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有个“连中三代”的举人世家

作者:搬螃蟹

导读阅览:

一、130年前的古代科举乡试考卷

(一)详尽的档案

(二)可喜的成绩

(三)煸情的考题

(四)溢美的点评

二、流传至今的家族故事

(一)“脱贫攻坚”学皆公

1.扶贫先扶智

2.扶贫不扶懒

3.扶贫要兜底

4.扶贫有区别

(二)八抬官道“踏马步”

(三)神奇异事垮山魁

(四)碗葬土墓世罕见

三、“四脉”新盛的建议

(一)“八举”新盛的文脉

(二)家国新盛的国脉

(三)造福新盛的善脉

(四)创业新盛的智脉

历史上举人、进士科父子、叔侄、祖孙、兄弟接力科第偶有出现。但“祖孙接续,连中三代”非常罕见!

2021年9月12日,连续不断的第346次“綦走”,在昨夜惊雷倾盆雨的热烈中,在白鹅展翅高歌声的欢迎中,从巴南区仁流场起徒,访之前綦走节点人物彭登杰(2020年7月26日第267次“綦走”:綦江全国唯一寿官牌坊墓坊碑志作者)、彭学皆(2021年9月5日第345次“綦走”:新盛号房黄杨氏节孝坊联作者)及今儿活动主推名人彭士霖故居(原綦江思里蕉花书屋),了解到了綦江区新盛街道阳台村彭氏一族父子孙连续三代考中举人的罕见史实。

清《綦江县志》赞曰“吾綦二百余年,叔侄弟兄之以科名起家者数姓,未有父子祖孙继起者。有之,自彭氏始”。綦走资料有限,目前查证:放眼川渝,也是唯一!

一、130年前的古代科举乡试考卷

这份考卷是目前发现的,綦江唯一的一张古代科举乡试考卷。主人就是彭氏第二代举人彭仕霖。他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四川乡试中举,后选派湖北任职。

(一)详尽的档案

从这个档案来看,封建时代的“高考”政审非常严格,要向上追述到八代直系血亲,上、下四代以内(同高祖)的直系、旁系血亲,还扩展到胞兄弟姐妹婚配方的父母及兄弟姐妹等姻亲关系。

彭士霖乡试档案中家族和社会关系知名成员一览表

序号

关系

姓名

功名

仕职

备注

1

远祖

彭天命

岁贡

不详

顺治初年由巴县迁綦江

2

高祖

彭梓涟

文林郞

第五代

3

曾祖

彭楷

奉直大夫

第六代

4

祖父

彭登杰

恩贡,咸丰元年

(1851年)

候选教谕

綦江人,世居蕉花书屋

(今新盛阳台村熊家咀)

第6条仕职

第7条功名、仕职情况

系笔者据史料补充

第6、8条

为彭氏第九代

第9~12条

为彭氏第八代或九代

第7条

为彭氏第十代

5

父亲

彭学皆

举人,同治三年(1864年)

进士,光绪二年(1876年)

奉政大夫

同知衔

京师河间府南陂知县

6

本人

彭士霖

举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

湖北任职

7

长子

彭元炳

举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陕西知县

8

堂兄弟

彭士俊

举人,同治三年

(1864年)

不详

同出曾祖彭楷

綦江人

9

族伯叔或

族兄弟

彭履德

进士,光绪六年

(1880年)

江西知县

迁籍宜宾

同出高祖彭梓涟

其中彭毓嵩为张之洞最钟爱的五大弟子之一,与张祥龄、杨锐、毛瀚丰、廖平并称“蜀中五少年”

10

彭厚源

举人

广东吴川县通判

11

彭成泰

不详

提右游击

12

彭毓嵩

举人,光绪二十年

(1894年)

陕西凤翔知县

13

岳父二

方雨樵

不详

湖北沔阳州州判

彭士霖先后娶杨氏、方氏

14

妻兄

方小帆

不详

湖北候补府经厅

15

姻伯

(六妹夫父亲)

业师

萧榘卿

(萧世楷)

举人,道光二十年

(1840年)

浙江奉化

知县

四川富顺人

咸丰七年起至同治年间任綦江县训导

16

业师

(亲自教授的老师)

杨材选

举人,咸丰元年

(1851年)

同知衔

綦江人

古剑节孝牌坊儿子

17

徐琴舫

(徐昌绪)

