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孩子得到老师的关照吗?

谁不想孩子得到老师的关照!每个人都希望上学时能遇到一个好老师,指导自己吮吸知识的甘露,沐浴文化礼仪的滋润,引领自己走上前景光明的人生大道。

可在学生时代的相遇的老师中,他们并不一定如你想象的那般美好,他们差异明显风格不同。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内敛深沉;有的幽默风趣;有的细致精确;有的真实坦诚;有的高傲凌人······

由于老师的年龄、学识、性格、个人经历和思维方式等不同,呈现给我们的老师形象就是不同风格。对此,作为学生,我们要承认他们之间的差异,要接纳他们的不同,更要看到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不应过于挑剔和求全责备!

大家都知道,由喜欢这个老师到喜欢他所教的这门课,因为喜欢这门课所以容易学好它。也就是所谓“爱屋及鸟”吧!相反,又是一种什么结果呢?有的学生某一门课所以学不好,不能不说这与自身对任课老师抱有成见或偏见有一定的关系!

倒不是站在老师角度上硬要学生尊重与服从,作为老师也需树立良好的师长形象,才能相得益彰、共同奏响师生关系融洽的和谐乐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老师是学生知识学习的指导者和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既热情关怀又严格要求,要为学生的参与和表达营造宽松的气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讲究方法务求实效,在自身业务上不断学习精益求精,用精湛的教学水平悦服学生,用高超的教学艺术震撼学生!思想上勇于创新,工作上务实奋进。举手投足间,体现对学生的关爱期待,彰显娴熟的教学本领,最终获得学生信任,赢得学生的敬重!

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学生除了接纳,还需要积极参与和敢于表达。

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参与课堂也是尊重老师的表现,更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力举措。不少学生忽视了这一环节,有的老师也缺乏启发引导,缺少耐心细心,课堂效率不高。设想课堂上如果仅是信息单向传递,没有师生互动交流,这样的课堂是沉闷的低效的,是陈旧的也是落后于时代的!

课堂上积极发言表达思想,对自己的发展进步、对同学的启迪促进、对老师开展教学都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我们要大力倡导学生走出自我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课堂的主角是全体学生,不应是老师的独角戏,也不该是个别优等生的“专利”,每个学生应都应该大胆参与,敢于表达,这才是积极有为的求学姿态,这才是充满生机的现代课堂。

事实上老师最初认识的并看好的学生,首先缘于他(或她)课堂上的出色表现,其次才是作业和考试中显露的突出者。自然这样的学生成了教师格外关照的“宠儿”,也必将促进其更好地成长、发展和进步。

在课外,通过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交流思想,争取老师额外的教导教诲。这是获取老师格外关照的又一渠道!

为什么要等到老师找你呢?为什么不能主动迈出第一步呢?家长们都说,不会的弄不清的问题去请教老师。老师也反复说,不懂的要问,老师很欢迎学生来提问。

可是学生心里怎样想的呢?这个问题,我若问老师,他会不会嫌烦,会不会取笑我,问这种低级的问题啊,也许会觉得我太差,连这种简单的都不会。所以还是别去问了!或者另种想法,我不问,等其他人问吧,有的干脆将疑难丢弃一边不予理会。这都说明学生的求学态度不实在不认真。如此丧失了主动接近老师的机会,丧失了接受老师指导讲解的机遇,也丧失了可望老师额外关照的时机!

要想在四、五十个人的班级中崭露头角鹤立鸡群,要想在四、五十人的班级中得到老师的眷顾和赏识,要想自己将来有所成就大有作为,需要自己主动“出击”即主动参与和敢于表达,这不仅有益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所以我认为,要想得到老师的青睐和关照,助力自己更好更快的成长,特别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和敢于表达!

主动参与和敢于表达,不是讨好也不是逢迎老师,而是彰显才能充满智慧的表现;主动参与和敢于表达,与我们追求的考试成绩并不矛盾而是完全一致的;主动参与和敢于表达,无需家长对老师作任何表示,只要家长督促和支持;主动参与和敢于表达,难道不是学生中大力倡导并切实可行的求学态度吗?!

师生相遇也情缘,

莫去苛求遂心愿。

敞开心扉多互动,

教学相长奏凯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