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是怎样炼成的+全真派道教在昆嵛山创立+王重阳、周伯通、丘处机!历史上真实的全真教+神仙传——丘处机
丁志可文
王重阳是一个宗教人物,并且被金庸老先生胡说了一通,由此面目全非。写这种人物,稍有不慎会心里不安,无论是否信奉。所以,想要详细地来论述宋人王重阳,颇费周折。不过,倘若将他仅看做是一个遗留下来的宋人,其生平的书写就容易得多了。
■ 从酒徒到神经病
王重阳本名并不叫王重阳,原名中孚,后改名嚞(读音zhé,古同“哲”)。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生于陕西咸阳刘蒋村。他出生时就显出与众不同来,脑袋硕大,眼睛也大,其精神头俨然就是七八岁的小顽童。
这个农民娃出生时村子里并没有出现什么异常,唯一不同于往日的是他满月那天,身为财主的老爹把全村人都召集起来,足足热闹了一整天。
王重阳小时候相当聪明,这本是在我们预料之内的,如果不是儿时聪明决定,长大后绝对创立不了全真教。
他的老父亲给他请了许多老师,专门让他攻读诗书,希望他将来能做个官,光宗耀祖。不过,北宋等不及王重阳来考试就宣告了灭亡。
王重阳到了该考试的年纪就很难过。他不可能为了考试而千里迢迢跑到江南去,他的老父亲和乡亲都劝他,家门口就有考场,而且也有证书,何必舍近求远呢。
这些人所谓的家门口的考场,就是金人扶植的伪齐政权。
王重阳和北宋遗民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不曾感受过北宋灭亡所带来的耻辱,所以对伪齐政权并无任何恨意。按他的看法,这个伪齐政权不过是下三烂政府,这样的政府出的试题闭着眼都能考中。于是,他欣然而往,结果是没考上。这如同去吃饭,“无奈”地选了一家装修很差又非常小的饭店,可一埋单,居然是天价。之前的不屑与自信顿时一扫而光,剩下的只能是气愤。
王重阳这次落第的事情告诉我们,不要小瞧任何事物,否则事物会小瞧你。
气愤之余,王重阳脑袋灵活地转移晋升之路,既然文的不成,就选武的。他从会走路开始就总打架,村里的人都知道他会功夫,把他吹捧为武林高手。
王重阳这次可没有轻视考试的意思了,他请了多名武术教师来教自己刀枪棍棒。练了几年后,正值金熙宗上台,招天下武人为朝廷效力。王重阳认为,自己成名的机会来了。
果然,凭借着自己的稳重和自己的技艺,终于夺得武举甲科第二名。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时间,王重阳每天都欢呼雀跃,把自己非常充沛的体力发挥到喝酒、唱歌、翻跟头当中去。可当分配工作时,王重阳真想骂娘。堂堂一个武举人,居然被金朝廷任命为征酒税的小官。
王重阳觉得,金人侮辱自己可以,但不能侮辱自己的武术。可没有任何办法,他也只能上任。他虽然是个武人,但同时也是个文人,他没有受过金人的压迫,所以,根本就没有反抗金人的想法。
说起来,征酒税这个小官对王重阳的帮助很大。自从他上任后,喝酒从来没有拿过一分钱。正是得来容易,不懂得珍惜,人们每次见到他,他要么是在喝酒,要么就是在耍酒疯,要么就是在去喝酒的路上。
我们知道,酒徒往往都是准道教徒,因为把自己整日放在非现实生活中,天长日久,自然会有脱离尘世的想法。
王重阳四十八岁这年,在大路上耍酒疯,突然看到了两位道士,走路飘如风,目不斜视。王重阳当即断定这是两位仙人。跟随二人来到一僻静处,两人亮出身份,一个是著名道士汉钟离,另一个是著名道士吕洞宾。
当然,这是传说。不过,王重阳在四十八岁这一年做了一件事倒是历史事实。他弃官不做,并且把老婆孩子全都抛弃,找了一个偏僻的村子,在空地上挖了一土坑,从此后,他就把这个地下室当成了自己的家。
如你所知的,当年的地下室可远没有现在的这么高级。而且人总在地下生活,往往会得风湿病。王重阳虽然有武功,但还不至于达到神功护体的境地。于是,他又在地下室旁建了一茅草房。并且称自己为“王害风”,大概就是今天我们所谓的“神经病”。
虽然有茅草屋,可很少有人看见他在茅草房里活动,大家只是见到他的地下室上面经常有青烟冒出,有一天,一人早起,突然看见王重阳的地下室上竖了一木牌,上面有字。找来认字的一看,居然是“王害风之灵位”六个大字。
大家以为他死了,去地窖上戳了个洞向里看,发现王重阳正在闭目养神,嘴唇一动一动的。大家这才知道,王疯子没有死,而且活得很好。
我们不知道他在这段时间靠什么来填充自己的肚子,但在地窖里住了三年,他仍旧没有死掉。不但没有死掉,有一天晚上,他从地窖里跳上来,点了一把火把自己的草屋给烧了。当时,村里人还没有完全睡着,看到火光,都来救火。可王疯子却站在一边看人家忙碌,鼓掌大笑。
火势并不猛,他的草屋太简陋,瞬间就成为灰烬。就在第二天早晨,有人看见王重阳把地窖上的牌子拔掉,提了一铁罐子扬长而去。
出外谋生的村里人回到村后说曾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王疯子,当时王疯子正在乞讨,脸上挂着善意的笑容。
■天师风范
看到王重阳的人可能真的是看到王重阳了,自从烧掉自己的草庐后,王疯子收起了疯子的面孔,装扮成一乞丐,四处要东西吃。
不过,道士与乞丐在那个年代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是,道士把乞讨当成化缘。在道士的心里,我请你给我饭吃是我看得起你。乞丐永远都做不到这一点。
王重阳此时已经成为一合格的道士,虽然他没有参加过任何道观的受洗仪式,但这也正是道教吸引人所在。但凡你有点疯样,长得仙风道骨,就可以称为道士。这样的道士往往都会被人们认定要比道观出来的道士有本事。如果说道观里的道士是学院派,那么,王重阳这样的道士就是江湖派。因为常与老百姓混在一起,所以,更能受到百姓的喜爱。
老百姓喜欢王重阳,不仅仅是因为他能治疗一些看上去已经不能治的怪病,还因为他把自己搞得非常神秘。比如,找个地方坐在那里,吃墙上的土,或者是闭着眼睛走路,却把路走得相当好。
神秘使人产生联想,联想不明白,越发神秘。王重阳就这样渐渐地被民间传为奇人,后来他到了山东,山东人民热烈欢迎他。他的名声更大了。
这一年是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在山东开始传播道教。其实,王重阳传教的初衷可能是由于他的同类——那个臭名昭著的道士林灵素。
林灵素当年被宋朝的徽宗皇帝宠信,把传统道教搞得面目全非。王重阳传播道教是想替道教收拾人心的。但是,人们已经对传统道教(林灵素的道教)失去了信心。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思想上的一些认识以及总结,倘若经过人为的变更或是传播后,这些认识就成为一种近似真理来崇拜。人们对这种经过变更甚至是错误曲解的道理深信不疑,并且认定这是不证自明的。如果没有一个特别优秀的人站出来,将这一切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打破,重新建立一种正确的思想认识,那么这种错误的曲解将会永远存在。
王重阳首先做的就是,不否定林灵素的宗旨,先提出自己的思想,然后再寻找机会一举消灭林灵素所提倡的宗旨,还道教以一个不错的面目。为此,王重阳创立全真教,他提出了“屏除幻妄,独全其真”的教旨,这种把外界事物抛弃,独自静坐,直指心性本原的思想,把那个时代生活在金人残酷统治下的人们的心灵拯救过来,但同时,他也让许多本该有的反抗变成了安静。
想要了解王重阳以及他的全真教,就必须对中国道教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道教与道家并非是一回事,一种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宗教,另一种只是一种学说。不过,道教教义脱胎于道家,倒是真事。
道教产生于汉代,当时的“太平道”与“五斗米道”就是道教的雏形。道教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有斋戒,有炼丹还有捉鬼以及所谓的符箓。在宋金之后,道教之一的炼养派又分成南宗、北宗;而符箓科教派则分天师道、门皂、茅山三宗。
炼养派注重的修仙长生之术,所炼的丹分为外丹、内丹。外丹是黄白术,内丹则是炼气,化为内功与内家拳术以及医学上针灸、经脉与穴道的研究。但这里就有问题了,比如外丹,如果道士不够虔诚,而且很狡诈,倘若用化学方法炼不出丹来,就会用物理方法去点石成丹。这就是点金术。而内丹,炼气如果不能提起人们的兴趣,好事的道士还会把它演变为房中术。
这大概是道教的一个弊端,太活泛,无规无矩,所以能随机应变。百姓想长生,好,我给你炼丹;百姓想要娶更多的老婆,好,我让你做个好男儿,我有房中术;百姓不喜欢苦行,好,你喝酒抽烟吃肉都没有关系;你做了缺德事怕鬼来找你,好,我这里有捉鬼术。
总之,但凡是有需求的人到道教这里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道教就仿佛是一个超级杂货铺,任何人进来都不会空手而回。
不过,当人们越来越理性后,就发现了道教末流所吹嘘的那些本事,诸如财富无穷、长生不老、性能力强大、召仙降妖、招魂捉鬼等等都是扯淡。
自从金国占领中国北方后,北方百姓流离失所,惨受欺压。但这个时候的道教已经不能与东汉时的道教相比了,道教不但不能鼓舞人们起来反抗,相反,还让人忍受这种欺压。
王重阳创建的全真教就是这样的组织,全真教不尚符箓烧炼,而以苦己利人为宗,这就为当时深受欺压的百姓凿开了一容身之所。虽然这种容身之所只是精神上的。
元人虞集的《道园学古录》记载全真教时说:“昔者汴宋之将亡,而道士家之说,诡幻益盛,乃有豪杰之士,佯狂玩世,志之所存,则求返其真而已,谓之全真。士有识变乱之机者,往往从之,门户颇宽弘,杂出乎期间者不可胜纪。而涧饮谷食,耐辛苦寒暑,坚忍人之所不能堪,力行人之所不能守,以自致于道,亦颇有所述于世。”
这从另一个角度记述了王重阳创建全真教的目的,是为了把道教的真谛重新传给天下百姓。
事实上,任何一个“天师”都不敢确定自己创建的教派就是道教的正统。
王重阳正是靠着“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在衣食住行上涧饮谷食,耐辛苦寒暑,坚忍人之所不能堪,力行人之所不能守”的精神让全真教迅速成熟起来。在山东传教过程中,他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收纳了后来非常著名的道士,他们分别是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七人,当时人称他们为“北七真”,也就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全真七子”。
在王重阳死后,“全真七子”开始在北方各立支派,广泛传播全真教。它们分别是:马钰的遇仙派、丘处机的龙门派、谭处端的南无派、刘处玄的随山派、郝大通的华山派、王处一的全真派、孙不二的清静派。由此创造了最为辉煌灿烂的全真教时期。
作为一名道教的传播者,王重阳称之为“天师”可谓名副其实。在他生活的时代,中原人民经受了金人马蹄糟践,已经痛不欲生。原来的道教更是不能给人们带来任何精神上的安慰。王重阳全真教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使得不想造反、只想安静地做奴隶的汉人有了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与依靠。
这也就是全真教为什么受到金人欢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无疑,王重阳创建的全真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金人的愿望,同时也把百姓从身体的苦难中解救出来而到精神的世界去享福。王重阳两方都讨了好,在那个时代,享誉中国,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但这些当然是事后才见效的,而且还有后人的附会。倘若王重阳真的没有道家风范,恐怕不能引起那么多人注意,并最终当了他的门下。
■道者风范
王重阳的确是人们心目中道行高深的一个道士,元朝人曾写过一首《题甘河遇仙宫》的诗,说是王重阳在甘河镇遇仙,其实是为了证明王重阳这个道士非同一般风采的。全诗如下:
子房志亡秦,曾进桥下履。
