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引水工程:引长江之源 解滇中之渴

来源:玉溪网

编者按

2018年3月,承载着云南各族人民近百年梦想的滇中引水工程正式开工。

2019年3月,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开工建设。

玉溪饱受干旱之苦由来已久,这不仅因为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是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貌造成的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尽管境内分布着三大高原湖泊,可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造成境内多县常年干旱。

2019年是距2009年五年连旱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旱灾,受灾面积之广、受灾程度之深、受灾损失之大历史少有。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仅631毫米,为2012年以来降水最少年份。全市库塘蓄水仅3.3亿立方米,是近10年汛期结束库塘蓄水最少的一年。截至2020年6月2日,全市59座小(二)型水库和426座小坝塘干涸。

而滇中引水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滇中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彻底改变水资源匮乏状况,通过干支并用、以干强支,有效缓解滇中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使滇中地区的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随着工程的推进,四张描绘着“筑水网千里之脉、引雪域高原之水、解云岭万物之渴、惠滇中千万之民”的蓝图正在滇中大地上徐徐展开。让我们共同期待2026年,这股来自雪域高原的珍贵水源流入滇中大地!

金沙江水真能够改变自然流向翻山越岭而来,润泽滇中那些干渴的土地吗?玉溪人真的能同长江流域近4亿人一起共饮长江水吗?貌似遥不可及的梦,随着滇中引水工程的实施将变成现实。

通过线路布置图,可弄清滇中引水工程输水总干渠玉溪段的来龙去脉。

引金入滇梦成真

人类因水而生,缘水而兴。水是生命之源,在当代社会,水已成为农业、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血液。

地处青藏高原余脉的云南多山,连绵起伏的山间,一片片辽阔谷地星罗棋布,这些谷地被云南人称之为坝子。坝子里湖泊众多,河道四通八达,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网,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及多种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滇中地区分布着50个县(市、区),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占全省三分之一。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二分之一,工农业总产值占三分之二,工业总产值占五分之四,粮食产量占三分之一。

对云南而言,滇中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滇中兴,则云南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包括昆明、玉溪、楚雄、红河等在内的滇中城市群迅速崛起,但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已严重影响到滇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水而兴的滇中地区已成为全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700立方米左右,尤其是人烟稠密的滇池流域更是只有166立方米。拥有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三大高原湖泊的玉溪市,储水量达206亿立方米,境内长度超过4公里的河流多达110条,江河总径流量39.4亿立方米,然而却因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造成多县常年饱受干旱之苦。

干旱缺水在滇中地区已成常态。资料显示:1950年至2019年,70年间,滇中地区发生严重干旱灾害的年份就有30多年,且干旱发生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水资源的匮乏,是滇中地区人民之痛,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若天晹旱,增堰进水;若天霖雨,陂泽充溢,则闭枋断水,空渠衍涝,足以成河,云雨由人,经国之谋,暂劳永逸。”把水管控住,让水遂人愿,逢旱能灌,遇涝能蓄能排,这是西晋王朝开国元勋“八公”之首司马孚的治水理想,也是世代云南人水利梦的写照。

20世纪50年代,时任云南省副省长(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张冲率专家九次考察金沙江,提出了“引金入滇,五湖通航”的宏伟构想。

把金沙江引入滇中地区,一代代云南人为此而孜孜以求,如今,百年梦想就要变成现实。

2018年3月,滇中引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十三五”期间,滇中引水工程被国务院确定为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滇中引水工程也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

滇中引水工程就是要让往低处流的水能够翻山越岭,按照人们的设计来走。

丽江市石鼓镇地处金沙江与冲江河交汇处,金沙江水自西北流至此地后折向东北,因而享有长江第一湾的美誉。1936年,红二方面军由此渡江北上,留下了一段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红色传奇。如今,石鼓镇作为滇中引水工程的起点,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滇中引水工程由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水源工程从石鼓镇金沙江上游1500米的右岸取水,输水工程自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止于红河州个旧市大屯镇楼坊寨村委会的新坡背,输水线路全长约664.24公里。

