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与管道升才是绝世佳偶

赵孟頫与管道升是元代声名远扬的才子佳人,他们在文学才华上不相上下,各具特色。至元二十五年,34岁的赵孟頫认识了26岁的管道升,并产生好感,不久二人珠联璧合,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直至今日。
赵孟頫
(1254年—1322年),字子昂,自号松雪道人。赵孟頫是宋太祖儿子秦王的后嗣,亦是元代杰出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人称“元人冠冕”。赵孟頫在书法领域上也是一枝独秀,精通各种书写,最精湛的是写楷体及行书,还创造了“赵体”书法。赵孟頫的《赤壁赋》书法秀逸、笔锋遒劲,被誉为元代楷书四大家之一。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盛名之前
赵孟頫在书画取得盛名之前,经历了一段并不如意的岁月。
少年时期的赵孟頫,大部分时间是在湖州的大宅院落里度过的,书写《千字文》及学习儒学经典,是当年的主要内容之一。赵孟頫不是千篇一律地把《千字文》当成惟一的练习文字,而是经常变换各种书体。因此后来赵孟頫最有名的书法作品,就是他的六体《千字文》。
赵孟頫 六体《千字文》
有意思的是,中年入仕后,某年他恰好回江南,一位叫田良卿的人在市场上花重金买了幅他早年所书的《千字文》一卷,专门找上门来请赵孟頫题跋。从少年到青年,在湖州的老宅里,到底写了几百几千遍《千字文》,连他自己都无从知晓,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写完即弃,不知哪位有心人,从什么途径寻获了赵孟頫的这一册《千字文》,并留存下来。
赵孟頫 六体《千字文》
1272年,18岁的赵孟頫到临安参加了国子监考试,考试成绩不错,“中国子监”。从赵孟頫父亲的情况来看,一味靠荫补,升迁会非常慢,而且会有晋升门槛,想升到更高职位,必须由皇帝赐进士出身。赵孟頫参加国子监考试,可能正是有这样的考虑,希望进入太学,毕业后直接获得进士身份,以谋求更好的上升机会。
赵孟頫
1276年,临安城向蒙古兵投降。在蒙古人的征战史上,作为一国之都的临安史无前例地“无血开城”。没有屠城,没有杀戮,没有用大火烧毁这座人口超百万的世界超级城市。蒙古人就这样来了。南宋和赵孟頫的无忧时光同时结束。
赵孟頫 红衣罗汉图卷
蒙古人占领临安时,22岁的赵孟頫已是一个成年人了。作为一个正好赶上国破的知识分子,他像很多传统的知识分子一样,选择做了遗民。这段时间,赵孟頫写了大量的遗民诗。
赵孟頫 款
宋朝灭亡后,赵孟頫回归老家湖州居住。母亲看到赵孟頫终日惶惶然的样子,就对他说:“天下既定,朝廷必偃武修文,汝非多读书,何以自异齐民?”意思是说,天下已经平定,不会再有战乱了,朝廷也会更多地支持文化事业,你要是不多读书,早晚混得跟老百姓一样。于是,赵孟頫从母命“自力于学”。
赵孟頫 临《兰亭序》
|潜心做学问
1278年,赵孟頫开始写作自己的儒学研究著作《尚书集注》(44岁左右才得以完成)。在后来得名的“吴兴八骏”中,赵孟頫赖以出名的,既不是他的书法,更不是他的绘画,而是他的学问。
赵孟頫 行书《赤壁赋》
1281年是赵孟頫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此前父亲的墓被毁,这一年他将父亲改葬湖州城南,不久母亲也病逝。此时,诗友、画友以及书法同道,成为赵孟頫联系最多的人。更重要的是,这一年,元朝大臣夹谷之奇任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司佥事,并与赵孟頫相识。
1282年,夹谷之奇被召为吏部郎中,他特别推荐赵孟頫入朝,但被赵孟頫婉拒。对于此次婉拒,有很多说法,但真正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赵孟頫的母亲新丧。赵孟頫若此时出仕,是违反礼制的行为。守孝之余,赵孟頫四处搜求名帖。
《淳化阁帖》法帖第六
1284年,他在吴兴一家书铺里,找到了《淳化秘阁法帖》的二、五、八卷。《淳化秘阁法帖》是宋以后书家的最爱。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人摹刻于石上。赵孟頫经过将近一年的搜寻,凑齐了全帙。得《淳化阁帖》后,经过千百遍揣摩学习,赵孟頫的书法艺术迅速提高,加上自己的内化创造,终成一代名家。
赵孟頫 绘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33岁的赵孟頫终于迎来了新的转机。元朝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隐居于江南的宋代遗臣,赵孟頫名列其中。这一次赵孟頫没有拒绝。第二年,赵孟頫来到京城,觐见忽必烈,“孟頫神采秀异,世祖称为神仙中人,使坐于右丞叶李上”。
1292年,38岁的赵孟頫因朝中的政治斗争,离开京城到济南做官,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赵孟頫的艺术活动明显多了起来。自己多年的积累,再加上在京城时博览皇家巨藏,赵孟頫的才华得以释放,此后数十年间,创作了一件件流传后世的艺术作品。
赵孟頫《水村图》
娶才女管道升
众所周知,赵孟頫的夫人是著名的书画家管道升。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即赵孟頫35岁时,才娶了管道升,“廿六年,归于我。”
正是在赵孟頫出仕前夕,他有缘与以“任侠”而闻名乡里的管伸相遇,管伸非常喜欢他,有意把自己待字闺中的大龄女仲姬(管道升,当时已经26岁)嫁与他。很自然地,一见之下,管道升对赵孟頫一见倾心。管道升能诗,能书,能画,能刺绣,是一位全能型才女,据传长相也十分美丽,是那个时代的“女神”。
