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 厦门双十中学2020学年高三上期中考

厦门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新疆和田市吉亚乡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为了比较不同防护林种的防风效果,该乡气象站研究人员在本乡流沙区和不同防护林带内布设了4个气象观测站,获取了距地面不同高度的风速数据(图1)。另有研究表明,防护林内植被的透光程度越低,防风效果越好。据此完成1~2题。

1. 防风效果最好的植物是

A.骆驼刺   B.杨树   C.沙拐枣   D.红柳

2. 为增强防护林的防风效果,宜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林带间距        B.栽种高大杨树

C.乔灌草相结合        D.种植草本植物

在新疆罗布泊地区野外调查发现,楼兰地区的盛行风向与雅丹地貌延伸方向基本一致,沿北偏东30°方向延伸,该地区盛行风除受蒙古高压影响外,主要是气流绕过天山,呈顺时针旋转,灌入罗布泊整个地区;楼兰雅丹地层主要由松散的砂质粉砂层和较为坚硬的黏土粉砂层组成,且交替出现,这导致雅丹体出现显著的差异侵蚀现象;楼兰地区的雅丹体表层还广泛存在岩层显著软化现象。据此完成3~5题。

3. 推断楼兰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4. 导致雅丹体出现显著差异侵蚀的主要原因是

A.不同地层形成早晚不同

B.不同地层抗侵蚀能力不同

C.不同地层沉积厚度不同

D.不同地层粉砂粗细程度不同

5. 造成雅丹体表层广泛存在岩层显著软化现象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土壤潜在蒸发量是指土壤在供水充分条件下,由蒸发作用所消耗的水量。图2是某地土壤水量平衡各月收支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图2  某地土壤水量平衡各月收支统计示意图

6. 该地5~11月土壤实际蒸发量

A.等于降水量

B.大于径流量、降水量之和

C. 大于降水量

D.等于径流量、降水量之和

7.  符合该地水平衡状况的是

A.森林带   B.草原带   C.荒漠带   D.苔原带

胡杨是亚洲中部荒漠区分布最广的乔木树种之一。我国绿洲胡杨林分布面积居世界第一,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等地的绿洲中。某研究团队对1960—2015年南疆和柴达木绿洲胡杨林进行了对比研究,绘制了两地胡杨生长季起止日年际变化图(图3)。据此完成8~9题。

图3  1960—2015年南疆和柴达木绿洲胡杨生长季

起止日年际变化

8. 1960—2015年两地胡杨年生长期变化趋势是

A.南疆的延长,柴达木的缩短

B.均延长

C.南疆的缩短,柴达木的延长

D.均缩短

9. 影响两地胡杨多年平均生长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经度    C.土壤    D.海拔

青藏高原面积达250万km2,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6000m,在夏季是个巨大的热源,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空相同海拔上的气温,这种增温效应对高原及其周围的地理生态格局有深远的影响。某研究团队沿着大致相同的纬度,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选取了四个样点(图4),收集了7月份的气温、林线、垂直带谱等相关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增温效应及其影响。据此完成10~11题。

图4  调查样点的相关地理信息

10.在海拔5200m的高度上,7月大气温度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受青藏高原增温效应的影响,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

①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上升②雪线降低

③垂直带基带上限降低④林线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5为云南怒江中游福贡县(26°54'N,98°52'E)当地的传统民居千脚落地房——在陡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据此完成12~13题。

图5  传统民居千脚落地房示意图

12.“千脚落地”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的适应,该特征主要是

A.雨水丰富                B.闷热潮湿

C.岩层破碎                D.坡面较陡

13.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千脚落地房最佳建房时间,主要原因是

A.晴天较多,利于施工                  B.适宜伐木,建材丰富

C.农闲时节,时间充足                  D.坡体稳定,便于打桩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主要取决于其蒸散量、降水量以及黄河来水量的动态平衡。蒸散量是指植被蒸腾、水面蒸发以及土壤蒸发的水量。2002—2005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处于缺水状态,为保持湿地水量平衡,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需增加黄河来水进行补充(生态补水)。图6是2002—2005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各月降水量与蒸散量。据此完成14~15题。

图6  2002—2005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各月降水量与蒸散量

14.黄河三角洲湿地最需要生态补水的年份是

A.2002年  B.2003年  C.2004年  D.2005年

15.2002—2005年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需求存在年际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A.湿地植被 B.降水量  C.太阳辐射 D.蒸散量

爬坡沙丘指在外力作用下沙粒沿山坡爬升形成的沙丘。西藏定结地区的朋曲和协林藏布江河谷地带,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从山坡底部向上形成多个爬坡沙丘,沙粒来自河漫滩。某研究团队在该区内沿主风方向选择4个爬坡沙丘,从山坡底部向上依次编号为P1、P2、P3、P4,研究了爬坡沙丘的形成过程及粒度特征(图7)。据此完成16~17题。