佐汉开鸿基,砣然天一柱;
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
异人与异书,造物不轻付。
重阳起全真,高视乃阔步,
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
妄迹复知非,收心活死墓,
人传入道初,二仙此相遇。
于今终南下,殿阁凌烟雾,
我经大患余,一洗尘世虑,
巾车徜西归,拟借茅庵住。
明月清风前,曳杖甘河路。
王重阳自己也说过自己并非普通凡人,他有诗证明: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日走如颠。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据一些道教材料记载,王重阳曾主持过昆仑山开洞仪式,仪式进行中时突发意外,一块足可以砸死一百人的大石头从山顶直滚下来。石头之大、速度之快让山下参加仪式的人只有等死。就在这时,主持仪式的王重阳跳到人群前,对着即将压到脑袋上的大石头大喝一声,石头立即停住,悬在那里。
后来那块石头不知道去哪里了,可大家都记住了王重阳从石头前慢慢地转身,挂着笑容走到人群面前的样子,具备了儒者的临危不乱和道家的洒脱。
自此后,“山间樵苏者欢呼作礼,远近服其神变”,“王重阳”三个字几乎成了灵符,如同“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一样被人们挂在嘴边。
当人们还没有忘记这件事的时候,另外一件事又来了。
有一个一心想要成为道士的财主,听闻王重阳的神通后,把他请到自己家来说法。
王重阳从早上说到晚上,财主已经累得坐不住了,王重阳才说了十分之一。财主就请王重阳明天再谈,王重阳则在他家住了下来。
可有一天,财主晚上起来,发现王重阳的屋子红光发亮,他跳着跑到院子里大喊救火。却没有一个仆人出来,王重阳出来了。他的房间也随之黑下来。财主见没有事,就请王重阳回屋,当王重阳回到屋子后,那屋子又红光发亮起来。财主吃惊地咬着手指,自此断定王重阳不是凡人,乃是如假包换的神人。
我们现在来推测,王重阳肯定是在房间里练功,这种功夫能让人体发热并且发光,才会把屋子照亮的。
这并非没有根据,当初,就有人传说他的弟子,后来称为“长真子”的谭处端来拜王重阳时发生的一件事。
谭处端来找王重阳,开始并没有想拜师。他是来治疗半身不遂的。王重阳见谭处端长得白白胖胖,除了腿不能动弹外,完全不像个病人。谭处端的家人告诉王重阳,是因为喝多了酒,趴在雪里睡着了,后来就得了这病。
王重阳一听说是冻出来的,就把鞋子脱了,露出臭烘烘的脚来,让谭处端抱住自己的脚。谭处端开始不抱,一个大男人居然抱别人的脚,成何体统?可他的家人不让,硬把他的两只手放在了王重阳脚丫子上。
这一抱不要紧,谭处端险些没有被烫得叫起来,王重阳的脚丫子根本就不是脚丫子,而是一电暖器。谭处端抱上不久,便感觉如坐在火盆里,只半个时辰,满身都是汗。第二天起床就可以走路了。王重阳又让他巩固一下,把自己洗脚的水端给谭处端,让他当洗脸水。
谭处端捏着鼻子洗完了脸,痊愈了。不但可以走路,而且能跳能跑了。谭处端这才有拜师的打算,从此以后跟了王重阳。
王重阳的传奇非常多,还有一次,他带领弟子们到蓬莱阁上游玩,突然一阵狂风把他刮进了大海,弟子们还没有来得及哭,王重阳突然回到了阁上。这下,他的门徒们更是佩服师傅,并对师傅是神仙的传说深信不疑了。不过,他的大弟子马钰开始根本就不信。
马钰也是个小财主。大家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全真教比较有名的人物都是财主出身。
在没有遇到王重阳之前,马钰是个非著名道士,对道教很感兴趣。但他感兴趣的那个道教是变异了的道教。此人略有天赋,总觉得自己信奉的道教不是那么回事。有一次去听王重阳的讲座才恍然大悟。
跟王重阳混熟后,他把王重阳请到自己家里,非常虔诚。王重阳趁机劝他加入自己门下,马钰很为难。首先,他是个财主,有着几位妻子,并且特别喜欢吃肉。可王重阳的教对这些都不允许。马钰觉得还没有享尽人间的快乐就去当苦行道士,实在有些划不来。但是,王重阳的一些思想又的确非常吸引他。可有一个问题是,他不相信王重阳有传说中的那么神。他跟同样信奉道教的老婆孙不二商议说,如果王重阳真如传说中的那么神,我最喜欢你,你也得跟我一起去吃苦。孙不二同意。
马钰还没有准备好如何考验王重阳,谭处端活蹦乱跳的事情就传播开了。但谁知道谭处端是不是王重阳的托呢?他决定亲自考验王重阳。
在把王重阳请到自己家中后,他在王重阳住的屋子周围用高墙围起来,隔五天才给王重阳送一次饭。王重阳精神抖擞。他觉得王重阳可能藏有食物,又把王重阳请到一个简陋的屋子里,当时正值隆冬,气温零下十几度。屋子里面的温度比外面还要低,可王重阳在里面不但没有冻得直跳,反而在屋中吟诗写字,打坐练功,自得其乐。他的身体仿佛是铁做的一样,根本不知寒热。
马钰这才心悦诚服,把财产都散尽后,皈依王重阳门下,当了纯正的道士,后来成为全真教著名的道士之一。
王重阳当然不是什么神,而且还带有一点疯癫。所以在讲座之外,他“小孩子”那一面就显现出来了。比如他听见别人夸他的眼非常好看,他就故意做出歪鼻斜眼的样子来;有人说他是神仙不漏之体,甚至连尿也不撒,王重阳当即就走到州衙前脱下裤子撒了一泡尿,然后扬长而去。
大概也正因为他不是神,所以,他会死。王重阳死得很早,五十八岁那年(1170年)就突然去世了。可他死也带了点疯样,弟子们正在他“尸体”前哭时,他突然睁开眼睛,坐起来,安慰众弟子说:“哭什么啊?”然后看了看马钰,示意他过来,马钰爬过来,王重阳就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话,最后,看了看众弟子,点了点头,躺下,真的死掉了。
王重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不论他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使“无道家,英雄无退处”成为真理。
要知道,在北宋灭亡后,北方的来不及走和不想走的宋人不想为金人效力,可又不想让金人来骚扰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自己皈依宗教。
中国的道家思想拯救了太多的人了,那些用道家思想拯救自己的人被我们称之为急流勇退,或者是隐居。
直到许多年后,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在元朝的统治下还让许多宋人有退路,为自己开脱不拯救苍生的罪责。王重阳的功劳太大了,而把他的功劳化为实际作用的就是他的弟子丘处机。
■传递者:丘处机
丘处机在武侠小说里可算得上是高人,大家都给他面子称他为丘真人。不过,“丘真人”这三个字完全是对他武功的评价,至于他的道行修养,还真没有人为他刻碑立传。因为丘处机主动接近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但话又说回来,倘若不是受到了成吉思汗的赏识,全真教恐怕早消失在宋元期间了。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道号长春子,是道教龙门派的创立者。在真实的历史上,丘处机名声相当大,是因为他通过自己对蒙元统治者的影响,拯救了无数的中原百姓。
当时,在金、宋、元交替的非常时期,以诗、医、道三术而名满天下的丘处机是各方拉拢的对象。但是,金,他根本就没有考虑;南宋,他已经看出了是一懦夫;他挑选了正在飞升的元。
1220年,他不远万里,远赴西域昆都斯(在今阿富汗),觐见正在四处征战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他为什么要选择蒙古人?我们可以从他出发前赠给朋友的一首诗中看出大概:十年兵火万民愁,万千中无一二留。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
显然,这位神人大概用手指算出了将来的天下必将是蒙古人的天下。所以,先把这个天下之主维护好,其他一切就好办了。而这其中的一切还是出自丘道长本人“上天有好生之德”的思想。他为的是不让中原百姓受到大屠戮。
据说,成吉思汗与丘处机长谈之后就被这位道士的品格与道行深深镇服,赐了他大元帝国的虎符、玺书,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并免除道院和道人一切赋税差役。据说,丘处机后来拿着符玺解救了许多汉人。
在回到中原后,丘处机并没有回山东老家,就住在了燕京的太极观中,由于丘处机后来被人们称为长春真人,太极观也改为长春宫。自此后,北方道教的领袖人物就非丘处机莫属了,长春宫也成为北方道教的中心。全真道真正地进入了最灿烂鼎盛的时期。
丘处机虽然有奉承成吉思汗之嫌,但绝对没有放弃全真教的教义。成吉思汗当时身体非常差,就向丘处机询问长生之术。倘若不是全真教的道士,肯定就咋呼上了“仙丹端上”。但丘处机坦白相告:“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
成吉思汗虽然心里很失落,但并没有责怪丘处机,反而对他的坦诚极为敬重,并真实地感受到了全真教的教义内容是任何一位全真教道士身体力行的。
后世通常把道士分为两类,一类是出家的全真道士,一类就是原来的火居道士。自从丘处机在北方掌握道教“圣旨”后,全真道士就是计划内统招生,而不是全真教的道士则成了自考生。
丘处机在与成吉思汗的交流过程中也不忘对这次远行做一个回忆。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他曾有一首长诗:
金山东畔阴山西,千岩万壑攒深溪。
溪边乱石当道卧,古今不许道轮蹄。
前年军兴二太子,修道架桥彻溪水。
今年吾道欲西行,车马喧阗复经此。
银山铁壁千万重,争头竞角夸清雄。
日出下观沧海近,月明上与天河通。
参天松如笔管直,森森动有百余尺。
万株相倚郁苍苍,一鸟不鸣空寂寂,
羊肠孟门压太行,比斯大略犹寻常。
双车上下苦敦颠,百骑前后多惊惶。
天池海在山头上,百里镜空含万象。
县车束马西下山,四十八桥低万丈。
河南海北山无穷,千变万化规模同。
未若兹山太奇绝,磊落峭拔加神功。
我来时当八九月,半山已上皆为雪。
山前草木晓如春,山后衣衾冷如铁。
另外,当他看到成吉思汗攻破花剌子模诸城后屠戮之惨状后,也有记载:“方算端(即苏丹,回教国王)之未败也,城中常十余万户,国破而来,存者四之一。”
近代史家新会陈垣先生著《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对全真教甚为推重,书中说:“自永嘉以来,河北沦于左衽者屡矣,然卒能用夏变夷,远而必复,中国疆土乃愈拓而愈广,人民愈生而愈众,何哉?此固先民千百年之心力艰苦培植而成,非幸致也。三教祖之所为,亦先民表现之一端耳。”后记中又说:“觉此所谓道家者类皆抗节不仕之遗民,岂可以其为道教而忽之也……诸人所以值得表扬者,不仅消极方面有不甘事敌之操,其积极方面复有济人利物之行,固与明遗民之逃禅者异曲同工也。”
这就等于说,他们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遗民,但无论是王重阳还是丘处机,都在做着同样具备遗民性质的事情。也许,他们在把自己变成遗民的同时,也为其他遗民提供一条退路。这些事情可以称得上是功德无量。
王重阳全真集
或问真人者曰:人生天地间,虽曰最灵,亦属万物中之一物耳,孰能逃阴阳之数,孰能出造化之机,有始必有终,有生必有死,此自然之常理也,不禀异气,仙不可求;不契夙缘,道不可学。岂可苦身约己,如系影捕风,镂冰雕朽,为必不得之事,求难成功之效哉!
真人喟然叹曰:长生妙理,人具仙林,孰不可求!有怠而弗成者显而至多,有勤而取验者,隐而甚少。世人以多见为信,以不见为疑,遂以仙事茫茫,为不可期也。试以物理验之,矿之锻炼可以为铁,雉入大水而化蜃;冰之易消者也,藏之可以度夏;草之易衰者也,覆之可以越冬;人能去贪抱一,游心于恬淡,合炁于虚无,亦可以高举远致,蹑景登虚,逍遥乘禦寇之风,往来飞应真之锡,骑鲸而游沧海,跨凤而上青冥。千年化兮,如辽东之鹤;望日朝兮,若葉县之凫。与安期羡门之流,洪崖洞玄之属同列仙班,不为难矣。古今得道轻举者不可胜数,子谓无征,如聋者不闻有丝竹之音,瞽者不知有丹青之色,彼浅见謏闻,乌足以语道哉?问者屏息汗颜而退。
这个修行总不知,元来只是认真慈。
赤衣上士游山水,乌帽先生入火池。
白马嘶时金亦吼,青牛耕处玉无疵。
