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漫谈】曾令琪/内江如何打好大千品牌,塑造城市名片
欢迎点击,敬请关注--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编 辑:
(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 红、李毅梅、陈小磊
邮 箱:675833642@qq.com
要 求:
只接受原创、首发稿。作者文责自负,《西南作家》没有侦探之责,敬请作者留意。作者投稿时,请附上自己的文学创作简介、近期生活照。
内江如何打好大千品牌
塑造城市名片
文/曾令琪(四川成都)
写在前面的话:
无疑,“张大千”三个字是张大千的出生地内江市和客居地成都市的最好的名片。两市要打好大千品牌,塑造城市名片,就必须大力强化名片意识,精心整合文化资源,强力推动马太效应。
四川是文化资源大省,但到目前为止,还不是文化资源利用的强省。
张大千,这个被徐悲鸿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书画大师,无疑,他的成就不仅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20世纪的大幕已然降下,但大千的影响却与日俱增。那么,在各地都大打名人牌的时候,作为大千的家乡,我们应该怎样用好“张大千”这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符号呢?
一、必须大力强化名片意识
成都是中国西部的大都市,内江是川南的重要地级市。成都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都市,内江要想成为在省内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大城市,都需要打好文化牌,塑造好城市名片。而一座城市要建设文化名城,首先要挖掘名人文化。名人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旗帜,一座出名的城市总是和名人的光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提倡名人文化战略,建设文化名城,就是要抓住这个城市的闪光点。
内江是张大千的出生地,成都是张大千的客居地;张大千对二地的影响,非但未减少,反而随岁月之逝而增。无疑,“张大千”这个品牌对两个城市足以产生名片效应。
要打好大千品牌,塑造城市名片,就得对大千的遗迹进行全面规范、整理、保护、修缮。在对文化名人遗迹的开发方面,江浙就做得很好。比如绍兴,众多的鲁迅遗迹中,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就保护、利用得非常好。“咸亨酒店”原址在周家新台门斜对面,坐南朝北,是一爿很普通的小酒店,乃周家几个本家开设的,经营绍兴老酒,兼营副食品。其老板仲翔秀才这位鲁迅的远房本家,因不善理财,亏本很多,只开了两年就倒闭了。时间虽短,却因鲁迅名作《孔乙己》、《风波》等小说而声名鹊起,享誉中外。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绍兴有关部门于一九八一年在西距鲁迅故居数百米的鲁迅路重建咸亨酒店。前些年著名作家玛拉沁夫来到这里,当有人介绍说这是择地重建的咸亨酒店时,他风趣地说“不要这样说,这里就是正宗的咸亨酒店!”据有关权威部门估测,“咸亨酒店”这四个字,其品牌价值就高达10亿元!
作为蜀人,张大千的足迹遍布全川,特别是在内江、资中、成都、峨眉、青城等地。但就是在张大千的故乡内江,他的遗迹也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更没有得到较好的宣传。身为张大千的老乡,一直以来,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遗憾!
二、必须精心整合文化资源
四川是文化资源的大省,但到目前为止,还不是文化资源利用的强省。举例来说,乐山沙湾郭沫若故居博物馆,陈列的展品少得可怜,让人看了心酸;晚清状元、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改写了四川近现代文化史的骆成骧,其故乡资中至今没有故居陈列馆或者博物馆;内江张大千纪念馆,甚至于沦落到连一幅张大千书画的真迹也没有的地步……
诚然,在打文化牌方面,四川也有过较为成功的先例。上世纪80年代,夹江推出“大千书画纸”,内江举办“大千经贸节”,就是典范。但是,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比如,现在市面上有“文曲星”系列产品,很火。不说其他的文化名人,这里单就张大千品牌而言,我们可不可以考虑四川生产的传统书画用品,全部统一使用“大千书画”之类的注册商标?张大千的家乡就有“糖房”、“漏棚”(即以前的老式、土法糖厂),张大千从小爱吃糖,内江盛产甘蔗,号称“甜城”;那么,各种糖果能否使用“大千糖果”之类的注册商标?资中冬尖全国驰名;资中的球溪河鲢鱼经济、实惠,但说实话,名之曰“资中冬尖”、“球溪河鲢鱼”,太没有文化内涵了;张大千小时候几乎每年都要到资中亲戚家玩,最喜欢吃资中的冬尖和鲢鱼,以至于后来成为著名的美食家;我们想,未必就不能打出“大千冬尖”和“大千鲢鱼”的招牌?其他的经济、商贸、文化、生活类产品,毋庸赘言。
2001年6月,四川省文联等单位搞了一个十大“四川文化名人”推荐活动,评出了李冰、司马相如、落下闳、扬雄、李白、杜甫、苏轼、杨慎、郭沫若、张大千。我们对这个评选是有一定的看法的。因为这个评选遗漏了很多应该评出的、在中国甚至世界都有相当影响的杰出的文化人物。比如,汉代的王褒、卓文君,三国的诸葛亮,唐代的陈子昂、薛涛,宋代的陈抟,清代的骆成骧。我们想,连客居四川的杜甫都成为“四川文化名人”,那么我们上面所举的这些人,也完全有资格进入“四川文化名人”的行列。类似的人物还多。但由于囿于10之数,主办者只好这样。从中也看出此类活动折中的无奈。
我们希望,各级政府对文化资源的整合,不要老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要拿出具体的规划和方案。要打好文化牌,就必须精心整合文化资源。要有“只留遗产,不留遗憾”的精品理念,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文化环境,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以文化名人的姓名为品牌的系列产品,逐渐扩大名人的的影响。
