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效验(济世网)
关注
组成:麻黄10克,炮附子60克, 细辛10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温服。
功效:温阳解表,温经散寒。
主治:太阳,少阴两感证。发热,恶寒重,虽得厚衣重被仍恶寒不减,神疲,脉沉弱。
禁忌症:阴虚症(凡阴虚之人,阳气自然必盛。阳气二字指火旺,火旺则水亏,此阴虚之由来也)、遇阳证(热证、暑证、)忌用,孕妇慎用。
病机: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的方剂之一, 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用以治疗“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的虚寒证。本方是攻表发汗、温经扶阳,散寒之补散兼施剂。少阴病为虚寒证,本不应当发热,若初起而发热,是必兼表证,因而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解表。本方证虽属阳虚而兼有外感,但既发热,说明阳气尚不至于过虚而可抗邪;如不发热者,则为阳虚不能抗邪,属阳虚里寒之证,在治疗方面,则应以温阳散寒补虚为主。总而言之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基本病机是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这是就外感时病而言。若系内伤杂病,其基本病机则为阳虚寒凝。实践证明,临证时只要细心体察,准确推求出病机并不困难。故可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病证。今有一些偶得愿与同道分享,借此抛砖引玉,若能引起杏林百家争鸣,更光大我中华中医医圣之心法,则吾愿足矣!
一 咽痛:李某,女,38岁。2010年7月21日始因受寒起病,恶寒,咽痛不适,误服清热养阴之剂和西药抗炎而症情加重;头痛如劈,恶寒发热,体温41°,体痛。咽痛,痰多气急,水浆不能下咽,红肿起白疱而糜烂。舌苔白滑,口不渴饮,脉沉细而兼紧象。本人四诊和参认为,此系寒入少阴,误用苦寒清热和抗菌消炎药,致使阴邪夹寒水上逼,虚火上浮而成是症候。治法取扶阳祛寒,消肿排脓,引阳归舍之法,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和桔梗汤加味治之:
附子60克,干姜30克,细辛10克,麻黄10克,上肉桂6克,桔梗30克生灸甘草各10克.一剂后寒热即退,咽部肿痛减去其半,再剂则痛去七八.3剂尽,诸症痊愈.
案语: 少阴受寒误用苦寒清热养阴之剂和抗菌消炎之法,无异于雪上加霜.《灵枢经脉篇》、《灵枢经别篇》皆认为十二经脉、支络、别络,大都循喉咙。人身气血相随,经络相贯,因此凡外感内伤,干及咽喉,俱可出现本症。《伤寒论》阳明一经,以燥为本,少阳一经,以火为本,少阴一经,以热为本,其经脉皆循咽喉,故咽痛喉痛以热症为多,但外感风寒,郁遏卫阳,少阴寒邪,太阴痰湿,上泛于咽喉,亦可导致咽喉痛。本病为风寒闭束少阴经络不通,虚火上浮冲于咽喉而肿痛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方中重用附子能扶阳驱寒,麻黄开发腠理,解散表寒,得细辛之辛温,直入少阴以温散经脉寒邪,并协同附子纳阳归肾,邪去正安,少阴咽痛自然获愈.
二 腹痛:吴某,女 35岁农民。2010年8月因天气炎热,每日饮用大量生冷水果和冰冻饮料,致寒湿之邪郁滞少阴经脉,肚脐周围疼痛,曾注射阿托品、654=2,口服腹痛水口服液等,都只能暂时缓解。患者自觉少腹仍感冷痛,脉沉紧,舌苔白腻,舌青。诊断:少阴腹痛。治则:扶阳抑阴,散寒止痛。附子60克,干姜30克,麻黄10克 ,吴茱萸10克 白胡椒10克,油桂10克,砂仁10克,灸甘草10克,大枣6枚。服一剂腹痛祛半,再剂诸症如失而愈。
案语:《内经.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於脉外则血少,客於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邪客於少阴,故腹痛,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而愈
三 乳核:唐某,女,39岁,个体户。2009年11月来诊。患者于一年前因无意中发现双侧乳房外侧各有3-5颗大小不等,表面光滑的硬结、扪之有胀痛感,但不红肿,某医院诊断乳房纤维增生,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症见畏寒怕冷,面色萎黄,四肢不温,乏力,心慌气短,食少头昏,脉沉细无力,舌质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有津液。治宜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软坚散结。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附子60克,麻黄10克,细辛5克,桂枝15克,赤芍10克,制乳没各10克,重楼30克,鹿角霜30克,牡蛎30克,白芥子10克,王不留行20克,夏枯草15克,甘草6克。
本方加减治疗一周,痛止,硬结消散而瘥。
案语:此例禀赋较差,身体虚弱,风寒湿之邪,日久治不得法,病从寒化,故采用温经散寒,软坚散结活血止痛治之,能在短期出现如此佳效,而痊愈。
四 流感 肖某,男 41岁搬运工。2009年8月15日,因受凉发热,头身痛,伴鼻塞,流清涕,体温39.5°,经西医打针输液三天,体温逐日增加,体温高达41.5°,患者出现头痛加剧,颜面潮红,口干鼻燥,四肢乏力,便溏,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质淡胖,边有齿痕,口渴不俗饮,六脉浮紧而带中空,重按无力,右脉为甚.四诊合参,确为寒中少阴, 误用西医大量抗菌消炎药,致使阴邪夹寒水上逼,虚火上浮而成是症候。治疗采取温阳解表,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附子70克,细辛15克,麻黄10克.一剂后,汗出热退,但仍时有出汗,全身乏力,便溏,脉虚大,故二剂原方去麻黄,加桂枝15克,砂仁15克 甘草10克人参15克,药尽而愈.
案语:本证属少阴受寒误用西医大量抗菌消炎药,致使阴邪夹寒水上逼,虚火与之上浮而成是症候。本病为风寒闭束少阴经络不通,风寒夹虚火上浮冲于头部而剧痛发热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方中附子能扶阳驱寒,麻黄开发腠理,解散表寒,得细辛之辛温,直入少阴以温散经脉寒邪,并协同附子纳阳归肾,使邪去正安而愈。
体悟:
1 在临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时,以《伤寒论》少阴病提纲“脉沉细,但欲寐”为其关键。临床中,只要细心察辨,不在病名钻牛角,执伤寒六经辨证之法,以统万病之病机,分清阴阳,即可大胆使用。况本人每日接诊。始终谨记仲景心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2 大家临证时,特别注意附子的应用不必完全拘泥于《药典》之规定,只要附子质量纯真,关键是煎煮时要煮透,一般煮至30分钟后,以口尝不麻口舌为度,再加它药同煎即可。
3 决不可滥用,遇阳证(热证、暑证、阴虚证)忌用,孕妇慎
4 我临床配方附子量:10-200克,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不良反应或中毒,可以说,附子配方用药不但可以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且能治大病,救危急、愈痼疾。文中不周或错l漏之处,自知在所难免,敬请前辈及同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