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全鉴》天志(上)

天志(上)——顺从天意的,就是仁义政治;违反天意的,就是暴力政治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若处家得罪于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①,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恶有处家而得罪于家长而可为也?”非独处家者为然,虽处国亦然。处国得罪于国君,犹有邻国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谁亦有处国得罪于国君而可为也?”此有所避逃之者也,相儆戒犹若此其厚,况无所逃避之者,相儆戒岂不愈厚,然后可哉?且语言有之曰:“焉而晏②日焉而得罪,将恶避逃之?”曰:“无所避逃之。”夫天,不可为林谷幽门③无人,明必见之。然而天下之士君子之于天也,忽然不知以相儆戒。此我所以知天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也。

【注释】

①所知识:所认识的人。

②焉而:于是。晏:清明。

③门:当为“涧”。

【译文】

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只知道小道理,而不知道大道理。”怎么知道是这样呢?根据他处身于家的情况可以知道。如果一个人在家族中而得罪了家长,他还可逃避到邻居家。然而父母、兄弟和相识的人们彼此相互警戒,都说:“不可不警戒呀!不可不谨慎呀!怎么会有处在家族中而可以得罪家长的,这种事能做吗?”不仅处身于家的情况如此,处身于国也是这样。如果处在国中而得罪了国君,还有邻国可以逃避。然而父母、兄弟和相识的人们彼此相互警戒,都说:“不可不警戒呀!不可不谨慎呀!怎么会有处身于国而可以得罪国君的,这种事能做吗?”这是有地方可以逃避的,人们相互警戒还如此严重,何况那些没有地方可以逃避的情况,互相警戒难道不就更加郑重,然后才可以吗?而且古语有这种说法:“在光天化日之下有所得罪,有什么地方可以逃避呢?”回答是:“没有地方可以逃避。”上天不会对山林深谷幽暗无人的地方有所忽视,他明晰的目光一定会看得见。然而天下的士人君子对于上天,却疏忽地不知道以此相互警戒。这就是我得以知道天下的士人君子知道小道理而不知道大道理的原因。

【原文】

然则天亦何欲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若我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然则我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祸祟中也。然则何以知天之欲义而恶不义?曰: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此我所以知天欲义而恶不义也。

曰:且夫义者,政①也。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是故庶人竭力从事,未得次②己而为政,有士政之;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将军、大夫政之;将军、大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三公、诸侯政之;三公、诸侯竭力听治,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子政之;天子竭力听治,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政之。天子为政于三公、诸侯、士、庶人,天下之士君子固明知;天之为政于天子,天下百姓未得之明知也。

【注释】

①政:通“正”。

②次:应为“恣”。

【译文】

既然如此,那么上天希望什么、厌恶什么呢?上天希望义而憎恶不义。既然如此,那么率领天下的百姓,用以去做合乎义的事,这就是我们在做上天所希望的事了。我们做上天所希望的事,那么上天就会做我们所希望的事。那么我们又希望什么、憎恶什么呢?我们希望福禄而厌恶祸患,如果我们不做上天所希望的事,那么就是我们率领天下的百姓来从事招致灾祸的事情。那么怎么知道上天希望义而憎恶不义呢?回答说:天下之事,有义的就生存,无义的就死亡;有义的就富有,无义的就贫穷;有义的就会得到治理,无义的就会导致混乱。既然如此,那么上天希望人类生存而讨厌他们死亡,希望人类富有而讨厌他们贫穷,喜欢人类得到治理而讨厌他们制造混乱。这就是我所知道的上天爱好义而憎恶不义的原因。

又说:况且,义就是匡正之道。没有由下面来领导上面的道理,只能由上面领导下面。所以老百姓要竭力做事,不能擅自放纵自己,有士人在上面管理他们;士人也要竭力做事,不得擅自放纵自己,有将军、大夫在上面管理他们;将军、大夫也竭力做事,不得擅自放纵自己,有三公、诸侯在上面管理他们;三公、诸侯也要竭力听政治国,不得擅自放纵自己,有天子在上面管理他们;天子也要竭力听政治国,不得擅自放纵自己,有上天在上面管理他。天子向三公、诸侯、士、庶人施政,天下的士人君子本来都明白这一点。但对于上天向天子施政,天下的百姓却未能明确地知道。

【原文】

故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欲以天之为政于天子,明说①天下之百姓,故莫不犓牛羊,豢犬彘,絜为粢盛酒醴,以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于天。我未尝闻天下之所求祈福于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为政于天子者也。

