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揭示易患肺病人群特征 疾病与先天禀赋密切相关
在当下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面前,除了做好个人防护,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更好的预防呢?日前,专家通过大数据研究发现,肺病易患人群其实具备较为典型的先天特征。了解自己的先天禀赋,结合时令采取对应的养生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治未病”的目标。
“时空基因”承载先天禀赋
近期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疾病早知道:解读时空基因密码(续集)》中,作者陆致极先生提出了“时空基因”概念,并对相关病例的先天禀赋进行量化研究。每个人是何种体质、有哪些先天疾病倾向,乃至性格特征,都可以从个体出生时的初始状态中找到线索。这一生命的初始状态,也称为“时空基因”。
作者陆致极是计算语言学家,著名命理文化研究学者,“时空基因”研究的开创者。1981年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1991年美国伊利诺大学语言学系博士。2008年在北京大学演讲“人生基因的探索”;2012年在“旅游卫视”《国学堂》节目谈“又一种‘基因’的探索”;2019年在中央民族大学演讲“解读中国文化构成的密码”;2020年被授予美国纽约中医学院荣誉客座教授。
近年来,陆致极关于出生时间与健康、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成果广受关注,先后著有《又一种“基因”的探索》、《解读时空基因密码:轻松知道你的先天体质》以及《疾病早知道:解读时空基因密码(续集)》等著作。
将先天禀赋量化成为“时空基因”图谱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研究工具相融合的过程。陆致极介绍,自然时空“气”运动的每个片段(2小时),都可以由四组天干地支符号来标记。由于干支具有阴阳、五行的内涵,通过它可以了解“气运”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状态,这就为“时空基因”的表述提供了量化的基础。
输入个人的出生日期,通过特定的程序将其转化为一个阴阳五行结构(包含十天干及“燥湿度”的11个数组);再根据“易医同源”的原则,转化成为对应于人体的五脏配属分值。在此基础上,用模糊聚类算法对这些案例数据进行分类和筛选,得出具体疾病类别及分型;再计算出每类疾病的基本参照标准,通过比对,就可以对个人先天疾病倾向进行“预测”了。
十天干对应五脏配属
某案例的时空结构数组
你是肺病易患人群吗?
继本书上一辑披露了“时空基因”与先天体质之间的关系后,陆致极又在这本新作中展示了“时空基因”和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以肺病为例,将现有肺病案例综合分析后,可以得到肺病患者的“时空基因”参照图谱:
肺病案五脏图
肺病案五脏阴阳分布图
肺病案气机图
从中可以看出,肺病患者往往具有以下共同点:
(1)从五脏能量分布看,心火最旺;中土脾胃其次;肝木、肺金、肾水俱弱。
(2)强火克肺金;肺金内部阴阳不平衡,肺气更弱。
(3)肺金、肾水皆弱,肺主出气,肾主纳气,呼吸功能不足。
气机上,上实下虚,肺金肃降功能不足。
总体特征上是强火伤金。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是肺病易感人群,只需借助书中附带的小程序,通过将自己的“时空基因”数据与参照图谱相比对,就可以计算出患该类疾病的概率。
作者陆致极说,经过大数据分析后,每种疾病还能被进一步分型,这反映了构成疾病先天条件的多样性。以肺病为例,肺为娇脏,自然跟寒暖、燥湿状态有密切的联系。在四种肺病分型中,A 型是寒湿,B 型是热燥,这都是“致病”的因子(占样本 51%)。C 型是燥土(胃)埋金, D 型是湿土(脾)困金,结果都是肺气阻滞,构成了后天病变的缘由。
轻松自测:疾病早知道
陆致极先生认为:人具有两个生命体。
一个是父母给的遗传生命体,也就是这个有血有肉的“有形”身体;另一个是天地给的自然生命体,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这是一种“无形”的生命体。两者相互结合,形神俱备,才构成了人的真实的生命活动。
前者的初始状态,是人的生理基因(DNA);后者的初始状态,即出生时天地的“印记”,称作为“时空基因”。
在这本新作中,陆致极以十天干对应五脏之阴阳,创造出气机模型,列举了七种常见病(心脏病、脑血管病、肝系病、肺系病、肾系病、胃病和糖尿病),以及三种癌症(肝癌、肺癌、胃癌)样本,运用数理统计算法,深入挖掘各类先天疾病模型特征。
陆致极发现,先天五脏能量分布的偏颇性是后天发生疾病的重要条件;五脏对应五行相克关系是潜在疾病发生的主要线索。根据程序输出的结果,往往先天五行能量分布越均衡身体越好,偏离值越大,相关疾病的可能性越高。
美国针灸与东方医学院校认证委员会主席、美国纽约中医学院院长陈业孟为该书撰写了“序言”,并对“时空基因”研究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这使模糊的中医概念有了定量或半定量的数学模式,为中医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随新书发布的“时空基因健康评估”小程序中,用户可以了解自己的先天体质类型和先天疾病倾向,还可以得到根据最近60天的气象物候时间段(中医五运六气)特征、针对用户先天五脏能量的分布情况提出的个性化养生策略。而这一切,通过程序仅需数秒就可以实现。
“五一”小长假将至,不少家庭已有出游计划。专家建议,此时自我防护仍然不可放松,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出行仍应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就餐建议使用公筷。与此同时,及时了解自身体质,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保健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