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发明AK47?一代枪王卡拉什尼科夫竟是文盲?

最近咱在写卡拉什尼科夫出道之前设计的轻武器时在网上冲浪无意中看到了这些玩意……(虽然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谁处处受打压?处处受嘲笑了?

今天就来谈一谈老爷子到底是不是文盲

翻一翻老爷子的口述回忆录(国内有译本但翻译稀烂……)从中能得知

老爷子在修完七年义务教育后第二次离家出走,前往哈萨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土耳其斯坦-西伯利亚打铁路的玛泰车站投奔了朋友在机务段工作的哥哥,经介绍在车站的政治宣传部干一年秘书然后去参军了。

枪火与光影:《卡拉什尼科夫》里的轻武器 《卡拉什尼科夫》这部电影我看了不下于6遍(第一遍观看,第二遍找茬,剩下的几遍基本上都是剪辑时去找片段时看的)怎么说呢,电影的情节无力吐槽简直比小加加和45姐都平时间跨度太大剧情间没做好衔接,想体现很多内容概述他的前半生但多了就不精,很多剧情没有任何提示直接就来像我这样看过老爷子自传的军迷还好,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的普通观众可就惨了。我同学看完就和我吐槽:劳资看了个寂寞?另外,电影中涉及大量关于轻武器的专业术语和关于卡拉什尼科夫的相关历史。字幕组显然不了解相关知识,翻译的勉勉强强同样是致敬设计师的电 文章 海参崴的夏季... 1863 58 10

回忆录的这段里面藏着大量的信息量咱一个个来看

文盲?你得看文盲不同时期的定义了,在上个世纪文盲就是指那些不识字或识字数量稀少或不能读写认的成年人

而卡拉什尼科夫修完了7年义务教育,读写认肯定不成问题,要不然怎么当的秘书?况且老爷子一开始是想当个诗人的,也是个文艺青年

晚年的老爷子,非常喜欢诗歌和小说

咱来再看看当时苏联的义务教育,在战争前苏联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四年制义务教育,而七年制义务教育正在推行(城市和工矿地区已经基本完成普及)

也就是说当时苏联多数青年人是接受了4年义务教育然后进入中专学习技术成为一名光荣的劳动者。而卡拉什尼科夫却在偏远的西伯利亚接受了7年义务教育,这在当时的苏联已经属于较高的学历了。

老爷子的7年初中大概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普高教育,文盲?你管上个世纪的高中生叫文盲?

举个现实例子,我大姑是60年代的人,在70年代末考上了中专卫校,之后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了我大姑考上中专了。在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能考上中专或中学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了的事情了

在那个识字率不高的年代,能有一个现代的高中生的文化水平已经非常了不起。从这方面来说卡拉什尼科夫就不是文盲

这里更多的觉得是字幕组的锅,应该翻译成你没受过轻武器设计的专业教育?

至于电影中的这个片段老爷子在自己口述回忆录里也讲了,他是“富农”出身,在苏联那个注重出身的年代报出真实身份或许会影响他前途,于是他就用了一个提前编好的身份蒙混过关。内务部和GAU审查部门的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过去了

接下来是师姐吧这位老哥的疑问,我来解答一下

仅针对这个问题,感谢这位老哥提问
类似观点在俄国论坛里也有……

1.卡拉什尼科夫不仅上过学还学过物理,对物理的很兴趣,喜欢专研甚至发明过“永动机”,学校的物理老师(流放者,水平很高)很喜欢他。高深的物理他估计是没学过,但基础的物理他肯定是学过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爷子在小时候就喜欢捣鼓一些小发明喜欢专研,这影响了他日后的人生轨迹