这一史无前例的宏大水利工程完工后,浩浩荡荡的金沙江水将在长江第一湾金沙江右岸1500米处开始分流,大部分继续一路东流,注入长江,而一部分则沿东南而下,润泽广袤的滇中大地。

按照建设规划,滇中引水工程总工期为96个月,工程总投资825.76亿元。工程完工后,到2030年,多年平均引水量将达到27.04亿立方米,2040年将达到34.03亿立方米,长江之源,将惠及滇中地区3.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改善灌溉面积63.6万亩,可向滇池、星云湖、杞麓湖和异龙湖补水6.72亿立方米,约1112万人口直接受益。

据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管理局玉溪分局副局长王志荣介绍,滇中引水工程完成后,玉溪预计年分配水量5.03亿立方米,可以大幅增加全市水资源量,有效缓解“三湖”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为玉溪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配套车间工人进行预制件加工

隧洞外景

隧洞作业

滇中引水工程楚红指挥部、滇中引水工程联合工会和玉溪市总工会慰问施工人员。

夜以继日打硬仗

8月10日,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施工1标2标项目阿斗村隧洞实现双向贯通,这是整个滇中引水工程首个全线贯通的中长隧洞。

阿斗村隧洞位于江川区前卫镇石河村委会,全长540.4米,隧洞围岩工程地质条件较差,Ⅳ、Ⅴ类围岩占比81.37%。地下水活动性较强,围岩稳定性差,施工难度大。

据中铁隧道局滇中引水玉溪段项目书记彭芝柱介绍,工程采用全断面人工钻爆法施工,配置湿喷机械手,通过工序的高效转换和衔接,同时利用超前地质预报、红外探水等高科技“眼睛”,有效解决隧洞施工工效低、安全风险系数高等难题。70名建设者经过160天奋战,阿斗村隧洞提前两个多月完成施工任务。

据王志荣介绍,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输水总干渠起点为昆明市晋宁区新庄,通过盘龙寺附近的小扑隧洞进入江川区,沿线经过晋宁区、江川区及通海县,从位于通海县高大乡的鸡米冲隧洞出,到玉溪市与红河州分界的曲江止,线路总长78.973公里。工程施工期为82个月,静态总投资43.85亿元。

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线路长、隧道占比大,输水线路94%是隧洞工程,几乎到了隧洞连隧洞的地步。

2019年3月,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的进场道路标段开工建设;9月,主体第3标段开工;11月,主体的第1、2、4、5标段也同时开工。防疫期间,工程中断近两个月。2020年2月复工后,9个隧洞相继开工。

王志荣告诉记者,隧洞如同高速公路的隧道,渡槽如同桥梁,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主线工程涉及江川区和通海县两地,包括9个隧洞工程、2个倒吸虹工程及配套的变电站、消能电站、进场道路、采石场等。目前,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常规状态下每天有1100多位技术人员和工人参与建设,进入施工高峰期时预计将超过2000人。

一线施工人员夜以继日奋战,每个隧洞日掘进却只有3米左右。据施工方介绍,每掘进一米,需要动用4辆隧道用运输车运出渣土40立方米。

中国中铁滇中引水工程楚红指挥部党工委书记贾宗瑜告诉记者,这样的工程,好处是生态环境影响小、运行维护成本较低,同时,采用隧洞输水方式,水量蒸发损失小,水质安全有保障,弊端就在于施工难度大、工程推进慢。

彭芝柱告诉记者,每个隧洞工程都是一场硬仗。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各个施工点各岗位人员立足一个“抢”字,调整施工作业部署,千方百计向过程要时间、向过程要进度,争分夺秒提效率。在滇中引水工程楚红指挥部2020年二季度劳动竞赛评比中,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1标2标项目继一季度后,再次荣获“百日大干”第一名的佳绩。

王志荣告诉记者,滇中引水工程受到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多次召开工程协调推进会,项目相关区县国土、林草、交通、电力等部门对滇中引水工程的实施给予了大力配合和支持,确保了工程顺利开工和快速推进。