冲天柱地霞光照,笼罩翁婆最小儿。
大器修行不厌华,玲珑颠傻属吾家。
清风里面全真气,明月前头结宝砂。
常把旧容常点检,便将新相便拈拿。
一通掷在青宵上,透过虚空显象芽。
龙吟引起虎咆哮,雪浪兼风旋旋抛。
涤荡一灵添到莹,调和二气便相交。
乌龟行向海中戏,赤凤飞来顶上巢。
明月一轮光灿灿,玉峰高处照三茅。
自从一得见天真,今日方知旧日人。
离俗复为云外客,脱尘不作土中宾。
盖缘往昔擒朱汞,全是当初定水银。
一点灵明归静界,圆光里面转金轮。
玄关夺得不追寻,炼就重阳灭尽阴。
从此频添木上火,由斯再煮水中金。
万般神应还谁见,一个真灵只自钦。
聚则为形散为气,晴空来往永无心。
胎仙舞出做神仙,都为从来得正端。
何用丹田金虎绕,不须宝鼎玉龙盘。
叱回铅汞应清静,换过阴阳愈喜欢。
一段红云生岳顶,回光明朗照青鸾。
断云飞尽月光明,返照神舟傍岸行。
水火相逢开正路,木金间隔定长生。
黑铅赤汞分南北,白虎青龙换甲庚。
依此修持真了了,空中结就玉丝棚。
既然朗照绝搜寻,不必区区论浅深。
正坐的端通子午,回头又复见丁壬。
五般彩色频频步,一个玄机每每侵。
捉住虚空真妙景,应将此景作嘉音。
吸呼喘息妙非粗,养就从来一颗珠。
子母相随真彩结,气神攒聚异光殊。
倒颠交媾分机密,上下冲和得要枢。
好向深山最高处,怡然独放月轮孤。
从初更会捏风颠,撒向瑶池种玉莲。
生出一枝偏皎洁,拂开五叶各团圆。
昔能已见通玄妙,今则还知得自然。
既没四时催逼去,长春境上不排年。
修行须用九阳图,认得阳图事事苏。
智者便知超造化,愚人枉了下功夫。
得来勘破无中有,成后何如有若无。
无有有无无有相,有中无相达天衢。
能知下手免三涂,咄了从前这匹夫。
入火肯教成燲炽,渡河难以溺漂浮。
日中精艳长生莹,月里琼林永不枯。
此个大丹归物外,逍遥来往入虚无。
满庭芳
问修行,家住坐,金木水相当。中起火,五事并施张。许神仙全气爽,都是、绝尽嵩荒。原正,传妙用,两液味堪尝。浆,频做作,通琼路,显现嘉祥。金丹、真耀莹,彩辉光。兀腾腾渺邈,游处、声韵琅琅。辰见,人得得,出自满庭芳。
迎仙客
做修持,须搜索,真清真静真心获。这边青,那边白,一头乌色,上面殷红赫。共同居,琉璃宅,琼苞琼蕊琼花折。玉童歌,金童拍,皇天选中,山正是仙客。
这曲破,先入破,迎仙客处休言破。勘得破,识得破,看看把我,肚皮都鳖破。会做么,是恁么,奈何子午贪眠么。说甚么,道甚么,自家暗里,独自行持么。
这害风,心已破,咄了是非常持课。也无灾,亦无祸,不求不觅,不肯做墨大。大仙唱,真人和,全真堂里无烟火。无忧子,共三个,顿觉清凉,自在逍遥坐。
恣逍遥
气全神神燕坐,来与四方聚课。说灵根坤对 过,乎恁麽,么妙自无人我。 戟锋交,平相贺,中宝结成一颗。是惺惺,清没和,津负荷,须用这个那个。
五更令
一更初,鼓声傻。槌槌要,敲著心猿意马。细细而、击动铮铮,使俱齐擒下。万象森罗空里挂。泼焰焰神辉,惺惺洒洒。明光射入宝瓶宫,早儿娇女姹。
二更分,鼓声按。匀匀打,自然虎龙交换。清气神、各住丹房,也并无错乱。撞透重楼知片段。这玉液琼浆,往来浇灌。便须教溉出黄芽,渐生来好看。
三更端,鼓声正。咚咚响,韵音转令鸣莹。其中便、聒现灵根,会通贤道圣。慢慢来回游捷径。传银箭这番,穿成雅令。用亲镝镝上红心,现清清静静。
四更高,鼓声锐。忽然间,振动天花遍坠。前面却、有个真人,载星冠月帔。得此妙玄成吉利。望北斗杓星,西南正指。看看底剔绽琼花,做祥祥瑞瑞。
五更终,鼓声闲,被那人,擂动做成颠倒。金盘内、托出神珠,放霞光万道。窈窈冥冥真个好。从此复通他,当初至宝。如今却归去何方,住十州三岛。
赠王俊
害风故故谒华宗,三教唯公道话同。此际遇逢齐上下,中间会聚各西东。
须知冬至青和白,认取春分绿间红。急急三光如可悟,忙忙四假尽成空。
圆明一点皆能有,物里千般总被蒙。觉性自然通水湛,达心那入百花丛。
般般打破仍归妙,个个还回便见终。饭食充饥机两妙,面前相对玉玲珑。
赠道众
尽知长与道为邻,搜得玄玄便结亲。悟理莫忘三教语,全真修取四时春。
养成元气常充满,结住灵神没漏津。十九圆光如我愿,敢邀相伴乐天真。
泳雪
得其真趣绝搜寻,物物般般总不侵。碧落湛澄非有意,白雪来往本无心。
盈盈明月增佳致,细细清风送好音。举目慵观潘岳赋,怡颜懒抚伯牙琴。
外除花卉游人静,内蕴芝苗只自临。决要三田归至宝,亦令一性上高岑。
养成幻体如光莹,舞正胎仙似啸吟。杳默昏冥长作伴,寂虚永保水中金。
齐天乐
做修行要知捷迳,如何置炉安灶。便把丹田,宝贝万象,森罗总齐祈祷。都归此处,向蕊珠宫前,尽教开导。拥出灵明,一颗神珠衮颠倒。得得晴空上面,玉皇宣诏。青童谨捧金诰。此则缘功与行,两两双全,瑞祥敷焘。绵绵永永,在大罗天中,执携芝草。了了真玄,顿觉无为越三岛。
登仙门
归也归也。本元归也。两郡人没观瞻也。被清风白云,全日常招也。王害风此翻去也。劝诸公、寻玄妙,更休思也。看假躯、不如无也。到今方超彼岸,我咱知也。要重见这回难也。
醉蓬莱
整六十三岁,三月良辰,十一日贺。瑞气祥云,香烟重锁。此际高穹,选降星郎,又天花乱妥。冰玉形容,神仙标格,有谁知那。谨告贤兄,今为见在,名利荣华,石中明火。猛出凡笼,顿悉除人我。自在逍遥,全真真乐,把无常趖。埵摘蟠桃,蓬莱旧路,同行则个。
雨中花
金菊初开,银蟾渐显,新蕋皓色为俦。绽清芳空外,素魄深秋。便谨按中央雅致,又应当、望夜圆周。称予家赏玩,正许邀枝,迎照琼楼。堪餐秀色细艳,好铺明卧影,两两相酬。顿省悟灵英,玉兔因由。馥郁盈盈,喷喷婵娟莹莹悠。遇重阳七八,香传三岛,光满十洲。
临江仙
游历都京并府郡,更兼县镇坊村。并无术法没谈论。一般真个好,六业铁声浑。莫怪时时清韵响,人人唤出家门。磨伊心镜不教昏。满轮明月莹,光射透昆仑。
正己修行无怠堕,推心上应天机。内容整肃吐光辉。灵真搜得莹,方可许瞻睎。谨谨授持专一守。静中清里归依。法恁条制不相违。九玄并七祖,连汝共升飞。
掌法遵条常谨守,饶人蕴德尤先。孝心自许合神天。长长能后已,永永瞻家缘。便是修行真宝路,正端无党无偏。放开心月照金莲。馨香冲碧汉,堪献大罗仙。
昼夜乐
金相隔休教错。年间怎生作。前头说甚惺惺,辰下重安手脚。被蟾光晷运交,平时从根摸索。事有神功,清强气跃。下於予寻倚托。文上没丹药。天知命惟高,中谈谈中别著。公决要觅清凉,兆府城南登阁。各得其宜,昼欢暮乐。
身体就是一座丹炉
服石炼丹的修仙法,在一千多年时间里遭遇了无数次失败,死伤惨重。于是,修行者求诸于内,以身体为丹炉,在体内凝炼结丹。
气运丹田,任督二脉,三花聚顶,阴阳双修……这些玄之又玄的词汇,汇成了内丹功法。
让我们一窥其妙。
吕纯阳:修仙法的“转型升级”
唐懿宗咸通(860—873年)初年二月的一天,科举考试结束不久,两名礼部官员挤进攒动的人群,将一张大榜张贴在长安贡院的南墙上。
不一会儿,哭声、笑声、拍掌声、惨叫声陆续传来。一位皂袍方巾的书生默默地离开人群,怅然若失,走回蓬巷棘篱里的小旅店。
不料房间里端坐着一位头扎两髻、袒胸露腹、手摇棕扇的异人,此人好言相劝书生,并嘱其小憩片刻。
书生恍恍惚惚,进入梦境,梦中官运亨通、子孙满堂,享尽人世富贵。一觉醒来时,店小二准备的黄粱饭尚未蒸熟。书生顿悟,于是舍弃功名利禄之心,随此异人赴终南山修道去了。
▲山西太原纯阳宫
故事中的书生就是吕洞宾(号纯阳子),异人是汉钟离(即钟离权,号正阳子)。也许吕洞宾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出家的时候,正好处于道教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期。
对于唐代的书生来说,科举及第则入仕报国,名落孙山则入山修道,都不失为一个好的出路。但道教似乎是越来越不景气了。
遥想开国初期,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唐高祖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将道教列于三教之先,唐高宗更把《道德经》列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地位比《论语》还高。可到了唐中后期,儒、释二家发展得有声有色,门庭兴旺,道家的人气却日益衰落了。
这多少与烧药炼丹之术在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有关。道教的基本理想就是得道成仙,虽然东晋葛洪早已强调修仙要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如果德行不修,仅仅修习方术是不可能长生的。
▲葛洪炼丹
但是人性往往追求“多快好省”,尤其是道家主张今世成仙,所以留给凡夫俗子的时间并不多。越来越多人因而走向了“外丹术”这条捷径,即用炉鼎烧炼金石,服丹,期望一步到位。
可惜效果恰恰相反,外丹术自汉代流行了一千余年,吃丹中毒而致残、致死者不计其数,唐朝的两位有作为的皇帝——唐太宗和唐宪宗便是其中的典型。《资治通鉴》载,唐宪宗服用金丹后,性情躁怒无常,常常随意责罚随侍的宦官,最后在大明宫暴崩,年仅43岁。
▲地元丹法主张炉火烧炼,包括外丹的黄白之术。
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道教内部也出现了反思。其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酝酿一场修仙之术的“转型升级”。
落第书生吕洞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吕洞宾与其师汉钟离开创的性命双修、形神并炼的指导思想,倡导道门修持方法由“外丹”向“内丹”转型升级,其对后世的影响,远甚于一顶乌纱帽。
所谓内丹,简单地说就是舍弃采金石草木烧炼的传统方法,而以自己的身体为鼎炉,以体内的气血为药物,以意念为火候,在体内修炼结丹。
▲汉钟离与吕洞宾
看着简单,实际上内丹法综合了道教文化的宇宙论、人生哲学、人体观、修持经验,严密且精深。修成之时,能参天地、同日月、契造化、返自然、还本我,达到天人合一的仙人境界。
与外丹法相比,内丹有两个显著的好处:一是安全,无毒副作用;一是注重内在修为,可以和儒、释诸家的思想互参互融,脱去了烧炼金丹的神秘性,更容易被人接受。
王重阳:身在凡间,心在圣境
吕洞宾的内丹法,集中保存在一本五代宋初时出现的道教“秘笈”——《钟吕传道集》中。
此书以汉钟离与吕洞宾师徒对话的形式,系统阐述了内丹学的理论与实践。由于汉钟离和吕洞宾的事迹被后世神化,声名远扬,后世的丹家,多认钟、吕为开山祖师。
我们可以从吕洞宾的徒子徒孙看出他的修行主张。
吕洞宾弟子众多且人才辈出,其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王重阳。
金庸的系列武侠小说也曾提到王重阳,并把他描述成一个武功天下无敌的绝世高手,他的绝招是“先天功”,据说练成后能打通任督二脉,武功大进。
实际上,王重阳在道教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是内丹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而“先天”、“任督二脉”这些词汇,都是内丹修炼中的专业术语。
比如“先天”,是相对“后天”而言,指的是人与宇宙处于初始状态时的那些无形的机能。而“后天”,指的是物质世界里的那些有形的、实体的东西。
打个比方,未出生的婴儿在母亲的腹中时,虽不能说话行动,却已孕育了初始的生命力,这就是“先天”。十月期满,胎儿长成,脱离母体时发出“哇”的一声,从此开始呼吸、饮食、学习,这就是“后天”。
▲王重阳
王重阳是怎样修炼的呢?
他在终南山下挖了一个地洞,在上面挂了一个牌子,题为“活死人墓”,又在墓里立了一个纸墓碑,题为“王害风(自称为疯子)灵位”,然后在里面安安静静地打坐静修了数年时间。这与汉唐时期修道者开炉生火、热火朝天的炼丹术截然不同。
王重阳将功夫用在了“活死人”三个字上——关闭眼耳口鼻四门,杜绝外界的声色扰攘,使心如止水,性似明镜,回光寂照,从而寻求内在的超脱。
▲王重阳的“活死人墓”
其实,这种静修之法不是吕洞宾或王重阳的原创,在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庄子那里就有所阐述。
比如,《庄子·在宥》提出:“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反映的就是内丹清修的功夫境界。唐宋内丹学的兴起,也可以说是对道家思想的回归。
话说回来,打坐静思的修法,是不是有点像佛教的坐禅呢?
