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表》教学实践与思考
● FALL SEMESTER ●
课前思考
“复式统计表”的重点放哪儿?
本课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复式统计表,帮助学生继续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在这节课上,我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呢?看过很多的公开课,都是主张现场引导学生从多张单式统计表逐步合并成复式统计表,可是当我反复研读教参,看到这样一段话: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用手工方式制表、制图的工作越来越少,因此,让学生回避构图、画横竖线等繁琐的操作,只关注填写数据等环节,可使他们更好的体验统计过程,掌握统计方法。
基于此,我考虑在课堂上不现场合并,只体验合并的过程,重点放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栏目、结构特点、填写方法和数据分析上,使学生通过对表中数据的分析,提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获得一些简单的结论。
如何让本节课的教学更有实效?
教材中的统计知识其实已经很结合生活素材来设定了,但是为了让学生更有兴趣,也更有话可说,我对问题和课后习题都做了一定的改编,力求让枯燥无味的认知课变得更生动有趣一些,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分析,对数据充满好奇心,才能更加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同时,在课前,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四年级学的单式统计表进行回顾,我精心设计了课前测预习单,带着问题预习,使预习更有成效,也能启发学生在课堂上更认真地倾听。
统计类型的课,到底应该怎么上?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有上过统计类型的课,刚开始拿到课题时,有一些想放弃,依然是秉承锻炼自己的原则,我开始不断翻阅教材,查找资料。庆幸我当时的坚持,让我发现原本以为很简单、没什么可讲的一节课,突然变得明朗起来,如果深挖下去,这节课远比我最初以为的有趣的多,也更值得研究。
01
创设情景 复习导入
新课伊始,出示青云小学的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引出:这些数据看起来比较零散,在数学上,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方法可以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使这些数据看起来更清楚呢?
由此引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通过单式统计表对这四个兴趣小组人数进行整理,如上图。
揭示:每张统计表只反映一个小组的人数情况,叫:单式统计表。
结合单式统计表快速抢答,在抢答中体会有些问题仅仅靠一张单式统计表无法解决,由此感受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既然要合并,那为什么可以合并?这些单式统计表有什么共同点就成了需要思考的问题。
02
自学研讨 合并表格
在这里,我安排了两个环节:
一是静静欣赏合并统计表的过程(小视频)
提问:在悄无声息当中,我们欣赏了复式统计表的合并过程,谁愿意来说一说是怎么合并的?你看懂了什么?
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学统计表的合并过程,设置生生评价,生1说完,生2评价,如果指出生1的不足,则鼓励生2说个更完整的。在生生互动中一遍又一遍“再现”复式统计表的合并过程。
二是认真倾听复式统计表的各部分介绍(语音播报)
在倾听之后,假如你是复式统计表,请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做一个自我介绍。同样鼓励生生互动,鼓励生动形象完整。在交流中明确:复式统计表由三部分组成:标题、制表日期、表格。表格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表头,表头一分为三,分别引领着横栏、纵栏和数据栏。为了统计方便,还增加了合计总计栏。
在两次的小活动中,把课堂的活跃度提到了一个小高潮,学生们兴趣盎然,愉快轻松。
之后引导学生分析每一栏都表示什么含义?数据怎么填写?在交流中掌握合计总计栏的两种算法可以互为验算。
03
单复对比 强化特征
学生填写表格之后,一张完整的复式统计表跃然纸上。
在与单式统计表的强烈对比中,感受复式统计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感受各自的优点和使用情况。
明确:各有优势,各有不同,可以结合具体实际问题来酌情使用。
04
联系生活,观察分析
练习一:根据信息填写表格,并结合表格整体来分析数据,感受哪个班的体能测试成绩弱了些?你想对他们班说些什么?
体会数据会说话,读懂信息,能帮助我们把很多隐含的信息说出来。
追问:此时五年级来了一名转学生,体测成绩优秀,如果让你给校长建议,你会建议把他加入到哪个班?
学生可能会说五3班太弱,放在五3班有助于增强班级平均水平。可能放在五2班,让五2班更加强大,遥遥领先。可能放在五1班,让五1和五2旗鼓相当,并且五1班人数最少,可以均衡各班人数。
接着追问:如果给他安排在五3班,接下来哪些数据会发生变化?感受数据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练习二:根据统计表中数据的“和差关系”,由已知数据推测出未知数据。
练习三:根据三次销售业绩的逐层出现,三次追问此时你对小林满意吗?来感受数据之间的比较,能帮助我们做出合理判断。
05
追溯历史 回顾小结
本环节,首先欣赏生活中还有哪里见过复式统计表,联系生活中常见的课程表、天气记录表、运动会记录表、疫情信息、班级评比栏等,勾起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并通过“你知道吗?”渗透统计表的历史文化。
在课的尾声,我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预习时的疑惑解开了吗?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思考?
带着问题而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开疑惑,又带着新的思考离开,成长就是在这样不断质疑、不断解惑、又产生新的思考之中。
这节课上完了,但是我的思考还在继续,统计类型的课怎么上能让学生收获更多、理解更好,怎么样上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怎样上会学生有个不一样的体验,真正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很多很多问题,探索,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