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先锋 |“抑制在我,是根本性的美学”
韩东,一个诗歌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字,一把当代华语写作领域特立独行的标杆。
今年,在韩东成功推出新诗集《奇迹》后,其长篇小说《知青变形记》、《扎根》、《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又首次以“年代三部曲”形式集结出版。
从热火朝天的60年代到萧索冷清的70年代再到光怪陆离世纪初,从童年到青年再到中年,作为小说写作者的韩东用三段经历,三个角度,三种文字,捕捉大转折时期的社会脉搏,以体察入微的生活场景,还原时代背景下真实的人情风貌。
上周,先锋以线上问答的形式采访到韩东,从诗歌、小说的创作,生活状态与跨界合作等维度,对话一代人的文学偶像。
韩东
Q1:首先恭喜您的“年代三部曲”出版,能谈谈您这三部小说的创作历程吗?
韩东:我四十岁开始写长篇,写了十五年,共出版了六本。关于下放生活或以此为素材写了三本,就是现在的“年代三部曲”。体会是写长篇很苦,不是人干的活,这种苦主要是心理上的,有一件事总是吊着你。而且,只要你是一个认真的写作者,就会知道这件事上也不存在“熟能生巧”的可能。
Q2:这次的三部作品都以中国六七十年代为背景,写作视角从儿童到青年,知青时代您也从一位孩童变成了青年,作为一位时代的亲历者,这样的成长经历对您未来选择写作之路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韩东:我的青少年时代是文学热,加上我父亲是作家,哥哥也写作,以此为志业在我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我的青春期从现在开始,那就不一定了。稍晚一点的人会去做电影,做音乐或者画画。写作是最没有门槛的,只要一支笔就可以了。但我不知道,选择的差不多是一件最困难的事,进了这个门才发现这一点。加上时代风气大变,纯文学不再热门,各种利诱胁迫,坚持到今天我也很奇怪。
Q3:在《扎根》的“老陶一家”身上,不太看得到背景时代的汹涌,他们专注于生活的平淡与鸡毛蒜皮,您如此安排是出于怎样一种考虑?
韩东:每个时代都有日常生活,读小说并不是读历史,宏观画卷不是重点。“复活”时代需要从细胞层面开始,DNA开始,以达成某种可感知的具体。差不多这就是小说的任务,或者任务之一。这几乎是一种常识,只有在缺乏文学传统的环境中才需要一再解释。
“年代三部曲”
Q4:您认为“诗歌是抑制之道”,这样的观点是否同样适用于您的小说创作?小说和诗歌写作之间有怎样的差异和共通性呢?
韩东:是的,但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这么说是针对自己的写作。我的确是想在我的诗歌和小说这两块写作中获得某种一致性。抑制在我,是根本性的美学,不是取消意义或“零度写作”。抑制的前提是需要“盈满”,然后进行谨慎的处理。
Q5:在您的新诗集《奇迹》中,对生命的凝望占较大部分,这是否是您未来的一个写作方向?
韩东:没错,我对生命感兴趣,并且也尝试将“生命”的概念从人扩展到动物,甚至植物界和无机物。最近我写了一首叫《爱情或浪漫》的诗,写到两辆摩托车之间的情谊,我觉得很满足。这应该不是泛神论或者泛灵论,说不定就是宇宙的真相呢?生命或者它体现的悲伤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Q6:在《五万言》里您提到过“最聪明的头脑都奔最大利益的行当而去”,您如何看待为了迎合读者而写作?写作者应该如何平衡自我与读者之间的需求呢?
韩东:我从来都尊重读者,以为写作的奥秘离不开读与写的互动。但这和迎合读者是两回事。我只写我喜欢读的东西,写作进行的同时也化身为一个读者,我希望可以找到和我的阅读趣味相近的人,写作说矫情点,就是相似心灵的寻找过程。迎合读者大概是想卖得好吧,只要卖出去有没有人读或者读不读得进去不重要。我当然也想卖得好,但最重要的还是有和我相通的读者在读,虽然我不知道他是谁。
《奇迹》
Q7:最近许多作家诗人都出版了以写作指南为主题的图书,您认为诗歌写作可以通过参加课程培训实现创作入门吗?对于诗歌创作者来说,怎样才算达到了专业水平呢?
韩东:写作是可学的,但似乎不可教。我觉得读作家写的关于写作的书更重要,比读理论、教条重要。当然也可以培训,关键是什么人培训你,你会受到什么人的影响。一套教程或者教程的好坏并无所谓。如何成为专业?不过是要沉浸进去,多读多写,尽量读原著,读作家本人的写作经验和体会,久而久之你就“出师”了。
Q8:“我们的问题是衡量太多,但尺度太少,或者根本没有”,您认为“尺度”究竟代表了什么?写作者该如何确定自己写作的“尺度”?
