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年终巨献:说透炎症性肠病
NEJM重磅综述:一文读懂IBD的病理生理学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74.699]
① 目前已鉴定出超过240个IBD风险突变,可影响识别菌群产物的胞内通路(NOD2)、自噬通路(ATG16L1)、上皮屏障功能(ECM1)、免疫调控(IL-23R、IL-10)等;② IBD患者的肠道菌群总数量、多样性及丰富度均降低;③ 肠道菌群失调与粘液层破坏、上皮紧密连接失调、潘氏细胞数量及功能受损、肠道屏障通透性增加相关;④ 菌群失调及易位促进巨噬细胞活化、中性粒细胞招募、ILC3及Th17细胞介导的Th17型免疫应答、菌群特异性IgG产生等肠道炎症表型。
【主编评语】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IBD的病理生理学,包括IBD的遗传风险因素、肠道菌群与IBD的关联、IBD患者的肠道粘膜免疫失调等,重点概述了B细胞、效应T细胞、调节性T细胞、记忆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亚群在IBD中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靶向肠道粘膜免疫应答相关通路的现有及潜在药物。强烈推荐专业人士学习。(@szx)
【原文信息】
Pathophysiolog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2020-12-31, doi: 10.1056/NEJMra2002697
胃肠道感染会增加显微镜下结肠炎的风险吗?
Gastroenterology——[17.373]
① 纳入来自瑞典的13,468名显微镜下结肠炎(MC)患者,以及64,479名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对照;② MC患者的胃肠道感染史发生率为7.5%,显著高于对照的3.0%,肠胃炎与MC风险升高显著相关(校正后OR=2.63);③ 对于不同的致病菌感染,艰难梭菌、诺如病毒、埃希氏杆菌属物种的感染与MC风险升高显著相关,而沙门氏菌属物种的感染与MC风险无显著关联;④ 对于不同的MC亚型,相比于淋巴细胞性结肠炎,胃肠道感染与MC的关联在胶原性结肠炎中更明显。
【主编评语】
胃肠道感染与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的变化及IBD的发展相关。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对比了超过1.3万名瑞典显微镜下结肠炎患者及近6.5万名对照,发现胃肠道感染与显微镜下结肠炎风险增加显著相关。(@szx)
【原文信息】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 and Risk of Microscopic Colitis: A Nationwide Case-Control Study in Sweden
2021-01-06, doi: 10.1053/j.gastro.2021.01.004
Science子刊:抑制IL-36R信号或可治疗皮肤炎症和肠屏障损伤
Science Immunology——[13.44]
① IL-36受体拮抗剂缺乏症(DITRA)是一般性脓疱性银屑病的一个亚组;② 增强hIL-36R信号构建人源化DITRA小鼠模型,IMQ诱导银屑病模型中DITRA小鼠皮肤炎症增加;③ 阻断IL-36R通路抑制DITRA小鼠的急性和慢性皮肤炎症,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④ 人源化DITRA小鼠中,失调的IL-36R信号可促进肠损伤过程的组织病理学,并导致DSS诱导慢性结肠炎修复期中黏膜修复受损;⑤ 阻断IL-36R通路显著改善DSS诱导的肠道炎症症状,促进DITRA小鼠的黏膜损伤修复。
【主编评语】
IL-36RN功能缺失突变可引起IL-36R拮抗剂的缺乏,导致DITRA,这是一种罕见的炎症性人类疾病。Science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增强hIL-36R信号构建了人源化DITRA疾病的小鼠模型,并发现了IL-36分子在调控皮肤的促炎性反应和肠道上皮屏障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靶向IL-36R轴或可作为银屑病和炎症性肠病后期肠道病变的潜在治疗策略。(@爱的抉择)
【原文信息】
Enhanced IL-36R signaling promotes barrier impairment and inflammation in skin and intestine
2020-12-18, doi: 10.1126/sciimmunol.aax1686
港中大:FMT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肠道细菌、真菌、病毒如何变化?
Nature Communications——[12.121]
① 一名14岁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儿在接受allo-HSCT后发展出II级皮肤GvHD及IV级肠道GvHD;② 患儿在26天内接受4次粪菌移植治疗,随访120天;③ 粪菌移植后,患儿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增加,且细菌组成发生变化;④ 肠道真菌的多样性在粪菌移植后降低,多个真菌分类群扩增,并表现出真菌功能的改善: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核苷酸及能量的代谢相关基因及通路得到恢复;⑤ 粪菌移植后,肠道病毒的多样性稳定升高,有尾噬菌体目的相对丰度增加。
【主编评语】
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秀娟团队及陈基湘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一名接受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展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14岁患儿进行粪菌移植治疗,并对粪菌移植后4个月内的肠道细菌、真菌及病毒的多样性、组成及功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szx)
【原文信息】
Longitudinal dynamics of gut bacteriome, mycobiome and virome after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2021-01-04, doi: 10.1038/s41467-020-20240-x
血清代谢物+肠道菌群代谢途径,预测酒精性肝炎预后
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N/A]
① 酒精性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功能、血清和粪便代谢产物发生显著改变;② 患者的菌群色氨酸代谢失调,血清异亮氨酸的降低与终末期肝病评分增加相关,血清甲硫氨酸及尿素的增加与30天生存率降低相关;③ 分别基于色氨酸代谢通路及其代谢产物的血清水平、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及其血清水平、甲硫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及其血清水平预测患者30天死亡率,AUROC均大于0.85;④ 结合尿素循环途径与血清尿素水平预测患者30天死亡率,AUROC可达0.989。
【主编评语】
肠道菌群在酒精相关肝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功能、血清代谢组及粪便代谢组均发生显著变化,且特定血清代谢产物(包括色氨酸代谢产物、异亮氨酸、甲硫氨酸及尿素)的水平与患者的终末期肝病评分、30天生存率等预后指标密切相关。结合特定血清代谢产物水平及相关的菌群代谢通路,可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30天死亡率。(@szx)
【原文信息】
Functional Microbiomics Reveals Alterations of the Gut Microbiome and Host Co‐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Hepatitis
2020-06-19, doi: 10.1002/hep4.1537
Nature子刊:肠道致病菌怎样引起微绒毛脱落?
