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罕见病患者,因为走路不稳,摇摇摆摆,自称“企鹅”。
有这样一群罕见病患者,因为走路不稳,摇摇摆摆,自称“企鹅”。顾卫红博士是中日友好医院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负责人,她行医20余年,诊治了来自2000多个“企鹅家族”的患者,也见证了疾病给这些病友和家庭带来的痛苦,以及他们与疾病的不懈抗争。比如,下面的这个故事。
一个幸福的家庭该是什么模样?父亲勤劳,母亲贤惠,孩子聪颖可爱——这是我13岁前的记忆,或许也是千千万万幸福家庭的缩影。谁知,2003年的一次意外,打破了原本属于我们平淡而温馨的生活。我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是母亲33岁生日前夕。那天风很大,刮落了五楼的窗玻璃,恰好砸中行经楼下的母亲。当时,鲜血流了一地……当母亲的意识重新恢复的时候,耳朵已被缠上厚厚的纱布。大夫说,真是万幸,还差一毫米就会伤到动脉。随后,母亲卧床静养了几个月,才渐渐康复。但自此之后,母亲的平衡能力好像变差了——走路跌跌撞撞;与父亲外出散步时,总是控制不了地撞到他。于是,父亲陪着母亲去附近的社区医院就医。大夫认为,母亲可能还未完全康复,建议继续休养,开了一些补充营养的维生素和安神的中成药。可母亲服药后情况没有好转,平衡能力日渐衰退,总把自己摔伤。我们又去了附近几家综合性医院。大夫都说,是外伤导致的神经受损,可能影响到了耳蜗内部负责平衡功能的部位。母亲被收入院,接受针对神经损伤的治疗。然而,奇怪的症状没有丝毫缓解,平衡能力逐步丧失,母亲还时常感到十分头晕。2003年底,我们辗转来到北京的一家知名三甲医院。一位神经内科的老专家为母亲做了一系列量表检查,接着又详细询问起家族史来。母亲回忆起,我的姥爷也曾有过类似的症状,但老人家当时住在农村,过世也早,并不清楚是得了什么病。完成所有的检查后,老专家说了一句令我们至今难以忘怀的话:“这是小脑萎缩引起了共济失调,是遗传病,治不好,不用看了。”父亲当时就很困惑——现代医学这么发达,怎么会有看不好的病?于是他自学上网,在互联网上搜索关于小脑萎缩症的各种信息,无意间找到了顾卫红大夫的信息。2004年,我们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第一次见到顾大夫。经过基因检测,顾大夫诊断母亲的病确实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这是一类会逐渐丧失运动能力的神经系统遗传病,共有几十种亚型,母亲所患的正是最常见的SCA3型。历时一年多的辗转求医,母亲的怪病终于得到了确诊,但我们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还没有治愈的方法,只能依靠药物改善一些症状,例如头晕、头痛、失眠、肌张力过高等。患者需要长期坚持康复训练来延缓病情的进展。确诊后,我们召开家庭会议,达成了共识:母亲从此不再外出工作,安心在家进行康复训练。为了保护日间行动不便的母亲,我们对家里进行了安全改造,装上无障碍设施。在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起初母亲的病情进展比较缓慢——尽管不平稳,但可以自己行走,还可以练习站桩、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保健功法,可是病情还是在不断发展。2014年,母亲需要扶着助行器才能行走;2017年,肌肉进一步萎缩,腿部再也无法支撑身体,不得不使用轮椅;最近一两年,母亲已完全卧床,需要专人照料。我眼睁睁地看着病痛日益侵蚀着母亲的身体,从健康一步一步陷入瘫痪,我倍感煎熬却无能为力。更让我痛苦的是,SCA像一个诅咒笼罩着我们整个家族——舅舅也出现了相同的症状,而我也被证实携带着SCA的致病基因,这意味着终有一天我会重复母亲的命运。但不知道身体里的这枚不定时炸弹将何时引爆,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之中。幸有顾大夫是国内共济失调方面的专家,十余年如一日地奋斗在SCA诊疗的第一线,也真切关心着患者们的生活。自从确诊以来,顾大夫一直追踪母亲的病情发展,并指导治疗。我们从最初的医患关系逐渐成为亦师亦友的好朋友。经过与顾大夫的交流和长时间的自我疏导,我渐渐走出了阴霾,开始积极面对人生。上大学的时候,我放弃了原本喜欢的计算机专业,转而学习中医,希望能让家人、今后的自己以及更多的病友少些痛苦。其实,全国还有数以万计的家庭也在遭受着SCA带来的痛苦。患者发病时大多在20-40岁之间,正是建设家庭打拼事业的黄金时期。有时,一家几代人都被病魔缠身。许多病友生活在农村,没有良好的医疗条件,被长期误诊。近年来,中国社会各方开始关注罕见病。随着医学与基因科技的发展,治疗遗传病的药物从无到有,越来越多的生死绝症正在变成有药可医;通过产前诊断和辅助生殖技术,患者也可以生育健康的下一代。2018年5月,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被纳入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相信在不远的未来,科技之光终会照耀到SCA病友群体。希望患有遗传疾病的朋友们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疾病给了我们痛苦,唯有报之以歌。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在黑暗中摸索光明,我想这正是我们要做的事情。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一组由基因变异引起的以脊髓和小脑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 常染色体显性小脑性共济失调Autosomal dominant cerebellar ataxia[1-3]
- 常染色体显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Autosomal dominant spinocerebellar ataxia[1-3]
患病率由于SCA是一组疾病,且在世界各地的患病率存在群体/地域差异,因此难以估算准确的全球患病率。根据目前有限的流行病学研究,患病率可能介于1-5/10万之间[1]。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从幼儿期至中年期,多在青年期隐匿起病,症状缓慢进行性加重。动态突变型SCA家系常表现出遗传早现,即发病年龄逐代提前[5]。
SCA是一组遗传异质性很高的疾病。截止2020年2月,已发现43个导致SCA的致病基因区间,其中38个致病基因被克隆。根据不同的致病基因,SCA可分为43个亚型[7-9]。近年来国内多家三甲医院通过基因学分析,均确认SCA3为SCA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遗传性共济失调的40%-60%,其次是SCA2、SCA1、SCA7、SCA6和SCA12等[10]。①由于致病基因编码区内的(CAG)n三核苷酸重复的异常扩展而致病。三核苷酸CAG编码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因此这类SCA也被称为多聚谷氨酰胺疾病;②由于致病基因非翻译区内的(CAG)n三核苷酸重复的异常扩展而致病;③由于致病基因非编码区内的其他多核苷酸重复的异常扩展而致病。