▲做瑜伽,打坐静思
的确,王重阳对儒、释等外教持相当开放的态度。他有一首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悟彻便令知出入,晓明应许觉宽洪。”直接指明儒、释、道三家同根同源,因此修道之人当然可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王重阳还有一句名言:人的身体如同淤泥中的藕根,而心似凌波的荷花,得道之人,身在凡间,而心在圣境。
所以,修行者最重要的是修心,而不是像过去的炼丹家那样,期望通过服食金丹而白日飞升,脱离世界。
佛道两家的知识产权官司
王重阳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事实上,全真派内丹道,乃至整个内丹修炼都有模仿佛教(尤其是禅宗)之痕迹。
比如,内丹学南宗的开山祖师,世称“紫阳真人”的北宋道士张伯端。他在内丹学著作《悟真篇》中毫不讳言:我曾广泛研读佛经及《传灯录》……世上的达本明性之道,全在这里面了。
入宋后,内丹道取代外丹流行于世,形成一股热潮。四川的道教氛围尤为浓厚,故身为四川人的苏轼也热衷此道,一生炼养内丹。
苏轼曾在给茅山道士刘宜翁的信中坦露心迹:“轼龆龀(tiáo chèn)好道,本不欲婚宦,为父兄所强,一落世网,不能自逭(huàn),然未尝一念忘此心也。”从小崇尚修道,若不是父兄强迫结婚、入仕,也许就当了道士了。
▲苏轼也爱炼内丹
苏轼最重视的是内丹功法中的胎息功。胎息即婴儿在母亲腹内的胎中之息,用的不是口鼻,而是通过脐带与母亲共同呼吸。成人修炼此功时,气息将变得非常微弱,以绒毛放在鼻子下面,吐气时绒毛不动。苏轼在练功时,除了闭息,还注意闭目静虑,诸念不起,内观精气在体内升降。
在苏轼看来,这种修炼“为益甚大”,且“辄有奇验”。苏轼性情豪迈、洒脱,虽然一生挫折不断,却始终淡定如初,这大概和他长年坚持的去欲静心的内丹修行有关吧。
在具体的修行方法上,内丹也借鉴了佛教的苦行。继王重阳惊世骇俗的“自掘坟墓”后,他的弟子丘处机也在磻溪开长春洞,苦修七年,后来又到陇州龙门山苦修六年。
▲影视剧中的丘处机形象
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丘处机更是以73岁高龄,历时三年远赴西域追赶成吉思汗,行程三万五千里,为成吉思汗讲道。成吉思汗深受感动,惊呼其为“神仙”。此外,早期全真派还盛行过行乞、食不洁、衣破败、不睡觉之类的苦行。
在教团的组织上,全真派更是照搬禅宗的丛林制度,规定全真道士不得像过去那样萍踪浪迹,而是必须出家住观,严守清规戒律,不许婚娶,不许吃荤,不住高堂华屋,不贪人间富贵,俨然同沙门一样。
以开放的姿态吸收佛教文化,对于道教的改革本是好事一件,但这却意外地给佛、道两家带来了一场长达数百年的知识产权官司。
先是汉钟离、吕洞宾师徒对佛教徒开炮。《钟吕传道集》中,汉钟离对吕洞宾说:按照佛教的修法,古往今来的佛教徒都不追求大道,而急于速成……“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公然讥讽佛教徒的功夫不到家,修炼不成纯阳之体,最多只能成一个“鬼仙”。
对此,佛教徒岂能善罢甘休?于是有人奋起反击,以笔为戈,拿内丹学的祖师吕洞宾开起涮来。
南宋时的《嘉泰普灯录》等佛教灯录,均记载了“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的故事。这当然是个子虚乌有的故事,但一经推出就大获成功,在宋元的话本、明清小说里轮番上演。
▲《有象列仙全传》明代版画中的吕洞宾
故事的梗概是,吕洞宾得汉钟离授长生不老的仙术后,自以为无人能比,得意洋洋地四处云游。有一天,他路过江西隆兴黄龙山(在今江西修水),看到半空中有紫色的云彩结成盖,知道有高人在此,便入山求见。
正值黄龙禅师升堂讲法,吕洞宾向禅师发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这话怎么样?”吕洞宾本来想炫耀一下炼丹的赫赫成果,结果禅师只用“守尸鬼”三个字就把吕洞宾怼了回去——丹家追求长生不死之身,这可不就是“守尸鬼”吗?吕洞宾心有不甘,傲娇地说:“我还有长生不死之药。”禅师冷笑道:“八百劫之后,你的肉身不还是一场空。”
吕洞宾始惊、次怒、终狂,竟想出了一个歪招——半夜飞剑到禅房里,想要取黄龙禅师的头。不料偷鸡不成蚀把米,宝剑被黄龙禅师收摄,立在地上一动不动。吕洞宾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无法取回宝剑。吕洞宾这次给禅师跪了,当场下拜,表示愿意皈依佛法。
吕洞宾是内丹学公认的大成就者,说他在与禅宗大师的斗法中折戟沉沙,其实表现的是内丹道与禅宗修行的优劣问题,佛道两家的高下一目了然。这么一来,道教界也无法沉默了。
南宋内丹学传人白玉蟾在《平江鹤会升堂》中分辩说,在他的记忆中,吕洞宾和黄龙禅师的交锋结果是吕洞宾胜,而且只言片语就折服了黄龙禅师。
明代人王崇简则认为,飞剑斩黄龙的是一个叫“颜洞宾”的人,而不是吕祖。奈何“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的故事太深入人心,这桩公案一直持续至今。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只好以该故事“殊无研究之价值”来息事宁人。
事实上,炼丹家追求今世长生不死的教义很容易被证伪,因为自古以来,谁见过真正的不死之人?与之相反,佛教讲求来世,所以难以被证伪。加上佛教的修行较为简易,尤其是净土宗,宣传只要口诵“南无阿弥陀佛”便可往生净土。所以,内丹学参考禅宗、强调内在修为,也是道教被市场倒逼的一种结果。内丹学盛行后,认同儒、释、道三教相通同源的人越来越多,也就不必非要一争高下了。
修身养性能否升天成仙,不知。但确能淡泊明性,超脱尘世,也仿如仙了。这么看来,修炼的方法重要,心态更重要。
《中华遗产》2018年04期《修仙记》
撰文|喻翔
CHINESE HERITAGE
全真派道教在昆嵛山创立
昆嵛山自古便有“海上仙山之祖“的美誉。神话传说中海上仙山蓬莱、瀛州、方丈便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金大定年间,陕西道士王重阳来到昆嵛山,在此创建了道教全真派。
王重阳(1112-1170),陕西咸阳大魏村人,家业丰厚,聪颖豁达,曾于京兆府学进修士业,文武两长。但因陕西当时沦于金人统治之下,于是他愤世嫉俗,整日癫狂,饮酒泄愤。49岁时,他在南时村自凿一墓,独自穴居其中达两年之久,名之为“活死人墓“,以求离绝尘世,修炼成道。此后长期在咸阳终南山一带参真布道,然而由于缺乏理想的继承人和追随者,他那创教立派的宏愿未能得以实现。他在怅惘迷茫之际,得高人指点,得知胶东昆嵛山一带兴儒崇道,人才辈出,是创教立派的好地方,于是欣然前往。
金大定七年(1167年)4月26日,他告别家人和乡亲,经过近3个月的长途跋涉,于7月18日到达昆嵛山,开始了传教布道活动。先后收马丹阳、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为徒,称“海上七真人”。
王重阳教化的第一人并收作传道大弟子的是马丹阳。马丹阳,训名珏,号丹阳子,其家巨富。王重阳来到昆嵛山后,以其高深的学问赢得了马丹阳的景仰。凭借马丹阳的宣扬,王重阳成为名闻遐迩的真人仙师,前来求师问道者比肩接踵。王重阳见创教立派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嘱马丹阳在其家南园修建“全真堂”居之,所收弟子统称“全真弟子”,全真教的旗号从此树了起来。金大定八年正月初十,马丹阳下定决心弃家入道,是为重阳之“上足”,列七真之首。
金大定七年九月,栖霞人邱处机来昆嵛山拜王重阳为师。重阳见而爱之,与语终夕,玄机契合,处机称师拜服,号长春子。
金大定七年冬,在重阳锁庵教化丹阳期间,谭处端扶杖拜谒。处端家世居宁海,为人慷慨,孝义传家,识度不凡。他在拜谒重阳前,一次因外出赴宴大醉而睡在归家的路上,因风雪侵袭患了麻痹症,从此双腿行动困难,只能靠双拐支撑着走路。针灸、服药甚多,久治不效。听说重阳有奇功异术,即抱病拜谒,求疗疾之方。重阳闭户不见,处端坚守至晚,不绝地轻轻叩门。重阳以其诚而纳见之。是夜2人同榻而卧,倾谈至明,晨起,处端双腿已愈,步履一如既往,于是叹服,称重阳为“神人”,毅然弃家入道,号长真子。
金大定八年二月八日,王玉阳自牛仙山来全真庵请求入道。王玉阳家居宁海之东牟(今乳山冯家一带),时年27岁。拜重阳为师后,号玉阳子,与邱处机、谭处端、马丹阳结为莫逆之交,每日相与探讨修真法决。
大定八年二月底,重阳率马丹阳、谭处端、邱处机、王玉阳4真人入昆嵛山,在西北隅开烟霞洞而居之。邑人闻之,不召而来,共襄善举,或平基运土,或叠石架木,无不争先力作。如此未及两月,工程告竣,其宽广倍于全真堂,岿然神仙洞府也,王重阳题额“烟霞洞“。不久,郝大通来洞中出家,拜重阳为师。在此师徒们搬柴运水做饭,砌石搭木围庵。整日讲道谈玄,教示善众。
在烟霞洞修炼期间,王重阳不仅确立了全真教的思想体系,而且还确立了全真教规--“立教十五论”:住庵,云游,学书,医道,益造,道伴,打坐,降心,炼性,匹配五气,混合性命,圣道,超三界,养身,离世。
是年八月,王重阳率众弟子走下昆嵛山,在整个胶东展开了兴教立派活动。王重阳携马丹阳、邱处机、谭处端、王玉阳、郝大通迁居文登城北姜氏庵布道。时邑中善信,纷来瞻仰,前后踵至,接无暇处。重阳随即在此创立了“三教七宝会“,为众祈福。
第二年,王重阳率马丹阳、谭处端、邱处机、郝大通诸徒由文登迁居宁海州“金莲堂”。不久,孙不二弃家来“金莲堂”入道,成为王重阳第六个弟子。孙不二亦称“孙仙姑“,马丹阳夫人。
后王重阳携邱处机、谭处端、马丹阳西行至蓬莱,刘处玄迎拜入道,号长生子。至此,王重阳7位弟子全部收齐。
王重阳东行昆嵛山,收取了“海上七真人”,创建了中国道教全真派,实现了他“三教归一”的宏图大志。他所收的“全真七子“像种子一样撒遍北方各地,使全真教在北方风靡一时,成为道教的一支重要流派,与天道教两大宗对峙南北。
道教尊奉我国伟大哲学家老子为道祖,奉玉皇大帝为最高神位,以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提倡“重人贵生”、“行善抑恶”、“长生久视”的道德理念,追求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真教主张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真俱全,故为“全真”。全真教以道教教义为主,杂糅儒、释,认为三教殊途同归,主张三教合一,这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
王玉阳先居文城天宝宫,金大定九年春,独居荣成铁槎山云光洞,苦行苦修,常常赤足行走于危岩之上,四方善信齐呼其为铁脚仙人。自此,王玉阳声望日隆,前来问卜乞福和求道拜师者络绎不绝。9年之后,王玉阳下山西行,开始传真布道。他先后在胶东、鲁中、鲁西北云游,还到过江西、陕西、山西、北京等地。40年中,度化了无以数计的善男信女。后来,王玉阳来到文登圣水玉虚观,在此创立全真教“嵛山派”,收弟子300余人。金大定二十七年,金世宗聘他至中都(今北京),召见于内殿,赐道经一藏,驿送圣水庵。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王玉阳又应召进京,皇家授牒赐名圣水庵为“玉虚观”。自此,教门大开,广招门徒,度道士数千人,“门人居天下者三之二”,玉虚观成为北方三大道观之一。
马丹阳于金大定九年秋从师西行,王重阳去世后,他挑起了弘扬全真教的重担,在陕西终南山长达13年的掌教期间内,广收教徒道友,全真教在关陇地带很快繁荣昌盛起来。
邱处机创“龙门派”。金大定十四年,邱处机隐居宝鸡西南潜修7年,又迁陇州龙门潜修6年。1188年2月,应金世宗之邀至中都(今北京)主持全真堂。1208年后,邱处机两访崂山,足迹遍及青州、登州、莱州等地,扩大了全真教的影响。
金兴定三年(1219年),成吉思汗在西征途中遣使诏请邱处机。邱处机带弟子18人历时3年,历经千难万险,行程1万余里,于1222年4月到达今阿富汗八鲁湾会见了成吉思汗。尔后在成吉思汗身边1年有余,2人经常讨论一些治国、养生方面的问题。邱处机劝他:“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
1224年农历二月初七,被成吉思汗尊为“神仙”的邱处机入住北京太极宫(今北京白云观)。成吉思汗命他掌管天下道门,爵“大宗师”。至此,邱处机成为“诸真之领袖”,亦被誉为全真教的祖师。
邱处机被皇封为掌管天下道门的“大宗师”后,全真教成为了国教,很快发展成为可与东汉张道陵所创天师道相比肩的道教派别。作为全真派发祥地的昆嵛山随之成为名震朝野的“仙山圣地”,帝王将相纷纷降旨立碑,敕封叩拜。
其后,道教继续在威海地区延续发展。
全真教:从未抗金,与元合作
特约撰稿 | 常小军
周伯通道:“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人在华山绝顶论剑较艺的事罢?”
