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衡阳石鼓书院

到衡阳,我是要到石鼓书院参观的,为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宋太宗赵匡义赐名“石鼓书院”,与睢阳、白鹿洞、岳麓书院齐名。门前的塑像为石鼓书院七贤,七贤创院始祖李宽、哲学与文学大家韩愈、李士真、理学鼻祖周敦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东南三贤”之一——张栻、黄斡。
现石鼓书院主要由禹碑亭、武侯祠、大观楼、合江亭、朱陵洞等组成,石鼓书院八景分别是:东岩晓日,西豀夜蟾,绿净蒸风,洼樽残雪,江阁书声,钓合晚唱,栈道枯藤,合江凝碧。

资料:石鼓书院位于衡阳市石鼓山,始建于唐元和五年,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喜爱之地,苏轼、周敦颐、朱熹、蔡汝南等历史名人曾在此执教,又有郦道元、曾国藩、彭玉麟等来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其状蔚为壮观。石鼓书院立有高约两米石鼓,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具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经,鼓鸣则有兵革之事。”


此地三面环水、四面凭虚、地理位置独特石鼓山峻峭挺拔,风景奇异,历有湖南第一名胜之称。沿着石桥往里走,先看到的是禹碑亭。


石碑上的字一个也看不懂,为蝌蚪文所做,禹碑为大禹治水功成在南岳衡山岣嵝峰所刻,最早见于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其后史乘屡有记载。


穿过禹碑亭,来到石鼓书院二门前,只见篆书对联“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于门上。正所谓“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阳岳震南天”!1944年7月,石鼓书院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寇炮火。现在看到的石鼓书院是2006年6月,衡阳市人民政府重修石鼓书院。按修旧如旧的原则 ,恢复了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


石鼓书院,当然不能少了石鼓。唐朝黄巢起义以前石鼓山上曾有一面石鼓,高六尺,叩之声闻数十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有记载。神奇的石鼓已为“庐龙推鼓入潭”,现存的石鼓为1965年陶铸首倡凿制。


透过二门,看到眼前有两个祠堂,位居其右的为“武侯祠”,位于左的为“李忠节公祠”,武侯祠和李忠节公祠与石鼓书院都没有很多联系,但是由于这两位英雄的事迹都发生在石鼓山,遂将其移至石鼓书院。


穿过两祠堂,大观楼跃入眼帘。


在大观楼内,一眼便可以望到“书院七贤”画像依次排列,这是他们这一群文人雅士的贡献才有今天的石鼓书院。


摆放着桌椅,放置着各地名人为其做的诗词和书画。


合江亭是看湘江的最佳位置,始建于唐贞元三年(787)至七年(791)间,衡州刺史齐映(757—795)所建。贞元十七年(801)后,衡州刺史宇文炫又增其制,为楼阁式建筑。历朝各代,石鼓山上建筑屡经废兴,合江亭均在必建之列。


上到合江亭二楼看湘江,可惜当时阴天能见度差。


合江亭门柱上一联“石鼓双江水;昌黎一首诗”,正是对合江亭命名由来的真实写照。祝澹溪也曾为石鼓书院合江亭题联“广厦构众材,报道蛟龙腾浪去;两水夹明镜,合信风月入亭来”。


最后来到朱陵洞,南岳朱陵洞为道家第三洞天福地,相传为朱陵大帝所居。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玄宗派内侍率道众到朱陵洞投金龙告文祀典。这是《南岳志》有关记载。大乘亦有记载:石鼓山东北麓的朱陵后洞传与南岳朱陵洞相通而得名。石鼓山也僧道众多:《舆地纪胜》载:“董奉仙天宝中修九华丹法于衡阳,栖朱陵后洞。”由于唐王朝的推崇,道教在此进入鼎盛时期。朱陵洞也为衡阳八景之一。


诸葛亮曾经驻节石鼓山,历代文人墨客更是在此挥毫泼墨留下诗篇。


作为中国一所最古老的书院,在长达千余年办学过程中,石鼓书院所造就的人才之多,实在是难以计数。


走出石鼓书院,来到湘江边,当年朗朗读书声如今成为垂钓的地方,估计当年的学子读书闲暇之时,也会钓鱼吧。


来衡阳一定要到石鼓书院看看,这里曾经人才辈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