韩东:尺度用于衡量,这里所说不过是见贤思齐的意思。如果你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别人自会把你当成尺度,衡量自己。没有必要用自身以外的尺度去衡量他人。我们自己写作的尺度自然高远一点为好,不是以一流名声的人为尺度,不是以名声为尺度,而是你真正体会到他写得好的那些作家,以他们作为尺度。
Q9:您认为表现欲的成功运用总与否定、质疑、克制相伴,在写作时您是否会因此进行反复的删减修改?您认为写作者应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已经写成的作品?
韩东:前面涉及了,但我愿意再说一下。在我这里,克制或者节制是基本的美学。但有一个前提,你必须充盈。比如情感,你必须充沛,而后处理这些情感。写作就是处理诸如此类的一些因素,直接的宣泄和表现我认为很不美。但完全剔除我也认为是荒谬的。对一个自觉的写作者来说,大概所有的作品都应该看作是习作吧,至少我是这样的。
《五万言》
Q10:在您的诗歌及小说中,我们发现您对日常很多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具有超强的感知力,您是如何保持自己的这种敏锐的?
韩东:不知道,顺应自己吧。你和文学艺术打交道,就会发现很多固有的形式,对所有固有的已有的东西的挪用,要有一个限度,只能作为某种“基础材料”加以运用,但目的还是发现新东西。从哪里发现?从自己的存在中,从周围未被固化、形式化的现实中。的确需要培养一种对熟能生巧的厌烦。
Q11:很喜欢您写的《狗衣服》,想知道您创作这首诗时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小动物对于您的生活和写作有没有特殊的意义呢?
韩东:我的生命观略有不同,觉得人类以外生命仍然灿烂、可贵。小动物就是我周边的生命,我养的狗就是我的家人。
Q12:作为两次疫情爆发的亲历者,去年疫情期间您也创作了相关主题的诗歌,疫情是否给您的创作思路带来一些影响呢?
韩东:可作为今后的写作素材。其他的感悟我和别人应该一样。关于社会,关于我们的生存,疫情之后的确不太一样了。宏观的东西如今有不少揣测和解释,但落实到具体的心理层面,也许就是文学面临的任务,或者机会。
Q13:最近您和五条人合作了短片《隔壁的诗人》,听说灵感来自于您去年疫情期间被隔离在武汉酒店内的经历,可以分享一下和他们合作的过程吗?
韩东:我看了《乐夏》,太喜欢五条人了。因此,他们拍短片邀请我,我就去了。果不其然,我对仁科、茂涛的印象极好。仁科竟然也写小说,我让他发来给我看,真的非常喜欢。一点都不油,这太重要了。如果仁科以写作为志业,我觉得也是大有出息的。他俩的确很厉害,和文学、诗歌、艺术亲近,而且喜欢的文学人物和书籍和我也有不少共鸣。
▼
采访:林樂知、胖丁
编辑:胖丁
摄影:钱小华、后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CP1919
相关图书
01
《知青变形记》
作者: 韩东
出版社: 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出版年: 2021-8
丛书: 年代三部曲
ISBN: 9787505752108
知青罗晓飞为争取回城,积极表现,却遭到诬陷入狱。阴差阳错之下,罗晓飞变身为村民范为国,开始了他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危机四伏的冒名顶替生涯。
故事跨越数十年时间,以平实克制的语言,写出一个带有荒诞色彩的不平凡故事。在艰苦的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人的坚韧的生命力却蓬勃绽放,令人动容。
02
《扎根》
作者: 韩东
出版社: 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出版年: 2021-8
丛书: 年代三部曲
ISBN: 9787505751873
1969年,老陶一家老中青三代五口人从南京下放到苏北洪泽湖边的三余,由此展开一段长达十余年的故事。
作品以儿童小陶的视角展开,从孩子纯净好奇的眼中,看到父母无畏人生困境的努力、三余优美的乡间景致、憨厚又带点精明的乡亲,还有人与自然、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03
《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
作者: 韩东
出版社: 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出版年: 2021-8
丛书: 年代三部曲
ISBN: 9787505752115
1975年,“我”随父母到共水县城生活,认识了朱红军、丁小海等玩伴,由此展开了数十年的友谊。随着时代的变迁,因为各自的性格,三位也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命运之路。
英特迈往:英俊威武,超逸非凡。出自宋·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英特迈往,不屑于流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