图7  定结地区爬坡沙丘不同部位粒度组成

16.定结地区爬坡沙丘

A.丘顶以中砂和粗砂为主

B.丘顶较迎风坡粒度细

C.背风坡中部较丘顶粒度细

D.背风坡中部以中砂为主

17.四个爬坡沙丘平均粒径最大的是

A.P1     B.P2     C.P3     D.P4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表1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18~19题。

表1

18.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A. 南北方向               B. 东西方向

C. 西北—东南方向      D. 东北—西南方向

19.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A                                      B

C                          D

红腹滨鹬有迁徙习性,常在沙滩、沿海滩涂及河口觅食。图8示意红腹滨鹬迁徙路径,读图完成20~21题。

图8  红腹滨鹬迁徙路径示意图

20.近几年来,经停乙地的红腹滨鹬数量锐减,且分布区域趋于集中,推测其原因主要是

A.滩涂湿地锐减             B.全球气候变暖

C.人工捕杀增多             D.空气质量下降

21.红腹滨鹬越冬期间,与丙地相比,甲地

A.昼夜温差较大             B.平均气温较高

C.太阳辐射更强             D.平均风速更大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每年都有几个月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春天一到,湖面开始缓慢的融冰过程。在贝加尔湖佩夏纳亚湾距离湖面100~200米的沙滩上生长着一些神奇的松树,这些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图9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图像,读图完成22~24题。

22.贝加尔湖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南部晚,其原因是

A.北部和西南端周边地势高

B.北部和西南端受冷高压影响时间长

C.北部湖面狭窄,西南端湖面风速小

D.北部纬度高,西南端湖水较浅

23.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为-38℃,而冰层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A.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B.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

C.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24.“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

A.降水少,树根长,便于树木从湖中吸收水分

B.风浪巨大,导致表层土壤侵蚀,根部裸露

C.深厚冻土,根部不易深入土壤,向上生长

D.气候湿冷,根部裸露便于呼吸,安全越冬

莫霍面深度不一,图9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完成第25题。

图9  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

25.据图可推断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 50分)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新疆台特玛湖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盛行东北风,大风日数多,风沙活动活跃。该地的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3米以内,对铁路建设与运营安全带来威胁,阻碍格库铁路台特玛湖段的建设进程。格库铁路西侧并行的G218国道于2013年11月在其上风侧设置2道间距20米、高仅1米的草方格阻沙障,阻沙作用明显,但仅过5个月积沙就完全将其填满。2018年,台特玛湖特大桥(图10)建成,成功解决风沙流问题,为格库铁路全线通车奠定基础。

图10  台特玛湖特大桥示意图

(1)说明草方格阻沙障对道路沿线防治风沙的作用。(6分)

(2)简析该地风沙流不到半年就将草方格阻沙障填满的原因。(5分)

(3)分析格库铁路台特玛湖段选择以桥梁方案通过的原因。(3分)

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

(1)分析北方针叶林区土壤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原因。(4分)

(2)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8分)

(3)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6分)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大布苏湖位于松嫩平原南部,在地质时期受内力和干冷气候的共同作用形成封闭湖盆。该湖为我国东部极为罕见的盐湖,湖水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盐,是复盐型的天然碱矿,在春季和冬季有明显的季节性盐析(盐类因浓度增大而产生结晶、沉淀)现象;夏季盐析消失。早期,大布苏湖周边出现了盐碱加工业,产品远销河南、山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1976年,由国家投资在湖北岸建立了大布苏化工厂,年产纯碱3000吨。

(1)简述大布苏湖的形成过程。(6分)

(2)说明大布苏湖湖水咸化的原因。(6分)

(3)分析湖水“盐析”现象随季节变化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

(1)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2分)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被的存活;(2分)阻挡风沙流,防止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

(2)大风日数多;(2分)沙漠广布,(干燥裸露的)沙源充足;(2分)沙障高度设计不足。(2分)

(3)桥下可疏通风沙流,防止风沙堆积掩埋路基与铁轨;(2分)易于清沙养护,确保持续运行。(2分)

27.(18分)

(1)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肥力低,不适宜大面积农用。(4分)

(2)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8分)

(3)优势物种为灌木。(2分)

原因:与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相比,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4分)

28.(16分)

(1)该地因受内力作用断裂下陷(或古湖盆周围地壳抬升),后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洼地;泉水、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汇集于洼地形成湖泊。(4 分)

(2)地表径流挟带大量盐分入湖;湖水没有外泄通道(排盐通道);该区域降水较少,蒸发量较大;盐分不断累积,湖泊咸化。(6 分)

(3)春季,气温回升,湖水蒸发强烈(浓度变大),盐分析出;夏季,降水增多,淡水注入量增大,盐分溶解,盐析消失;冬季,气温下降(饱和度下降,盐度饱和),再次形成盐析现象。(6 分)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编辑 | 李莘明

校对 | 利之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