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传记里的投资奥秘】第三期——一胜九败
《一胜九败》
柳井正出生在日本山口县西南部的一个小城市叫做宇部市。在青年时期他像很多平平之辈一样是一个完全没有目标感的人。高中毕业他出于叛逆报考到了离家很远的东京上大学,那几年遇到反日美安保条约的抗议运动,两年没上课整天去麻将馆打麻将,浑浑噩噩混到毕业。他从东京回来也不去找工作,几个月之后在他父亲的强烈要求下进了佳世客超市做一名普通的补货员。干了几个月觉得没意思就直接辞职了,还跟父亲说了个理由说是要出国留学,就跑去东京报了个外语班。但到了东京之后柳井正还是游手好闲不用心读书,基本把时间都花在谈恋爱上,后来索性放弃了出国回老家宇部市跟自己的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太太结婚。
《一胜九败》
柳井正的父亲在本地开了几家西装店,叫做“小郡商事”。柳井正回来之后就直接交给柳井正接班了,这也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因为店铺经营效率很低,一年到头虽然不亏但也赚不到什么钱,柳井正毕竟在佳世客超市感受过正规的工作流程,就试图改善管理方式。他一直思考怎么把公司做好,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感受到了工作乐趣,他说到现在看见一个陌生人就能说出他的胸围和腰围,就是那时候锻炼出来的。做着做着发现卖西装不是个好生意,男士服装、特别是西装,价格很高,毛利也很大,但是就像日本的和服一样,商品的周转期很长,一年就周转两三次,卖得好还能挣点钱卖不好就会积压库存。他有时候觉得自己就像那些只想拉长途客人的出租车司机,等待机会到来的时间总是很长。
在那时他想能不能像美国的Gap一样,以很低的价格自助式的服务提供那些紧跟时尚潮流的休闲服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被他摸索出来了,他在书里写到:就是开设一家任何时候都能选到衣服的巨大的仓库,为了清晰地表达这个店铺的含义,他决定把店名定为UNICLO。1984年,第一家优衣库门店就这样在广岛开业了。
《一胜九败》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到36年后的今天优衣库全球销售额达到1500亿人民币(331亿来自大中华区),柳井正超过孙正义成为日本首富。优衣库之所以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在书中也有记录,他干对了几件事。
一是零售的空间营造。把店铺打造成一个可以让顾客自由选择的环境,要求店内的主通道必须笔直宽敞,这和那些通道狭小的专卖店是不一样的,其次不要吊顶露出水泥框架也无所谓,就是要天顶更高更有空间感。另外要求店内是一个一尘不染的环境,所有商品整整齐齐而且不管衣服尺寸大小必须叠成同一种形态,放到一个个规则的方格里,在陈列上形成一致感。这一系列独特的空间设计为顾客营造了别具一格的购物体验。尤其是近几年优衣库进驻Shopping Mall以后,这种美好的零售空间是让消费者没有抵抗力的。
二是供应链能力的打造。柳井正发现做快时尚最困难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倒不是一些卖不好的商品库存积压而是那些卖的特别好的商品,那些一上架就卖断货的畅销品,快速补货很难。需要在供应链上下很大的功夫。这个方面他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为了突出供应链能力的重要性他还专门给公司改名了,1991年改名为迅销,意思是要迅速捕捉顾客的需求,迅速把顾客的需求商品化,迅速摆上店铺销售。
三是把店长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怎么进货?怎么陈列商品?怎么运营都由店长决定。连锁零售店和餐饮店很少有给员工高薪的,但优衣库给店长的待遇就非常好,书里写店长平均年薪1000万日元(60万人民币),干得出色的能拿到3000万日元(180万人民币),要知道柳井正写这本书不是现在而是2003年。在中国还有另一家连锁店赋予店长很大权力,是哪家店?就是海底捞。海底捞干得好的店长能够拿到两三百万的年薪。优衣库和海底捞对于店长的考核机制也很相似,就是不怎么考核营业额,而是考核能不能培养出一个好副手(未来的店长),这样独特的考核方式也让优衣库和海底捞人才辈出。
四是新商标的诞生。因为在香港登记商标时的一个错误,UNICLO被写成了UNIQLO,但公司发现C改成Q后似乎视觉感更好,就把名字全做了替换。当然我们很难说优衣库后来开挂式的成长和这一个字母的改变有关系,但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走进商场看到一个UNICLO的商标,新奇感应该会消退不少,那实在太中规中矩了。
《一胜九败》
今天我们讲优衣库,好像发现和我们昨天讲的耐克在中国的地位还不太一样。耐克近年来它在中国市场遇到了安踏和李宁的本土品牌的挑战,但是当下优衣库在中国完全是独领风骚,一个能够招架的本土对手都找不到,这怎么回事?事实上中国不乏优衣库的模仿者,像一个江阴商人周建平就是在2002年去日本,被自助式的优衣库门店震撼之后回国创立了一个自己的品牌叫做海澜之家。海澜之家和优衣库非常像,“一年只要逛两次海澜之家”VS“随时可以选到衣服的巨大仓库”,但是今天我们必须承认海澜之家与优衣库的巨大差距(虽然营收似乎差距没那么大,300多亿和200多亿,我认为只是财务上还没拉开差距而已,海澜之家已经脚步跟不上了),海澜之家哪里没做好?我专门读了一本名叫《中国为什么没有优衣库》的书,王晓峰写的。它给出了答案就是迷信广告,把精力都花在了品牌营销上面而忽略了对于终端和供应链的建设。
我觉得这也和那个历史时期的环境有关。在2000年前后品牌休闲服饰是短缺的,美特斯邦威的创始人周成建回忆说,品牌服饰其实根本没有核心技术可言,模仿极为容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朗朗上口的广告传播,通过签约明星代言人,通过轰炸式的营销投放以最快的速度把品牌打出去。把重点都花在了营销上,很遗憾没有像优衣库那样,一尘不染很讲究的空间。没有培养出一批像优衣库那样能干的店长和店员。最重要的是没有抓设计、没有抓生产、没有像柳井正这样更进一步领悟到“迅销”两个字的精髓。最后结果就是产品质量总是被吐槽。
《一胜九败》
2020年中国的优衣库门店数量迎来了一个里程碑时刻超过了日本,现在应该已经开到800家。而柳井正也已经不是昔日那个游手好闲、整天混迹在麻将馆的小青年,今年他已经71岁了,但仍然没有退休奋战在岗位一线。可见,总有一份事业可以把一个人给重新点燃。
我很认同巴菲特说的所有人都应该尽可能地释放出自己的潜能,就像一辆可以开100码的车,如果只开到50码那会很可惜。这就是《一胜九败》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最后一个启示,它会让我们站到镜子面前,仔细打量叫自己名字的这辆跑车,它最快到底可以跑多少码,它现在才跑在多少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