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识古语之“精工美玉”
本周末,华豫网拍第三十二期玉器专场将在华豫集珍小程序上线,本期拍品由白海波老师精心把关、视频讲解,每件拍品都配有高清微观图。
↓点击下图可直接看本周专场预展
古玉的“微观世界”
古玉鉴定是一门综合科学,要学会全方位去辨别古玉的真伪。在多个鉴定要素中,工痕永远是不可逃避的话题。
对于研究古玉工痕,不仅要反复去看,更要潜心品味。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对于鉴定一件古玉是否到代十分重要,但也不能陷入其中走不出来,最终还是要根据实践灵活运用。
古玉的微观特征本来就包含了很丰富的信息,包括古玉的风化特征、包浆特征、打磨工艺特征等等。掌握古玉微观的的特征神韵,也是提高'眼力'的重要方式。
下面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下本期美玉的微观痕迹特征和光气特点。
“教科书级微观图”
Lot 7-018 民国 玛瑙平安扣
一组四件 直径2.6 cm×厚0.36 cm以上
这是一组民国时期红玛瑙的平安扣,可以做为耳坠,也可作为步摇上的挂件,用金银来镶嵌,颜色正,打磨痕迹原始自然,由于经过精细的抛光处理,光泽与质感强,是一组不错的拍品。
Lot 7-019 民国 翡翠玉兰花片
Lot 7-024 民国 翡翠花片
7-019 高3.7 cm×宽7.1 cm×厚0.67 cm
7-024 高3.9 cm×宽5.6 cm×厚0.35 cm
这一组是两件民国时期的翡翠步摇,系上链子用于发簪或腰饰。分别都有五个穿孔,都为花卉纹,第一件白色中间有一抹绿意,切割稍有弧度,体现了手工制作的痕迹;另一件较为规整,是一组可以让藏友提升研究,学习鉴定经验的拍品。
Lot 7-011 清 福在眼前玉珮
高4.7 cm×宽5.7 cm×厚0.34 cm
这是一件清代晚期到民国时期的蝙蝠型玉佩,材质为和田白玉,有玉絮,上刻有花、蝙蝠和铜钱样式,表达福到眼前,两面有“福”“寿”阴刻线的字样,又寓意福寿双全,时代风格清晰,局部采用拉丝镂空设计,整体光气莹润自然,是一件不错的蝠形拍品。
Lot 7-023 明 玛瑙印章珠
高1.8 cm×宽2.3 cm×厚1.6 cm
这是一件玛瑙印章珠,全世界各大博物馆都有收藏这种物件。中亚苏美尔文化、古巴比伦统治流域十分流行的印章。玛瑙材质,局部雕刻为大角鹿,是当时人类崇拜的图腾,整体雕刻保存十分清晰,年代跨越较广,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后都比较流行,随着此类拍品存世量越来越少,收藏价值也在不断提高。
Lot 9-130 清 青白玉玉鱼
长6.15 cm×宽3.55 cm×厚1.0 cm
这是一件在明末清初十分流行的富贵鱼型珮,典型的和田籽料,带有一点点沁花,料子油性十足,脂分很好,雕刻精巧具体,并且保存良好,和田籽料的天然皮色可以在此拍品中得到体现,雕刻线条清晰完整,局部采用镂空工艺,从而显示鱼的灵动活泼,上部的片雕荷叶也不失立体感,包浆莹润,动静结合。
Lot 7-032 清 青白玉执荷童子
高4.3 cm×宽2.4 cm×厚1.5 cm
这是一件清代和田籽料的执莲童子,也可称为执荷童子,背后雕刻立体感十足的莲花造型,整体童子雕刻憨态可掬,富于动感,玉料无瑕疵,白度与完整度在古玉中相当不错。
Lot 7-003 清 包金翡翠将军扣
Lot 7-004 清晚 包金兰花片吊坠
7-003 高6.9 cm×直径5.56 cm×厚0.64 cm
7-004 高4.2 cm×宽3.8 cm×厚0.44 cm(带金)
这组拍品是一位十分善于老玉新做的藏友送来的,其中第一件是雕有玉兰花的玉片,是清代晚期流行的题材之一,底部采取包金工艺,中间饰有花蕊,下方用绿色翡翠作为点缀,设计十分巧妙,艺术气息浓厚;另外一件是将军扣,上用红翡点缀,18k金镶嵌边缘,正面采用菊瓣纹样,背部雕有放射型花瓣,整体无抛光,体现了料子的沧桑古朴,,是一对十分不错的小精品,具有收藏价值。(玉为老玉,金为新镶)
Lot 7-123 清 翡翠麒麟背书
Lot 7-132 清 翡翠松树纹牌
Lot 7-135 清 翡翠方币
长7.4 cm×高4.4 cm×厚0.49 cm
长6.8 cm×宽4.0 cm×厚0.33 cm
长4.7 cm×宽4.7 cm×厚0.5 cm
这是一组由三件民国时期的翡翠组成的拍品,第一件是典型的清晚民国时期的玉牌,冰种飘蓝,上有小孔,可用于系绳佩戴,下方可用流苏点缀系于腰间,上雕有凤鸟立于石上,下方雕有一头瑞兽,两侧为云雷纹,背雕有松树寓意高洁,整体制作十分规整。第二件是龙型玉佩,个头较大,冰种无色,双面工,龙鳞雕刻栩栩如生,整体制作工艺精细,雕刻繁复;第三件是四叶花型翡翠,冰种飘绿,中间雕有转心珮造型,但没有做出转心珮的镂空旋转工艺,寓意吉祥,局部拉丝镂空痕迹清晰。是一组不错的拍品。
