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一道刺眼的光——读书永远只能为自己而读 2024-04-10 18:06:15 这是单华伟的第一百五十四篇原创文章 | 智慧不是传达一个简单的信条 近年来,一部分的视频创作者渐渐从国内各大自媒体平台退出,在国外的YouTube视频网上发布视频,原因很简单:无脑喷子和杠精太多,而在国内访问YouTube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他们希望借此过滤到这些人。虽然最后我们还是发现这类人哪里都有,但搬到外网后,确实是少了一些些。这些创作者的心情其实不难理解,从他们的从业经历和视频录制场地可以看到,他们不缺钱,不缺观众,发视频的大部分动力是『 分享 』的互联网精神,在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后,为什么不把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屏蔽掉呢?在知识与智慧的领域,同样也有这样的屏障,那些深邃、思辨的道理,都写在经典文本中,我们需要静下心阅读、思考,多方面查找资料,才能走进其中。所以,有的东西,是不需要一个人在某个地方“广而告之”的,当一个人的阅读量到了那个层次,他自然会从某些地方明白那些道理。更重要的是,他知道的是整个思维完整的推导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条,他还知道后人对这个东西的进一步批评,以及其历史和文化意义。若是整天拿着个高声喇叭宣传,吸引来的多半是别有用心的小人(在《每个人都该懂一些很深奥的道理吗?智慧应该被普及吗?》这篇文章中,笔者专门谈了这个问题),除此以外,还会向大众传达过多的偏见、误解和教条,实际上是糟蹋了智慧。 | 智慧是一道刺眼的光 有一群人,生来就被绑住手脚,在洞穴里面对一面墙壁过日子,他们只能看到火光投射在墙壁上的影子,而这些影子也不过是一些模仿现实世界的事物雕刻的木偶的影子;某天,一个人挣脱了束缚,转过身来,发现眼前所见并不是现实,身后的木偶才是实际之物;而当他继续往外逃,走出洞穴,又会看到那些真实具体的事物;而当他抬起头,因为常年生活在黑暗中,被耀眼的阳光刺到双眼时,他才最终明白,照耀万物的光才是一切的根本,没有光,我们什么也看不到。以上这个小故事,便是柏拉图著名的『 洞穴说 』,哲学史上常把洞穴说解读为认知不断上升的过程:首先是认识假象的假象(木偶的影子),然后是对假象(木偶)的认知,再然后是对实物(真实的物体)的认知,最后是对照耀实物的万物之源(太阳)的认识。太阳在这里比喻的,自然就是柏拉图的『 理念论 』中至高无上的“理型”,可见,柏拉图实际上是在强调最高的真理性的知识。那么,现在请问那个逃出了洞穴,明白了真相的人会如何做呢?柏拉图给出的回答是,他会回到洞穴中去,试图说出真相,但最终会被大家当成骗子,被处死——正如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遭遇。知道所谓“真理”的人应该如何选择?柏拉图给出了他的回答:讲出来,即使要献身,也无所畏惧。但是,当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上滔滔雄辩,当他反复告诫雅典人真正善的生活在何处,得到的仍然是一杯毒酒——如此高尚的责任感换来的,不过是历史上一个美谈而已。知识本身,宏道本身的社会意义其实很有限,因为观念是根植于社会的,观念的变革必然也只能由社会变革促进(这个话题会在另一篇文章中具体阐释)。但哲人终是哲人,笔者在《哲学是强者的思维苦旅》这篇文章中谈到过,当你真正去钻研,打心里,从纯思上认同哲学式的思维,将哲学当做一种生活方式,把思想上的自由看得很重,当肉体对你心灵的干扰越来越少,要为之生为之死,根本都不用思考——答案一定是肯定的。那么有没有某种可能,我们采取一种温和的方式述说真理,以促进道理的传播呢?这种说法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就像说『 圆的方 』一样滑稽,从来没有真理是温和的,真理都是刺眼的,忠言逆耳,当你用温和的方式说出来的时候,道理已经失去了它本应该发挥的作用。因为道理的作用,其实并不是在于他多么绝对正确,多么“真理”,真理之为真理,首先是因为其反思精神,其次是在于其辛辣,在于提醒你,警醒你,给你带来的危机感本身。苏格拉底说他要做一只牛虻,时时在雅典人耳边唠叨,笔者在《我们正在被媒体毒害吗?》一文中说任何批评都是通过“加饱和度”的方式完成的,表达的都是这个道理:求其上,得其中,只有反复强调,甚至适当有意强化,我们才会重视这一切——发现和解决问题,往往就是需要点『 矫枉过正 』的倔劲儿。智慧,是一道刺眼的光。 | 读书永远只能为自己而读 到这里,这篇文章也许会自然浮现出一个主题:既然智慧不是传达一个简单的信条,而是艰苦精微的学习,既然智慧是一道刺眼的光,既然宏道本身的作用极其有限,那『 知识分子没有,也承担不了宏道的责任 』这个结论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但是,笔者说的这一切,是针对所有人的,我谈的也不仅仅是那个高大上的“宏道”问题,我想表达的是:任何人读的任何书,都只能为自己而读,我们不能,无法,也不应该为他人的智慧负责。即使在学校中,老师上课,学生之间争辩,如此直接的知识交流也仅仅能传达一些“知道”,一些事实,一些观点,讲了就是讲了,仅此而已。至于学习者是不是在逻辑上彻彻底底的理顺,明白其本质,甚至是在纯思上认同那些高尚之物,就要全看个人的禀赋和努力程度,每天花在阅读和写作上的时间了。