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钓仙先生《秋雨有寄》感怀”赏析
解林先生:笔名黄河鲤,二毛,皋南抱朴子;网名丙庚斋主。皖西著名诗人。中共党员,中学退休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六安市诗词学会副会长、《皖西诗词联》副主编。在全国各类诗词大赛中多次获奖。创作古典诗词曲3000多首。赏析皖西诗友和太白楼师友诗词近百篇。
解林先生(丙庚斋主)赏析:这首绝句题目是《读钓仙先生<秋雨有寄>感怀》,它实际上是与钓仙先生的《秋雨有寄》的同题诗。就是说,周先生的这首读钓仙先生《秋雨有寄》读后感怀,与钓仙先生的《秋雨有寄》一样,都是题咏秋雨的诗。
诗的首句“疑是芭蕉泪满腮”,这是从视觉起兴,这句诗里首先是涉及到的诗典甚多。比如王维《无题》里的“雨打芭蕉叶带愁,心同新月向人羞”;比如欧阳修的《含羞整翠鬟》里的“深夜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比如元代张可久的《秋怀》里的“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雨,芭蕉雨声秋梦里”。
其次“疑是芭蕉泪满腮”这句诗,既是拟人,也是比喻。说它是拟人,是因为诗人是把被秋雨抽打着的芭蕉当一位伤心的泪人来写.说它是比喻,是因为诗人把芭蕉淋雨喻为佳人落泪。诗人因为暗引诗典,从而赋予诗句丰富的知识内涵,又因为在一句诗里连用拟人和比喻,而使秋雨中的芭蕉的形象非常生动鲜明,也使诗体饱满而不扁平。
第二句“秋词一唱口难开”,这是在首句描写雨中芭蕉的形象上宕开一笔,而转入从听觉再着笔。其间文脉似断实连,完成了写作角度的自然转换,它既是承接了上文,又开启了下文从听觉上对雨中荷花的描写。
第三、四句“为听桑梓荷花雨,疾步登楼上露台”。这是转接一气呵成的写法,诗人硬笔磐空,力透纸背,以一个联动句式,就使诗如异军突起,另起一境。这两句诗间不容发,活如闪电惊跳,亦如江流忽转;或如路转而峰回,或如怪蟒翻身,。读来回肠荡气,心花怒放,直呼过瘾!连动者,为听荷花雨而登楼,一动也;再由登楼而上露台,二动也!“上露台”又何为?听荷花雨,三动也!诗之势自连动来,诗之气自连动来,诗之神自连动来!露台,就是楼上露天的楼层。
读罢掩卷,心旷神怡;颇得审美之愉悦。周先生此作堪称好诗!当大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