Nature Communications——[12.121]
① 在EHEC感染的线虫模型中,EHEC诱导微绒毛特异性肌动蛋白(ACT-5)的错误定位及微绒毛脱落;② CYB-3(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蛋白)结合并激活CDK1以调控有丝分裂细胞周期,CYB-3及CDK-1活性对于EHEC诱导的ACT-5错误定位是必需的;③ CYB-3/CDK-1信号通路下游的CYK-1及PFN-1也在其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④ RfaD(参与LPS的生物合成)在线虫及人肠道细胞中,均介导了EHEC诱导的微绒毛脱落。
【主编评语】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诱导肠道细胞骨架的变化及粘附与脱落病变的形成,表现为微绒毛脱落,及细菌紧密粘附处的肌动蛋白基座形成。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EHEC感染的线虫模型中,揭示了CDK-1-形成素(formin)信号轴在EHEC诱导的微绒毛脱落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szx)
【原文信息】
Host CDK-1 and formin mediate microvillar effacement induced by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2021-01-04, doi: 10.1038/s41467-020-20355-1
陕西师范大学:石榴皮提取物调节肠道菌群,或能缓解多发性硬化
Gut Microbes——[7.74]
① 石榴皮提取物(PPE)中的主要成分包括多酚、类黄酮、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酸、脂质、核苷酸、有机酸、酒精、维生素;② 口服PPE(100mg/kg/天)可有效缓解EAE小鼠模型的症状,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因子浸润及髓鞘损失;③ 口服PPE可重塑EAE小鼠的肠道菌群,显著富集乳杆菌科,并显著减少产碱菌科及Acidaminococcacea;④ 将PPE处理后的小鼠的粪菌移植给EAE小鼠,可显著延缓疾病的进展。
【主编评语】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多发性硬化(MS)及对应的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风险因素之一。陕西师范大学的张媛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口服石榴皮提取物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显著缓解EAE小鼠的疾病严重程度。(@szx)
【原文信息】
Pomegranate peel extract ameliorates the severity of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via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2020-12-17, doi: 10.1080/19490976.2020.1857515
生姜中的姜辣素或可缓解自身免疫疾病
JCI insight——[6.205]
① 在体外培养的人中性粒细胞中,6-姜酚(姜辣素)可抑制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释放;② 姜辣素可抑制狼疮相关自身抗体(抗RNP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及抗磷脂综合征相关自身抗体(抗磷脂抗体)诱导的NET释放;③ 机制上,姜辣素通过降低活性氧形成及cAMP特异性PDE活性,从而抑制中性粒细胞的NET释放;④ 在狼疮小鼠模型中,姜辣素也可降低NET释放及自身抗体形成;⑤ 姜辣素可缓解抗磷脂抗体诱导的小鼠静脉血栓形成。
【主编评语】
姜具有抗炎症及抗氧化效应。JCI insigh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姜辣素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过度活化,从而缓解狼疮小鼠模型及抗磷脂综合征小鼠模型的疾病相关表型。(@szx)
【原文信息】
Anti-neutrophil properties of natural gingerols in models of lupus
2020-12-29, doi: 10.1172/jci.insight.138385
电子烟损伤肠道屏障并诱发炎症
iScience——[4.447]
① 小鼠慢性而非急性吸入无尼古丁的电子烟气溶胶会引起结肠炎症,且这种炎症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有关;② 大多数电子烟气溶胶中的化学物对肠上皮的屏障功能具有直接的破坏作用;③ 慢性暴露于电子烟气溶胶诱导结肠应激反应;④ 类器官实验显示,慢性暴露于电子烟破坏人类肠道屏障的完整性,诱发炎症;⑤ 慢性暴露于电子烟会改变肠上皮细胞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反应,导致更高的感染率、诱导促炎细胞因子以及不能诱导保护性ROS。
【主编评语】
电子烟的使用日益增长,但其安全性有待研究。iScience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长期慢性地吸入电子烟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诱发炎症,破坏宿主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反应。研究提示电子烟或有害肠道健康。(@爱的抉择)
【原文信息】
E-cigarettes compromise the gut barrier and trigger inflammation
2021-01-05, doi: 10.1016/j.isci.2021.1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