三、必须强力推动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这个名词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后来用以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我们要在文化名城与文化学者之间找到契合点,这对借助文化名人、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文化名人的亲近,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在新传媒时代,文化名人的一举一动将吸引着大众的眼球。借助文化名人来推动名人文化战略,将会掀起一股文化名城建设热潮。著名的城市能吸引名人前往,名人则能为城市增添名气,提高城市的知名度。“马太效应”支撑着城市形象竞争,越是有声誉的城市,越能吸引更多文化名人光顾,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而这些好处,恰恰又能产生并维持城市获得更大的声誉。人们对名牌城市的关注、信任与忠诚感是社会公众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成都市和内江市,应善于并正确把握此种心理现象,全面实施城市“名牌战略”,在城市竞争中获益。“城市竞争,名者胜”,世界名城,无论大小,莫不如此。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世界名城往往都很重视城市的文化品位。文化定位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品牌的品位,而且可以使城市品牌形象独具特色。成都、内江,可以有计划地聘请省内外、海内外一些知名的张大千研究专家,也可以重酬央视“百家讲坛”的一些专家,请他们定期、不定期地来川,与传媒接触、与大众接触。让他们将象牙塔内的研究成果,化为与普通受众的直接的交流与沟通。
我们的考虑是,可以先期建立一个具有实际意义、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专门研究张大千的“张大千论坛”(不是那种借张大千之名来做其他事情的什么“大千在线”之类),作为平台。在一段时期内,各种媒体在宣传部门的统筹下,集中力量,相对集中地推出张大千研究的各种成果,让社会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张大千热”。
文化名人是一座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重要而独特的宝贵资源,成都和内江都要结合自己城市的特点,努力创造具有城市个性的文化产品、文化品牌,下大力气整合文化资源,挖掘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其影响,使之成为推介、宣传城市的平台,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同时,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充分运用行政、市场、政策等手段,以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文化旅游、文化娱乐、文化消费等为突破口,着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经济体系,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
四、结束语
王蒙曾经说过:“艺术属于人类,至少属于人类中的为数不少的知音。”(《王蒙语录》)作为川人,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地成为张大千书画艺术的知音呢?
现在,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积极推动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和因素。作为文化大省,历史,给四川提供了一个建设文化强省的机遇。
文化是一个标杆,是一种尺度,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说,一个城市在文化上的表象及成就,反过来将深深影响这个城市的价值观及行为标准,并决定这个城市在现代化道路上究竟能够走多远,走多久。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也是强大的生产力之一。
因此,打好大千品牌,塑造城市名片,需要我们从提高成都市和内江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战略高度着眼与思考,需要我们真正把文化提升为一种“软实力”的高度,面向四川未来的发展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张大千”的文化符号学意义,变成实实在在的文化产业,从而建立一门新兴的“大千学”,全面促进成都、内江的文化发展,推动四川全省文化产业化进程!
作家简介
曾令琪,1988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现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中国西部散文学会理事,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四川文学艺术院院长,大型文学期刊《西南作家》杂志主编,中型文学期刊《新蕾》杂志主编,国家一级作家,贾平凹先生关门弟子。代表作:学术专著《周恩来诗歌赏析》《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散文集《破碎的星空》《热闹的孤独》,小说《关于石头的新闻播报》《最好的礼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