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再读《美学散步》 2024-07-29 13:34:31 看题目《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有点大,似乎不近生活,需略加说明。还是先引用宗白华先生的文字: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谐和的是‘美’。文学艺术是实现‘美’的。文艺从它左邻‘宗教’获得深厚热情的灌溉,文学艺术和宗教携手了数千年,世界最伟大的建筑雕塑和音乐多是宗教的。第一流的文学作品也基于伟大的宗教热情。文艺从它的右邻‘哲学’获得深隽的人生智慧、宇宙观念,使它能执行‘人生批评’和‘人生启示’的任务。故此,本文论述之美乃与“哲学”和“宗教”紧密联系的“文艺之美”。它有两种意境——空灵与充实,是文艺作品的两种不同的“美”,它们不是对立的,一个向“左”,另一个向“右”。反而,恰恰都是作者从“哲学”和“宗教”中所获得精神体验后在其文艺作品中构建出来的艺术境界,只是在形式上呈现的美感一个是“空灵”,一个是“充实”,或说是两种精神元素融入文艺作品后的两种结果。精神的淡泊与生命的丰满呈现出的“美”便是“空灵”与“充实”。如果从它们的反面理解,那么,“空灵”的反面是“喧嚣混乱”;“充实”的反面是“空洞贫乏”。文艺之美,对生命意志的表达。往大处说,介于“哲学”和“宗教或道德”之间,从“真”“善”中求美,政治、经济、科学、宗教、社会等一切都可反映其中;就小处讲,是个体生命对世界的映现,对人生的观照,“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与实现人格的和谐”(宗白华语)。所以,文艺之美必然包括人文关怀和宇宙生命的表达。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艺术之意境来自艺术之心灵,“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王维的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这种“静照”。一刹那时“我”从纷繁中剥离出去,与万象而“隔”,世界便映现内心,诚如庄子所言“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宗白华语空明之心映现空灵之境,诉诸笔端为艺术的空灵之美。中国山水画常常能表现这点,现举两例宋代的。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郭熙,北宋时期北派山水的代表人物。他画的《窠石平远图》描绘的一派北国秋色风光,画中窠石兀立,枯木遒劲,远山淡然。肃穆、庄重却无萧索之感。这正是他所追求的“秋山明净而如妆”的意境。另一幅是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的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这幅画,很容易令人联想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寒江独钓,情与景融,画与诗合。这不正是诗境与画境的圆满融合吗?这不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不正是“空灵”之美吗?尼采说艺术世界的构成由于两种精神:一是‘梦’,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如音乐)。这豪情使我们体验到生命里最深的矛盾、广大的复杂的纠纷;‘悲剧’是这壮阔而深邃的生活的具体表现。——宗白华尼采曰“酒神的意志”,其《悲剧的诞生》为他的名著。梦也好,醉也罢,都是强调生命的丰满。中国有句古话“醉生梦死”(朱熹语,在此请抛开其贬义,取其积极),难道“梦”的绚烂,“醉”的豪情,不是对生命了礼赞吗?苏东坡有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天地之壮阔,风云之际会,就在这一句中纳入“我”胸,何等壮阔!此曰“充实”之美!同样,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南宋画家赵芾的《江山万里图》不是充实与壮阔之美吗? 江天寂寥,万物入怀,自然本就生机盎然,我生命之色彩亦如万物之色彩!难道这不是“充实”之美吗?空灵与充实,相符相应,绝非对立,其意皆在我心,生活如此而已。 山西“永乐寺”,空荡的大殿无人,一束阳光穿过花窗射在殿内,又跳入心中,那空灵中是一种盈满;满目绚烂的古代壁画充实到毫无留白,但似乎在讲述着一个空灵的世界。空灵并非单调,充实并非充满,艺术之美如此,源自心中,不是吗?美从何处寻?——再读《美学散步》 赞 (0) 相关推荐 宏道——赏石艺术的根本。 我们人类很早就认知到了物质生命的短暂,且无能为力.随着不断尝试各种可能的失败,得到结论是延续长生而不可得,宗教.文化就开始另辟蹊径,跳出物质寻找解脱. 首先,主动地去肯定生命的无常与幻灭,探求漠视生死 ... 何处寻美:如何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寻美 一切艺术的境界,可以说不外是写实,传神,造境:从自然的抚摹,生命的传达,到意境的创造.艺术的根基在于对万物的酷爱,不但爱它们的形象,且从它们的形象中爱它们的灵魂.灵魂就寓在线条,寓在色调,寓在体积之中 ... 摄影美学概述(二) 中国美学思想源远流长,但大都是在哲学.宗教.伦理.文论.画论.诗论中有所涉及,并与哲学.