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伏羲打开了中华文明之门,神农种下了中华文明之根

华夏文明开始于伏羲。因为伏羲发明了八卦。在中国文字系统中,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汉字叫“字”系统;而八卦则是更为高深久远的“文”系统。全世界,只有华夏民族有两种文字系统。

文系统用来表征真理,因为其能表征真理,所以其较难理解,因为“道本无言,圣人强言之”。真理几乎是难以用人类语言表述的,但是华夏圣人悲天悯人,强力用语言符号来表述真理。这也是我国远古文明一直是“圣人”文明的原因,因为彼时的确是极少数天资卓绝的道德完人,带领普罗大众向前迈步的历史时期。

八卦的发明与使用,说明当时的人类不仅可以发现天地之间的规律,而且可以用符号来表征这些规律,并进而应用这些规律。所以说,文明的真实含义就是用八卦这样的文系统来指导人类社会实践的过程。这在中国文化里是这么表述的:“刚柔相摩,谓之天文,文明以止,谓之人文”。专业术语叫“制器尚象”。

简而言之,用“文”开启人类智慧,进行社会实践,这就叫作文明。

可以想见,伏羲之前,一定有更早的中国人类祖先。但是大规模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则是从伏羲开始的。所以才会有伏羲一画开天的说法。所以,我们说华夏文明从伏羲开始!

如果说伏羲因为发现天地之间规律,创设八卦系统而为华夏文明打开了文明之门的话,那么神农则是因为开创、发展了农业、中医药事业而为华夏文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民间传说中,神农是一位通体透明的“神人”。所以他吃下任何东西都可以看到这些东西在体内发生的作用,所以他因此发现了可以食用的五谷、茶、药材等。

其实这是典型的口述史传播特点:在传播的过程中,每一位传播者都以自己能理解的逻辑来诠释他所听到的口述史内容。日久天长,难免三人成虎。

所谓凡夫俗子口中的“通体透明”,其实是中国传统科研过程中,科研工作者(圣人)自身的一种临界状态,当达到这种临界状态时,科研工作者自身是科研的主体的同时,也成为了一架极为灵敏的科研机器,可以研究万物。

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庄子·天道》)。

那么那时的科研工作者(圣人)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庄子 齐物论》中对如何达到这样的状态作如下描述:“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所谓“丧我”,即是失去俗世的“小我”而走向天人合一的“大我”;去除掉自身的世俗属性而与天道和。

《道德经》中“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中的“无欲”即是“丧我”,即是经由修炼达到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状态。只有这样才可以探究天理大道。用现在系统论的思想来看,就是圣人通过去除自己作为宇宙大系统构成要素的俗人之欲,从而摆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认知尴尬,这样才可以由研究的客体转变为研究的主体,从而做到“处其所而反其性” ,最终发现真理。

换而言之,中国传统科研范式是道和德的统一,德性不够无法体察天道,所以中国传统的圣人都是道德完人,正是由这种科研范式决定的。

在那个历史时期,这样的科研巨匠或者说圣人有很多。所以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落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谿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这里说的上古圣人,能“论理人形……,外内之应,皆有表里”,不就是老百姓口中那种可以让自己“通体透明”的“神人”吗。

由于这样一种独一无二的东方科研范式,使得华夏先贤可以在没有所谓现在科研机器的“落后”的情况下,以“人自身”这一天地间最精妙的“科学仪器”探查世间万物属性,进行着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科学研究。

因为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研究,所以神农发现了最适合中国人食用的食物、药材。也就是《淮南子·修务训》中所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食,食赢蠬(luǒ lóng)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在发现并培育出适合中国人食用作物的基础上,神农又根据伏羲的前期研究成果,在八卦的基础上制定第一部指导农业生产的天文历法《太初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永恒研究员利用瑞士星历表(SwissEphemeris)软件研究表明,太初历的制定之间当不低于公元前公元前4951年3月28日。

2004年,中美联合科考队在中国湖南玉蟾岩遗址发现了多枚炭化了的稻谷颗粒。研究表明,这些稻颗粒距今约14000年—18000年。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2018年,国家重点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四期的研究成果表明:早在10000年以前,中国的北方就开始大规模种植粟和黍,中国的南方就开始大规模种植水稻了。

神农时期是中国农业和中医药启蒙与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劳动成果为华夏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0)

相关推荐

  • 在宝鸡观赏中华文明的曙光

    文  乔        李学勤.张岂之任总主编的<炎黄汇典>总序说:"中华民族儿女泛称为'炎黄子孙',这虽然是一种形象性的譬喻,但也给我们启示,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炎黄文化的源头和 ...

  • 人文初祖与人文始祖

    又逢三月初三,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今天上午9时20分,在河南新郑皇帝故里举行.由此让我联想起,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为何只见祭拜黄帝而薄了炎帝.主持人与嘉宾都称黄帝是人类始祖,那置伏羲于何 ...

  • UC头条:为什么说伏羲打开了中华文明之门, 神农种下了中华文明之根

    摘要:如果说伏羲因为发现天地之间规律,创设八卦系统而为华夏文明打开了文明之门的话,那么神农则是因为开创.发展了农业.中医药事业而为华夏文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点击加载图片 华夏文明开始于伏羲.因为 ...

  • 为什么说伏羲打开了中华文明之门, 神农种下了中华文明之根

    摘要:如果说伏羲因为发现天地之间规律,创设八卦系统而为华夏文明打开了文明之门的话,那么神农则是因为开创.发展了农业.中医药事业而为华夏文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点击加载图片 华夏文明开始于伏羲.因为 ...

  • 种下树木 收获文明

    本报记者 赵坤 一场春雨,染红了桃花,描青了山峦,绘绿了田野,到处弥漫着清新的空气. 40年沧桑巨变.在齐鲁大地上,变化的不仅仅是山川颜值,更重要的是,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1978年,山东森林 ...

  • 见证中华文明开放多元:三星堆与世界古文明“对话”

    参考消息网4月1日报道(文/李倩薇 童芳) 黄金面具.青铜人像.青铜尊.玉琮.玉璧.金箔.象牙--在新发现的六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已出土大量重要文物.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 ...

  • 上古奇书现三星堆文明,记载与文物相似度99,中华不止华夏文明

    自从四川三星堆遗址被发掘以来,人们对这个距今三四千年前的古文明充满了疑问,由于其出土的文物千奇百怪更让研究人员渴望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而根据最新的研究发现,中国有一部上古奇书竟详细描述了几个三星堆出土的 ...

  • 文明 | 张光直:连续与破裂,中华文明的起源

    张光直:连续与破裂 --一个文明起源新说的草稿 由於近年来考古工作所获致的新材料开始能使我们逐渐了解到文明,城市生活和社会的国家形态是如何在中国开始产生的,我们也同时开始意识到中国古史研究在社会科学一 ...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十年回顾: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中的技术与生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3-01-27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袁靖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由来已久,由于其开始阶段远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尽管古代文献 ...

  • 虽是“三姓家奴”,却拯救中华于水火,保留下了中华文明

    各朝各代都会出现一位名相,而元朝这位名相,出身契丹贵族,祖父那辈辽国被金所灭,归顺了金,金又被元灭归顺了成吉思汗. 虽然命运多舛,但他依然有一颗佛家之心,再加一张能说会道的儒生之嘴,从蒙古铁骑的屠刀下 ...

  • 为什么说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远大于西方文明?

    很多人都觉得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很强大,中国积贫积弱,人们用的手机.电脑.互联网等都是西方人发明的,肯定是西方文明对人类的贡献更大,中华文明无法与之相比. 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中华文明对人类的贡献远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