图案(唐时应已完成创烧,与长沙窑唐青花同时问世,且绝对一次性烧成,笔者另文论证)必须在流动中烧成,保持不变形,难度极大。
而青花瓷的精彩,在于精湛的画工和构图,釉料的流动是需要尽量避免的。故而是静态下烧成。
一动一静间,釉料技术要求不是只差一点!
建窑之伟大,此一证也!
人工点彩的鹧鸪斑与自然窑变的鹧鸪斑(油滴)共同成就了建窑“鹧鸪斑”家族的辉煌,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似锦,无意插柳柳成荫”。
-上篇完-
下篇将继续介绍金缕鹧鸪斑的真面目与建窑伟大之二证,敬请期待!
作者简介
徐子明,水吉人,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做建盏专题收藏研究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