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声道?耳返?这些耳机常识,爱听音乐的你一定不要错过
作者:朱广思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耳机是现代人离不开的工具,耳机从有线发展到无线蓝牙,大大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余,带上耳机,听几首好听的音乐,简直不能再幸福。
你知道吗?小耳机里有大乾坤。1924年,德国科学家尤根·拜尔(Eugen Beyer)受到电话听筒的启示,制造了一种可以戴在头上的小型扬声器,这便是最早的耳机。由于制作这种耳机的灵感来源于电话,因此拜尔将这个扬声器称作“动力电话”,并在这第一款耳机的型号数字前加上了动力电话的缩写,正式命名为“DT48”。
耳机如何发声?
所有的声音都因震动而产生,耳机也不例外。耳机中有一个叫做振膜的薄片,它可以输入电信号,通过磁铁带动线圈振动,进而影响和线圈绑定在一体的振膜,这样就产生了声音。
从振膜材料方面来看,耳机振膜共分为:纸浆类、高分子(塑料)类、金属类、复合类,不同的振膜能表现出不同声音的特性。苹果早期版本Earpods就采用了羊毛纸盆+塑料复合振膜,一般来说纸浆类振膜本身成本较低,低频效果优秀,但本身的刚性、重量方面都没有太大的优势。从目前市售的耳机产品来看,振膜的主要材料是生物振膜、钛振膜、碳素振膜、木振膜、液晶振膜。
石墨烯概念图(图源:百度百科)
近年来,材料界广受关注的石墨烯,就是非常合适的振膜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未来的革命性材料。
左右声道有什么用?
说到耳机,大家应该都知道它分为左右声道,耳机上也有“L”“R”的标识。为了给我们更立体好听的声音,耳机被设计成左右两个声道。在很多音乐里,左右声道是有明确分工的,比如有的音乐的副歌部分,左声道会负责乐器的伴奏,右声道则负责人声部分。在大型交响乐和环绕立体声电影中,左右声道的差别可能会更明显,目的就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歌手为什么要戴耳机?
在电视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歌手演唱时佩戴耳机,这种叫返送耳机,简称耳返。在嘈杂的晚会或活动表演现场,歌手们往往听不到自己的声音,耳返主要传递伴奏和歌手原声,有了它,歌手可以清楚地判断自己有没有走音。
我们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喉部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头骨传导,继而进入听觉中枢;而听外界声音是靠声波振动鼓膜,再传入听觉中枢。这两者对于听觉系统的刺激不一样,产生的振动强度、频率也有所不同。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听自己的声音感觉还好,但听录音或者通过机器传导的声音,就会觉得难听。
而节目主持人戴上耳机,多数是因为编导需要通过耳机来引导节目流程,推进节目放送。
经常戴耳机对听力
有什么伤害?
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本校学生进行的一项随机调查显示,随着耳机的普及,有着轻微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人数正逐年上升。长时间戴耳机,声波在密闭的空间里产生共振,会对内耳产生不良刺激,容易引起毛细胞受损。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的噪音刺激下,内耳毛细胞功能会受到器质性损害,不可逆转。因为当高音或是噪音不断冲击震荡耳蜗中的液体,毛细胞因受到过度刺激而死亡。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当我们在享受100分贝以上的音乐时,毛细胞就像不断受到压路机碾压的小草,慢慢死去。
许多人都喜欢在地铁、公车或者较为嘈杂的环境内听歌,自然而然会将耳机音量调得很大。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当环境音量达到65分贝时,被试者会选择将耳机的音量调高到82分贝来获得更好的效果。而当环境音量更高时,这个数字也可能会更高。长此以往,即便是在安静的室内,耳机使用者依然会将音量设定到一个远远超过实际需要的标准。长此以往,听力就会受到损害。
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
当周遭环境嘈杂,将音量开到更高也难以听清时,就应该果断关掉音乐。如果非要在这种高分贝环境下听歌的话,不妨换用入耳式、耳塞式或对外界噪音屏蔽效果比较好的头戴式耳机。当屏蔽了外界的大部分噪音时,设定的音量自然会小很多。在室内灯安静的环境下,音量设置到自己刚刚可以听清楚的程度即可。
一般来说,每天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2-3个小时,带着耳机睡觉是一种不良习惯,为了保护听力,大家要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