金沙江水解几分渴

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4月末,因为干旱,玉溪全市共有31.9万人和4.88万头大牲畜面临饮水困难,38.77万亩农作物受旱,占总播种面积的25%。

今年是继2009年连续五年干旱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旱灾,受灾面积之广、受灾深度之深、受灾损失之大历史少有。加之连续多年冬春初夏高温少雨,导致地表地下水和湖泊、水库、坝塘蓄水不仅未能得到有效补充,反被大量消耗,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抗旱救灾在玉溪已成常态。

玉溪市能从滇中引水工程建成后的水网中分到多少利益?据王志荣介绍,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主干工程配套建设了阿斗村、小龙潭、何官营三个分水口,玉溪市共有红塔区、江川、华宁、通海、峨山和易门六县(区)能分享这份水资源“红利”。待2026年玉溪段及配套工程全部完工后,按照统一分配,玉溪市每年分配水总量为5.03亿立方米,其中红塔区分水量2.26亿立方米(含峨山双江分水量0.24亿立方米)、江川区大街街道分水量0.58亿立方米、华宁县宁州街道分水量0.17亿立方米、通海县秀山街道分水量1.49亿立方米(包括杞麓湖补水0.65亿立方米)、易门县龙泉街道分水量0.53亿立方米(由楚雄分水)。

红塔区以及江川区江城镇、前卫镇片区受水从阿斗村分水口出,峨山县双江街道从红塔区分水,江川县城、路居镇、雄关乡从小龙潭分水口出,通海县秀山街道和华宁县宁州街道受水从通海县何官营分水口出,易门县龙泉街道受水由楚雄州与昆明市交界的观音山分水口出。

玉溪市每年理论上有5.03亿立方米的受水量到底有多少?王志荣通过以星云湖、杞麓湖水量作对比进行了测算:5.03亿立方米水相当于星云湖总容水量的2.5倍、杞麓湖总容水量的3.35倍,超过“两湖”总容水量的1.5倍。

这些来水将通过二期配套工程分流到各个受水区。按照玉溪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市发展改革委(市滇中引水办)会同市滇中引水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二期工程建设模式、管理体制、资金筹措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

据市水利局副局长李霁涛介绍,滇中引水玉溪市二期工程已纳入玉溪市全域现代化水网体系统筹进行规划,将建设输水干、支渠235条,总长2073.6公里,其中玉溪市段受水区布置输水工程34条,总长300.6公里,涉及红塔区、江川区、通海县、易门县、华宁县、峨山县,工程估算总投资约40亿元,将与主线工程同步建成,预计2026年运营供水。

王志荣告诉记者,滇中引水工程是支撑云南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和生态文明工程。这一世纪工程的实施,无疑能极大地缓解玉溪逐年加重的缺水之渴。(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定生 实习生 邢珑瑜 文/图 )

短 评

弈好水资源配置这盘棋

□ 汪启

一个地方经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一个高效的水网支撑是必要条件。

玉溪虽然拥有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三个高原湖泊,但境内湖泊、河流和水库坝塘蓄水却以降水补给为主。从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上看,玉溪属于水资源匮乏地区,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缺水问题越来越突出。

滇中引水工程实施后,玉溪每年能增加5.03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星云湖总容水量的2.5倍、杞麓湖总容水量的3.35倍,超过“两湖”总容水量的1.5倍。用好这份水资源,可有效缓解玉溪城乡生产生活用水矛盾、改善本地河道和湖泊生态及水环境状况,对促进玉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制定的《玉溪市全域现代化水网体系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水网建设目标,即以“三湖两江”为水网骨干,以重点水库、生态湿地等为关键节点,构建“四纵四横、五水统筹、三网联动、三片融合”的全域现代化水网体系,形成布局合理、时空均衡的区域性梯次水网,系统解决全市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滇中引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将与地表水、龙潭泉水、地下水和非常规水进行“五水统筹”。

金沙江水翻山越岭到达玉溪弥足珍贵,相关部门要通过精准配置,充分协调水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要素的关系,使这份来之不易的水资源得到最大化合理利用,从而为玉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支持。

编辑:刘燕 审核:马儒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