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买的那些马恩著作

刚上大学那会儿,集中读了好几种拿破仑的传记,当励志书那么读的。其实也不怎么励志。

其中有一本,结尾提了几句拿破仑三世,就是后来做了俘虏的那位著名的拿破仑的后辈:波拿巴,书里头引用了马克思对波拿巴的评价,很有点挖苦的意思,自此我知道了一本叫做《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书,只是知道。真的看这本书的单行本,是好几年以后的事了。

有阵子想读马克思。彼时还是年轻人,好高骛远,要读书嘛,肯定是奔着代表作使劲儿。穷学生买套《资本论》不容易,虽然不容易,可反反复复计划着精读的书,却一直在第一册上转悠。第一卷是马克思生前出的,注释详细,虽然在理解上很多地方肯定差些意思,但是能顺下来。第二卷是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整理的,注释少,读起来就困难许多。薄是薄,真的顺下来,已经是打定了吃哲学这碗饭以后的事儿了。

笔记做了几本。只要有读书会,都是拿着读的这点第一卷的心得充数。熟知能做到了,真知就差得远了。

马恩著作,我前前后后买过几个版本。

最开始是单行本,深蓝色封皮。主要是便宜,网上打折的时候,几块钱一本。马恩列的都买到了一些。

有了点积蓄,买的是马恩选集,四卷本的,有些内容是节选,包括资本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再后来是全集,五十几本。全集的第一版是从五几年开始翻译的,按照苏联的全集翻译过来的。据说是苏联自己那个版本有些地方不是很准确,只是据说。

也是因为这个,才有了第二版的全集,陆陆续续在出,好像还没有出齐。出一本买一本。总共也没买到几本。

写论文目前常用的是十卷本的马恩文集,重要的内容也算是基本包含在里面了。篇幅也可以,不算大。如果把午休和周末也都利用上,两个月就能读完。至于到什么程度,我觉得,只要有收获就挺好。比读如今的那些流行著作——一本书几十上百的生造的概念——强多了。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时候,出过一套精装本的。其他的单行本不说,资本论的精装本很漂亮。字体大小,行间距,每页空出来的能做笔记的空间,都很合适。

买纸质书这事儿,有好些网络知识红人说会消失。这我不敢反驳,没研究过。不过,纸质书本身,肯定不光是信息的载体那么简单。如果海德格尔是有道理的(他确实是有道理的),那纸质的书本也希望提供的就不仅仅是所谓的信息,而是一种生存状态。在这一点上,网络知识红人的所谓预测,不值得反驳。

如果纸质书消失这件事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也没什么欢欣鼓舞的。这不过是人换了一种对什么叫做人的内涵的一点判断罢了。

书还是要买的,这不妨碍谁。没事儿盘点盘点,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