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 3首】
韩冰教授经验
辨证论治分虚实
虚——乳房无胀痛、柔软,乳汁质地清稀者,多属虚证。
若伴面色淡白或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或大便时溏,或心悸头晕,恶露色淡,舌质淡,少苔,脉虚细,为冲任气血虚弱,或脾虚不运。
乳房平坦,发育不良,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多为肾气不足。
实——乳房胀硬或满痛,乳汁质稠者,多属实证。
若伴情志抑郁,胸胁胀满,食欲减退,便干,口苦咽干,或恶露不行或恶露不绝,色紫暗有血块,少腹疼痛拒按,舌质暗,或舌边有瘀斑,脉沉紧或弦涩,为肝气郁滞,乳络瘀阻。
若乳房丰满、柔软无胀感,乳汁稀少或点滴即无,伴形体肥胖者,胸闷呕恶,纳呆脘痞,大便溏或粘滞不爽,舌质胖,苔白腻,脉弦滑者,为痰湿阻络。
治疗:
从冲任、气血、肝、脾、肾等方面着手,以调补冲任气血、通络下乳为基本治疗原则。
同时认为乳汁生化与肾关系密切,常基础用药配合鹿角霜、巴戟天等益肾补精填髓药物。虚证亦常用鲫鱼熬汤取汁煎药。
虚者补而通之,常以通乳丹治疗。
方药:
人参、黄芪补气
当归、麦冬、猪蹄养血滋阴
桔梗、木通利气通脉
若见大便溏薄者,加茯苓、山药、薏苡仁等以健脾渗湿止泻。
若食少、脘胀者,加砂仁、陈皮等以理气健脾
若肝气郁滞、胸胁胀满者,加柴胡、枳壳、橘核、佛手片等以疏肝理气,通行乳脉。
若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加茯神、合欢皮、夜交藤、远志、酸枣仁等宁心安神。
恶露色淡且不绝者,加益母草、生蒲黄、鸡血藤等养血活血。
腰膝酸软者,加巴戟天、续断、桑寄生等补益肝肾。
实者疏而通之,常用下乳涌泉散为基本方。
当归、白芍、川芎补血养血行血
生地黄、天花粉补血滋阴
青皮、柴胡疏肝散结
白芷入阳明,气芳香以散风通窍
桔梗、通草理气通络
漏芦、穿山甲、王不留行通络下乳
甘草调和脾胃
若兼见久郁化热,心烦易怒者,加牡丹皮、栀子等以清泻肝火。
若见恶露色黯且不绝,腹痛者,加益母草、炒蒲黄、炮姜等以活血化瘀止痛。
若体胖,身体困重,食少,脘腹痞满,大便溏薄或黏滞不爽者,加苍术、胆南星、半夏、陈皮等以燥湿化痰。
乳房局部红热者,加蒲公英、皂角刺、白僵蚕、赤芍等以清热凉血。
案例
患者,女,30岁,已婚。2015年6月18日初诊。
产后乳少7天。
7天前足月顺产一女婴,产后乳汁分泌少,遂来就诊。诊见双侧乳房肥大丰满,柔软,无胀痛感,挤之可见少量乳汁,体胖,身体困重,食少,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细。月经14岁初潮,经期6-7天,周期37-50天,量中,色淡,质黏,无血块,无痛经。孕2产1。辨证属痰湿阻络证。治则:健脾燥湿化痰,通络下乳。
处方:胆南星10克、青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穿山甲12克、王不留行20克、路路通10克、漏芦10克、鹿角霜15克、砂仁6克、通草6克 7剂
并嘱勿过食油腻之品。
二诊:2015年6月25日。服7剂后,乳管通。遂再投7剂,乳汁通畅而愈。
摘编自张淑英《韩冰教授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经验》
丁启后——产后缺乳方
组成:炙黄芪30克、党参15-30克、炒白术12克、山药15克、熟地15克、枸杞15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阿胶珠15克、黄精15克、大枣10枚、通草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
功用:益气养血,通络催乳
主治:因产时产后流血较多,或产后失于调摄,气血亏虚,或本为气血不足之体,致产后乳汁量少,乳汁清稀,或有乳汁即漏。常伴见气短乏力,面色无华,心悸失眠,纳谷不香,或大便难解。舌胖淡,脉细弱无力。
方解:炙黄芪、党参、炒白术、山药、黄精健脾益气;熟地、枸杞、当归、川芎、阿胶珠、大枣补养经血;通草通利乳络;桔梗载药上行;炙甘草益气,调和诸药。全方大补元气,养血生精,通络催乳。
加减:如纳谷不香,加砂仁;大便难解加肉苁蓉、郁李仁、麦冬;心悸失眠加柏子仁、酸枣仁、百合。
摘自丁丽仙《丁启后妇科经验》
产后缺乳症食疗验方
组成:猪油4两,核桃仁3两,黑芝麻2两,红糖适量。
先将核桃仁、黑芝麻研细末,再将猪油置于火上化开后放凉,把研好的核桃仁、黑芝麻放入猪油中搅匀备用。
生产后即可服用,每次1-2汤匙,加适量红糖,一日数次,不拘时候。糖尿病患者则不加红糖。
适用于:新妇产后,失血汗多,亡血伤津所致乳汁缺少,且大便难者。
摘编自董晓丽、魏秀兰《产后缺乳症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