进士,咸丰六年

(1856年)

翰林院编修

侍读学士

丰都人,辞官回重庆主讲东川书院二十年,《丰都县志》同治版主编

18

阮宝臣

(阮光鼎)

进士,咸丰九年

(1859年)

不详

湖北黄州人

19

雷大壮

附贡

綦江县教谕

四川宜宾人

20

伍肇龄

进士,道光二十七年

(1847年)

翰林院编修

侍讲学士

四川邛崃人

成都锦江书院、尊经书院山长

另载受知师(科举考试中担任考官、阅卷、录取和为其提供过帮助的老师)16人。

(二)可喜的成绩

从上表看出,彭士霖族缘远祖彭天命,巴县岁贡生,顺治初年迁居綦江,耕读传家,累积到第八代彭学皆起,创下了家族连续三代不拐弯中举——3名举人(含1进士)的巅峰时代!

同时,还创造了第六代彭楷之后4举人(含1进士)1贡生,第五代彭梓涟之后至少7举人(含2进士)1贡生的科举世族辉煌!

师承綦江“学者宗之”罗星,以教授为业的彭登杰,“能文,研精殚思,不遗余力……友教多年,从游者众。举人杨材选、李英万、萧复相等,皆其门人。”一辈子教出三个举人徒弟,儿、孙、曾孙又三代连续中举,“六举拱敬”的成就足以傲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綦江杏坛!

同治三年(1864年),彭学皆、彭士俊亲叔侄同榜中举,标志着彭氏科举开了个好局——双喜临门,在綦江也非常罕见。

就是本文主角彭士霖,在光绪十七年的乡试中,考取了四川全省第十五名的优异成绩。

(三)煸情的考题

明清科举考试有三场,每场考试时间为三天,共九天。这几天的吃喝撒睡,都在那不到1.5平方的狭小号房里。

第一场考“四书”文三篇,也就是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一句或者几句话为题写三篇八股文及一首试帖诗。

第二场考“五经”文四篇,即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中的一句或者几句话为题写四篇八股文。

第三场考策问五道,主要考查考生的经史文学知识。

綦走收集到的这张硃卷,收录了彭士霖第一场考试的内容。

分别以《论语》“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中庸》“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孟子》“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为题,各写一篇八股文(情怀朋友如有需要,可联系綦走友情支持)。

不过,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八股文就是干巴巴的政论文,科举出题还是不乏诗情画意的。比如彭士霖这次乡试,“四书”文中虽然选择的是《论语》句子,其出处却是逸诗(指《诗经》未收的古代诗歌,见于先秦经传诸子中的数十处零篇残句)。并且用现代白话文来说,就是这样的:

唐棣(蔷薇科小乔木)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

对于这几句,孔子的评价是:

那是没有真正思念啊。如果是真的思念,又怎么会觉得遥远呢?

如果把唐棣换成思念的人,是不是又让彭士霖等古代文人的科举之路,多了一份爱情的相思呢?他们一旦追求真爱,坚守初心,诚意实足,就会求什么得什么,任尔天涯海角也限制不了。正如中国数千年来描述并歌颂的牛郎织女: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试贴诗是根据杜甫《送段功曹归广州》“峡云笼树小,湖日荡船明”,以规定的韵脚创作五言八韵诗《赋得峡云笼树小(得云字)》,彭士霖的创作是:

客舟天际渺,指点峡头云。树竟笼来小,人从去处分。

倒涵江浪涌,轻漾石花芬。点缀峰团锦,依稀水鍊纹。

微痕难入画,淡影尚成文。辉洁盘秋月,阴浓漏夕曛。

叶曾遮鹤盖,松自瘦龙筋。独步瞿塘路,穿林袭翠氛。

(四)溢美的点评

对于彭士霖的答卷,大主考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1.本房原荐批

第一场:

以训思立学术之防詀题。

一是切思慕公共语,无从混其笔端,佳作也;

二是振采欲飞,负声有力;

三是夭矫不群,诗工雅。

第二场:

音节和谐,锵金戛玉。

第三场:

条封十得五六。

2.衡文堂中批

第一场:

一是精气内含,宝光外溢,高浑坚卓,大似乾嘉诸作者;

二是弸中彪外;

三是一气挥洒,锐利莫当,诗雅炼。

第二场:

