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鬼才”郭嘉:人生少坦途,爱拼才会赢
建安十三年,已经平定北方的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声称欲与孙权“会猎于吴”。
曹操渴望毕其功于一役,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就在乘着东风而起的熊熊大火中,灰飞烟灭了。
在赤壁遭遇了平生未有之大败,耿耿于怀的曹操看着自己的一干谋士,心中难免有些埋怨,他不由感叹道:“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此时距离郭嘉离世已有两年,但曹操依旧对他怀念不已。
郭嘉曾是曹操的心腹谋士,他“深通谋略,达于事情”,总能在危急关头,以奇险之计为曹操排忧解难。
纵观其一生,以命拼业,用计搏险,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爱拼才会赢”。
汝颍多奇士
常言道,汝颍多奇士,正始出风流。
三国时期的谋臣策士,大多都出自颍川一带,而郭嘉正是此间人物。
躬逢其声,耳濡目染,郭嘉少年时便饱读诗书、见识不凡,经常和乡里长辈探讨时事。
当时天下纷乱,正是有志者立功立名的好时机,郭嘉的老乡们也纷纷离开家乡,去选择可以大展身手的舞台。
众人趋之若鹜,我自岿然不动。
老乡们早已是风风火火地各奔前程,只有郭嘉开启了“勿扰模式”,依旧选择在家乡隐居。
身怀奇才,却想避世而居,这在乱世中恐怕很难。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人才就是财富,就是力量,即便你想独善其身,那些大老板们也不会允许的。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郭嘉就被老乡推荐给了袁绍。
袁老板在当时可谓是如日中天,“四世三公,名动天下”几乎成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天下英雄一提起袁绍,无不心向往之。
虽然袁绍对远道而来的郭嘉,给予了很高的礼遇,但时间一久,郭嘉就看出袁绍的“礼遇有加”,不过是“徒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既然袁绍不是一个有前途的老板,那他也就没有待下去的必要了。
在临行前,郭嘉对袁绍的谋士、自己的老乡辛评、郭图说:
“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面试,因为面试的结果不是老板刷掉了应聘者,而是应聘者pass掉了老板。
于是郭嘉再次回归山林,继续自己的隐居生活。
直到建安元年一封信的到来,再次燃起了他外出找工作的信念。
信中只有一句话:此处工资优厚,老板很牛,速来!
信的署名是——荀文若。
当时,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刚刚去世,伤心之余,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再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
于是,荀彧便想到了自己的小老乡郭嘉。
当郭嘉站在曹操面前时,不由得双眼一亮,这时他心中隐隐感觉到:
眼前这个人,也许就是自己找寻已久的“最佳老板”。
在一番热烈的交谈后,郭嘉离开了曹操的营帐,在走出大帐的那一刻,他激动地说出了四个字:“真吾主也!”
而就在他说出这四个字的同时,帐中的曹操同样发出了一句感叹:“使我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就这样,君臣二人一拍即合,一场勘定乱世的大戏由此拉开帷幕。
富贵险中求
来到了曹操身边的郭嘉,很快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战略意识。
他对时局的把控,对敌人的了解,以及对人心的揣摩,成了曹操诸多战役胜利的关键。
正是他那天马行空、敢想敢拼的奇谋妙策,为曹操杀出了一条争霸之路。
当时曹操讨伐张绣失败,正憋了一肚子闷气,而恰在此时,袁绍给曹操写了封信,嘲讽他损兵折将的“光辉事迹”。
对于嚣张跋扈的袁绍,曹操心里早就不爽了,只是没有与其较量的实力与勇气罢了。
就在这时,郭嘉的进言,为曹操打足了气!
由于郭嘉曾与袁绍有过一段接触,加之本人一向看人奇准,所以他提出了一个“十胜十败”的论断。
从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个人修养、心胸气量、文韬武略等十种因素分析了曹操能够取胜的原因。
曹操听了郭嘉的论断后,心里十分高兴,表面上却谦虚说道:“哎呀,奉孝过誉了,我哪里承担得起呢?”
“十败十胜论”一经传出,立刻带动了整个曹军的士气,这让曹操在接下来的官渡之战中信心大增。
为了避免在与袁绍决战时出现腹背受敌的情况,郭嘉又为曹操提出了“一揽子”作战计划:
对付袁绍前,先把后面的吕布和刘备收拾了,这样可以永绝后患,安心与袁绍决战。
可吕布好歹是一代勇将,更有陈宫辅佐,哪里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呢?