郭靖点点头道:“兄弟曾听人说过。”
周伯通道:“那时是在寒冬岁尽,华山绝顶,大雪封山。他们五人口中谈论,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个人终于拜服我师哥王重阳的武功是天下第一。”
——《射雕英雄传》第十六回 九阴真经
这就是金庸小说中描写的王重阳,《射雕英雄传》中全真派创派祖师,天下五绝之首的中神通 ,身材甚高,腰悬长剑,风姿飒爽,英气勃勃,飘逸绝伦。早年是位抗金英雄,事败后出家修道,创立全真教。同时,王重阳也是一个独步武林的奇才,造诣深不可测,武功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是老顽童周伯通的师兄,全真七子的师父。在华山论剑之时,力挫四绝,夺得天下第一之称和九阴真经。
虽然《射雕英雄传》故事发生时王重阳已经去世,但他开创的全真派、他教出的七位弟子,在小说中却非常重要。
重阳真人:全真教鼻祖
全真派是道教的两大派别之一(另一个为正一派,即平时所说龙虎山的天师道)。金初创立。因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 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 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 而得全真道之名。该派汲取儒家和佛教的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 不提倡画符、炼丹。后期开始他们改变了过去的“无为”做法,注意争取社会上层人物的赏识,在秦、冀、鲁、豫等地修炼、传教,取得很大成就。
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王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公元1112年生于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大魏村,出身地主家庭,据说他“眼大于口,髯过于腹,声如钟,面如玉,清风飘飘,紫气郁郁,有湖海之相焉”。自幼喜好读书,应试科举,中进士。金天眷元年(1138年),他应试武举,中甲科,当了个征酒税的小官。
金正隆四年(1159年),王重阳四十七岁,深感自己虽然文武双全,但却在两个方面都没啥成就,愤然辞职。王重阳自称于甘河镇(今西安户县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于是弃妻离子隐居终南山修道。
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真道。他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世称全真教七子,或全真七真人,全真教团就此建立。
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四人返归关中,途中卒于大梁(开封),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被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年)又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全真道尊为北五祖(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之一。
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王重阳成了绝世高手,华山论剑力压群雄,天下第一。从王重阳的经历来看,他参加过武举考试,而且是甲等,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天下第一”。
小说中描写,王重阳曾在终南山上动用数千人力,历时数年建成一座堡垒。其中暗藏武器粮草,外形筑成坟墓之状,以瞒过金人的耳目。又恐金兵终于来攻,更布下无数巧妙机关,以抗外敌。抗金活动失败后,王重阳居于其中,自称“活死人”。后来更是引出当年对王重阳“甚有情意”但最终“因爱成仇”的古墓派创始人林朝英。小说中两人比武之后,王重阳把“活死人墓”让给林朝英,自己在不远处新建一个重阳宫。
“活死人墓”确有其地,王重阳在金大定元年(1161年),在终南山南时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自居其中,潜心修持两年后,功成出关。“活死人墓”是王重阳一个人挖的,也就一丈多深,充其量只能容纳二三个人,在不需要时仅一人就可把它填平。王重阳居于其中修炼,外则佯狂装疯,人送外号“王害风”(陕西话疯子的意思),他对此不以为忤,还在墓内挂一纸牌,上书“王害风灵位”。
王重阳有没有林朝英这个红颜知己呢?首先说,全真派的道士实行出家制度,道士不可婚娶。其次,王重阳在出家之前有妻儿,甘河镇遇仙后才抛妻弃子出家修行。翻遍关于王重阳的史料,没有见到一丝关于林朝英的记载。还有最关键的一点,王重阳出家前考过金朝的武举,做过金朝的小官,出家后一直都在修行、传教,根本没有抗过金。
周伯通:王重阳的钱袋子
全真七子是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他们的名字熟悉《射雕英雄传》的人倒背如流: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因其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过贡献,他们被尊为北宋真人,并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诏封。七子大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师承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虽各创一派,但宗教思想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
马钰原名从义,字宜甫,后更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故亦称马丹阳。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出身豪门,为宁海州首富,号称“马半州”。
马钰自幼能诗,擅长针灸,他的妻子孙富春也是出自富家大户。王重阳到宁海传道,孙富春看到王重阳说自己的功夫如何如何高深,能不食人间烟火,能出神入化,却半信半疑。为了证实王重阳的真本领,马、孙夫妇与王重阳商定,将全真庵筑墙围死,将王重阳锁庵内百日,只每五日给一餐,隔窗送进。
这一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滴水成冰,而庵内却温暖如春。王重阳修炼完毕,台砚磨墨,书写长卷诗词。为了劝诱马、孙夫妇入道,王重阳采取了“分梨”的手法。“分梨”取“分离”的谐音。全梨只有分开来吃才有特殊的意味,以此来让马、孙夫妇体会“分离”的深义。一百天过去,马、孙夫妇终于见识到了“中神通”的神通,拜入门下,弃家皈依,王重阳给孙富春起道名“不二”。全真七子中马钰受王重阳教导时间最长,故王重阳临终授以全真秘诀,托以弘教大业。
值得一提的是“老顽童”周伯通,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宁海州人,是当地有名的富家大户。他把自己的住宅捐出来供王重阳及其弟子修道用,王重阳为这所房子题名为“金莲堂”,从这可以看出,周伯通实际上是王重阳的金主。
王重阳在金莲堂建立了全真教在宁海州的基层组织——三教金莲会,周伯通为会首。之所以让周伯通坐到这个位置,一来是因为周伯通有钱助教,二来是他的号召力有利于传教。
长春真人丘处机
无论是历史中还是金庸小说中,全真七子中丘处机的名声最大。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真人,山东栖霞人。丘处机自幼失去双亲,尝遍人间疾苦。从童年时就向往修炼成仙,以此解脱自身困苦。王重阳到山东传道,丘处机于1169年拜其为师。在王重阳逝世后,丘处机先在皤溪(在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部)潜修七年,又到陇州龙门山潜修六年。潜心于养生学和道学的研究。于1209年接任全真派掌教。
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丘处机被描写成一位豪迈奔放、武功高强的侠客道士,他性情暴烈、嫉恶如仇,却又执侠仗义。读者津津乐道的是,为维护宋朝,他抗金、抗元,在小说中他是一位义士,民族英雄,全真弟子也曾参加过抗元保宋的襄阳之战。但这与历史大相径庭。
丘处机从来没有反抗过金、元。相反,为了传道,他甚至积极主动和金、元政府联系,从而获得支持。在王重阳逝世后,丘处机等人一改过去的“无为”做法。从丘处机的“走谢街坊豪杰户,时时募谓来相顾”、“休休道者方归去,赫赫王侯又到来”等诗句中,可以看出他与豪门贵族来往密切。
在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春(1188年),丘处机应金世宗的邀请前往中都(今北京),受命主持万春节醮事,期间获得金世宗三次召见。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金章宗和李元妃特赐丘处机《大金玄都宝藏》,从此达官贵人敬奉的人数日益增多。
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山东登州、宁海州发生农民起义,金朝统治者请丘处机协助招抚乱民。凭借丘处机的声望,登州和莱州等地很快恢复平静;其声望益发轰动朝野。金朝赐赠“自然应化弘教大师”。
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派使者邀请丘处机前往蒙古帝国相见。为了全真教的发展,他决定应诏。同时,他也想借机为民请命,劝蒙古大汗少杀无辜。
太祖十五年(1220年),丘处机挑选门人赵道坚、宋道安、尹志平、李志常等十八名弟子,启程西去,此时他已经73岁。先到燕京,此时,成吉思汗已于1219年统兵西征中亚的花剌子模。成吉思汗忙于战事,不能东来,丘处机便于1221年春继续西行。1221年冬天到达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
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四月,丘处机到达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见到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见丘处机仙风道骨,十分高兴,称他为“神仙”,开门见山地向他讨要长生之术和长生不老药。丘处机说:“世界上只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短命之人皆因“不懂卫生之道”。而卫生之道以“清心寡欲为要”,即“一要清除杂念,二要减少私欲,三要保持心地宁静”。
在后来二人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丘处机还不断以身边小事来劝诫成吉思汗。一次,成吉思汗打猎射杀一只野猪时突然马失前蹄,可野猪却不敢扑向成吉思汗。事后,丘处机便入谏说:“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现在圣寿已高,应该少出去打猎。坠马,正是上天告诫陛下。而野猪不敢靠近,是上天在保护着陛下。”
成吉思汗对此十分信服,告诉左右人说:“只要是神仙的劝告,以后都照做。”
丘处机还多次劝导成吉思汗,治理天下之术以“敬天爱民”为本,应该体恤百姓疾苦,保护黎民生命。
虽然丘处机的“秘方”并非成吉思汗真正所需,也没有完全得到他的认可,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世界征服者”的残酷杀戮。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下诏将天长观改名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并赐“金虎牌”,命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是年七月,丘处机逝世于长春宫,享年80岁。
全真教的衰落
从丘处机之时起,全真教达到顶峰。之后开始整理道藏,以示继承道教传统,此时全真教与儒释二教相等,成三足鼎立之势。
势力的增强,地位的升高,统治者的宠信使得全真教有点盲目自大、目中无人,他们开始抢占因战争而无主的佛教寺院,并大肆印制《老子化胡经》(西晋时,佛道争辩,道教徒伪造《化胡经》一卷,记述老子入天竺变化为佛陀,教胡人为佛教之事。成为道教徒攻击佛教的依据之一,借此提高道教地位高于佛教),触犯佛教尊严,触发了元朝的一场佛道之争,最终导致全真教走向衰败。
元宪宗八年(1258年),佛教以福裕(少林寺住持,元宪宗命他总领天下僧众)为首,全真教以张致敬(字义卿,号诚明真人,元初道士,丘处机弟子李志常之徒,继李志常为全真教掌教)为首进行了一场辩论。结果,由于失去统治者的支持,全真教惨遭失败,被勒令归还佛教寺院,焚毁化胡经等等。全真教由此走向下坡路。
王重阳、周伯通、丘处机!历史上真实的全真教
小说中全真教不仅有天下武功第一的王重阳,童心未泯的老顽童周伯通,还有丘处机等行侠仗义的“全真七子”,以及那个不为人齿的尹志平。那么真实的历史中全真教的诸位人物又有怎样的人生呢?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历史源远流长,全真派就是其中的一个支派,而它的创始人就是中神通-王重阳。小说中王重阳着墨不多,但处处留着他的身影,年轻时抗金保宋、终南山活死人墓、华山论剑等等,那真实的王重阳和这些有多少异同呢?
据文献记载,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1113年出生,陕西咸阳大魏村人。北宋朝灭亡后,金人扶持刘豫建立伪齐政权,年轻的王重阳文韬武略,但却没有抗金,而是进入咸阳府府学,成为一名学生。1138年参加了金国的武举考试,中甲科,并改名王德威,字世雄,此后王重阳一直在金国担任低级官吏。
直到1159年6月仕宦生涯不得志的王重阳开始倾心道教,并自称“王害风”。一日醉遇二个道人,密授他修真口诀。于是王重阳正式改名为王喆(嚞),字知明,道号重阳子。之后再遇二位道者,传他五篇真言。王重阳出家修道,抛妻弃子,在钟南山修道。
王重阳在终南山下的南时村挖凿墓穴,筑冢高数尺,上面挂一灵牌,写着“王害风灵位”,而王重阳自称“活死人”,在“活死人墓”中单独苦修两年。
1167年,王重阳开始云游。在宁海牟平县,收巨富马钰(道号丹阳子)及其妻孙不二(清净散人)为徒,王重阳在马氏南园建庵,题庵名“全真”二字。此后王重阳在山东地区传教,又用自己的洗脸水治愈了谭处端(道号长真子)的风疾;又收下了自幼父母双亡,来自登州栖霞的丘处机(长春子),以及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广宁子)、刘处玄(长生子)等人。此七人即为“全真七子”。
直到1169年周伯通出现了!当年3月宁海人周伯通庵请王重阳居住,名曰“金莲堂”。实在抱歉,这是目前文献中关于周伯通的唯一一段文字记载。由此可知真实的周伯通只是一个有钱的全真教信徒,而且没有出家;而王重阳是“自学成才”的,据说王的师父是吕洞宾,师叔是刘海蟾。在金庸先生笔下,历史上只是打酱油的周伯通却成为一个活泼生动的老顽童。
此后王处一、郝大通先后辞师隐居,孙不二则到牟平县三教金莲会修行,王重阳带马钰等四门徒西返关中。1170年1月行至开封时,王重阳羽化升天,时年58岁。此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先后出任掌教,带领门徒传教,直到1209年丘处机出任掌教之职,此时全真教声望日隆。
丘处机,1148年出生于山东栖霞,1167年拜王重阳为师,道号长春子。小说中丘处机是一位性情豪放的抗金侠客,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丘处机却先后受到金世宗、金章宗、金卫绍王、金宣宗等多位少数民族皇帝的召见,并得到了他们的尊重。
那时金国的登州、宁海等地发生农民起义后,金国曾派丘处机招抚民众,利用自己的声望,丘处机很快就平息了起义。此后南宋皇帝也曾派人持书相邀,丘处机认为南宋皇帝有“失政之罪”,也推辞未前往,直到成吉思汗的召唤。
1222年丘处机一行历时三年,穿过茫茫大漠,皑皑雪山,见到了成吉思汗。这位草原英雄对丘处机极为尊敬,从不直呼其名,而是称为“丘神仙”。同时丘处机也劝他减少杀戮、敬天爱民,成吉思汗都一一采纳。丘处机回到中原后,成吉思汗还给他写信:“我这里常思量着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