笔酣墨饱,兴会淋漓。

第三场:

敷封明整。

二、流传至今的家族故事

(一)“脱贫攻坚”学皆公

熊家咀路上,徒友@华 给大家讲到,旧时大户人家,基于教化民智,传播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传统道德规范,会请长于演说的读书人定期给乡邻讲经布道。为了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穷人参加,往往还会煮上大锅饭,供来听讲的人免费取用。

没想到,彭家第一代举人彭学皆,就给我们綦走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彭学皆其人,书读得多,考中进士官居知县,虽然英年早逝,留下政绩不多。但他在綦江灾荒年间,济贫助困的办法,与我们参与“脱贫攻坚”战略中的多项得力措施有异曲同工之妙:

1.扶贫先扶智

清《綦江县志》载:綦尝岁饥……复于家宣讲圣谕,以饥贫弱者,至富岁乃己。

这几句是什么意思呢?

曾经有几年,綦江遇灾荒。熊家咀“彭家讲坛”开讲啦!穷人家的老弱病残,只要愿意来听,大锅食是办起的。直到度过灾荒年生!

綦走人难以想象,短则数月,长过整年,彭家为之消耗了多少积蓄?

2.扶贫不扶懒

清《綦江县志》又载:又念穷邻难度岁,纵于己山樵采,视多寡酬值,以为常。

行善始于身边。有劳动能力的“穷邻”,可不能坐等彭学皆的免费午餐。去我彭家山上打柴,论柴禾多少付给报酬。

3.扶贫要兜底

清《綦江县志》也载:其于族子世交,及所知寡妇,单寒士,亦加意恤之,慈惠多出人望外。家用负债,弗恤也。

行善止于所见。彭学皆对亲戚朋友,以及相识的孤儿寡母、贫困的单身汉等,往往加量救济,兜底照顾,出乎受助者意料。即使家里面偶尔出现资金断链,也不为之忧虑。

4.扶贫有区别

清《綦江县志》还载:綦尝岁饥,学皆放其谷数百石以平粜。

綦江遇灾荒,米价大涨。彭学皆既不是简单开仓施济,更没有见利忘义。而是将家里面积存的几百石粮食放到市场上去平价卖给穷人。这同样也是大善。

(二)八抬官道“踏马步”

人老坎古道,是綦江经正自下仁流场,过安澜到一品往重庆府的一条官道。綦走想象得到,当年的乡里人赶场、读书人赶考,商贩往来、亲戚串门,该有何等的热闹。

这段石板路,全部用条石在陡边坡上垒砌而成,平阶都是两块或三块石头组合成的踏马步。即是说一步跨过去不得行,改成两步踏又嫌小。

当地老人传说,这是为了方便车马、轿夫行走。马儿左腿踏上阶,右腿提上来要站一下。轿夫亦如此,前脚跨上来,后脚跟上来后要踏步停息。否则,不管人、畜,直挺挺陡坡上、下,都承受不了,何况还负重呢?

可是,西南地区,这样的地势很普遍,为什么只有这里才这样修呢?綦走五年每周一徒,走过的古道也不少,确实没有看到过其它地方有这样修的石板路。

当地老人传说,这是因为熊家咀彭家,连续三代中了举人当了大官,显赫乡梓,衣锦还乡,所以就凿了这条青石板大道,方便八抬大轿直达熊家咀彭氏祖屋。

綦走一行,第一次走上这样的踏马步,走歇自如的心境确实不一样。还发现在公路已经盘旋上山,乡民赶场已首选坐车,学生已经大多住校的今天,这段古道,居然没有像绝大多数古道那样,荒草比人还高,荆棘丛生不可穿越。相反,仍然平整敞亮让人放心“踏马”。原因是什么呢?古代工匠质量第一下基牢靠,百多年的山水冲刷也不能撼动石阶走形变样;勤劳的当地人及时拔刺除草,只为留下古道原貌的念想。

(三)神奇异事垮山魁(儿)

翻过人老坎官道,綦走人碰上了豁达、热情、健谈的当地老人胡必强,1946年出生的他不输我们年轻人的精神,听说我们找不到熊家咀的路,自告奋勇送我们去。

还离熊家咀几百米远的路上,胡老告诉我们,路边的这座貌不起眼的小山板(儿),叫垮山魁(儿)。过去,它发生过三次山体滑坡,它垮方的那一年,彭家都会考中一个举人。其它时间,就没见过它再滑过坡。因为彭家坐庄,正处于懒龙下山穴。对面的山一垮,就震醒了背靠山上一直懒睡的龙,在这个吉兆的庇护下,彭家当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自然顺风顺水金榜题名。

