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疫情,又火了的利巴韦林有哪些不良反应?
利巴韦林作为一种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国外上市。
我国研制的利巴韦林于八十年代上市,早年以片剂和注射剂为主,现已增加到了多种剂型。其说明书明确说明,该药体外具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生长的作用。近年来,关于利巴韦林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安全性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利巴韦林进入体内后,分布性极广,包括脑脊液和脑均有分布,主要以尿和粪便形式消除,其消除半衰期较长,在体内消除过程中利巴韦林原型约占17%。
作用机制是在病毒感染的细胞内转变为单磷酸利巴韦林和二、三磷酸利巴韦林,这些活性形式可以竞争性抑制病毒合成酶,从而抑制细胞单磷酸鸟苷(G御)的合成,进一步阻断病毒RNA和蛋白合成,最终抑制病毒的复制与传播。
目前国内的利巴韦林剂型多样,应用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常见剂型如下:
1、注射液主要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2、口服剂型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
3、气雾剂可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性鼻炎、咽峡炎、咽喉膜热或口咽部病毒感染等;
4、喷雾剂可用于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
5、滴眼液可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此外《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14)》及《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也提及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
而在美国,利巴韦林仅有雾化吸入和口服 2 种剂型,其中雾化剂型仅批准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并且仅在实验室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而口服剂型仅批准与 IFN 联合使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不得不提的是,我国儿童临床应用利巴韦林存在过度使用的不合理现象。国内不止一家企业生产了针对儿童的利巴韦林颗粒剂,口服液等。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治疗病毒性感冒、轮状病毒、甚至水痘、麻疹等疾病时,利巴韦林依然在使用。
不合理使用的后果是产生药物复杂多样的不良反应,累及神经、血液、呼吸、消化等多个系统。《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 版)》指出,鉴于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较多,不常规推荐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WHO 和 FDA 均严格限制利巴韦林在儿童患者身上的使用 。在 WHO《儿童基本药物清单》中,利巴韦林仅用于治疗病毒性出血热。
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利巴韦林虽然被称为抗病毒药,但是不需要使用于普通的病毒性感冒、轮状病毒、水痘及麻疹等。因为这些都是自限性疾病,依靠身体自身的免疫力,就能战胜病毒。对于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也是一样,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也都是自限性疾病,都是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就能战胜的疾病。
1、利巴韦林有较强的致畸作用,用药期间和停药后至少6个月,使用利巴韦林的女性,以及使用利巴韦林的男性的配偶均应避免怀孕;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暂停哺乳,乳汁也应丢弃。
2、利巴韦林进入红细胞,蓄积量大且消除缓慢,容易造成溶血性贫血,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血常规及生化检查。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肌酐清除率<50ml/min的患者,不推荐使用利巴韦林。
3、具有心脏病史或明显的心脏病症状的患者避免使用利巴韦林,特别是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肝肾功能多有下降,应用利巴韦林后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而根据利巴韦林说明书,大剂量的使用可致心脏损害,特别对有呼吸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的患者可致呼吸困难,胸痛等不良反应。
■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