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7期 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
编者按
苏轼,也许他只是茫茫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闪亮的水滴,但他用他的心灵感动着我,感动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品味东坡,忘能品出可贵的甘泉,激励你,我前行。
山东德州武城实验中学 王月一
以旷达情怀沉淀人生风雨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陕西省渭南中学 陈鹏录
【教材依据】
本节教学设计依据的教材版本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所选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来源于本册课本中第二单元第2篇课文(全册第5课)《苏轼词两首》。本册第二单元是宋词单元,依次选的是《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一首。
【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以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依据,设计了本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此前,学生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对唐前的诗歌做了学习,在《必修三》第二单元对唐诗做了学习,并在本册第二单元学习了2首宋词,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特色、历史流变、鉴赏方法都有了一定了解,加之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苏轼的词作,对苏轼的生平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都有所了解,本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感受“词别是一家”的独特风貌,通过反复吟诵感悟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美、意境美及蕴藉性,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把玩《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语言来理解词作思想内容,体味词作意境,感悟苏轼豪放词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二、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1)课前熟读词作,借助工具书正音。查阅作者苏轼的生平经历,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自主理解词作大意。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作意境。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词作运用“以古人之事浇自己块垒”的抒情方法,在此基础上掌握“借古咏怀诗”的鉴赏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理解词作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吟咏词作,领悟词作的意境,体察作者情思。
4.文化传承与理解
领悟词作优美意境,提升文学审美情操。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
1.学习重点
(1)理解词作内容大意。
(2)把握词作意境特点,体味词作蕴含的思想情感。
2.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提起赤壁,历史学家会想起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文学家会想起苏轼。苏轼以自己的才情提升并定格了赤壁山水的审美等级,赤壁清秀、雄奇的自然山水也丰富并沉淀了苏轼的精神世界。在苏轼被押解黄州的途中,一道神秘而耀眼的天光早已射向赤壁,引导千古杰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诞生了。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苏轼,来品读他的精神炼狱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诵读知意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词作,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点拨]:电子白板出示词作内容,并正音。
2.请同学们用心吟诵词作,结合文下注释,逐词理解词作大意,遇到拿捏不准的词句,或查阅工具书,或前后桌四人一组商讨。
[教师点拨]:从语言层面疏通词作大意,是把握诗歌内涵的基础。那么,怎样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呢?
常用的方法是“四字综合法”,即:调——调整语序;补——补充空白;删——删减反复和表意不实的词;意——妙解修辞。比如“故国神游”应调整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应调整为“应笑我多情”。
请同学们在理解词作大意的基础上,再次诵读全词,注意把握词作情感。
[教师点拨]:这首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之作,上阕应读得铿锵有力、语调激昂向上,其中“穿”“拍”“卷”等字要重读,“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语速要稍慢,读出幽思之气。下阕读时语速应该稍慢,语调稍微低沉,但不能悲伤、哀婉,要读出乐观、旷达之语气。
三、信息筛选
(一)请同学们在理解词作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吟诵,用心体察作者情思,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
[教师点拨]:《赤壁怀古》。有些学生回答成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可趁机引导学生区分“词牌名”和“词作题目”的区别。
“念奴娇”是词牌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它限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韵律(平仄、用韵、韵脚)等。
“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它是一首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反映。
2.词作哪部分扣题写“赤壁”?哪部分扣题写“怀古”?
[教师点拨]:词作上阕扣题写“赤壁”,下阕扣题写“怀古”。
四、涵泳诗韵
(一)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词作上阕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请同学们用笔勾画出集中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仔细阅读并理解这些句子,然后概括苏轼笔下的赤壁之景的特征。
[教师点拨]:为了很好地引导学生解答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以点拨:
(1)学生展示、交流勾画出集中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
[明确]: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把词中集中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在不改变句意的前提下做以下改 动,行不行?为什么?
