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的背后,也许是“痛苦”的折磨:七十岁后,拼的不再是寿命了
近年来,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增长,其实我们大多人对于生活的满足感也在不断上升。
但是,对于一件事儿来说,它既然有好的一面,那肯定就会有坏的一面。因为所有的事儿,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对于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来说,他们已然活了那么大的岁数了,其实他们也感觉这辈子足够了。
在往后余生的日子里,他们只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活在温暖的“家庭”中,而不是一个人延长寿命活在冰冷的环境里。
就好像那些被迫去到养老院养老的老人,他们虽然说活了很长的时间,可他们的内心却是孤独且崩溃的。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很多老人,不是他们自己想去养老院的,而是家人因某些原因,不得不将他们送到养老院。
说实话,都是人,都活得不容易,尤其是当下的老年人,你的儿女对你怎样,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约束,而只剩下人与人的亲情在里头。
所以,曾有人说,人到了七十岁之后,拼的再也不是寿命了,而是他们的家庭。
平均寿命的增长,是好事,也是坏事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面,我们都希望自己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甚至能长命百岁。这样的美好想法,都带给人对生活极大的期盼。
但是,如果你身处在毫无亲情的环境之中,如果你贫困潦倒,连饭都吃不起,如果你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再长的寿命,又有什么用呢?
曾有人说,人这辈子就是来吃苦了。当吃完了这辈子的苦,人也就要离开了。
这番话,也许很刺耳,让我们传统的“生命”观受到了冲击。但是,它却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活着,就得承受“苦乐交织”的历程。
前段时间,应朋友之约,到养老院里面去拜访一位老人。
老人是这么跟我们说的,前几年,老伴走了,直到如今,我的内心都是空落落的,每天吃喝睡觉,都感觉行尸走肉一样,毫无感觉可言。
这位老人,他的孩子需要到大城市上班,而他只能留在老家这边。没法子,孩子只能送他到养老院。
我们看到这位老人,其实还是很心酸的。因为他七十多岁了,身边却没有一个亲人,就连他的孩子,有些时候逢年过节也不来探望老人。
在交谈了一段时间之后,老人家给我们说了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他说:“有一段时间,总是想下去找自己的老伴,想和她好好团聚。可是,自己却做不到。”
很悲伤的一句话,它让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感觉特别不是滋味。因为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出意外,他的日子都是孤独且无人可依的
想起一句话,哀莫大于心死。
七十岁之后,拼的是“家庭”
一个人,能让他安身立命的地方,就只有他的家庭。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后盾和大后方。有了家庭,前,我们能够进取,成就自己一番事业。而退,我们也能明哲保身,安稳一生。
对于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来说,其实他最大的需求,应该说就是家庭的温暖了。
有家,自然就有生命的远方和归途。而无家,我们就像是随风漂泊的蓬草,身无可依,心无所靠,只能默默地生活下去,毫无欣喜可言。
就像上文那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他的孩子长年都不探望他一次,他的老伴也去世了。如此,他的生活,又怎会有幸福感可言呢?
甚至可以这么说,老人家他所感受到的,是无休止的冰冷。
一个缺乏家庭温暖的老人,他不管寿命多长,其实就是一种痛苦的消耗。你无法了解他的内心,自然就不能感同身受。
现在为何那么多的人,他们都患上抑郁症,或者说出现或大或小的心理疾病吗?就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生活的喜悦,已然变得毫无做人的感觉了。
这样的情况,是常见的,也是残酷的。
正如某名人说道,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当今时代,需要人性的温暖
一些老人家,为何他们越长寿却感觉越过得不好呢?
说实话,寿命的长短,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而你身边的环境,却是能由人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的。
很多的老人要养老,他们总是想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但是,现实带给他们的,是无休止的寒心状况。
现在这个社会,出现了一个词,叫做“养老防儿”,不再是“养儿防老”了。
为什么呢?因为有一小部分人,他们漠视了亲情,也漠视了生他们养他们的父母。甚至可以这么说,他们只顾自己的家产和利益,完全把父母晾在了一边。
我们大多人都在强调,说什么要给每个人“人性的关怀”。可是,连自己家的儿女都缺乏对父母的关怀,那又有谁会关怀我们的父母呢?
所以说,人到了七十岁之后,其实拼的不再是“寿命”了,而是他们的儿女和家庭。
儿女孝顺的家庭,老人家自然是长寿幸福的。而儿女不孝的家庭,不管老人活到多大的岁数,说到底,就是一种无形的折磨。
在未来的日子里,只愿大多人都能重拾内心的关怀之感,别让老年的父母,也别让老年的我们,变得孤独,变得心无所依起来。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