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明清文人(六)| 松尾芭蕉、归有光、沈复、陈维崧、冒襄、魏骥

第六小组的“家乡文人猜猜乐”登场啦!

各位聪明的看客,
欢迎来和众小妖们一起
来猜猜这些明清文人都是谁吧!
NO.1  日本三重县·松尾芭蕉
BY 香取由美
匹配度
松尾芭蕉出生于三重县伊贺国上野市,晚年游历过大阪、明石、京都、名古屋等地。香取由美家住东京新宿区,有意思的是都内也有一个地方叫做上野,距离新宿很近,她经常和朋友去那边玩。另外,松尾芭蕉晚年游历地之一的名古屋也是她外公外婆居住的地方。
松尾芭蕉是日本三重县上野人。本名松伟藤七郎,通称衷右卫门。他生于宽永21年(1644年),卒于元禄7年10月12日(1694年11月28日),是江户时代前期一位俳谐师的署名。
松尾芭蕉公认的功绩是把俳句形式推向顶峰,但是在他生活的时代,他以俳谐连歌(由一组诗人创作的半喜剧链接诗)诗人而著称。

松尾芭蕉将轻松诙谐的喜剧诗句提升为正式形式的诗体──俳句,并在诗作中灌输了禅的意境。事实上他多数俳句的前三行由长连歌(一些评论家认为此为其最佳创作)组成,而不是各别为单独的作品。

但这些诗句本身曾被多次选集并出版,而且他的诗作往往也是后期诗人(如小林一茶和正冈子规等)的最佳灵感来源。
最有名的俳句之一要算松尾芭蕉在后江户时期的作品──『たわらぼ』中的咏叹诗句:“松岛呀,啊啊,松岛呀松岛。” 颂扬松岛湾的无语之美。
NO.2  江苏昆山·归有光
BY 东一鸣
匹配度
虽然由于行政地域规划的变化,归有光的故居与震川书院均不在当今江苏省苏州昆山市内,而在上海安亭,但归震川墓确实处于昆山市内。归震川墓与东一鸣同学就读的震川中学相距3.6公里,与东一鸣家仅是隔河相望。
归有光,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生于1507年1月6日,卒于1571年2月7日。虽然将其定义为今江苏昆山人,但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地域规划,古昆山与现在的昆山并不完全统一。
归有光的祖籍在昆山,但归有光故居与后来的项脊轩均在如今的上海安亭、松江等地。他是明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南太仆寺丞,是中国散文大家。其后裔分布于嘉定南翔等地。

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他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同前、后七子一样,归有光也主张向古人学习。他不但推崇《左传》、《史记》,甚至诸子百家也为所取径,但他又坚决反对剽窃模拟、雕章琢句的形式主义,而更注重内容和精神上的汲取。
同唐宋派一样,他也主张“文与道非二也”(唐顺之语),“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归有光语),但他又坚决反对认为文是枝叶无用的东西的观点,提出“故文非圣人之所能废也”,并且把道与情紧密地接合在一起。
正是他的这种敏而好思、独立不倚的治学态度,使他成为了明中叶一位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古文大家。
NO.3  江苏苏州·沈复
BY 黄欣
匹配度
沈复出生在长洲,即今江苏苏州,黄欣同学母亲的祖上曾居住在苏州。沈复与妻子陈芸定亲的日子是农历七月十六,黄欣同学的农历生日也恰巧在七月十六。
沈复(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的士族文人之家。他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后到苏州从事酒业。
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也系沈复所写的一部回忆录。“浮生”取“一生浮荡不定”之意,源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浮生如梦,为欢几何”的感慨。

《浮生六记》原有六记,现存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失传。
沈复以朴实的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与愁苦两相对照,真切动人。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
NO.4  江苏宜兴·陈维崧
BY 赵文易
匹配度
陈维崧生于江苏无锡宜兴毫村,如今毫村仍在。赵文易同学家住江苏无锡,距离宜兴毫村大概三十分钟的车程。
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生于天启五年腊月初六。父陈贞慧,字定生,明左都御史陈于廷季子,复社名士,东林四公子之一。师吴应箕。
陈维崧少负才名,清癯多髯,海内称陈髯。他祖上是官宦世家,家风重视气节。于其父陈贞慧时家道开始中落,陈维崧又不事生产,父亲去世后,家境凄凉,两次应试不第,四处漂泊谋生。直到晚年才得官翰林院检讨,供职史馆。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病卒,得年五十八岁。

陈维崧的词风继承了苏辛词的豪放,悲凉雄壮,气魄宏大,亦工诗文。诗、文、词中常有亡国之痛、漂泊之悲,其中以词最为出名。

他是阳羡词派领袖,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
NO.5  江苏南通·冒襄
BY 吉昱凡
匹配度
冒襄为江苏省泰州如皋县人,其故居水绘园位于古如皋县城东北。吉昱凡同学家位于今南通海安,二者在明时同属于南直隶扬州府泰州管辖,直线距离约18公里。
冒襄,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为明时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人。清康熙六年(1667年)改南直隶为江南省,现属于江苏省南通如皋市内。
他生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4月27日),卒于康熙三十二年的最后一天(1693年12月31日),享年八十三岁。他经历了从明到清的朝代变革,私谥潜孝先生。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拒绝仕清。

冒襄出生于世代为官的冒氏家族,是名门望族、文化世家。董其昌将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他14岁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1627年中秀才。

冒襄一生的文学作品很多,《清史稿·冒襄传》说他:“著述甚富,行世者,有先世前徽录,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
NO.6  浙江萧山·魏骥
BY 方舟宁
匹配度
魏骥和方舟宁都出生在萧山区城厢街道,魏骥曾在南京做官,方舟宁正在南京读大学。
魏骥(1375年-1472年2月29日),字仲房,号南斋。浙江萧山城厢镇人。明代名臣、学者。
【官场巨佬
永乐四年 会试为进士副榜(第二名),授松江训导。
永乐十七年 吏部尚书师逵举荐,升南京太常寺博士。
正统四年 升吏部左侍郎。
正统八年 以老辞*1(想告老还乡),不准,调到礼部。再辞*2,又不准,调到南京吏部。
正统十三年 又想辞官*3,不准。
正统十四年 升南京吏部尚书。
景泰元年 77岁,终于得以致仕归家。

魏骥作诗的题材主要是酬唱、送别、悼念、题画,还有一些述怀之作,多是在上班时偶得,或是深夜不眠所得。几乎每一篇诗作,都有歌功颂德的成分,可以说是根正苗红。

但抛开这些方面不看,魏骥的诗作仍有可圈可点之处。在用字用句上,魏骥善于对仗,精于炼字,可以看出他对字句的注意;在意境方面,魏骥总能营造出一种清新别致、优雅空灵的意境。
来看一首他描写吴越的诗作:

千古江山,风云变幻,吴越人叹吴越事,便格外有历史厚重之感。这是现在萧山湘湖边的越王城遗址,是越王勾践屯兵抗吴的重要军事城堡,素有“周朝胜迹,越代名山”之称。魏骥登临的可能就是这座山也说不定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