Lot 9-132 创汇期 红玛瑙观音站像
高14 cm×宽6.6 cm
这是一件典型创汇时期的红玛瑙观音,该玛瑙红色偏粉,整体比例得当,发冠与发丝雕刻精细,通身衣服线条刻画清晰,包浆不太厚重但胜在光气自然,局部有天然的石裂,保存较好。
Lot 7-005 清 束腰扳指
Lot 7-130 清 青花扳指
高2.4 cm×直径2.8 cm×内径2.1 cm×厚0.38 cm
内径2.0 cm×外径3.0 cm×高2.5 cm
这是一组由清中期的扳指组成的拍品,而扳指是清代八旗子弟十分流行的玉器形制,第一件是由青花料制成,油性十足,属和田籽料,带有点点沁花,脂分好,包浆厚,保存的品相基本完好,有两处小磕碰;另一件更加不错,和田白玉质地,妙在“束腰”造型,中间收缩宛如细腰,白度十足,基本无瑕疵。
Lot 7-028 清 青白玉梅花纹牌
Lot 7-031 清 青白玉喜字牌
高5.8 cm×宽5.1 cm×厚0.64 cm
高7.9 cm×宽4.4 cm×厚0.6 cm
这是一组明末清初的玉牌,第一件是“囍”字牌,雕有蝶恋花样式,寓意美好,整件工艺精良,光气包浆莹润厚重,玉质不错,油性不错,中间带有石裂,但属料子本身瑕疵不必过多在意。第二件玉牌委托人在上加有金扣,更加方便佩戴,采用大量镂空设计,来突出该品的通透立体感,其上雕刻竹子,边有梅花纹,象征虚心有节,挺拔高洁,寓意吉祥。
Lot 7-025 清 藏传绿松石牛角珠
Lot 7-026 明 绿松石贝币
高2 cm×宽4.2 cm×厚1.25 cm
长2.4 cm×宽1.5 cm×厚0.43 cm
这是由一套绿松石组成的拍品,在明清时期的藏传文化中十分流行,孔道磨损十分自然,整体包浆莹润,瓷度高,光气好,是一件保存十分好的藏传松石。另外是一件商代风格的贝币,带有松石不可避免的瑕疵,但胜在雕刻清晰,光泽油润,整体古朴自然。
Lot 7-014 明 地方料八刀蝉
高5 cm×宽2.5 cm×厚0.5 cm
这是一件东汉时期风格的玉蝉,材质为地方料,料子较硬,铁锈沁颜色正且自然,因地方料原因上面保留着特有的结晶体的附着物,雕刻符合时代的技艺。
Lot 7-013 清 南红玛瑙勒子
高3.4 cm×宽2.1 cm×厚1.7 cm
这是一件年代久远的藏传甘南红,过去也被称为赤玉,该品为一个勒子,用褐色皮绳穿系,显得简单自然,黑色与红色相得映彰,勒子保存品相完好,油性强,上面的磨损形成了相当有韵味的马蹄纹,属于明清时期藏族人民十分喜爱的玉器器型。
Lot 7-001 清 和田白玉兽印章
Lot 7-006 明 旋纹玉琮
高2.3 cm×宽1.8 cm×厚1.0 cm
高2.7 cm×长3.1 cm×宽3.05 cm
这是由两件器物组成的拍品,第一件是素面印章,和田籽料质地,白玉包浆莹润,上方雕有瑞兽,虽然小但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第二件是一玉琮,典型的清早期风格,整体工艺精良,孔道光气莹润,油性好,和田籽玉糖料,该玉琮与高古形制有一定的差异,更像一个扳指,整体精美,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Lot 7-029 清 白玉带板
Lot 7-030 清 青玉花片
宽6.3 cm×高4.6 cm×厚0.92 cm
直径5.25 cm×厚0.5 cm
这组的第一件是和田青玉的玉牌,雕有“罄”形纹饰,罄作为一种打击乐器,便得谐音“吉庆有余”寓意十分吉祥美好,制作精细规整,厚度足够,光泽莹润自然,第二件是清中期的带扣也叫瓦子,背部掏空打磨,通透感好,和田青白玉籽料,四周云雷纹雕刻精细非凡,中间开光,旁侧雕有兰花水鸟意指高洁。
Lot 9-031 清 青玉手镯
外径9 cm×内径6.8 cm×条粗1.1 cm
这是一只清中期十分流行的和田青玉条镯,优点是尺寸较大,保存完好,稍稍遗憾的是色调较青,玉质油性极强,整体包浆厚重,表面痕迹清晰,岁月年代感十足。
Lot 9-049 明 和田蕉叶纹琴拨
长7.6 cm×宽3.7 cm×厚0.6 cm
这是一件明代的琴拨,下方是蕉叶纹,中间为花卉纹,上方雕刻有瑞兽,打孔风格有明显的的辽金气息,整体工艺显得大开大合,包浆老熟,线条对称,料子为和田玉,带有天然的“脏色”但恰恰是这一点给此物带来了强烈的古拙感显得十分老气,选料时应是故意为之。使用痕迹明显,保存品相完好。
Lot 7-017 清 藏传老蜜蜡手串
尺寸不一,最小1.5以上/总重47.5克
这是由藏传老蜜蜡所制成的手串,基本都为满蜡,通体颜色与尺寸基本一致,佩戴起来较为别致,是一件不错的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