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汉怎么来的?
汉族在汉朝以前称华夏族(华和夏上古时期同音,本一字,互相通用,先秦古籍中称夏或诸夏,以区别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大约在春秋时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华夏连用,出现华夏称谓,相传在大约五千年前,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就生活在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的华山与夏水之间),是上古时期炎帝和黄帝部落的后裔,即我们常说的炎黄子孙。汉中王刘邦统一全国,建立汉朝,所以华夏族改称汉族,而汉中的汉取自汉水(江)。《尚书·禹贡》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这里的嶓冢山是汉水的发源地,一指西汉水的发源地,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南部齐寿山(古称嶓冢山),也有说指现在汉江的发源地,今陕西省宁强县大安镇的汉王山(古称嶓冢山),沧浪,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汉江,古称沔水,夏水,汉水,流经沔县(现勉县)故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江(有别于古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汉江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汉口也是因其为汉水入长江的入江口而得名。
汉江流域图
甘肃天水市秦城区齐寿山
陕西宁强县大安镇汉王山
汉水的汉取自天上的银河,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河汉。汉水与夏季的银河走向一致,所以也叫地上的银河,故得名汉水。在古人的认知中,横亘天空的银河与横卧黄河长江之间的汉水,形成天地对应关系。
古时的汉水,应该包括现在的西汉水,只是因为河流改道,现在西汉水流入了嘉陵江,而汉中也从原来汉水偏中的位置变成了现在汉江的源头。甘肃的天水虽然现在是地名,但它古时实际就指汉水。天水之所以命名为天水,汉水之源,乃天河之源也。
嘉陵江水系图
西汉水
《山海经·西山经》:“嶓冢之山,汉水出焉”。《水经》:“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郦道元《水经注》云:“诸言汉者,多言西汉水”。又引阚云:“汉或为漾”。上引诸说,可归结为漾水即汉水,古称“汉”,而《水经》的“汉水”或“漾水”,亦即今之西汉水。何谓“汉”?《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汉”,指天河、银河,所谓云汉、天汉者也。在先秦,“汉”是天河、银河的专称名词。
太阳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到西边的高山中落下,自然,西边的高山就是太阳居住地“天”。古籍中多以“天门”在西北方,很能说明些问题。那时,华夏民族的祖先们活动区域的最西缘就是今天的西汉水流域上游地区(古称西垂)。而雄伟高大的冢山雄居“西”地,那么,其最高端是否就是当时人们观念中的“天”呢?回答是肯定的,《山海经》、《淮南子》中有许多关于天帝的记述,均与嶓冢山有关,可为证。为此,则发源于“天”的水,自然可称为“天上之水”,简称“天水”。到了汉武帝三年,从陇西郡分出十六县置郡,便用“天水”作为郡名。从那时起,“天水”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域名。直至东汉时期,仍在西汉水上游设有“天水关”(今秦州区天水镇),为诸葛亮收服姜维之处。
天水镇(就在西汉水边上)
天水关
也就说,汉族的汉来自汉朝,汉朝的汉来自汉中,汉中的汉来自汉水,汉水的汉来自银汉、天汉(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