1224年农历二月初七,丘处机应燕京行中书省尚书石抹咸得卜的邀请主持天长观。此后成吉思汗下令将天长观改名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并命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一时间全真教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227年丘处机在长春宫宝玄堂去世,时年80岁。此后由他的弟子尹志平、李志常先后出任掌教。据记载,尹志平于1169年出生,山东莱州人。由于家人的阻止,他几次离家出走,先后拜马钰、刘处玄为师,直到1191年,尹志平到栖霞观拜丘处机为师。此后又向郝大通、王处一学习道法。
也正是尹志平促成了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会面,一路追随丘处机。丘处机羽化时遗令宋道安继位,尹志平为副手。但宋道安年纪已老,请尹志平代替自己出任掌教。值得一提的是尹志平在任掌教期间,修复许多荒废的的宫观,并把许多旧有宫观吸纳入全真教,全真教成为北方最大的教派。
历史上尹志平威望极高,出游时百姓沿途膜拜,可谓道门精神领袖。可是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却是一个非常不堪的人物,这也引起了道教协会的不满。在《神雕侠侣》修订三版中,金庸为免有辱先贤,把尹志平改写成虚构人物“甄志丙”,性格也不再那么污浊。
之后尹志平归隐,李志常出任掌教,但此时忽必烈成为大元皇帝,开始崇信佛教,于是展开了一场佛道大辩论。结果道教辩论失败,全真教的地位从此一落千丈。但全真教始终代表道教正宗之一。今天北京西便门外的白云观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也是现在中国道教协会的所在地。
历史上真实的王重阳和全真七子
金庸先生的一部《射雕英雄传》参杂着真真假假的史实让人着迷,死守襄阳的郭靖、抗金名将王重阳、还有铁木真与札木合之间的恩怨情仇。同样,在小说的基础上,历史上的全真七子也各有出处,并非是虚构的,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和王重阳吧。
历史上真实的王重阳,虽然也文武双全,但武功是不是真的天下第一却很难说。不过就凭他所创立的全真教,在道教的历史上,王重阳这个名字就不能被忽视。
王重阳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原名王嚞(相当于吉字),又名中孚,大概是出于《易经》上的话:“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王重阳还有一堆其他的别名:字允卿,后易名为德威,字世雄、知明等等,号重阳子。好在王重阳当年没有现在这样的人事档案表,不然我们要怀疑这许多的名号在“曾用名”那一栏中哪里写得开。
王重阳是陕西咸阳刘蒋村人,虽然僻处乡村,但王重阳家里是非常富有的,他也非常的聪明,于是少年的王重阳就刻苦攻读诗书,从前面我们引过的王重阳的诗来看,王重阳的文才是相当不错的。不过王重阳初出茅庐的应试却并不是很光彩,第一,他参加的是金人扶植的伪齐政权组织的考试,第二,还名落孙山,没有考中。当然,这也不能说明王重阳的水平不行,科举腐败,自古有之,何况伪齐那样的破烂政权。
王重阳可能也气得不行,心想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再好,他说不好,你就没有什么办法。干脆就弃文习武,改应武举——我把他们都打趴下,不能还算趴在地上的第一吧?所以到了金熙宗天眷初年再应武举时,就中了甲科。但当时金人的政权肯定觉得汉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是让王重阳作了个征酒税的小吏。王重阳觉得很窝囊,于是也不好好安心于本职工作,经常纵酒狂放。虽然王重阳对金人并无太多的好感,但王重阳也并非像《神雕侠侣》中写的那样,是个类似于辛弃疾一样早年曾组织义军坚持抗金的失败英雄。
王重阳四十八岁这年,正在户县甘河镇当监酒税的小官,闲着无聊就去酒馆饮酒,突然遇到两个形貌气质都很奇异的人在街上行走,素有慧根的王重阳立刻意识到他们定是非凡之人。于是他跟在后面,来到僻静之处向他们请教,得到道家修仙秘诀。据说这两个仙人便是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和吕岩。 此后,本来就狂放无羁的王重阳疯得更厉害了,索性弃官辞职,抛家弃子,在甘河镇的南时村挖了一个土坑住下,名之为活死人墓——不像《神雕侠侣》中写的那样是一个规模宏大、布置重重机关的军用地下仓库,充其量也就是个地窖。王重阳自称为“王害风”(神经病的意思),并在墓外放上“王害风之灵位”的牌位。其实,王重阳大概是躲在里面专心修炼内功吧。就这样过了三年多,王重阳突然放火烧掉了活死人墓边的草屋,附近的老乡心肠还挺好,看到着火了,还都挑着水桶来救火,但是王重阳却哈哈大笑,在火边狂歌乱舞。然后,王重阳就提着一个铁罐走了,如果是拍电视剧的话,恐怕要用特写的镜头关注一下王重阳映着熊熊火光远走的背影,可惜,当时乡里的村农恐怕大多数都在想,王疯子终于走了,这下倒清净了。
王重阳烧掉了自己的草庐后,就化缘乞食,云游四方。看来是“人挪活,树挪死”,一来王重阳此时功夫可能已颇有进境,再者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人们对于陌生人总是要有些神秘感的,所以王重阳来到山东后,一下子就声名远播,收下了不少弟子。
马鈺家中非常富,有“马半州”之称,虽然称不上“富可敌国”这四字,但也是非常有钱了。马鈺见到王重阳后,感觉他就非寻常人物,于是就留他在家中住,不时向他请教清修之道。
王重阳的全真派和正一派大大不同,那些道士们照常吃酒吃肉,娶妻生子,和俗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到画符捉鬼的时候,才穿上行头装模作样一番。而全真派类似于佛教中的苦修行径,要求抛弃产业,割断爱欲,才能修成大道。
马鈺要是个光棍汉子,典型的无产阶级,那倒好说了,但他有妻有子,有那么多的家产,一时还真下不了这个决心。不过这时候,四面八方不少慕名而来的人都来拜王重阳为师,像栖霞的丘处机,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儿,首先来拜见王重阳,一番长谈后,丘处机五体投地,诚心拜在王重阳的门下。
对马鈺和其妻孙不二触动更大的是谭处端的到来。谭处端当时患有“风疾”——也就是半身不遂,四肢难以动弹,据说是因为他喝醉了酒睡在雪里睡出来的毛病(看来谭峭那样雪中睡卧的行为可是不宜胡乱模仿的),到处求医也不见好转。王重阳让他抱住自己的脚,谭处端顿时感到如坐在火盆里一般,浑身大汗淋漓——这大概是王重阳用精深的内功为他治病吧?次日早晨起床后,王重阳又将自己的洗脸水让谭处端接着洗。谭处端一洗之后,比任何高级化妆品都管用,病容痼疾一洗而尽,康复如常。谭处端算是服了,知道王重阳真的是得道高人,于是他也诚心拜王重阳为师。
马鈺看到眼里,也是惊异无比,更认定王重阳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马鈺的心思确实机敏,他恐怕怀疑谭处端别再是个王重阳的托儿,于是就决定亲自再考验一下王重阳。他把王重阳住的屋子周围都用高墙围起来,五天才送一次食物,当时正值隆冬,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马鈺想,如果这个王重阳是个骗子,就让他真冻成关节炎、半身不遂什么的。但王重阳却在屋中吟诗写字,打坐练功,自得其乐,丝毫不惧。说来也怪,这样冷的天气,王重阳屋内砚台中的水却并不结冰——看来人家王重阳这重阳还真不是白叫的,阳气还真盛。经此一试,马鈺和孙不二才心悦诚服,散尽家财后,皈依王重阳门下出家。
王重阳在山东半岛这一片地方屡屡显示神通,据《全真教祖碑》说,有一次在昆嵛山开洞时,山上突然滚落一块大石头,眼看就要压死下面干活的一大堆人,就在此时,王重阳大喝一声,这块石头像听了“立正”的口号一样,立刻停住,就此纹丝不动。是不是王重阳大喝一声的同时使出劈空掌之类的功夫,那就不得而知了。但由于此事,很多人亲眼所见,故而“山间樵苏者欢呼作礼,远近服其神变”,对王重阳佩服极了。
后来牟平附近有个叫周伯通的(真实的周伯通似乎并非小说中所写的老顽童形象,大概也是个像马鈺一样的财主,小说的周伯通形象倒类似于明朝时真实的周颠),他接王重阳到家里住,并把王重阳住的地方挂上个匾,大书“金莲堂”三字(和潘金莲无关)。王重阳住在里面,当晚“有神光照耀如昼”,好像点了个1000W以上的大灯泡,但当时并没有电灯一说,人们都以为是失火了,纷纷惊起来看,但只见王重阳正在光明中端坐——看来王重阳功夫更进了一层,原来只是能发热为谭处端治病,现在练得居然能发光了。
又有一次,王重阳到蓬莱阁上游玩,突然一阵狂风把他刮到了海里,人们正惊讶呢,王重阳又一跃而回到了阁上。
到过蓬莱阁的朋友都知道,蓬莱阁非常高,距海面大约有两三层楼高,落在海里又能一跃而上,殆非仙人不可为。
王重阳虽然“神通广大”,但是性格在众人眼中还是有些古怪的,比如:有人夸王重阳的眼非常好看,王重阳就故意做出歪鼻子斜眼的样子来,有人说王重阳是神仙不漏之体,连尿也不撒,王重阳随即就在州衙前拉开裤子当众撒了一泡尿。看来王重阳还是未脱“王害风”的本色。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王重阳的寿命却非常短,王重阳在公元1170年就突然去世了,当时年仅五十八岁,这个年龄对于修道之人来说实在是有点早。
《射雕英雄传》中写王重阳曾死后复活,破了欧阳锋多年的蛤蟆功,历史上记载也有死后复活这一说,不过远没有小说中传奇,只是说当王重阳死了之后,众弟子都号啕大哭,王重阳就又醒了过来,安慰众弟子说:“哭什么啊?”然后又让马鈺附耳过来,悄悄嘱咐了一番,这才真的死去。
王重阳自出活死人墓,到山东传道,不足三年,但却收下了七个出类拔萃的弟子,全真教后来也盛极一时。说来道教自宋末以来,已逐渐衰落,像林灵素、郭京那样的大骗子更是使得道教声名狼籍。全真教反本复原,以老庄之说为宗,更以开阔的胸怀兼收并容儒、佛二教的优点,从而为道教增加了新的生命力。
全真教不搞“画符、炼丹、捉鬼、打醮之类的玩艺儿,讲究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在衣食住行上涧饮谷食,耐辛苦寒暑,坚忍人之所不能堪,力行人之所不能守,加上王重阳和全真七子都是文武全才,能诗善词的人,文化修养极高,也和那样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型的道士不同,使得一些官员绅士之流也对他们青眼有加,于是刷新了道教的形象,道教的面貌为之一新。
其实正是这样,一个人也好,一个教派也好,如果励行苦节、衣食简朴,号召力就大得多。像我党当年,很多投降过来的国民党士兵见共产党官兵一致,同甘共苦,不免深受触动,就此一心跟着共产党的队伍了。相反,如果一些大腹便便、脑满肠肥的家伙,经常溺于酒色之徒,再大谈什么高尚情操,文章道德,不免只能令人反胃。
当然,全真教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辉煌时期还是在王重阳的七弟子掌教的时代。金庸先生的小说中经常借黄药师等人之口说什么王重阳教得徒弟脓包之类的话,其实不然,在真实的历史中,王重阳这七个弟子个个非同一般,为全真教的大兴于世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里只说一下最为有名的丘处机。
金庸小说中,全真七子的武功以丘处机最高,这一点倒是比较贴切的。确实,对于全真教贡献最大,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丘处机了。丘处机开创了全真教龙门派,也拜见过金世宗,并主动请命对当时聚众抗金的山东杨安儿义军进行招安,受到金主的赞赏。
看来历史上的丘处机并非是小说中那个满腔义愤,诛杀金贼汉奸毫不留情的“丘处机”,倒是和金人沆瀣一气,如果杨康拜在这个真丘处机门下,倒是得其所哉。
当然,丘处机抓住的最大一匹黑马就是当时蒸蒸日上的蒙古势力,全真教的兴盛固然有全真七子四处传教而形成的星火燎原之势,但更重要的是丘处机得到了蒙古最高统治者成吉思汗的信任和支持。丘处机见了成吉思汗后,成吉思汗一高兴,就赐以虎符、玺书,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并免除道院和道人一切赋税差役。
当时蒙古人凶悍异常,恨不得杀尽中原汉人,腾出地方来东边放马西边牧羊,丘处机拿着符玺据说解救了数以万计的中原人。
丘处机东归后,也不回山东老家了,就住在了燕京的太极观中,后来该观就改名为长春宫。从此丘处机成为北方道教的领袖人物,长春宫也成为北方道教的中心。全真道于是进入了最灿烂鼎盛的时期。
丘处机的大弟子尹志平,金庸原著中写他曾奸污小龙女,德行有亏,最后横死在剑下。但在民族大义上却坚持正义,和汉奸赵志敬之辈做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但历史上却恰恰相反,奸污小龙女一事纯属子虚乌有,尹志平活到八十多岁善终,比王重阳和全真七子都长寿。 尹志平年老后,就让位于李志常。
李志常这个人物在金庸小说中着墨不多,只是在《神雕侠侣》最后章节中露了一露头,书中写本来想让他当北方的主将,但周伯通要当,对他说:“志常,你敢和我争这主将做么?”李志常躬身道:“弟子不敢”。全书中李志常就这四个字的台词。但历史上的李志常敢不敢和周伯通争主将无可查考,但他却敢和喇嘛教的首脑八思巴等人辩论。蒙古统治者还是向着喇嘛们更多一些,李志常也没有看明白风头,在辩论中哪里还有不失败的道理,于是被蒙古人勒令焚毁道经,并将参加辩论的几个道士强行剃度为和尚,李志常弄了个灰头土脸,不久就被气死了,全真教也就此走上了下坡路。
不过即便如此,全真教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我们在《龙虎天师——张道陵》一篇中说过,张天师创立的道教,主要是民间神道方术为主,虽然也讲奉老子为宗,但对道家的思想发挥的很不好,所以正一道在档次上比之佛教就低得多。而全真教在修持的形式上借鉴了佛家的方法——出家吃素,清心寡欲,在内容上返归本源,以老庄理论为本旨,加上全真七子知识水平都比较高,使得道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为之一新。
后世把道士分为两类,一类是出家的全真道士,再就是原来正一派的火居道士。一般来说,全真道士在人们印象中要高于火居道士,这正是全真教对道家和道教的贡献。直到今天,长春真人丘处机的白云观还是中国道教协会的所在地,全真教的创立,对于道家和道教史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金庸小说中有一首诗赞王重阳,并且说是王重阳的情人林朝英和东邪黄药师合写的,其实这首诗是元朝人商挺写的,名为《题甘河遇仙宫》诗,是写王重阳在甘河镇遇仙的故事,全诗如下:
子房志亡秦,曾进桥下履。佐汉开鸿基,矻然天一柱; 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异人与异书,造物不轻付。 重阳起全真,高视乃阔步,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 妄迹复知非,收心活死墓,人传入道初,二仙此相遇。 于今终南下,殿阁凌烟雾,我经大患余,一洗尘世虑,巾车徜西归。拟借茅庵住。明月清风前,曳杖甘河路。 (小说中去掉了最后六句)
对于此诗,我觉得也只是二三流的水平,金庸先生小说中说是林朝英和东邪黄药师所写,不免有些辱没了两人,其实最能传神描绘出王重阳的风采的还是他自己的这首诗: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日走如颠。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这段历史因金庸先生的射雕而出名,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上的丘处机却是大名鼎鼎,他为全真教的正名做出过卓越贡献,蒙古大汗曾经敕封过他为国师。
神仙传——丘处机
丘处机真人
丘处机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栖霞县滨都里人。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之一。与马丹阳、谭处端、王玉阳、刘处玄、郝大通、孙不二等同称“北七真”。
北真七子
丘处机自幼失去双亲,尝遍人间辛苦。童年时即向往成 “仙”。栖身村北之公山,过着 “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 的生活。为磨炼意志,曾一次次将一枚铜钱从石崖上扔进灌木丛,然后再去寻找,不得不止。
19岁时,丘处机独自去昆嵛山烟霞洞修行。翌年9月,闻陕西终南山道士王重阳至宁海州传道,遂下山拜其为师,成为王重阳第一位弟子。他以虔诚、机敏和勤勉好学,深得王重阳器重,死前王曾经预言道:此人今后地位非常,必是大开教门的英雄。
1169年(金大定九年),王重阳携弟子4人西游,途中病逝于汴梁城,弥留之际嘱咐说:“处机所学,一任丹阳。”自此,丘处机在马丹阳教诲下,知识和道业迅速长进。
胶东昆嵛山
胶东昆嵛山道观
1174年(金大定十四年)8月,丘处机隐居皤溪(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潜修7年,又迁陇州龙门山潜修6年。期间,他 “烟火俱无,箪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独坐”,生活极为清苦。但他 “静思忘念,密考丹经” ,潜心于养生学和道学的研究,并广交当地文人学士,获得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传法图