2.老爷子在设计自己的轻武器之前自学过关于轻武器的许多知识

老爷子自己在口述回忆录里讲过自己在医院的那段日子

……白天我上百次的修改图稿,但基础的知识明显缺乏让我很受挫

……

但是,由于专业知识的贫乏,我还无法设计一款革命性的武器。我意识到这对我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老爷子自己也承认一开始啥也不会非常受阻,他经常和医院里其他的伤兵交流关于步兵武器的看法,听取他们的意见。也从一些人那里(比如回忆录里的一个空降兵中尉)学习轻武器的相关知识

负伤在医院的时候看完学习了很多关于轻武器方面的专业书籍,其中就有苏俄轻武器教父费德洛夫的《轻武器的演变(上)/(下)》这影响了他日后对突击步枪的设计;

而根据苏联红军炮兵装备技术局总局负责人阿纳托利院士的回忆在初次见到老爷子的时候,他非常惊讶老爷子能把他关于轻武器的学术论文倒背如流

3.老爷子在设计轻武器的同时也在进行学习来提高自我水平

老爷子先是在机务段搞出了自己的冲锋枪受到了哈萨克斯坦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人武部负责人的赏识,推荐他去了战争中转移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

图波列夫,雅客波列夫,伊留申,米高扬,苏霍伊等著名的飞机设计师都是莫航的校友或讲师,时至今日莫航依旧是国际著名航空学院

在那里他得到了电气专业安德烈·卡扎科夫的教授的帮助,改进了他的冲锋枪设计,同时和教授学习机械加工的相关知识

↑↓没找到卡扎科夫的本人照片只好用电影《卡拉什尼科夫》的剧照来代替了

之后他受土库曼斯坦军区的司令官库巴特金将军推荐

去了同样是战时后迁转移到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

原址彼得格勒1925年迁到莫斯科,即今天莫斯科的彼得大帝战略火箭学院,该学院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彼得大帝时期。这座雕像据说原本是基尔任斯基,叶利钦时期给换成彼得一世了…

在那里他见到了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的校长,苏军炮兵装备技术局总负责人,苏联轻武器的权威——阿纳托利院士/中将

在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老爷子继续学习,所以说老爷子的学历放在今天至少是个大学生

阿纳托利·布拉贡拉沃夫,苏联轻武器领域的权威,接着去参加了苏联的航天计划。

并得到了院士的赏识,在院士的推荐下去了莫斯科的炮兵装备技术局总局下属的靶场担任技术员。在那里他接触到了许多轻武器有国内的有国外的,给他提供了很多实践学习的机会。

另外在工作之余他也设计自己的轻武器参加竞标,在参加竞标时他也向一些设计师请教学习(比如PPS43的设计者苏达耶夫)老爷子的专业知识水平在此时不断提高

不懂相关专业知识也没关系啊,GAU和其下属靶场上上下下一堆人都是老师可以随时请教啊,不会就学吗,多大事

另外即便他不懂制图绘图也没关系,她老婆就是绘图员啊(手动滑稽)

4.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干什么事情就会取得成功

成功者的背后总有常人看不见的努力与付出,世人大多看到了老爷子AK和PK的成功而却没看到老爷子出道前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AK的前夜,苏联的加兰德;卡拉什尼科夫SKKP半自动步枪 你可曾想过AK系列武器无与伦比的可靠性是从哪来的?你可曾知道卡拉什尼科夫在设计AK前的相关往事?你可曾知道苏联曾经“仿制”过加兰德步枪?如果没有那就请往下看(手动滑稽)相关阅读老爷子出道前的设计专题名词注释GAU:红军炮兵装备技术局NIPSVO:苏联轻武器测试机构因为懒得多打字所以下文中大部分用字母代替·背景在一战之前人类就开始研究咋搞可靠的全自动武器,这促进了一战时期及战后自动武器的繁荣。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发射全威力弹的自动武器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后坐力太大基本上压不住,这玩nm呢针对这个问题很 文章 海参崴的夏季... 2337 136 29

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老爷子学习总结到了很多知识,在不断量的积累下催生出了质的飞跃,这才有了AK。AK上的相关设计都能在上述武器中能看到影子