赵孟頫 绘
赵孟頫与管道升结婚后,两个人一起在杭州度过了他们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这一阶段也成为赵孟頫艺术创作的黄金期。
从《行书归去来辞》《行书洛神赋》《楷书帝师胆巴碑》等书法作品,再到《水村图》《秋郊饮马图》等绘画,铸就了赵孟頫独具一格的风格。
管道升 绘
管道升
(1262年—1319年),字仲姬,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与赵孟頫是夫妻关系,先后被封为吴兴郡夫人、魏国夫人,人们称管夫人。管道升是元代杰出的词曲创作家、画家及书法家。管道升的书法受赵孟頫的影响,两人所写的楷书大体相同,笔法工绝。
幼习书画,笃信佛法。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名山寺。在绘画方面,管道升擅长画梅兰墨竹,首次创作的作品为晴竹新篁。
管道升 《墨竹图》
|《秋深帖》之疑
赵孟頫与管道升两人情投意合,留下了诸多佳话,同时也留下了一桩“公案”——《秋深帖》的代笔问题。今世研究者多认为这是赵孟頫代夫人所书。后世争议之处,在于结尾处的署名,繁体字的“升”字,略有涂改。善于联想者就认为,当时夫人正忙,而赵孟頫有闲,于是代夫人给婶婶写信。前面脑子里还记得是替夫人代笔,写到后面却忘记了,一愣神儿,把落款写成了子昂,于是改成道升。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赵孟頫所写信札,除了谈论诗画内容之外的,全部署名“孟頫”,没有一封署名“子昂”,在给亲人的信件中,同样如此。所以,哪怕是赵孟頫真的为妻代笔,其结尾署名,也不会是子昂,而是“孟頫”。此帖“道升”二字, “道”字基本没有改动,“升”(繁体)字则小有涂抹。以“昂”猜之,沾不上边。
《秋深帖》共十八行,132字,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秋深帖》释文
道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兹有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鲞廿尾,烛百条拜纳,聊见微意,辱略物领,诚感当何如。未会晤间,冀对时珍爱,官人不别作书,附此致意,三总管想即日安胜,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昇跪复。
再者,古人可代问候,却不能代笔。代问候,实在是平常之事。如赵孟頫写给亲友,一般都会在信末加上一句“老妻附问信,不宣”(《暂还帖》)、“老妇附此上谢”(《幼女么亡帖》)等。而代笔,一般发生在不会写字之人身上,如果会写字的人代替另一个会写字的人书写,则是一种冒犯。再加上古代的夫妻之道,夫为家主,虽然亲密,也不可太失礼仪,况赵孟頫为朝中大臣,管道升深知礼仪,不会贸然让丈夫替自己写信。
如果真是赵孟頫代笔的话,会直接以他的口吻写给婶婶,如管道升也有信要写,加一句“道升不别作书,附此致意”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且从这封信的内容来看,并无特殊意思要表达,无需借赵孟頫之手,言道升之意。所以,《秋深帖》应该属于管道升自己所写,不存在代笔的情况。
管道升 绘
|不离不弃
赵孟頫与管道升在文学上的出众,让人可望不可及。管道升夫妇在元代都是显著的名人,两人在文学风采方面各有春秋,又相互影响。除了管道升夫妇的博学外,最让人羡慕的就是两人神仙眷侣的生活。
管道升 绘竹
在古代社会,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事,唯独在管道升夫妇这里是实行一夫一妻制。这都要归功于管道升过于常人的智慧。常言道,再恩爱的夫妻也会发生矛盾和争吵,但管道升在处理夫妻关系上还是十分有办法的。
管道升 绘
管道升夫君官职越做越大,被封为魏国公。上了年纪又做了大官的管道升夫君,虚荣心高涨,萌生了想纳小妾的念头。于是管道升夫君写了一首词给管道升,面对夫君的要求,管道升非常的冷静,并不责骂也不顺从。看到夫君写的词后,用高雅通达又深情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回复了一首《我侬词》。
《我侬词》——管道升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这首词,巧用新颖的喻意阐述了二人夫妻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也表达了管道升对爱情的忠贞。管道升夫君看到这首词后,至此打消了想纳妾的念头。从此管道生夫妇二人伉俪情深,彼此相伴一生,不离不弃直至终老。
管道升 画梅
1311年,元仁宗即位后,赵孟頫闻诏赴京。此次赴京,成为赵孟頫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光。延祐四年(1317年)赵孟頫被封为一品官,管道升也被封赠为“魏国夫人”。
第二年,管道升身患疾病,眼看名医良方医治无效,赵孟頫向皇帝请旨,要求带妻子回南方疗养,皇帝恩准。1319年,他们得以买舟南还,归途中,管道升病逝,这给赵孟頫巨大的打击。1322年六月,赵孟頫逝于吴兴。赵孟頫去世后,仁宗封他为魏国公,并谥其号为“文敏”,以示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赵孟頫作品欣赏
管道升作品欣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