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瘾、酒瘾都要想办法解除,为什么唯有这种瘾被人称颂?

一、不要过分美化工作狂。

说到成瘾行为,人们普遍认为都是需要戒除的,比如烟瘾、酒瘾、毒瘾,但有一种瘾却能被社会接受,甚至很多人觉得是件好事,那就是工作成瘾,工作狂。

工作狂可不是现在大家调侃的“沉迷工作”那么简单,有人说自己沉迷工作,这种说法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调侃,说的是自己热爱工作,或者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甚至只是形容自己工作时间太长。

而工作狂,是一种对工作的上瘾,它就像烟瘾、酒瘾一样,工作狂的所有生活都被工作占据,他失去自控力,工作到停不下来,完成了工作量之后,依然想办法不断地工作,休息的时候也会想到工作。

工作狂的人可能已经意识到工作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但是他无能为力,因为除工作之外,他找不到任何感兴趣的事情来做。

他自己的内心,其实也是痛苦的。

只是在别人看来,他努力、上进,因而被社会接受,甚至称颂。

不要过分美化工作狂,其实各种成瘾行为本质都一样,都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都是因为内心有没有解决的情绪问题,有他的心理需求。

二、各种瘾的本质都一样。

工作狂A,小公司老板,信奉“一家公司倒闭只需要3个月”,早出晚归工作从不懈怠,家人起初抱怨他不顾家,后来他交回的银行卡里数额越来越多,家人不再有怨言,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心无窗外事。

工作狂B,除了工作,不知道能干什么,出了办公室,不知道该去哪里。人到中年,和妻子关系非常冷漠,几乎不沟通,他每天加班,甚至有时候就睡在办公室。

工作狂C,年纪轻轻,却感情屡次受挫,他觉得自己可能不懂如何与人相处,更不知道如何博得女生欢心,心灰意冷后把心思转向工作,发现还是工作靠谱,努力就有进步,不像感情付出也可能只是错付。

每个工作狂都把职场当做家,因为这里让他们舒服安宁,从工作中他们能获得价值感和被尊重、被爱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在别的地方,他们可能无法得到,或者感受不到。

于是,工作成了心理上的依赖,工作让他们上瘾,这种感觉,本质上和玩游戏差不多。有网瘾的人,大多数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关爱,在游戏里找到了组织,有了归属感,并且通过升级打怪获得了荣耀,很有成就感。工作狂,在工作中不断突破自我,一般工作成就越大,被尊重的程度越高,这带给他们莫大的满足。

区别在于,工作狂获得的荣耀是现实的,是有实实在在能掂量的收获的,不像网瘾、酒瘾,只是在成瘾行为中刺激了一下感官,获得片刻欢愉,其实现实中一无所获,所以工作狂往往被称颂,很少有人要他们戒除这种瘾。

三、工作狂的判断标准。

当然,不是每个一心工作的人,都是工作狂,万事都有个度,对工作成瘾,必然就是超过了这个“度”。美国一家文摘网站曾经对工作狂的特征进行了盘点。

他们不是普通的超时工作,而是强迫性工作,心里只有工作,退不出来,生活也被工作填满,休息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想到工作,只有回到工作中才能心安,他们可能也意识到了这种状态需要改善,但是完全无法自我调节。

这种强迫,是来自他内心的,不是其他人或者组织要求他热爱工作,他不是“被迫营业”,而是他从内心强加给自己的。

他们常常感受到压力,不照顾身体,患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的风险更高。

另外,他们把自我价值感和工作的成功完全挂钩,对于其他方面却毫无兴趣,个人生活、家庭都不是他们的重心,他们也没有业余爱好或者娱乐活动。

与其他任何上瘾行为一样,有瘾的人不会承认自己上瘾了,工作狂是绝不承认自己对工作上瘾这回事的,他们否认自己有问题。所以你见到谁说自己是工作狂,可能他只是在调侃,并不是真正的工作狂。

四、热爱工作,别沉迷。

据日本专家统计,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工作狂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在我国也增加了至少4成。

而事业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更何况工作成瘾会影响到健康,数据显示,很多工作狂都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症。

里奥·巴伯塔在《少的力量》里写道,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出现工作狂的倾向时,首先要有意识地减轻工作压力,并强迫自己减少工作量。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列出工作日程表,先将自己现在所有工作项目和工作时间一一写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或暂时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同时注重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订出新的工作日程表,并请家人或同事予以监督。

要改变作息,重新规划每天的时间安排。把休息、陪伴家人的时间空出来,慢慢改变,培养新的习惯。

同时,健康饮食很重要。工作狂一般很少认真吃饭,因此健康状况较差,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此外,不妨培养一些与工作不搭界的业余嗜好,丰富业余生活。

热爱工作是好事,只热爱工作却会出问题,留点时间和精力给自己与家人,享受人生多个维度的快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