故天子者,天下之穷②贵也,天下之穷富也。故于③富且贵者,当天意而不可不顺。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然则是谁顺天意而得赏者?谁反天意而得罚者?子墨子言曰:“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此顺天意而得赏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此反天意而得罚者也。”然则禹、汤、文、武,其得赏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兼而爱之;我所利,兼而利之。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故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业④万世子孙,传称其善,方施天下,至今称之,谓之圣王。”然则桀、纣、幽、厉,得其罚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诟天,中诟鬼,下贼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别而恶之;我所利,交而贼之。恶人者,此为之博也;贱⑤人者,此为之厚也。’故使不得终其寿,不殁其世,至今毁之,谓之暴王。”

【注释】

①说:劝告。

②穷:极。

③于:当为“欲”。

④业:当为衍文。

⑤贱:为“贼”字之误。

【译文】

所以从前三代的圣君禹、汤、文王、武王,想以上天向天子施政的事,明白地劝告天下的百姓,所以无不喂牛羊、养猪狗,干干净净地预备酒食祭品,用来祭祀上天鬼神,向上天祈求赐福。我没有听过上天向天子祈求赐福的,这就是我所知道上天向天子发号施政的原因。

所以说天子是天下最尊贵的人,天下最富有的人。想要得到贵富的人,对天意就不可不顺从。顺从天意的人,大家相亲相爱,互惠互利,必定会得到赏赐;违反天意的人,互相厌恶,互相残害,必定会得到惩罚。既然这样,那么谁顺从天意而得到赏赐了呢?谁违反天意而得到惩罚了呢?墨子说:“从前三代圣王禹、汤、文王、武王,这些是顺从天意而得到了赏赐的;从前三代暴王桀、纣、幽王、厉王,这些是违反天意而得到了惩罚的。”既然如此,那么禹、汤、文王、武王得到赏赐是因为什么呢?墨子说:“他们所做的事,对上尊敬天,对中敬奉鬼,对下爱护百姓。所以天意说:'这就是对我所爱的,他们全都爱;对我要给予好处的,他们全都给予好处。爱人的人,这是最为广博的;利人的人,这是最为厚重的。’所以让他们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子子孙孙不绝,都争相传颂他们的美德,教化遍施于天下,直到现在还受人称道,称他们为圣王。”既然如此,那么桀、纣、幽王、厉王受到惩罚又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他们所做的事,对上辱骂上天,于中辱骂鬼神,对下残害人民。所以天意说:'这是对我所爱的,他们全都憎恶;对我要给予好处的,他们交相残害。憎恶人的人,这是最为广泛的;残害人的人,这是最为严重的。’所以让他们不得寿终,不能终身,人们至今还唾骂他们,称他们为暴王。”

【原文】

然则何以知天之爱天下之百姓?以其兼而明①之。何以知其兼而明之?以其兼而有之。何以知其兼而有之?以其兼而食焉。何以知其兼而食焉?四海之内,粒食之民,莫不犓牛羊、豢犬彘,絜为粢盛酒醴,以祭祀于上帝鬼神。天有邑人②,何用弗爱也?且吾言杀一不辜者,必有一不祥。杀无辜者谁也?则人也。予之不祥者谁也?则天也。若以天为不爱天下之百姓,则何故以人与人相杀,而天予之不祥?此我所以知天之爱天下之百姓也。

【注释】

①明:成。

②邑人:指全天下的人。

【译文】

既然如此,那么怎么知道上天是爱护天下的百姓的呢?因为上天能让百姓全都成长。怎么知道上天能让百姓全都成长呢?因为上天拥有全天下的人。怎么知道上天拥有全天下的人呢?因为上天供给全天下人食物。怎么知道上天供给全天下人食物呢?因为四海之内,凡是吃五谷的人,无不喂牛羊,养猪狗,干干净净地预备酒食祭品,用来祭祀上天鬼神。上天拥有天下百姓,怎么会不喜爱他们呢?而且我曾说过,杀了一个无辜的人,必遭到一桩灾祸。杀无辜之人的是谁呢?是人。给这人灾祸的是谁呢?是天。如果认为上天不爱天下的百姓,那么为什么人与人相互残杀,上天就要降给他灾祸呢?这是我之所以知道上天爱护天下百姓的原因。

【原文】

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然义政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多诈者不欺愚。此必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三利无所不利,故举天下美名加之,谓之圣王。力政者则与此异,言非此,行反此,犹倖①驰也。处大国攻小国,处大家篡小家,强者劫弱,贵者傲贱,多诈欺愚。此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三不利无所利,故举天下恶名加之,谓之暴王。

子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言语不可尽计,上说诸侯,下说列士②,其于仁义,则大相远也。何以知之?曰:我得天下之明法以度之。”