1188年(金大定二十八年)3月,丘处机应金世宗召,从王重阳故居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阳、马丹阳(时已去世)像于官庵,并主持了“万春节”醮事。向皇帝作“持盈守成” 的告诫,由此名声大振。
北京白云观
白云观
1191年(金明昌二年)秋,丘处机回归故里修建滨都宫(赐号太虚观)作为传道之所。1206年(金泰和六年),他重返宁海,改马丹阳故居为玄都观。
1208年后,丘处机曾两访崂山,足迹遍及青州、登州、莱州等地,扩大了全真教的影响,1214年(金贞佑二年),益都杨安儿起义军攻克登、莱等州,丘处机奉旨招抚了部分义军。其时,金、蒙、南宋三势鼎立,争相诏求丘处机,他概不应诏。
1219年冬,元太祖成吉思汗派近臣刘仲禄持诏书相邀,丘处机说:“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处无敢违。”遂带弟子18人前往。历时3年,行程万里,74岁高龄的丘处机终于会成吉思汗于雪山。每每进言:“要长生,须清心寡欲;要一统天下,须敬天爱民。”此讲深得成吉思汗赞赏,口封 “神仙” 。在丘处机的影响下成吉思汗曾令 “止杀” 。
1224年(元太祖十九年),丘处机回到燕京,奉旨掌管天下道教,住天长观(今白云观)。同年,丘处机曾持旨释放沦为奴隶的汉人和女真人3万余。并通过入全真教即可免除差役的方式,解救了大批汉族学者。
自此,全真教盛极一时,丘处机的声誉亦登峰造极。寺庙改道观、佛教徒更道教者不计其数。1227年(元太祖二十二年),丘处机病逝于天长观,终年80岁。元世祖时,追封为 “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
说服成吉思汗止杀
新疆八卦城,丘处机定原型
丘处机遗著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蹯溪集》和《鸣道集》等。其诗词作品,在金、元之交有一定的代表性,后人所编《元诗别裁》、《词林纪事》都选有他的作品。《蹯溪词》一卷,由近人朱孝成辑于《疆村丛书》。丘处机西游经历,由其弟子李志常的《长春真人西游记》详载。
《大丹直指》
长春真人丘处机
丘处机,字通密,小名丘哥,山东栖霞县滨都宫村人,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收其为弟子并赐道号为长春子。
昆嵛山修炼待重阳
丘处机生于公元1148年,即金熙宗皇统八年正月十九日。资料说他家虽然“世为显姓”,却祖辈业农;虽然自幼聪颖,却家境贫寒;虽然气宇不凡,相者称其为神仙宗伯并为帝师,但却幼时失怙,未尝读书。据《玄风庆会录》说:他还小时,母亲去世,其父又娶继室,继母抚养,所以“怙恃之”。十九岁那年,他出家了,闻名来到了昆嵛山,在昆嵛山烟霞洞附近的茅庵,向一个叫唐四仙姑的人问道学习修行之要。唐四仙姑告诉他,神异的人不久将从西方而来,那是你的老师,并说了这个神异人的相貌等等。于是,丘处机便在昆嵛山自我修炼大约一年的时间,等待着那个神异老师的到来。
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的九月,王重阳在宁海州城里马钰南园里建立了全真庵,讲经传道,丘处机听说后,即由昆嵛山来到了全真庵,拜谒了王重阳,谈话投缘,十分喜欢,遂收其为弟子,并赐长春子的道号,同时还赠诗给丘处机,诗曰:“细密金鳞戏碧流,能寻香饵会吞钩。被予缓缓收纶线,拽入蓬莱水自由。”
王重阳见丘处机“眉宇闲旷,举措详雅,”“敏而强记,博而高才”,是个可造就的人物,就把他留在身边做了秘书,掌管各种文件和书稿,同时教他读书习字。丘处机在王重阳的教诲下,博闻强记,日记千余言,学问大长,而且诗文也很有长进。
大约是第二年春天,即大定八年,丘处机与马钰、谭处端、王处一随王重阳登上昆嵛山,开凿烟霞洞,悉心磨炼学道。大定九年,又跟随王重阳先后到荣成的槎山、登州的福山、蓬莱、莱州的掖县传道,建立了三州五会。同年九月,携丘、刘、谭、马四弟子返回陕西,次年正月途经汴粱,于当月初四“俨然而终”。几经周折,四弟子于大定十二年(即1169年)在终南刘蒋村安葬了王重阳,并一起为其守孝三年。
苦志斗闲创龙门
王重阳临终前曾对四弟子说:“丹阳得道,长真已知道,吾无虑矣。处机所学,全听丹阳。处玄,长真当管领之。”希望他们努力为之,发展全真教。所以,1174年他们遵师嘱分头到各地传教。在分手时,四人各言其志:马曰斗贫,谭曰斗是,刘曰斗志,丘曰斗闲。
丘处机自跟了王重阳后,深受陕陇文化的熏陶,守孝期间对陕陇文化又有了切身的认识,认为这个地区地灵人杰不生邪,加之风光秀丽,是个修道的好地方,于是他选择了向西,到了磻溪(宝鸡东南五十里)开凿长春洞隐居修炼了12年,过着严格的清教徒生活,刻苦磨炼心性,“日丐一餐,昼夜不寐者六载”,被人们称为蓑衣先生。
1180年他32岁时,又移居更偏僻的龙门山修道,他忍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忍受着更大的寂寞与孤独,苦志斗闲,创立了全真教龙门派,在当地以及整修全真教中声望不断提高。
1186年,丘处机宣布自己修道成功,返回终南刘蒋村王重阳故里居住;期间因金朝的宗教政策发生了变化,要求所有出家人都要回到原籍,丘处机在当地官民的保申下,留下来并返回龙门继续修炼。1186年,他受到金世宗的邀请到中都主持万春节大醮事务,几个月后,他再次返回了终南刘蒋村。
1190年,由于金章宗实行了崇儒抑佛道的宗教政策,严重影响了丘处机在陕西的传道活动,加之山东道众的多次邀请,丘处机决定离开陕西,回到故乡胶东。于是金章宗明昌二年,即1191年10月丘处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栖霞。
当初丘处机在修道传教顺利时,他曾认为陕西是传播全真教最好的地方,他曾专门填词《凤栖梧》劝告东方学道人到陕西修道,词中说:“天下风光何处好,八水三川,自古长安道。锦树屏山方曲绕,天涯海角谁能到。既是抛家须早早,云水登程,莫恋闲花草。直到潼善西岳庙,教君廓尔清怀抱。”
被迫东归后,他看到全真教发展远远超过陕西时,感慨万分,写下了“西海有云波惨淡,东山初日气濛鸿”的诗句。他写到:“余观天下,形势壮观,自潼关以东,淮水以北,无出登州”。
丘处机回到家乡做的第一件事是,在故居的基础上扩建了滨都宫,使其“气象雄伟,为东方道林之冠”。根据《栖霞县志》记载,滨都宫内及其附近,当年建有丘真人考妣墓、长春仙井、丘真人庵、铁树等等。
丘处机回到栖霞后,消息很快传遍了登州、莱州和宁海州,他先后到三州弘扬全真教,足迹踏遍了昆嵛山、崂山、罗山、蓬莱、掖县等著名道观,而且在昆嵛山,他亲自为全真道庵题写了“神清观”的名子,并为此作诗七绝16首,在诗序中对神清观形势、昆嵛山风光等大加赞美。笔者早年读旧《牟平县志》时曾读过丘处机的诗,而且抄录收藏,现选录数句如下:
之一,我昔抛家居此山,潜心幽谷大定间。六年捨俗来游洞,九载随师去入关;
之二,山云勃勃涌惊涛,海水漫漫浸巨鳌。极目下观千里,扶桑依约见蟠桃;
之三,陕右真仙到海涯,海山豪杰盛参随。居庵化作神清观,大教流行满四维;
之四,海上名山不可名,山饶草木及黄精。昆嵛峭拔连云汉,地产松巢与茯苓;
之五,云旌冉冉与清都,羽盖飘飘出太虚。直到洞前山顶上,坐观溟渤讲天书;
之六,西北神光灿烂开,金仙阿母下瑶台。灵幡绛节东南指,顷刻祥云又到来,等等。
另外,丘处机还写了一首《望昆嵛》的诗,诗曰:旧隐昆嵛地,东南一望嘉。玉峰排海岳,云锦散天花。气郁钟三秀,神清迈九华。时当春雪霁,盈眼白朱砂。这些诗,深切表达了他再来昆嵛山的心境。
长春真人西游记
在全真教发展史上,丘处机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丘处机也是一个史册有名的高德道长。
1203年全真教掌教刘处玄去世后,丘处机与王处一同为全真教的领袖,后来又成了全真教的掌教,他不仅致力于胶东地区传教,而且还游走了山东许多地区,通过传教,致力于拯救遭受战火蹂躏的民众,把全真教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整个北方全真教实际居于主导地位,影响广泛,声名远播。所以,1219年远在今中亚地区征战的元太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派遣特使持虎头金牌来到莱州的昊天宫,邀请丘处机。丘审时度势,欣然应允,并决定明年正月十八日起行。是时,已经73岁高龄的丘处机带领赵道坚、尹志平、李志常等18名弟子,从莱州的昊天宫出发,踏上了觐见成吉思汗的道路。
据《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述,丘处机到达成吉思汗大帐营驻地八鲁湾后,先后作过三次畅谈。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成吉思汗就问:“真人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丘处机回答说“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这个回答虽然让成吉思汗失望,但丘的坦率真诚却得到了成的赞许,并请丘专门传释了讲卫生之道,每每言语,必称丘为神仙,给予了很高的礼遇。之后,成吉思汗向丘赐予玺书,免除各地道人的官差负担,由丘掌管天下道教。
觐见后,丘处机于1224年到了燕京,居太极宫,即今北京的白云观,主持天下的道教事务。由于丘处机受到了成吉思汗的信任和重视,他在主持道教事务中,充分利用成吉思汗赐予的特权,广开教门,立观度人,吸收了许多饱受战乱之苦的人参加全真教,推进了全真教的发展,让他们能够托迹全真教,免于赋税徭役和杀戮,以宗教救世情怀,着实做了许多的好事,史料说他此举“对于保全民族生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27年丘处机去世,享年八十岁,由弟子尹志平主持大葬于白云的处顺堂。据说他去世前已有感觉,故召集弟子对教务作了具体安排,让宋道安继任全真教掌门,尹志平和张志松副之,然后留颂而终。其颂曰:“生死朝昏事一般,幻泡出没水长闲。微光见处跳乌兔,玄量开时纳海山。挥斥八紘如呎尺,吹嘘万有似机关。狂辞落笔成尘垢,寄在时人妄听间。”
丘处机的传世著作有《磻溪集》、《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等等。
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画像(李云中绘)
原标题:丘处机,西行万里劝大汗
人物简介: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现山东栖霞)人,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思想家,因以73岁高龄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
2015年12月7日下午,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女士,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演讲,介绍了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其中提到,当她面临研究困境时,正是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所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她灵感,从而发现了青蒿素。
葛洪并不简单,他是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建立了一套道教长生成仙的理论体系。在他之后,道教代有才人出,到了蒙元时期,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丘处机了。
许多人听说丘处机,是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小说中,丘处机被描述成一位武学名家,还是民族英雄。而历史上真实的丘处机,虽然不会飞檐走壁,但却熟知医理;虽然没有手持刀枪保家卫国,却凭一张嘴皮子,让成吉思汗“止杀爱民”,同样造福了苍生。
拜师王重阳
丘处机,字通密,小名丘哥,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1148年,丘哥出生于登州栖霞县(现山东栖霞),从小父母双亡,遍尝人间辛苦。他只身栖身于村北的公山,靠亲戚接济,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不过,丘哥年纪虽小,生活虽苦,对自己要求却很高,据说他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竟然将身上为数不多的铜钱一次次从山崖上扔下来,然后再去寻找,直到找到为止。后来,他向别人回忆童年,就把这段时光神仙化了,说自己儿时是“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
1166年,年仅19岁的丘哥入道于宁海昆嵛山(位于现山东牟平东南)烟霞洞,用一年时间在洞中苦修。一天,他听说全真教的创立人王重阳(1112—1170)来到了宁海,就赶去拜王重阳为师。王重阳当时已经焚烧其在终南山的居处“活死人墓”,到山东传教,先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丘哥、郝大通和马钰之妻孙不二七人为徒,世称“全真七子”。
山东牟平烟霞洞,丘处机在此入道修行。
王重阳给丘哥取名处机,让他从此以丘处机之名行走于江湖。丘处机入王重阳门下可谓是鱼儿入了大海,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王重阳见他不识字,就教他认字、读书,让他负责一些文书工作,迫使他提高文化修养。丘处机记忆力极强,过目不忘,很快就学会了作诗,这成为他此后与人交往、传播教法的重要手段。
1170年,王重阳病死,丘处机等几位弟子扶灵柩回王重阳老家陕西终南县安葬,随后便到各地传法。在“全真七子”的带领下,全真教迅速发展起来。还有玉阳子王处一,他修行采取的是一种极端的方法:曾于悬崖突起之上,面对深渊,一足独立而神情自若,任凭大风吹起他的衣襟猎猎作响。观看的人无不瞠目结舌,以为神仙,所以人们又称王处一为“铁脚仙”,如此一来,全真教信众日多,加之当时山东一带已经成为金、南宋、蒙古等多股势力的交战之地,人们怨声载道,希望寻找心灵寄托。于是,全真教在山东、河北、山西等地有了巨大发展。
丘处机则到了磻溪(位于现陕西宝鸡境内),隐居苦修6年,“日乞一食,行则一蓑,虽箪瓢不置也”,人称“蓑衣先生”。1180年,33岁的丘处机又迁居龙门山(现山西河津西北)继续苦修,并在那里创立了全真教龙门派。
1188年,丘处机受金世宗召赴燕京(现北京),奉旨雕刻王重阳像,还奉旨主持了金世宗的诞辰“万春节”醮事,对金世宗作出了“持盈守成”的告诫,从此丘处机在金朝名声大振。
1203年,全真教第四任掌教刘处玄去世,由丘处机接任新掌教。
拒绝金朝与南宋
1214年,“红袄军”杨安儿等人在山东起义,统治者派军镇压无功而返,无奈求助于丘处机。据说丘处机一到,起义者纷纷“投戈拜命,二州(登州、宁海)遂定”,可见丘处机和全真的号召力,也引起了金和南宋统治者的注意,主动来笼络丘处机。但是,丘处机也不是一般人物,他善于审时度势,有自己的考虑。1216年,他拒绝了金朝的邀请,理由是:“我遵循天理而行,若天让我去则不敢不去”。1219年,他拒绝了南宋的邀请,理由是:“我的行动取决于天,不是你们这样的人(指南宋使臣)能够知道的。到了留不下来的时候,我就去了。”丘处机看似把一切责任归之于虚无缥缈的“天”,但实际上,他也时时刻刻关注着战局,早已看出金和南宋败局已定。
此时,远在万里之外的成吉思汗也得知丘处机的大名,他的近臣刘仲禄曾举荐丘处机,说此人已有300多岁,有保养长生之术。被疾病折磨并垂垂老矣的成吉思汗一听此话,大喜,赶紧让辅臣耶律楚材起草一封“邀请函”,极尽谦虚之能事,希望丘处机“暂屈仙步”,西行去见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派来的使者刘仲禄也很精明,说话是绵里藏针:“真人名扬四海,皇帝特下诏书,让我来请真人,说无论多久,必须要完成这个任务。”还说他们一路走来,有的地方将领要带成千上万的军队来迎接丘处机,被刘仲禄一一回绝了,最后只是带了20个人来迎接丘处机。这话明显带有威胁的意味,丘处机一看没有退路,就决定西行会见成吉思汗。
劝说成吉思汗
1220年正月,丘处机以73岁高龄,率尹志平、李志常等18弟子,由莱州(现山东蓬莱)出发至燕京,出居庸关,北上至克鲁伦河畔,一路向西,到了镇海城(位于现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境内),这座城是当时连接中亚和蒙古高原的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据点,在这里稍事休息后,师徒一行人又向西南越过阿尔泰山,至赛里木湖东岸,又向西穿越中亚到达兴都库什山西北坡之八鲁湾行宫(位于现阿富汗境内)。
1222年四月初五,在走过了大约3.5万里路后,丘处机总算在八鲁湾行宫见到了成吉思汗。
北京白云观丘祖殿内的丘处机会见成吉思汗的故事塑像。
成吉思汗与丘处机初次见面的对话很有意思。成吉思汗说:“其他国家邀请您,您都没去,现在您不远万里而来,我表示嘉许。”
丘处机也很会说话:“我乃是山野之人,奉诏而赴,这都是天意呀!”
