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凯 于学武:御敌于外、截病于初,非洲猪瘟可防可控
编者按
据悉,我国发生非洲猪瘟后有关部门持续强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虽然非洲猪瘟疫情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有诸多弊端,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能够有效弥补不足之处……
辽宁伟嘉养猪事业部总经理兼任大伟嘉养殖事业部兽医总监赵宝凯、辽宁晟川和猪业技术总监及事业合伙人于学武共同分享《御敌于外、截病于初,非洲猪瘟可防可控》,旨在总结有效的防控经验。虽然中国科学家成功解析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助力新型疫苗开发,但商品疫苗面世仍需时日,因此,全面提升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能力尤为重要。
1.御敌于外、截病于初的理念
2.结构性生物安全确保御敌于外
以易感动物为中心,根据生物安全风险级别将猪场与周边环境分为缓冲区、隔离区、生活区与生产区。结构性的设置四道防线,严控人流、车流、物流和有害生物流等传播途径,通过分四区、管四流等设计做到精准评估,远离风险,层层滤除,保证御敌于外(图2)。
图2 分四区、管四流图示
2.1 分四区
不同生物安全等级区之间设置一道防线,每道防线均设有切实可行的消毒管理措施(表1),针对特定风险进行处理。
A:周边区与缓冲区之间设立第一道防线(距离猪场3公里以上),设置隔离中心、销售中心、车辆初洗点,将拉猪车和最难控制的外来人员带来的风险摒弃于猪场之外;
B:在缓冲区和隔离区之间设置功能齐全的洗消中心作为第二道防线,清洗消毒处理所有入场的人、车、物;
C:在隔离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第三道防线,包括人员换洗通道、物资熏蒸通道、中转料塔、中转出猪台,所有车辆内外分开,所有人、物均进行消毒处理;
D:在生活区与生产区间设置第四道防线,管理有害生物流(蚊、蝇、鼠、鸟)、人员换洗和物资熏蒸。
2.2 管四流
A:所有外来车辆均需要经过清洗-消毒-烘干后,经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非洲猪瘟病原为阴性后方可进入洗消中心进行二次洗消处理(图3)。场内场外车辆严格分开,互不交叉。饲料和猪只转移均通过车辆完成;
B:所有人员采用四换洗、四隔离的方法控制风险,分别在隔离中心、洗消中心、隔离区、生活区每处隔离24小时,每处洗澡后换穿下一区域专用服装方可进入;
C:所有入场物资采用一清洁三熏蒸的方法处理,洗消中心将所有入场物资进行预处理,清理灰尘和杂物,去除外包装。之后经过三道防线进行臭氧或甲醛熏蒸(图4),保障消毒效果;
D:根据生物习性,对鸟、兽采用隔断驱离处理,对蚊、蝇、鼠采用物理隔离与化学灭杀为主的手段,防止生物媒介传播疾病。
图3 料车洗消
图4 物资熏蒸
3.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免疫力,截病于初
中国养猪环境情况复杂,猪场生物安全工作可能会百密一疏,不能100%保证非洲猪瘟病毒接触不到猪群。根据感染动力学研究成果,非洲猪瘟病毒经口鼻接触传播,感染依赖于感染剂量和接触频率,提高猪群抵抗力水平可以提高感染阈值。因此采用提高营养加中药保健的综合方法提高抵抗力,使猪群可以抵抗低剂量低频率的非洲猪瘟病毒攻击。
4.精准检测、科学评估、持续改进
4.1 开发生物安全评估软件,生物安全检查表,由兽医定期或不定期对生物安全设施、设备、人员操作、记录进行检查,查缺补漏,持续改进(图6)。
图6 生物安全评估整改
4.2 邀请外部兽医专家进行交流(图7),学习外部先进经验与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升级生物安全措施和方法,持续改进。
图7 邀请 PIC全国技术服务总监刘从敏博士现场指导
4.3 在猪场附近建立检测实验室,采集猪场周边环境样品、每道防线的处理样品,评估风险等级与风险距离。确认消毒处理结果,及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补救措施(表3)。
4.4 对猪群进行定期检测评估(表3),对大群采集口腔液检测病原监测猪群感染情况。对每一头异常猪只采样检测,确定是否为非洲猪瘟感染,做到健康评估和尽早发现。
表3 定期监测评估
面对非洲猪瘟,在目前没有商品疫苗来保护易感动物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依靠科学的认知,运用系统思维,通过构建结构性生物安全方案、提高易感动物的感染阈值、精准评估风险、反馈处理结果等综合性措施,做到对非洲猪瘟的可知、可防、可控。
专家点评
当前全国各地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仍然有大量猪场在非洲猪瘟的威胁下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他们探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防控经验。
防控非洲猪瘟的主要思路是,通过洗、消、烘等手段尽量减少病毒进入猪场,降低接触易感猪的病毒剂量和频率,通过多道防线、层层筛除风险来切断传播途径,通过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提高感染阈值来保护易感猪,辅之以实验室检测来评估风险、评价效果,做到早发现、速处置。如此可以做到对非洲猪瘟的可知、可防、可控。文中介绍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很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