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理】相对于现代搏击,传统武术有哪些特点?

有人总是问我传统武术到底是不是骗人的,我一般都会反问,你眼中的传统武术是什么样子的?你所了解的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有哪些区别?一般大家都会一头雾水。今天就借这个机会,聊聊相对于现代搏击,传统武术有哪些特点。

我主要从习练和实战两个角度,谈一下自己的总结。

第一个方面是传统武术相对于现代搏击的习练特点。

一元论认知

一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无论是武术、中医、京剧、书法,还是篆刻、陶瓷无一不强调一元论,天人合一,形神合一。所以说离开一元论的传统武术绝对不是传统的功夫。

孙禄堂总说的“一气”,以及所谓的无极生太极,都是一元论的多种描述方式。我师父说如果你能够理解那个“一”,就算他没白教。多少人穷其一生都没悟到武术这个“一”,所以始终在武术的门外徘徊。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认为那是极高的境界。在武道修习中,也是有法可循的。单纯就人体而言,人之一身分为头部、身躯、腿足,为天、地、人三盘。上盘吸收天然空气,下盘择取地理灵气,中盘保存人初元气,是天地人一气贯通的。人生天地之间,一呼一吸,无时不与天地连;一动一静,无时不与天地合。

这个“一”的概念很广,小到揉面做饭用“一”劲,行立坐卧用“一”整体性,五脏六腑与形体、情绪合一,做人做事保持一致性,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一”。就像“昨天、今天、明天”小品台词一样,“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现代搏击整体观相对弱,存在强化局部的训练理念,比如左手拳和右手拳都是分开练习,先训练惯用手,再训练非惯用手;而且进攻和防守的训练也是分开的,进攻和防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动作,甚至是不同的节奏。训练理念有点像西医的“头痛治头、脚疼医脚”,拳弱就加强练拳,腿弱就加强腿,腰腹力量不足就练核心力量。

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是一元论大前提下的小结论。阴阳又化作二进制的倍数平衡,比如六十四卦,也是细化的平衡。无论八卦掌的“六十四手”还是八极拳的“两仪桩”都是阴阳平衡的表现。这个平衡要超出巴西柔术的攻守平衡,要求内脏平衡、呼吸平衡、时间平衡等;内脏平衡指水火相济,心与肾要保持平衡,否则就心肾不交,产生疾病;呼吸平衡相对好理解,有呼就有吸,吐出多少自然会吸收多少,“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时间平衡的一个例子就是,春夏不生不长,秋冬自然不获不藏。阴阳是一个大的平衡,细化到人体上而言就是哪一处用劲都要均衡。李小龙曾讲过在截拳道之中,无论是防守,还是攻击,都离不开阴阳变化。

不求结果

菩萨问因,凡人问果。现代搏击的训练目的性太强,直接练击打力和杀伤力。习练传统武术,是享受过程,而不是为了最终的结果,无论是养生还是技击,只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所谓科学训练的目标。几乎所有老师都说不要去找劲,不要去用劲,劲就自然来了。《灵枢》记载“爪苦手毒……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讲的就是功夫。我不提倡拿小动物练功夫,只是这句话说明,功夫功夫,一定要有时间才有功夫。我师父说他用石头往木头模子里丢,先丢最大的孔,逐步丢到最小的孔,之后再加力度,后来家里出现老鼠,用钥匙一丢,老鼠中了钥匙就死了,这就是功夫。如果最开始就想练打死老鼠,那么必然中途放弃。功夫就是个不问结果的修道过程。

第二个方面是传统武术相对于现代搏击的实战特点。

出手就不回

传统武术,特别是形意拳,出手就不回了,后续是连绵不断的攻击,前手出去,如果落空,前手会化作后手,后手会变成前手。比较典型的招是“一马三箭”(进退崩拳)。单纯的一个前手也是起落钻翻向前打,不会是点到为止那么简单。这个力道就像拆楼用的大型气锤机器,只要贴上就会一锤接一锤地凿下去。就像师父和我说他1秒钟能出5-7拳,我表示怀疑,后来才知道前手在1秒钟的变化,又何止5-7拳啊。实战的出手就不回,和习练的阴阳平衡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有了阴阳平衡的习练,才有出手就不回。

打顾相结合

传统武术没有招式变化的先攻后守,只有打顾结合。形意拳是后浪推前浪,这一点和八极拳遵循同一原理,口号也特别彪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对于这一点,部分现代搏击选手不具备。

记得有一回,邹市明接受采访时说,他的教练以前练传统武术,教他后撤的时候也不放弃进攻,防守与进攻总是同时进行,就是这个道理。

在拳馆训练时,泰拳总是把防守和进攻割裂开来,攻击的时候没有兼顾防守。而在形意拳中,主要靠后浪推前浪,基本上是靠对方打来的力量,来攻击对手。所有的动作都阴阳平衡,攻守兼备,而且防守与进攻的力度基本相同。有人可能会问,怎么可能防守与进攻的力量相同呢?比如你防守对方的摆拳,是横向来的力,但你打出的是直拳,是纵向的力。两个力线的方向都不同,怎么可能相互平衡呢?那就是习练形意拳的目的,标准动作就是炮拳,在破横劲的同时,打出纵劲。横劲与纵劲的灵活转化,要求以腰和丹田为核心,形成一个球体结构,灵活变换力线,充分利用各方向的力。力量方向的调整依靠肘、肩、腰、胯打出去,再加上后脚跟的拧动,加大打击效果。

传统武术只要出手就要阴阳平衡,打顾相结合,否则出手就有漏洞,想怎样打别人,就会怎样被打,就像《孙子兵法》说的“故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手不离心,肘不离肋

在家观察猫打架时,发现小猫打架的招数和老虎、狮子等猫科动物一样,前爪的活动轨迹总离不开肋的两侧,而且肘不外翻,因为坠肘的原因,腰间的力量能传导到掌根,所以虎扑威力惊人。现代搏击也强调使用腰,但对于身体的三节,没有进一步的明确,尤其是摆拳时要求平肘。而传统武术沉肩坠肘,使得力能够顺畅地从三节传导。

丹田劲

站桩久了,气息鼓胀,手里像抓着个小漩涡,人也变得精神、自信。我深有感触,有一次在师父家里,他说我最近坚持练习的比较好,我坐在凳子上打崩拳,能把凳子崩断。师父说这是最初的感受,如果使用丹田还会有别的感受。这种感受就像瓶子里有少量的水,哪里需要就能把水晃到哪里。拳友说过他父亲做足疗的事,他父亲有扎实的通背拳功底,有一次爷俩去做足疗,足疗师傅怎么也按不住他父亲脚的穴位,劲儿按不进去,他父亲说足疗师傅手法不够放松,一用劲他身体就防御,一股气顶过去,怎么也按不动,这就是练武人调丹田的感觉。现代搏击的发力是肌肉先收缩,再放松,再紧张;而传统主要是发劲,整个过程肌肉并不是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甚至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放松状态,主要依靠筋、气击打。前辈说打人就像拍皮球,就这么简单。而现代搏击不讲丹田,强调核心力量,也没有以气催力之说。(部分内容选自《痴博士习武39讲》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