成吉思汗很高兴,赐坐,设宴款待丘处机一行人,直截了当地问丘处机:“您远道而来,有没有带来长生之药给我?”
丘处机回答:“我只有养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
道家以炼丹为要,历代皇帝都想长生不老,以永享其福,所以很多方士也迎合了皇帝的这一心态,不断号称自己有长生不老之药,秦皇汉武都被他们愚弄过。所以,当丘处机说自己没有长生不老之药时,体现了不谄媚的本性,并抱着必死之心。这恰恰符合成吉思汗崇尚诚实的性格,也是蒙古人的风俗习惯,蒙古社会“说谎者死,故莫敢诈伪”。所以成吉思汗对丘处机的回答不但不以为忤,反而“嘉其诚实”。
此后,丘处机多次向成吉思汗论道,重要的有3次,即农历九月十五夜、十九夜、二十三夜。对于丘处机的论道,成吉思汗很满意,命令左右之人不要说出去。
丘处机论道的重点主要有3点,即节欲保身、好生恶杀和敬天爱民。丘处机的养生之道八字以蔽之,即“去奢屏欲,固精守身”,他对成吉思汗说:“陛下修行之法无他,当外修阴德,内固精神耳”。
所谓“外修阴德”,就是要好生恶杀,“恤民保众,使天下怀安”;“内固精神”则要节欲,“省欲保神”。丘处机看到了成吉思汗妻妾成群的状况,便提醒他应该有所节制:“虽不能全戒,但能节欲,则几于道矣!”
除了告诉成吉思汗修身养命之方,丘处机还费尽口舌讲述“治国保民之术”。当时成吉思汗正在征伐花剌子模国(现乌兹别克斯坦一带),几乎每天都有战斗。丘处机就经常劝他说:“若想得到天下,关键在于不要嗜杀。”成吉思汗进一步问统治的妙方,丘处机说要以敬天爱民为本。
对于丘处机的这些建议,成吉思汗非常慎重,让左右记录成书,以备随时翻看,并用以训诸子孙。成吉思汗尊称丘处机为“神仙”,采纳了他的很多建议,比如要蒙古民众孝敬父母,成吉思汗采纳并遍谕全国。
有一次打猎,成吉思汗马失前蹄,跌倒于下,但是野猪却没有向他进攻,丘处机就趁机劝成吉思汗好生恶杀,为此成吉思汗说:“但神仙劝我语,以后都依也。”自此之后两月不出猎。成吉思汗曾对大臣们说:“汉人尊重神仙,犹如我们敬天。我现在愈发相信真人乃天人也。”
在短暂的接触中,丘处机和成吉思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丘处机完成了此行的心愿,一再辞行,成吉思汗虽不舍,但最后还是允准了。临走之前,他免去丘处机及其弟子一切差役赋税,颁发圣旨,谕令全国。
1223年2月,丘处机启程东返,于当年8月回到宣德(现河北宣化)朝元观。1224年2月,丘处机定居燕京太极宫(后更名长春宫,现北京白云观),并在此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圣旨:“诏天下出家人皆隶焉,且赐以金牌,道家事一仰神仙处置。”这实际上是封丘处机总管天下道教,后又屡次传旨,表达眷念之情,诸如“朕常念神仙,神仙勿忘朕”等。正是在成吉思汗的大力支持下,全真教迅猛地发展起来。
北京白云观,丘处机曾在此定居。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在跟随他西行回来后,写成了《长春真人西游记》,详细记载了丘处机的这段旅程。对沿途的山川地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多有记录,为后世研究提供了丰富史料。
1227年7月,丘处机在长春宫去世,享年80岁。同年同月,成吉思汗也驾鹤西去。
丘处机一生的志向是以天下苍生为念,最终目的是“欲罢干戈致太平”。丘处机的思想也是务实的、开放的,他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曾说:“儒释道源三教祖,由来千圣古今同。”他积极洞察时势,走出了一条由“无为”到“有为”的传教济世之路,成为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重新打量邱处机这个历史人物。他曾分别拒绝了金朝皇帝和南宋皇帝的召见,似乎颇有隐士之风。当成吉思汗遣信使持手谕相邀,他却心花怒放地前往漠北晋谒如日正升的元太祖。据说他在使者尚未登堂入室之前就有预感了,吩咐弟子:“赶快替我整理行装,皇帝派人来召见我了,我要去了。”成吉思汗的诏书里希望他效仿姜太公、诸葛亮来辅佐自己成大业。】
【被誉为“道教全真第一丛林”】
对道教有兴趣的人恐怕都知道北京的白云观。此乃北京最大的道观,被誉为“道教全真第一丛林”。
唐开元年间已成规模,原名天长观.。金时引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是当时北方道教的最大丛林,并藏有《大金玄都宝藏》,金末毁于火灾,重建后改称太极宫。元时又叫长春宫,因为掌门的道士即大名鼎鼎的长春真人邱处机。
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龙门派祖师,白云观由此称龙门派祖庭。今存观宇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重修。广集中国南北方宫观、园林特色。全观有大小殿堂50余座,1万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出西便门,而今已无城门,却有一平地而起的立交桥代替,约一里路,便可望见白云观的香烟袅袅。香烟,毕竟比硝烟要安逸,而且比炊烟更超脱。因此这一里路最好步行,乘公共汽车或打的都多多少少会破坏古老的意境和浪漫的游兴。与白云为伍,诚不易也。
白云观的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走中路,在观前,首先看见大名鼎鼎的照壁,又称影壁。壁上嵌有“万古长春”四个大字,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
照壁正对着的四柱七层的牌楼,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原为棂星门,是观中道士观星宿望仙气之所。后来已失去原先的观象作用。但仍可模仿古人在此眺望一番。
跨进山门有步步惊心之感,象征着跳出“三界”外,进入神仙洞府。因为三个门洞代表“三界”。中间券门东侧浮雕中隐藏一个巴掌大小的石猴,被过客摸得锃亮。旧时传说:“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石猴成为神仙的化身。我也下意识地摸摸它,讨个吉利。这只石猴是老大,另两只刻在山门西侧八字影壁底座和东路雷祖殿前九皇会碑底座,若不细心很难找全,所以有“三猴不见面”的说法。
北方缺水,观外原有“甘雨桥”,清康熙年间又在观内建造“窝风桥”,两桥遥相呼应,预兆风调雨顺。1988年重建的窝风桥,桥下并无水。桥洞两侧各悬一枚刻有“钟响兆福”四字的古铜钱模型,钱眼内系一小铜钟。也有人说建此桥是纪念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传说王重阳离家出游,在陕西甘河桥遇异人授予他秘诀,从此出家修道,使全真教横空出世。
灵官殿内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宫像。七真殿内供奉道教全真派祖师王喆(王重阳)七大弟子塑像。
白云观的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中路轴线,依次有灵官殿、玉皇殿、老律殿(七真殿)、邱祖殿、三清阁和四御殿乃至后花园;东路有南极殿、斗姥阁和恬淡守一真人塔(又称罗公增)及寮房;西路有吕祖殿、八仙殿、元君殿、元辰殿和祠堂院等。
【成吉思汗让邱处机居此执掌天下道教】
奉祀全真龙门派始祖长春真人邱处机的邱祖殿为观中主殿,殿前有长春真人石碑,殿内供奉明代塑的邱处机坐像,身穿道袍、手执如意、仙风道骨。殿堂中央摆放一个巨大的“瘿钵”,古树根雕制而成。邱处机的遗蜕就埋藏于此“瘿钵”之下。此钵为清雍正皇帝赐予。本观道士若衣食难保,抬此钵到皇宫募化,皇家必给予施舍。
拜访白云观,就不得不重新打量邱处机这个历史人物。他曾分别拒绝了金朝皇帝和南宋皇帝的召见,似乎颇有隐士之风。然而当成吉思汗遣信使持手谕相邀,他却心花怒放地前往漠北晋谒如日正升的元太祖。据说他在使者尚未登堂入室之前就有预感了,吩咐弟子:“赶快替我整理行装,皇帝派人来召见我了,我要去了。”
成吉思汗的诏书里希望他效仿姜太公、诸葛亮来辅佐自己成大业。邱处机确实做了一回姜太公:钓到一条大鱼。或者说,仙风道骨的他,也难以回避、摆脱名利的诱惑。
好在邱处机对历史所起的作用还是较积极的。他根据“清心寡欲方能长生不老”的道家思想,向大动干戈的成吉思汗进谏:治国当以敬天爱民为本,要想统一天下并长治久安,就不可嗜好杀戮。
不知草原上的霸主是否因此而放下屠刀,但当时确实做出听进耳朵里的样子,命令史官逐一记录。后来又封其为大宗师,赐号“神仙”,让他居住燕京长春宫,执掌天下道教。
从此邱处机便很少离开长春宫,甚至死后也安葬在宫内。其弟子尹志平等于观中构筑处顺堂,安厝邱处机灵柩。长春宫因此改名为白云观,有怀念的意思。应该说,白云观是因为这位姓邱的真人而出名的。
【白云千载空悠悠】
白云千载空悠悠,当年的大漠孤烟、铁马冰河乃至金玉良言皆已成往事。而这组层楼曲廊的建筑群却保留了下来,供后人凭吊。
邱祖殿后一座二层楼阁,底层是四御殿,楼上为三清阁,内藏明刻《正统道藏》5485卷,是目前中国最完整的一部道家经典。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七都要取出晾晒。这就是白云观的晒经会。
原名七真殿的老律堂,供奉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中座为邱处机,左边依次为刘处玄、谭处端、钰,右座依次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清代著名道士王常月曾奉旨在此开坛传授戒律。七真殿由此改称“老律堂”,意为传授戒律之殿堂。这里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每天早晚上殿诵经的场所。逢道教节日或祖师圣诞,还在此设坛举行斋醮法会。
“宗师殿”原供奉随邱处机去西域大雪山的十八弟子,塑像被毁后,分别改为救苦殿与药王殿。
白云观钟鼓楼,建筑布局上与其他宫观的钟鼓楼截然相反,钟楼在西,鼓楼在东。传说元末长春观殿宇大都倾颓,明初重建时以处顺堂(今邱祖殿)为中心,保留原有钟楼,在钟楼之东新建鼓楼,故形成了独特格局。
自1957年开始,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白云观。
在“文革”中,白云观比许多寺庙都幸运,居然没遭到什么破坏。
我是道教的门外汉。甚至最初听说邱处机的名字,都是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其中的全真七子武功卓越,只是与史实不大吻合。
我多次参拜白云观,几乎都是陪同外地来的老乡去烧香,他们久慕白云观之名,因此心情与神情都比我虔诚。在他们手持香烛顶礼膜拜时,我却溜到后花园里喝茶。
别小瞧了后花园,原名后圃,使我想到苏州园林,其实它被誉为“小蓬莱”。我一边胡思乱想一边责怪自己:我怎么就虔诚不起来呢?我是个悟性较差的俗人,即使在白云观里,也闻不见白云的气息,只闻见自己身上挥掸不开的人间烟火味。安眠地下的长春真人,请原谅我的无知与无礼。
【老北京庙会,白云观别具一格】
老北京市民们热衷于逛庙会。当时的执政者也是很支持庙会:庙会不仅是集贸市场,简直还带有“群艺馆”的性质,丰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嘛。庙会除了买卖白货与零食,还有算命测字的、耍江湖把戏的、说拉弹唱的……
张中行写过一篇《北平的庙会》:“每旬的九、十、一、二是隆福寺,三是土地庙,五、六是白塔寺,七、八是护国寺,几乎天天有;如再加上正月初一的东岳庙,初二的财神庙,十七八的白云观,三月初三的蟠桃宫,你会说北平真是庙会的天下。就按我自己来说,是非常爱庙会的,每次都是高高兴兴地去,我想旁人也应该是这样。人生任有多少幻想,也终不免于过小家日子,这是快乐的事,也是严肃的事,而庙会正包含这两种情调,所以我爱它,爱每一个去庙会的人。有一次,我从庙会里买回两只鸟,用手提着向家里走,路上常常有人很亲切地问:这只鸟还好哇,多少钱?我一个个地答复,有时谈得亲热了,不得不伫立在道旁,听他的批评,他的意见,有些人甚至唠唠叨叨地说起他的养鸟历史,热切地把他的经验告诉我,看样这些人也是常去庙会的。庙会使人们亲密,结合,系住每一个人的心。”
诸多庙会中,白云观别具一格,白云观的春节庙会连开数天,以正月十九最为热闹,因为这是老掌门邱处机的生日,故称“燕九节”。
清代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京师盛日称燕九,少年尽向城西走。白云观前作大会,射箭击球人马蹂。”可以看出其中包括一些体育竞技项目。听老人说,扭秧歌、踩高跷等民间表演更是年年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