现在我们的整个社会,其实都还沉浸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情绪和感知当中,总是以为“传播知识,开启智慧”(这本身是一种对启蒙运动精神庸俗化的理解),但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知识并不直接开启智慧,智慧的获取是极其痛苦的。当我们热心地给别人讲一个东西时,起到的效果其实很小很小。那么,笔者一直在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在和一个朋友交谈时,我自嘲到,我是在“故弄玄虚,贩卖思想”——因为我知道,我能做的也仅仅是提供一点点启发,仅此而已。抱歉,读书,永远只能为自己而读。 | 说明 赞 (0) 相关推荐 教育学知识点-柏拉图的“乌托邦” 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在教育学发展的萌芽阶段是考查频次较高的人物.其题型多以客观题为主,内容多针对其思想.著作来进行考查.等下面我们将针对这部分知识 ... 洞穴与真理的探索 柏拉图的理论中有一个关于洞穴的比喻,用洞穴中发生的虚拟故事,来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 故事的内容是,一个洞穴,有很长的走廊,微弱的光透进来.一群脖子手脚被缚的囚徒自小生活在山洞中,只能看见一边的洞壁.洞 ... 从柏拉图的洞穴寓言谈洞穴诗学(下) 二.明与暗 洞是暗的,是空间的黑夜.当我们对世界和人生都缺乏了解时,我们就处于认识论的黑暗之中,我们得自己创造出光来照亮自己.诗歌也是一种光,是人类自我启蒙和自我拯救的一种途径.能量和力量.诗歌能照亮 ... 为什么老师认为重要的道理,学生总是听不进去 为什么老师认为重要的道理,学生总是听不进去 大多数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一些非常简单的道理,讲了很多遍,学生就是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该调皮的还是很调皮,不用功读书的依然是在混日子.或者,一道 ... 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是怎么回事? 听音频拉到文章末尾,音频内容更全! 1 柏拉图的『理想国』记录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讲的一个寓言故事,其实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两个哥哥的对话,有点像『论语』那个意思.后来,这段对话被称为洞穴寓言或洞穴 ... 高考寄语:读书永远都是最好走的那一条路 高考,是孩子的成人礼,也是父母的告别仪式.从此故乡于你而言,只有冬夏,再无春秋.4高考是一次历练,经历了高考的你们,将要开启一段人生新的征程,去追逐属于你们的星辰和大海,这不是旅程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 ... 光读书不会写作,那是因为不会写读书笔记,教你几种写法 暑假陆续开始,正是培养孩子阅读的好时机.学生们可以利用这个暑假多读课外书,不能呼朋唤友外出游玩,和好书交个朋友也会让你受益匪浅. 但不少家长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也读了好多书,写作水平却没有提升,那是怎么 ... 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家教智慧:不是一定要读书才好 "微分几何之父"的儿子最头疼微分几何:他有很多"谬论",认为孩子并不是一定要读书才好 对于数学大师陈省身像摇滚巨星那样受人欢迎,他的儿子陈伯龙一直表示难以理解. ... 【读书交流】鱼红文:读书永远相伴,学习一直在路上 读书永远相伴,学习一直在路上 文/鱼红文 "读书不是为了升学,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信息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成了人成长必须,生存必要.参加工作十多年来,适应工作的变化,学习一直不曾停 ... 山东出现一道恐怖“死光”,堪比星球大战,却是人为故意制造的 作者:天涯爱科学 日前,一段可怕的视频引发广大网友的强烈围观. 视频中,昏暗的地面上突然窜出一道黑色的蜿蜒曲线,瞬间就燃爆了整个天空.在强烈的轰隆声中,一道恐怖的"死光"直插地面, ... 一旦通过读书打开智慧之门,再去读书理解力... 一旦通过读书打开智慧之门,再去读书理解力... 读书永远学不到的能力是什么? 本文共有 4400 字 如果觉得页面很长 那是因为留言很多 读书永远学不到的能力是什么? 非常简单,就是行动的能力. 事实上,真正令我们得以成长,得以变得跟过去的自己不一样的,是读书和学习,还是行动呢 ... 注意!上涨结束信号已出现 投资市场最终比的是修养与人格及见识,光从技艺上着手,永远只能是匠人,不可能... 投资市场最终比的是修养与人格及见识,光从技艺上着手,永远只能是匠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 目前大多数散户又懒.又不学.也没耐心.还想天上掉馅饼让别人喂,最主要的是还一身负能量,就喜欢当键盘侠,如果这 ... 林语堂最智慧的十句话,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妄自菲薄 林语堂最智慧的十句话,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