5.苏联一直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度,只要你有能力不管你什么军衔什么职位都会给你提供发展进步的机会

图为1947年卡拉什尼科夫(上士)正在给炮兵装备技术局的一群校官讲解他的设计,还有人在做笔记

多数人是绝对服从领导指示的,思想觉悟很高是我们现在的人理解不了的

老爷子是一个农村娃在负伤后依旧要为国效力设计武器,这已经非常让人感动

当时许多人都自发的去帮助卡拉什尼科夫(其中就有沃罗诺夫炮兵元帅),压根不存在谁谁谁因为他文化低而不服他

军juan(第四声)某位“非常懂”我国轻武器发展的博主猴x贱曾经写过“马式曾说卡氏没文化,不懂力学,设计出来的东西没有美感”

当时看的时候影响深刻,震撼我多年,但现在莫名其妙的找不到了,也就没办法作进一步的考证……

‌即便是这样的那也正常。马老和我们的爷爷奶奶也是一位普通人,认识一样也受时代的局限性。在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信息交流不通畅难免会得知不少错误的信息,即便是今天虚假信息依旧满天飞,还有很多人相信这些虚假信息,更不用说在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那个通讯不便的年代

这并不可以作为体制喷子攻击马老的理由

卡拉什尼科夫设计出AK是因为他上过战场的知道士兵需要哪种枪?

卡拉什尼科夫是上过战场没错,但人家是装甲兵啊!喂喂!

注意肩章上的装甲兵标志(一个kv1坦克)

当时苏军装甲兵配备的武器是托卡列夫tt33手枪啊。老爷子在列宁格勒甚至还专门为tt33手枪设计了专用的射击孔适配器

就T-34 M1941型坦克那个狭小的内部空间你还想用长家伙?而且战争刚开始红军是几乎没冲锋枪的,冲锋枪只装备内务部和隶属内务部的边防军。在之后1个月内冲锋枪才开始配发红军数量少的可怜。步兵都不够用还有多得给你装甲兵?

‌↑↓两张图都是装备L11 76.2mm坦克炮的T-34 M1940,41的内构图没找到,用这个代替,反正差不多,二者区别基本上就在火炮和一些细节上内构都是一样的

‌老爷子在前线有没有接触过MP38/40冲锋枪咱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他顶多只接触过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和托卡列夫手枪

DT载具机枪是DP轻机枪的车载版,T-34坦克上装备两挺,分别是并列机枪和航向机枪。图为******(高射机枪状态)的T-34 M1942坦克。

而考虑到老爷子是1941年9-10月左右在布良斯克战役中负伤下火线的。并不可能接触到在11月才小规模试装,12月21日正式装备苏军的波波沙冲锋枪

‌电影中的波波沙冲锋枪还穿帮了,照门座是42年及之后的样式

参考他的口述回忆录他方面枪的初衷并不是自己上过战场而是在医院养病的时候听步兵兄弟说自己缺乏自动火器火力不如德军前线伤亡很大,他决心要改变这个现状而来的

按这个逻辑来经常打仗非洲和中东怕不是要出无数个卡拉什尼科夫,斯通纳或朵英贤;而相对和平的亚欧岂不是一个有能力的轻武器设计师都没了?(手动滑稽)

只有上过战场的才能造出好武器,赛里斯造不出好武器是体制问题?

这个观点就很好玩了随便举个例子就能反驳

海勒姆·马克芯爵士,马克芯系列机枪发明者,开启了人类的自动武器时代,请问他上过战场吗?

摩西·勃朗宁,引领了自动手枪领域的变革,推动了自动武器的发展,他打过仗?

雨果·施迈瑟,两次引领轻武器变革的男人(冲锋枪和突击步枪),请问他参加过一战和二战吗?

而国内有的武器设计师有的还是老革命,人家在为我们的今天而战的时候这些懂哥们还不知道在那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