綦走当然只信,彭家连中三代举人,肯定是彭家儿郎头悬梁,锥刺股苦读的结果。因魁星主文运,古时把考取功名的人比喻成魁星下凡,彭家三代中举的,在当地人心中,自然就是魁星了。对面那座垮了三回(儿)的山,每一回(儿)都迎来了一个魁星的出现,久而久之,垮三回(儿)就谐音成垮山魁(儿)了。

(四)碗葬古墓世罕见

在熊家咀彭氏祖宅院坝,1942年出生的熊兴烈老伯又告诉我们綦走人。熊家咀其实是个石guo子岗岗。能建起曾经的彭家祖宅,除了彭家在外做官积累的财富外,还有个关键因素是屋头有个能干的主事婆当家,将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帖帖。

彭氏祖屋后面埋葬的是最后一位举人彭元炳,也许是风水的原因,该墓是一座没有豪华坟头的土墓。不知情的外人看来,以为是穷人家的寒碜。其实不然,里面大有机关。

文化大革命前期敞(四川话音chāng)坟时,熊兴烈及彭家后人等都亲眼看见,挖开是用瓷碗+糯米饭+石灰粘合而成的单棺椁,瓷碗重叠相扣成排,相邻又反扣成排,这样一排又一排四周围了一圈儿,顶上还垒成一个拱形,不但十分牢固,密封性也是我们这地区常见的石内棺不可比拟的。从近2.5米*1.5米的规格来计算,至少动用了2000来个瓷碗。普通老百姓,几辈人都用不到。

那么,当年的彭举人为什么选择碗葬方式呢?难道是古人视死如生,“民以食为天,”“不做饿死鬼,”“死了也要捧着盘子走,”保障自己在九泉之下能吃饱吗?或者是不满足于传统的丧葬形式,标新立异、独立特行显摆自己有钱?綦走不得而知。

红卫兵骨干撬开碗墓后,发现里面还有厚木刳成的大小套棺(外棺即椁,内棺被綦江人称为金箱)。椁内注有水银,金箱几乎飘浮在上面。金箱内着官袍、官帽的彭元炳不但没有腐烂,看起来像睡着了般的安祥,脸部肌肤滋润而又有弹性。

让红卫兵失望的是,棺内并没有陪葬金银财宝,悻悻然的他们把椁送给学校改成黑板,也算作一个成果了。不敢反抗的彭家人也只得将金箱就地还埋,也就罢了。

中国风水讲究万事万物,相生相克。同样,熊家咀“懒龙下山”后,彭氏举人“龙头”没伸到好远,就被正对的“蚌壳(山)”张口咬断,折断了彭家举人的官路。綦走也听到彭家后人自嘲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因为解放前的某一祖辈不思进取,鸦片成瘾,豪赌成性,辉煌一时的家族,就此没落了。

正如熊兴烈老伯告诉我们:本是以熊家祖业得名的熊家咀,同样是因败家子一系列的神操作被彭家收购。如果不传承积极进取、勤劳诚信、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家风,就逃不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三、“四脉”新盛的建议

綦走团活动,从2016年11月20日起,后于2017年3月12日和6月4日、2018年2月4日和4月1日、2021年9月5日和12日,围绕新盛展开了7次活动,收获颇多。真心期待,这些振奋人心的光辉业绩,能够固化、美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清代新盛籍举人一览表(不完全统计)

序号

姓名

中举时间

进士科别

任职情况

备注

1

杨鹏飞

道光五年

(1825年)

不详

武举。綦江目前发现武举人仅

4名,明确生长地的只此1人

2

彭士俊

同治三年

(1864年)

不详

彭登杰亲侄孙,彭学皆堂侄

3

彭学皆

同治三年

(1864年)

光绪二年

(1876年)

奉政大夫 同知衔

京师南陂知县

三代连中举

父:彭登杰,贡生

4

彭士霖

光绪十七年

(1891年)

湖北任职

彭学皆子

5

彭元炳

光绪二十七年

(1901年)

陕西知县

彭士霖子,彭学皆孙

6

张济煊

光绪二十年

(1894年)

不详

同榜举人兄弟仨

“公车上书”敢为先

同为张钧瑚孙。5为张先达子,6、7为亲兄弟(张先泽子)。

7

张济南

不详

8

张济贞

贵州知县

(一)“八举”新盛的文脉

清朝二百多年,綦江共56人考中乡试举人及以上功名,新盛籍贯的8人,高居各街镇榜首。其“祖子孙三代科第”、“兄弟仨同榜”的文化流芳,更是川渝地区极度罕见的、未能复制的奇葩!