【注释】

①倖:为“偝”字之误,同“背”。

②列士:指有名望的人。

【译文】

顺从天意的,就是仁义政治;违反天意的,就是暴力政治。那么义政应怎么做呢?墨子说:“居于大国地位的不攻打小国,居于大家族地位的不掠夺小家族,强者不强迫弱者,富贵的不傲视贫贱的,狡诈的不欺压愚笨的。这就必然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做到这三利,就会无所不利。所以将天下最好的名声加给他,称他们为圣王。而力政则与此不同:他们言论不是这样,行动与这相反,犹如背道而驰。居于大国地位的攻伐小国,居于大家族地位的掠夺小家族,强者强迫弱者,富贵的傲视贫贱的,狡诈的欺压愚笨的。这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这三者都不利,就没有什么可利的了。所以将天下最坏的名声加给他,称之为暴王。”

墨子说:“我们有了上天的意志,就好像制造车轮的有了圆规,木匠有了方尺。制造车轮的和木匠拿着他们的规和尺来量度天下的方和圆,说:'符合二者的就是对的,不符合的就是错的。’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的书籍,多得不可胜数,言语多得不能尽数记载,对上游说诸侯,对下游说有名望之士,但他们对于仁义,却是相差很远。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回答说:我得到天下的圣明的法则来衡量他们的言论。”

【解析】

《天志》分为上、中、下三篇,此为上篇。

天志,就是上天的意志。墨子提出一个存在于天子之上的“天”,正是为了以“天”的意志来表明自己的主张。他强调“天”是比天子更尊贵和有智慧的,因此天的意志是天子和天下所有人必须遵循的。并指出,顺应上天的意志就会得到上天的奖赏,违背上天的意志就会遭受上天的惩罚,天下所有人的所有行为都不能隐瞒于上天,所谓“天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所以必须按上天的意志行事。

在墨子看来,天志的具体内容概括地说就是“天欲义而恶不义”。天下人都是上天之百姓,上天兼爱他们,所以希望百姓“交相利”,因此统治者只有爱民利民,才能如古代圣王一样得到上天的奖赏和百姓的赞誉,否则就会因为残害百姓而像古代暴虐的君王一样得到上天的惩罚。

其实,所谓天志,实即子墨子之志,它是墨子用以和当时统治者进行斗争的一种武器。墨子提出天有意志的说法,无疑是唯心的,但他所提倡的内容,不乏值得肯定的成分。

(0)

相关推荐

  • 天下大同

    <墨子·卷七·天志中>三 (峻岫) (原文)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既以天之意以为不可不慎已,然则天之将何欲 ...

  • 墨学本义 天志篇(上)

    墨学本义 天志篇 天:自然生成而造就的力量. 志:意向,方向,趋势. 自然生成而造就的力量意向,即为天志. 天志三篇 上中下依次知察明的过程 是认知 分析 明了的递进强化过程 符合逻辑程序 墨学本义 ...

  • 墨子

    中国哲学史笔记06:墨子 墨子大概生活在公元前476-公元前390年前后,工匠出身.墨子的思想中个体小生产者视角来看待社会的特点极为明显.墨家学派与其他学派的不同在于其组织更加严密,有一定的宗教性质. ...

  •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天下的老百姓如果都向上统一于天子,而不向上统一于天的意志,那么灾祸就还没有完全离去. 赏析 这是墨子讲效法于天,而不效法于帝的一句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贵为天 ...

  • 《墨子全鉴》尚贤(上)

    尚贤(上)--尚贤乃为政之本,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 ...

  • 《墨子全鉴》尚同(上)

    尚同(上)--遵循上天的意志,不可独断专行,才能治理好天下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①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 ...

  • 《墨子全鉴》兼爱(上)

    兼爱(上)--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则治,兼相恶则乱 [原文]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①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 ...

  • 《墨子全鉴》非攻(上)

    非攻(上)--强权者不可打着"正义"的旗号四处掠夺 [原文]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 ...

  • 《墨子全鉴》节用(上)

    节用(上)--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不追求华美而只在乎实用 [原文]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 ...

  • 《墨子全鉴》天志(中)

    天志(中)--追求法律的公正和平等,行义便会符合天志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之欲为仁义者,则不可不察义之所从出."既曰不可以不察义之所欲①出,然则义何从出?子墨子曰: ...

  • 《墨子全鉴》天志(下)

    天志(下)--天的意志是判断人世间一切行为的准则 [原文]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所以乱者,其说将何哉?则是①天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何以知其明于小不明于大也?以其不明于天 ...

  • 《墨子全鉴》非命(上)

    非命(上)--我命由我不由天,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①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 ...

  • 《墨子全鉴》亲士

    亲士--用贤亲士,才能成就霸业,治理好国家 [原文] 入国①而不存其士②,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