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六)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之疾病预防

第四节疾病预防

【原文】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负、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

“若人能养慎”,“养”就是指的养生,如果能谨慎的进行保养。“不令邪风干忤经络。”就是不让外邪伤了我们的经络,这样就不容易生病。如果生病了,如果是邪风侵犯了经络,怎么办呢?

“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就是刚刚得了病,还没有影响到脏腑,就要立即进行治疗。这句话的意思又是在预防。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寒。”就是说四肢刚刚感觉到沉重,活动不灵活,就要立即采取导引,吐纳,针灸,膏摩来进行调理和治疗,防止九窍闭塞,让九窍保持申通。

“导引,吐纳,针灸,膏摩”都是古代的养生保健的方法。

“导引”就是像现在的体育治疗一样,体育疗法,就像现在的健身操,八段锦之类,“吐纳”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气功疗法,“针灸”大家都很熟悉,“膏摩”就相当于现在的按摩。

“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只要你不犯法,就不会受刑,不会受刑就不会有那些战伤。避开禽兽,就不会被禽兽所咬伤,房事不要过度,过度则伤精。

“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这里有一个关键字“节”,“服食”不是吃饭,"“服”是穿衣服,“食”才是吃饭,“节”就是节制,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五味饮食,酸苦甘辛咸也不要过度。很多人喜欢吃那种酸辣汤,辣得不得了,其实这就是有点太过了。“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就是不遗留,使身体没有伤害。如果身体不衰,也就是正气不虚,外来的病邪就不能够侵袭到我们的皮肤腠理。

什么是腠理?在原文里有解释,说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

这句话,你要是不去关注它,也没关系,也就过了。但是,如果你关注它了,把它整明白了,你的中医理论,就不停留在一个概念上了,认识就更准确了。

”腠“是什么呢?首先“腠”是与三焦通关联的,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也就是说元真之气要通到腠,而且会聚在腠。所以,叫通会元真之处。我们人体所有的血气都会到流注到这里来。

我们人体的“腠”应该是哪里呢?就是细胞的组织间隙,这就明白了什么是“腠”了。“腠”字是“月”字边,也就最细胞与细胞,组织与组织聚在一起,只要是加了“奏”字,一会聚在一块,如果说要“揍你”,那就加一个“扌”边,这个“腠”就是组织聚在一起,但是,中间是有缝隙的。所以,是通会元真,血气所注的地方。

那么什么是“理”?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也就是皮肤和脏腑的纹理,那么什么是“纹”?什么是“理”?,就像我们皮肤皱纹,那就是纹,也就是看得到的大的间隙,就叫纹理,看不见的细小的就叫“腠”。“腠”和“理”合起来指的就是所有组织器官之间的,气血通会之处,那么大的跑的就是神经、血管,最终还是要到组织间隙,进行一些气血交换的时候,才能真的发挥作用。所以,“理”大“腠”小。

当我们知道这个以后,和现代的解剖就连起来了。就知道这个腠理是什么了。就知道三焦和全身是怎么联系的。

通过这一段原文解读,我们就知道,前面来讲,就是说养生要谨慎,后面就是具体的讲,如何按照三阴来预防疾病的。

这一段原文也是根据上一段的疾病分类来的。

【要点延伸】

1、邪风:致病的风。

(不让邪风干扰经络,不要仅仅理解就是风邪,实际上就是指所有的外邪。没有必要每一次都要说风寒暑湿燥火,邪风,只是一个代表。它是致病的风以及其他的各种邪气。)

2、忤:逆。

(忤,就是逆。我们经常说这个忤逆,忤和逆实际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正常气血的运行应该怎么走就怎么走,颠倒回来,这就是不对的。所以说,邪风侵入人体的时候,把正常的次序打乱了。)

3、“内所因"病治未病: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

4、“皮肤所中"病治未病:“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5、“亦内亦外“因病预防:“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窒勿令竭乏"。

6、内外因病预防: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7、腠:“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组织间隙。

8、理:“皮肤藏府之文理”,器官间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