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家范建益/运笔自如 浓墨淡色
范建益,浙江嘉兴人。师承山水画家计建清先生。结业于清华美院高研班,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2017年协助计建清老师完成悬挂于十九大主会场的鸿幅巨作“红色太行”。
2019年出版“范建益山水画集”。
2020年9月应邀参加时尚经典-书画名家邀请展(第21届)走进中国国家画院,展品得到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老师,中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王仲先生和博导程大利先生的高度赞扬。
2020年9月,嘉兴电视台《小新说事》栏目专访。
2020年10月6日应邀参加山东李奇茂美术馆名家作品展。10月22日应邀参加艺术上海国际艺博会。
2020年出版“范建益国画集”。2019年作品入展入编甘肃省美协展览,同年作品入展浙江省美展,得优秀奖。2021年作品在浙江博物馆展览。
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大型展览,并屡次获奖,大量作品被中外人士收藏。
搜尽奇峰 丘壑在胸
文/韩 晓
只有对山水了然于胸,才能用如此娴熟的技能技法,画出那些具有生命力的山水画。那些山水、树林、云雾、溪流、房屋乃至画里的一石、一草、一木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它们生机勃勃,显现着自然的生命轨迹,和谐着画面,美丽着自然。更有流畅的笔墨,表达着美与自然的和谐,给人或温馨、或飘逸、或浑厚的动人画卷。由于范建益先生对绘画深深的喜爱,对山水有着很深的感情,几十年来与山水缠绵,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范建益先生出生在江南,他喜山乐水,在这个孕育了许多文人达贤的神圣之地,他也被熏陶着,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但他不满足这一方的山水,为此足迹踏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沟壑幽谷。在太行南北、巴山蜀地、贵州瑶寨、广西桂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也曾登黄山观云海日出,临三清绘青松古寺,还曾游江南千年古镇,观农家新旧房舍,正是由于他的多观察、勤练笔、善思考,才会在自己的心中对这些所描之物有了一定的轮廓,有了自己的理解,然后通过不断的挥毫写生,才描画出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
可以这么说,他好多的作品都来自于他的写生所得。没有白下的苦功,确实,这些写生作品为他以后的创作相当于起到一个打草稿的作用,也让他从这些“草稿”中寻找到了一些创作的思路和灵感。
“烟树半掩村,苍云漫琐岭”,云烟缭绕中,崇山峻岭、树木丛林、房前屋后都变得朦朦胧胧,远处的大山隐约可见,像慢镜头,在逐渐拉近,看到近处的树木了,看到被树木包围的那个小村了。眼前虽然还是一片迷蒙,遮掩了山岭之家,但给人的却是一种温馨之感,这是一座温馨而祥和的烟云村庄啊!生活在里面的人们一定非常的安然和惬意的吧!
运笔自如、流畅,近处似浓墨而为,但又有淡色映衬,与远处淡淡的墨色晕染相辅相成,明暗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值得一提的是,那远处的淡墨,看似云烟雾气,却又像是一个留白,给人想象的余地。
范建益先生那颗喜欢画画的心让他不怕艰难、不畏困苦,以自己的雄心和坚持,而搜尽奇峰。他的基础更扎实了,绘画技艺更高超了,打出了厚实的草稿,画出了自己独特风格的山水画。
丘壑在胸有神笔
范建益先生是一个勤勉务实、真实不欺的人,不仅自己刻苦练笔,还向古代那些大家学习,少年时偶得一残缺芥子园山水画谱,如获至宝,常晨起临摹。他也向现代的画家学习,在朋友的指引下有缘认识了计建清老师并拜其门下苦学勤练,又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计建清工作室。他以自己坚持不懈的钻研,胸有丘壑,心怀大爱。
范建益先生的作品《松荫清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棵松树在山下矗立,精神十足,看着这几棵松树,就会给人一种力量,高洁的意韵油然而生。近水漫流,远山迷蒙,一座小桥横架小溪之上、两山之间,又给人一种温馨之感。小桥上的两人或许在欣赏这里的风景,或许只是在闲聊,但又是那么的神怡气静、解心释神,看到这里又让人情态放松、心无挂碍。而娴熟的下笔、干湿混合的精巧、墨色深浅的妙用、线条长短的提练,让整幅画力度恰当,韵味十足,可见范建益先生已了然中国画山水画技法的精髓。
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范建益先生虽历尽艰辛,但也收获累累。他出版了《范建益山水画集》《范建益国画集》,协助计建清老师完成悬挂于十九大主会场的鸿幅巨作“红色太行”,二0二0年九月多幅作品入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并受到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老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王仲老师等多位导师的赞赏,所原创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大型展览,并屡次获奖,大量作品被中外人士收藏。
范建益先生的山水画作品,融南北画派之长,既有扎实的传统功底,又揉进了长期写生所自悟的自家独特的风格,厚重中透着灵动,创新中不忘传统。在数尺宣纸上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在笔墨的深浅、线条的长短中呈现着自己对山水的理解和感悟、感情。笔精,墨妙,意韵,是他一直的追求,多读书,勤写生,重创作从而让人感受到了水墨淋漓、浑厚飘逸、别具一格的山水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