一是“八举新盛”门楼或牌坊。在场镇等人流集中地,或新盛与城区界,或学校出入通道,通过改建或新建而成。并将相关介绍上墙,扎根固化“诗书传承的进取精神”。

二是乡试的场景雕像。选择上述节点,设计彭仕霖光绪十七年赴成都贡院参加,展示并解读《彭士霖乡试硃卷》内容。

三是古代新盛功名人物诗文墙。綦走可友情提供相关素材。

(二)家国新盛的国脉

在人流相对集中的合适位置,利用原生石壁或建筑混凝土挡墙,建浮雕墙或雕像,通过互动式场景,展示新盛人保家卫国的英雄精神。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张氏三兄弟“公车上书”群雕。

二是新盛可考古寨一览表及导览图。

三是鸦片战争以来,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新盛藉英雄模范人物群雕,如入缅抗日的远征军战士胡汉文、解放军总后勤部表彰的“扎根高原模范营长”郭和奎及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等。

新盛可考古寨一览表(不完全统计)

序号

名称

地点

建筑年代

修建人

寨墙

周长(m)

面积(m2

其它

1

文明堂

(石扁刻)

新盛宝珠村

咸丰四年(1854)

杨三纲

约150

约800

铁衣木门

指姆铆钉

2

程平寨

(石扁刻)

新盛宝珠村

道光十八年(1838)

陈李杨三姓共修,出资比:

0.50/0.25/0.25

约800

约7300

4座炮台

四柱大厅

公馆

3

小高山古寨(俗称)

新盛陈家村

道光十七年(1837)

李姓修建

转卖张鹤松

约150

约1500

4

马伏场古寨(俗称)

新盛陈家村

推测

晚清时期

不详

约350

约2000

寨前约200米即是古集市

5

阳台山古寨(俗称)

新盛阳台村

坊传

光绪年间

张姓地主

约300

约2300

雕刻较多

6

黄秧坝古寨

(俗称)

新盛四坪村

已毁,仅寨基尚存

备注:1.形制为住房四周加一道石围墙。

2.里面居住有一家人或数家人,现绝大多数都有人居住,个别近期外迁。

3.现居者既有修建者的直系后人,也有土改后分配。

(三)造福新盛的善脉

以前述彭学皆130多年前“脱贫攻坚”中结对帮扶故事和《公车上书》文所记的“四好”男人张先达三年济荒故事等善举为素材,结合散存新盛的同结善缘修桥补路碑刻等众多善行。创作雕像或浮雕墙,通过互动式场景展示新盛造福桑梓的乡贤精神。

(四)创业新盛的智脉

新盛号房村是川黔古道由渝入綦第一站,是綦江与上级政权陆路勾通的北大门。递送官府文书的衙卒入綦后首先在此通报,重要官员的迎送礼仪等在此举行。逐渐形成了川黔客商往返的一个重要中转站。

而诞生在此的“麻乡约大帮信轿行”的创始人陈洪义,看准从号房经过的这条川黔古道上的商机,从一个轿夫做起,因信义得到唐炯、丁宝桢等清朝中晚期西南地区重要官员的认可、支持,而逐渐发展成网点遍布云、贵、川,线路延伸到长江中下游,业务扩展到东南亚越南、缅甸等地的知名“运输”企业。

新盛可以围绕“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商道酬信,业道酬精”的精神内核,深度挖掘麻乡约的故事,拍摄电影、电视,创作话剧、小品等,展示陈洪义为代表的綦江先贤创业智慧,擦亮綦江门户。

附:《“綦走”新盛系列》——

1.皇帝替身后人与綦江人的较量

2.巴县节妇与綦江武举男人的那些事

3.綦江三兄弟:冒杀头风险“公车上书”的家国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