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王维这首诗,才算是真的明白人生真谛

我喜欢宁静,即便有人觉得宁静会令人觉得孤单,但我喜欢宁静。

宁静是平静的水面掩盖看的一种生机和力量,就像平静的大海中浑然存在着一个生机勃勃的生物世界。

宁静也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一种积极的思考和进取,它需要一定的理智和修养,并非每个人都能轻易地品味其深邃的内蕴。正如王维的《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王维的山水诗宁静,自然,固然是吸收了禅家涤清烦扰、自悟清空的理念,但也是因他理想破灭、知音难逢,对俗世声色犬马的唾弃、冷落与摒弃,最终转向空境的自然流露。因而诗人的精神性格大多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般静穆,不求赏识而恬然自适。他发现了幽静之境与他所共有的精神,在这种幽静与空旷中他的灵魂得以安顿,心智得以舒展。

这诗题曰“秋夜独坐”,就象僧徒坐禅。而诗中写时迈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虚妄,悟佛义根本,是诗人现身说法的禅意哲理之作,情理都无可取,但在艺术表现上较为真切细微,传神如画,历来受到赞赏。

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独坐空堂上,陷入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一天天老去;此时夜又将二更,时光一点点流逝,无法挽留。

这时,诗人从雨声中想到山中成熟的野果,好像看见它们被秋雨催落;他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到堂屋里来鸣唱了。诗人的沉思,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虽属异类,却获同情,发现这无知的草木昆虫同有知的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岁月中流逝。使人觉悟到万物有生必有灭,自然永存,人生苦短。他感叹“黄金不可成”,是否定神仙方术。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痛苦。

大自然以其每一缕阳光,每一片飞花,每一声鸟鸣,每一丝虫吟,感应着、涵容着诗人广阔而深邃的灵魂。当诗人将自己全身心融于山水本性之中时,物我之间便同跳着一个脉搏、共振着一个节奏,两种生命,在刹那间,互相点头、默契和微笑。

毋庸置疑,只有宁静的王维才能写出这种诗歌,也只有他才能写出这种诗境,这种空灵诗境和自然禅心,也同样成就了王维山水诗在中国诗史上极高的美学地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