宗教.伦理.文艺紧密结合,始终难成体系. 先秦美学思想作为中国美学思想之源,以儒家.道家影响最大.儒家强调美与善 ... 别了,一个大时代的背影——为李泽厚先生仙逝而作 李泽厚先生 别了 一个大时代的背影 --为李泽厚先生仙逝而作 奇了怪. 中午,与小孩子一起吃午饭的时候,他突然问起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我用桌上一个漂亮的不锈钢碗 ... 你可以不知道李泽厚,但应该知道“美的历程” 2021年11月3日,美国科罗拉多时间七时,哲学家李泽厚先生逝世,享年91周岁. 李泽厚,生于1930年,湖南宁乡人,在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学热" ... 聂振文绘画的传脉和审美境界 聂振文绘画的传脉和审美境界 樊波 从张大千到孙家勤再到聂振文,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绘画传脉.这个传脉当然还有更深远的艺术源头,这就是宋元明清的传统精华--如果说,这个精华在许多画家那里是以独擅一面的 ... 如何理解对于美感的三个层次分类? 美感的三个层次. 1.物感,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美感. 2.人生感.历史感,对人生和世界意义的感受. 3.宇宙感,对宇宙的无限和绝对的感受. 美感有不同层次.最大量的是对生活中一个具体事物的美感.比这高 ... 【学术动态】“中国美学:传统与现代系列讲座”报道之二 ——“中国生命价值哲学与传统美学” 2021年4月7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主办的2021年"中国美学:传统与现代系列讲座"第二期在哲学所902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了美学室的老前辈韩林德研究员主讲, ... “丑东西大赛”辣眼睛!想不到文物里面也有这么“丑”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好呀,我是朵朵~ 前段时间,淘宝举办了一个奇葩的比赛:比丑 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悦·读 推荐理由: 本篇文章约2447字 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宗白华 文艺站在道德和哲学旁边能并立而无愧.它的根基却深深地植在时代的技术阶段和社会政治的意识上面,它要有土腥气,要有 ...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文艺站在道德和哲学旁边能并立而无愧.它的根基却深深地植在时代的技术阶段和社会政治的意识上面,它要有土腥气,要有时代的血肉,纵然它的头须伸进精神的光明的高超的天空,指示着生命的真谛,宇宙的奥境. 文艺境 ... 从“考丽”和“库罗斯”到晋人之美 ——再读《美学散步》 题目有故弄玄虚之嫌,为避免读者误会,需加以解释. "考丽"和"库罗斯",是古希腊"古风时期"少女和少男雕像的统称,女像为"考丽&q ...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再读《美学散步》 公孙丑问老师孟子:"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上>) 显然,这里的& ... 美从何处寻? ——再读《美学散步》 西晋大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写<日出东南隅行>,其中有: 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 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之句,从此留下"秀色可餐"的成语. <美学散步>的 ...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唯美细腻的8段描写,初读文艺,再读惊艳!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故事讲述主角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展开了自我成长的旅程. 1. 即使在经历过十八 ... 【文学纵横】邱春兰诗歌的情操与美学品格 ——再读《似与不似》随笔 邱春兰诗歌的情操与美学品格 --再读<似与不似>随笔李永琪 这几年,在邱春兰的博客里几乎每隔三天五日就可以读到新写的散文诗.尽管如此,当收到结集出版的诗集<似与不似>后,还是爱 ... 人到中年再读《范进中举》,才发现我没有资格嘲笑他 最近,有关高考的话题再次被推上热搜.果然,翻开日历一看,2021即将过半,距离万千瞩目的高考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说句实话,虽然关于高考的记忆已经渐渐模糊,但是那份紧张和激动的心情,却依旧没有丝毫地 ... 非常经典的句子,句句精辟到噎人,让人一读再读 一.小时侯,哭是我们处理问题的绝技.长大以后,笑是人们接受现实的武器. 二.永遠不可以抱怨你己经出现的事儿,要不就更改它,要不就清静的接纳它. 三.如果你用心做过,如果你比昨日做得好,就应当为自己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