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出自《道德经》第十章,意思是,爱民治国,能做到无为而治吗?
曾仕强先生解读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一个有能力有品德的人,只有奉献社会,才会有价值。所以,如果有机会,我们就要爱护老百姓,出来替国家做事情。
很多人开始都有这个心,但是后来的结果就不一样了。比如,公务人员开始的时候都是有抱负的,想要为人民服务,替国家做事;可是当官以后,他的表现就跟原来的初衷有了很大的差别。
就是因为“无为”,无为是说,每个人同样做事,但是有的人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有的人是按照自然的规律去做,差别就在这里。
怎样才对?就是要按照自然的规律去做。自然的规律,就是让老百姓不知不觉地去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自然而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大有为。
傅佩荣先生解读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统治者爱护人民与治理国家,能够无所作为吗?
老子的“无为”是常用的词,无为是表面上无所作为,而事实上是无心而为,无心而为显然才是重点。因为一个人光是无所作为的话,它可能是懒惰的意思。无心而为代表能够观察透彻,随顺自然的状态。
南怀瑾先生解读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这个问题非常矛盾,而且也很有趣。既然要爱民治国,肩挑天下大任,岂是无知无识的人所能做得到的。
上古黄帝或者尧、舜,都是标榜天纵神武睿知,或生而能言,或知周万物,怎么会有无知的人能完成爱民治国的重任?
其实,这两句话的内涵,在《道德经》第七十一章已经自作答案。如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这就是说明真是天纵睿知的人,决不轻用自己的知能来处理天下大事,必须集思广益,博采众议,然后有所取裁。所谓知者恰如不知者相似,才能领导多方,完成大业。
这里所说的“知不知”,也正是老子思想学术中心的“为无为”,是同一道理。真能用世而成不朽的功业,正因他能善于运用众智而成就其大智。
例如我们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汉高祖刘邦,只从表面看来,他是满不在乎,大而化之的人物。但当他统一天下后坦白地说: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