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智慧:改变能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

《生活的陷阱》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应对人生中的至暗时刻”,所以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那部讲述丘吉尔在任职首相期间,集结整个国家为自由而战,试图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度过黎明前黑暗的电影《至暗时刻》。正因如此,我一直担心书里描写的东西会漂浮在空中,看上去头头是道,实际却对人没有任何帮助。
但随着对《生活的陷阱》这本书的阅读,我发现“至暗时刻”未必要发生在特定的人身上,每个普通人都会拥有自己的至暗时刻,那些让自己不舒服的、悲伤的、痛苦的、失落的场景,都可以被称作至暗时刻。丘吉尔有他的至暗时刻,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所迫。
《生活的陷阱》把我们现实中遭遇的挫折,称为生活对我们的“掌掴”,比如离婚、失业、意外等等。这些“掌掴”带来的伤害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他人的白眼和嫉妒、被孤立和怨恨、对现实的失望乃至绝望等等。
面对这些艰难的挑战,没有谁愿意束手就擒,但很多人却因为不知所措而最终“认输”,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帮助人们在面对逆境和挫折时,能够更好地应对而不是一直被现实和情绪裹挟。

基于接纳承诺疗法

助你发现埋藏在一切痛苦背后的珍宝

痛苦其实也是人生的一种资源,但很少有人能够在痛苦中仍旧保持着这种信念。
《生活的陷阱》作者路斯·哈里斯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接纳承诺疗法(简称ACT)培训师,压力管理专家,他的培训方式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他曾经出版过的书籍《幸福的陷阱》在全球销量超过100万册,被翻译成了30多种语言,看上去他一帆风顺。
直到他的儿子在将近2周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时,他终于被现实狠狠地“掌掴”了,生活并非一直厚待他。他经历了“哀伤五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纳。虽然这个“哀伤五阶段”理论最初是针对死亡和临终情形而提出的,但实际上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丧失、打击、危机和创伤,路斯·哈里斯也的的确确在儿子确诊后重复经历了多次这几个阶段。
当这件事逐渐变成过去,作者也从这次掌掴中获得了非常大的成长,这本《生活的陷阱》就是作者对个人经历的分享,同时也基于ACT为读者提供了一条有效应对的路径。
在作者看来,每种境遇下人们都会面临“发生的现实”和“渴求的现实”两者间的裂隙,裂隙越大我们能做的就越少,所以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应对现实裂隙的策略,它适用于各种程度的裂隙,帮助人们获得内在满足。
作者在第一章就明确指出这种策略的四个步骤,它们分别是:
1、善待自己,如果感觉到受伤,首先就要善待自己,自我批评多数时候并没有实际帮助;
2、落下锚点,谋定而后动,只有保持自己稳定的状态才能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3、选择立场,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有多个方面,当我们面临某些负性体验时也可以有主动的选择。这部分让我感受颇深,会在下文中详细分享;
4、发现宝藏,当我们接纳了生活赋予自己的一切之后,会发现在痛苦背后隐藏的收获和成长。这其实挺难的,那些痛苦带给我们的悲伤、抑郁、绝望或是焦虑,让我们很难平静,但当我们通过前三个步骤的练习之后,就会发现面对痛苦还可以有另一种应对方式,这些痛苦也是一种资源。
《生活的陷阱》的基础是接纳承诺疗法(ACT),这是一种行为疗法,有人把它称为行为治疗的第三代浪潮的典型代表。它通过接触当下、接纳、认知解离、观察性自我、澄清价值和承诺行动提高心理灵活性,让我们过上有意义的人生,而不只是为了消除人们身上的症状。它可以让人们接纳自己所经历的所有经验,包括记忆、想法、情绪等等,并在不断觉察自身和外部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价值方向承诺行动。
ACT是基于正念的认知行为疗法,所以在书中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正念练习,我们可以挑出那些自己感兴趣、容易操作、愿意尝试的练习去跟着做,不断改善自己的心理灵活性。

选择的逻辑:

改变能改变的,接纳无法改变

《生活的陷阱》是一本充满力量的书,贯穿它的除了对正念和ACT的层层解读和实操练习,还有一条“暗线”,就是作者与家人一起帮助儿子战胜自闭症的故事。
在第17章“四种路径”中,作者详细展开了在面临问题时的可走路径:
1、离开有问题的环境
2、留下,改变能改变的
3、留下,接纳不能改变的,遵从价值而生活
4、留下,放弃努力,破罐破摔
对作者而言,儿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如果走第一条路,就意味着要遗弃亲生骨肉,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第四条路虽然可以直接放弃不再努力,但对孩子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会让病情愈演愈烈。
最终作者选择了第二条路和第三条路,去改变那些能改变的,接纳无法改变的,并遵循价值而生活。
人一旦想要改变,就会拥有无穷的动力,在网络上搜索各种关于自闭症的资料,找到有用的建议,从若干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中选出那些可能有用的,在作者和家人不断的努力之下,孩子终于不再自闭,成为了可以正常生活的孩子。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面对各种困境或是问题,有的时候引发我们负性体验的甚至连问题都不上。
我的一位朋友和我讲了一件事情:有一天下班他因为急着坐车就把耳机落在了办公室,等上了车想要用耳机的时候发现忘了带,于是心情顿时降到冰点。
他发现路上的人都太吵了,没有一个安静的地方,车上人太多了挤得自己喘不过来气,而且红绿灯好多啊,车开得很慢自己非常不开心。最夸张的是,就因为耳机忘在了办公室,他难受得晚饭都吃不下去,甚至把自己搞失眠了,因为第二天上班他还要面对没有耳机的上班之路。
听他说完,我说我很理解你的感受,但我同时能感觉到你的享受,因为这种情绪的爆发证实了你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当然第一时间否认,于是我和他说,你可以去尝试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变化,找一找这里面的深层原因。
这件事看似是因为外界原因引起他的情绪变化,实则是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理由,让自己重新回到那种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中去,那才是他自己更加熟悉和感到安全的状态。
在我看来,这本《生活的陷阱》非常适合我这位朋友,一来可以在书中学会一些觉察自己的方法,二来还可以练习正念,第三还能够仔细读这第17章,在面临问题时做出最优选择。
因为忘记带耳机这样的小事而影响心情,怎么看都不是特别经济,很明显他做了第四种选择,任由情绪蔓延,破罐破摔。
如果仔细分析这四种选择路径,就能够发现第一种离开有问题的环境是不太现实的,而放弃努力破罐破摔是于事无补的,那么能做的就是改变能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
没带耳机,这是一个既定事实,即便是心情烦躁到极点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路上堵车、车上人多,这些也是我们无法决定的事情,不妨先尝试去接纳。
接下来,我们完全可以在路上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在车上读一读电子书,或是看看车窗外的风景,感受一下那下班后久违的放松感,也许都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认知行为疗法也总会告诉我们,你的情绪并不是因为生活事件引起的,而是你对生活事件的解读,也就是说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而不管是认知行为疗法还是ACT,中间都一直在强调观念对结果的影响。我想我会推荐给我这位朋友这本《生活的陷阱》,在我看来与其说是生活给我们的陷阱,莫不如说是自己给自己的束缚。
泰戈尔说,如果只是站在那里,痴望大海,你将永远无法穿越海洋。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如果改变只是停留在口头或是脑海里面,那将永远无法成长。
人生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真正的勇士不是没有挫折,而是越挫越勇。这本《生活的陷阱》可以帮助你更轻松的生活,更坦然和勇敢地面对那些不愉快,我们并不是等风暴平息才能开启生活,而是本就一直生活在风暴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