[原句]: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改句]:长江东流,水流尽;巨石矗立,波涛冲岸,翻起千层浪。
[明确]:不行。“大”写出了江面的宽阔、水流的充沛、气势的磅薄,而“长”只点明了江水的名字。“去”写出了滔滔东流的江水的浩浩汤汤、倾泻千里之状。“浪”既与前句中的“大”和“去”相呼应,又与后文中的“淘”相匹配,“淘”还表现出了江水的磅薄有力。“乱”写出了石头大小不一、高低交错,表现出了赤壁岸边的原始美、古朴美、荒凉美,给人一种“原生态的野性”之感。“穿”写出了石头的尖锐、高峻、遒劲,赋予石头一种动态之美。“惊”从感觉上写出了江水的翻腾之状并与后文的“拍”一起表现出了江水湍急、汹涌之状。“卷”与上句中的“拍”相呼应,表现出了江水拍打岸边的有力,写出了波浪之厚、之重。“雪”表现出了浪花的洁白、壮观。
试总结苏轼笔下赤壁之景的总体特征,并说说上阕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苏轼笔下赤壁的景显得雄奇、壮美。上阕营造了一种豪迈、绮丽、雄奇、壮美的意境。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收束上文对赤壁美景的描写。“一时多少豪杰”引起下文对周瑜的追慕。
(二)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词作下阕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下阕扣题写“怀古”,咏怀的对象是谁?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咏怀对象”的句子,深入理解这些句子,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一形象的?作者笔下这一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作者咏怀的对象是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写周瑜婚姻的幸福美满;“羽扇纶巾”写周瑜的打扮,表现了周瑜的儒雅风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的神情及功业,表现了周瑜的从容潇洒、英姿勃发。总之,作者笔下的周瑜是一位英姿勃发、儒雅风流、从容潇洒、功成名就、生活如意美满的大英雄。
2.请同学们联系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想想作者咏怀周瑜的目的是什么?他“早生华发”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差点丢了性命。后经多方营救,免于死刑,同年年底被贬黄州,充任黄州团练副使。1080年至1082年他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矶。1082年他再次游览赤壁山水时,面对赤壁遗迹,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吟唱出了这出千古词作。
公元208年,发生在此地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指挥这场战役的周瑜当时只有34岁,真是“一时豪杰”。此时的苏轼已经46岁了,他和周瑜一样才华出众,有志为国出力,建功立业,但却遭人陷害,被贬黄州,充任一个没有实权的官职——团练副使。作者由景思人,由人及己,心中怎不生万千感慨?
作者咏怀周瑜的目的就是,在对比当中,抒写自己韶华空掷、壮志难酬、功业未就的苦闷与悲伤,这也是他“早生华发”的主要原因。
3.请同学们思考“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教师点拨]:为了很好地引导学生解答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以点拨:
(1)“梦”具有怎样的特点?联系全词,说说作者为什么有“人生如梦”的感慨?
[明确]:“梦”具有空幻、无常、短暂的特点。作者生发“人生如梦”感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人生的短暂;2人生仕途的变幻无常;3不论是辉煌的像周瑜一样,还是困窘的如同自己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终将飘散地无影无踪,消散在天地之间。
(2)在苏轼看来“江月”有何特点?试用《赤壁赋》中的句子回答。他“酹江月”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江月的特点,苏轼在《赤壁赋》有如下概括:“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穷尽也”。
比起亘古长存的明月和江水,连人生短暂地都如同一场梦幻,那么人生中的得意辉煌、失意困窘又算得了什么呢?与其消沉悲伤,还不如举杯凭吊江月,尽情享受这赤壁山间的清风、明月。这正是苏轼“酹江月”的原因。
(3)这两句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情怀?
[明确]: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这两句主要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
{三}请同学们再次朗诵词作,体味词作丰富的思想情感,并试着背诵全词。
[教师点拨]: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扣题写赤壁之景,分三层:第一层前三句,扣题点赤壁山水、点风流人物,总起全词,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中间六句,扣题写赤壁之景;最后两句过渡。下阕扣题怀古,分三层:第一层前六句,咏怀周瑜;七、八、九句抒写韶华易逝的感慨;最后三句凭吊江月,抒发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五、课堂小结
心有东坡祠,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当我们遇到人生的不顺与失意时,我们不妨也像他一样活得明亮、豁达,不为外界的得失而困惑,但求内心的宁静与坦然。
六、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定风波》,看看它们在表达思想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3.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雨霖铃》在意境特点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教学反思】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在黄州创作的词作,集中反应了苏轼经过黄州炼狱般生活后思想情感的升华和成熟,体味词作情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以诵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词作大意、感悟词作情思,通过对词作的反复涵泳,披文入情,达到与作者情感交融的目的。在整个教学中,我们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理解,自主感受,自主展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引导者,点拨者,是“平等的首席者”,是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者。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在授课时并没有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苏轼同时期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定风波》等在思想内容差别,从而没有让学生很好地把握苏轼在黄州生活时期的思想情感,也没有引导学生将本首词与刚刚学过的柳永的《雨霖铃》进行比较阅读,以感受豪放词与婉约词在风格上的不同之处。今后考虑可将读准字音、把握词作大意作为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堂上只做以展示就行。这样节省了时间,就可以完成《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定风波》的比较阅读。
个人简介
陈鹏录,研究生,文学硕士。登杏坛10年,担任班主任10年,历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备课组组长,荣获区县级“优秀教师”“高考突出贡献者”“模范班主任”“十佳青年教师”等称号。2018年5月起,担任渭南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官。2017年6月,参加陕西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
潜心教研,30余篇专业论文发表,主持并完成省市级课题多项。多项教研成果受到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奖励。应邀在“董一菲诗意语文”等网络教研平台讲座多次,深受业界同仁好评。
教育感悟:教育是爱、是鼓励、是点燃。
本期责编:王月一
执行主编:崔卫东
栏目负责人:刘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