面对固守下邳的吕布,曹操进攻了大半年,仍是没有任何进展。
就在曹操准备放弃时,郭嘉却看到了常人无法看到的胜机。
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拼命急攻,并解释说:
昔项羽七十馀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也。
今吕布每战辄败,气衰力尽,内外失守。
布之威力不及项羽,而困败过之,若乘胜攻之,此成禽也。
曹操依计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灌下邳,最终攻克坚城,擒杀吕布。
灭掉吕布后,刘备成了曹操后方唯一的“毒刺”。
此时袁绍大军已经集结的差不多了,随时都可能向曹操的地盘进发。
曹操想要攻打刘备,又害怕袁绍趁机进兵,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便问郭嘉如何决断。
只见郭嘉胸有成竹地说:“袁绍性迟多疑,来必不速。刘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
于是,曹操率军亲征,大破刘备,虏其妻子,擒了关羽。
而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毫无动作。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正相持于官渡。
这时,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到了曹营:
江东孙策,准备发兵偷袭曹操的大本营许都。
曹操得到消息后大吃一惊。孙策的本事他是知道的,对方真要是准备偷袭许昌,那曹操必定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就在这人人自危的紧要关头,郭嘉却不慌不忙地对曹操说:
“孙策那小子在江东杀了不少豪杰,难免不会遭人报复。而且他为人轻率大意,要对付他,恐怕一个刺客就绰绰有余了,主公何需担心?”
果不其然,孙策刚集结好队伍,尚未渡江,就被仇敌门下的刺客给暗杀了。
这或许是巧合,但不得不说,郭嘉是一个极具冒险精神的人,这一点与曹操不谋而合。
试想:如果孙策没有被刺客所杀呢?如果孙策真的带兵袭击许都呢?那恐怕将会是另外一番局面吧。
爱拼才会赢
官渡战后,曹操欲趁势扫灭袁绍残余势力,一鼓作气将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消灭掉。
正在曹军势如劈竹,连战连捷时,郭嘉却语出惊人:“建议主公立即退兵。”
这让一向足智多谋的曹操也吃了一惊。
他解释说:“急之则相持,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曹操听后大喜,立即收兵向南,假装进攻刘表。
袁氏兄弟见外敌已退,便开始一心一意争夺继承人之位,最后同室操戈、兄弟阋墙。
袁氏兄弟发生内斗,曹军则乘虚而入,将其各个击破,最后袁谭战死,袁尚逃往乌桓。
而这一切正如郭嘉所料。
北遁的袁尚成了曹操心中的隐忧,他想北上发兵以绝后患,但又很担心身在荆州的刘表趁虚而入。
这个时候,“郭大胆”再次挺身而出,帮曹操下定决心。
在郭嘉看来,刘表不过是个“坐谈客”,怎么可能有胆量来捣乱呢?
何为“坐谈客”?
说白了就是只会坐着吹牛,而缺少实际行动的人。
这样的一个人,又有何惧?
郭嘉再次给了曹操勇气,助其下定决心,远征乌桓。
北上行军,路途遥远,郭嘉担心行军速度过慢,被敌方察觉会有所准备。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计策:扔掉所有辎重,每人带点干粮,轻兵速进,攻其不备。
稍微有一点兵法常识的人,都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名言。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粮草辎重就是生命线,而现在,郭嘉就是要通过自断生命线,来取得战争的胜利。
疯狂,简直疯狂,但曹操却采纳了这个疯狂的想法。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幕:轻装简行的曹军,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单于庭前,乌桓兵猝不及防,溃不成军。
“远征乌桓”一役不仅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出奇制胜的经典战例,也为曹操彻底扫平北方奠定了基础。
不过,仗虽然打赢了,但曹操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在返程途中,郭嘉因长时间的日夜辛劳,再加上鞍马劳顿,突发疾病而亡。
曹操得知消息后,悲痛不已,连连叹道:“奉孝死,乃天丧我也!”
郭嘉于曹操,犹如法正之于刘备,他们不仅是君臣,更是知己。
郭嘉一向放浪形骸,不治行检,曹操又何尝不是呢?
郭嘉一向敢于冒险,勇于拼搏,曹操又何尝不是呢?
也正是如此,曹操才格外看重郭嘉,直言“唯奉孝能知孤意”,甚至还准备在“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郭嘉的整个人生不过短短三十八年,却将其中十一个大好春秋奉献给了曹操,帮助他完成了许多人用尽一生也无法完成的事业。
他就如一颗流星般划过夜空,虽然短暂,但却璀璨,让自己在那个谋士如云的时代,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正因如此,后人在“谁是三国第一谋士”的争论中,一直拿他与诸葛亮做比较。
诸葛谨慎,郭嘉大胆;诸葛用兵稳如山,郭嘉用兵险如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我们都不应该忘记:
郭嘉曾燃尽自己的一生,为曹操平定北方做出巨大贡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郭嘉与诸葛殊途同归。
作者 | 不雨亦潇潇,说书的侠客,仗剑的书生。
主播 | 北辰,金牌主播,心理专家,公众号:北辰在找你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