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我之所以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与学,因为,我主要想聊聊课堂教学。这涉及上千万教师和上亿的学生的日常生存状态和生存质量,不能不察。

首先我想问两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搞教育?人为什么要办学校?

我们可以设想,在人类初期,所以为了部落的生存,要传递必需的技能和知识,让部落生存下去。那时候,能带领大家搞到吃的就是首领。发展到后来,知识和技能丰富了,有一些人专门从事总结和传承工作,就是最初的教育者。

在农业社会,有师傅和私塾就够了,因为,知识和技能在师傅的头脑中,教给谁,谁就能获得一生的较好的生活,所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是由此而来。国家的文化越来越丰厚,分工越来越细,光传授知识已经不行了,必学教给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人生的方法,即获取和发现知识的方法论,探索事物内在规律,即道。这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便全面了。

到了近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一是生存不再是难事,二是你不教你的技能,别人可以教。三是今天的技术明天可能就被抛弃了,四是工具的大量发明和改进,技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由此,教育的所有环境和属性都在变化,如果一个教育工作者没有跟上这些变化,那么他就越发的陷入工作的困难之中。

变化之一:有向老师学习转向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老师再也不是终生为父的老师,他只是代表国家履行一个公民的职责,即按照国家安排,组织学生做好学习活动。这样说让老师总感觉心寒,但是,每当想到这里,我都得出这个结论。事实上,教师的责任更重了,原来是别人求你教,你主动,有人情在。现在,你是履职,教好书是教育法的要求,而且,必须要让学生学好。这就是很多老师经常苦恼的地方。昔日的心里满足感不见了。

变化之二:学校不但为学生提供文化课程的学习,满足升学的需求,还必学满足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如:艺术课、技术课、体育课、心里课、人生规划指导课、学校能开设的选修课等。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提供在参与学校自主管理的舞台。这就更要求,提升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改善学习方式,提升课内效率。

变化之三:。。。

回到本文宗旨,我们已经明确了,现代学校首先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解决的根本是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习的内容必学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实践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教师的工作效果必需通过学生的变化来体现。所以,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一直以来,知识崇拜、方法崇拜、成绩崇拜不断地在影响我们的教学,以这个理论指导、以那个专家说的、某个领导指示来作为教学的指导,而绝没听说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改进什么。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定位一定要正确。

今天听了一个案例,一个人在印度的贫民窟中,组织一些学生成为一个小组,提出学习问题,给一台能上网的电脑,由学生自由解决。老师只是在一旁鼓励他们实践,结果学习活动发生了,学习效果出现了。神奇吗?不神奇。因为,它符合了学习的本质特点。学习内容包括事实、概念、原则、技能的学习,有这些在学生头脑中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从而形成方法论和世界观。而这一过程的任何解析,都是一种简单化的处理,老师讲的再好也是一个切入角度、一种认知途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好差就在于教师带领学生走的路径是否相对最短。事实上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认知视角,每一个概念群都是复杂的,我们每个角度不过是盲人模象的一个盲人的感受,只有学生有效地交流和相互刺激才能调动他们的综合想象能力构造一个无矛盾的模型,完成这一复杂的认知过程。当然,解决矛盾就是学习动力的根本来源。学生为什么玩游戏上瘾(当然也包括成人)?只因游戏的每一关都既有挑战又有成功的可能,成功中及时积极的评价,当然核心是自由自在、无高利害评价。

那么有了这些讨论,我们该解决教师的在新型课堂中的干什么的问题了。应该是下面几件事:

1.依据学习任务,设置任务链,让学生既能有挑战又能有努力够得着。

2.为学生提供学习小组,最好是自由组合,一定时间强行拆开重组,

3.提供学习工具和学习路径。

4.维护学习环境,鼓励积极学习,解决不学习的,确保学习秩序。

5.在一个学习阶段内,观察学生学习情况,课下及时指导。

6.阶段评估,调整学习进程。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都要发展。学习又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当你组织的学习活动,能够符合学生的需要,符合人的成长和认知规律时。

谈一点感想,我们总是讲要吸引学生,我看不如讲我们要符合学生,然后才有吸引学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