SC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对于特定SCA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可能引起神经元退化的病理生理学机制:1.多聚谷氨酰胺链的异常扩展:SCA1,2,3,6,7,17,DRPLA④在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引起基因转录失调、DNA损伤,破坏核完整性;⑤在细胞质中,引起能量失衡,最终造成整个神经元细胞的损伤甚至死亡。
2.非编码区的重复序列异常扩展:SCA8,12,10,31,36,37⑥在细胞核内,与关键的RNA结合蛋白螯合,干扰正常剪接,产生RNA毒性;⑦在细胞质中,引发重复序列相关的非ATG介导的翻译,生成易于聚集的多肽,产生蛋白毒性。
3.离子通道基因变异:SCA6,13,19/22,15/16,29,41,42,44⑧导致通道功能障碍,引起小脑回路紊乱,造成共济失调。
原则目前尚无能够完全阻止病情进展的方案或有效的病因治疗,临床上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主要目标是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②帕金森病样表现和肌张力障碍左旋多巴、盐酸苯海索(安坦)、金刚烷胺、氯硝西泮有助于症状改善。④情感障碍须予重视,并及时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
①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推迟和减轻致残的程度和时间。③作业治疗帮助患者使用辅助书写、进食、自我照料与行动的一系列用具。
建议生育过患者的家庭的成员,在婚前或孕前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遗传咨询,筛查是否携带与患者相同的致病基因。根据SCA常染色体显性的遗传方式,结合基因检测的结果,可计算后代的遗传风险。如已怀孕,可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诊断结果可作为是否继续妊娠的重要参考;也可应用试管婴儿体外基因诊断技术选择正常的胚胎后再植入母体子宫继续妊娠。①若父母有一方患病,则每次生育,孩子有50%的可能性患病。②若父母双方均患病,则每次生育,孩子有75%的可能性患病。③在动态突变型SCA家族中,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大多呈逐代增多趋势,导致遗传早现,即发病年龄逐代提前,症状逐代加重。
北京企鹅之家小脑萎缩症病患关爱中心(原中国共济失调病友协会)于2010年9月28日由SCA患者和家属共同发起成立,并于2018年8月28日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致力于
- 帮助SCA群体在医疗、生活、教育、就业等方面获得平等权益;
SCA Global是一个灵活开放的研究平台,旨在
官网ataxia-global-initiatives.net/sca-globalNational Ataxia Foundation于1957年由共济失调患者发起成立,旨在
Euro-ataxia是一个国际性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在欧洲范围内
- 对与共济失调患者福利相关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调查,并促进和改善信息交换。
Ataxia UK是英国领先的全国性慈善机构,致力于为任何类型的共济失调患者提供服务,包括:
临床遗传医师,研究员
中国国家罕见病注册系统(NRDRS)总协调人
中文人类表型标准用语联盟(CHPO)总协调人
中日友好医院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负责人
我从1997年开始,和王国相教授一起做SCA家系调查,至今已过去20多年,在临床工作中接诊了大量SCA患者。我曾经深入走进病友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有很多感触。SCA群体比较大,包括30种以上的疾病,大多为中青年期起病。患者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工作背景,正值人生上升期,发病对于患者和家庭的影响很大,绝大多数患者都会经历逐步接受现实的过程,十分艰难,非常需要心理支持和病友社群的互助,也很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SCA病友群的组织和引导非常重要,减少盲目就医,避免上当受骗。提倡科学理性的抗病方法和理念,与疾病共存,积极康复,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和呼吸功能训练,同时要避免受伤。SCA的确诊需要做基因检测,一半以上的SCA家系为动态突变疾病,在做基因检测时首先需要检测动态突变类型。关于SCA家系患者后代基因检测的问题,需注意以下三点:(1)为了避免引起“知情负担”,不建议未成年、未发病后代检测SCA致病基因。(2)基因检测报告是非常重要的文件,检测机构(医院或者检测公司)须出具正式纸质报告,对于整个家系的病因诊断和遗传咨询都是至关重要的。(3)SCA家系患者的后代达到婚育年龄时,在本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在孕前检测是否携带家族的致病突变,如果携带致病突变建议做生殖干预,如果选择做产前诊断,尽量在孕前联系好具有相应资质和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产前诊断需要按照严格的流程操作,如果意外怀孕,一定要尽早到具有产前诊断资质的医院就诊(不要晚于10周)。
1.Bird.“Hereditary Ataxia Overview.”GeneReviews®[Internet].,U.S.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25 July 2019,www.ncbi.nlm.nih.gov/books/NBK1138.2.Disease Ontology,Institute for Genom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ryland,www.disease-ontology.org.3.Orphanet,INSERM,www.orpha.net.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关于公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6月8日,www.nhc.gov.cn/yzygj/s7659/201806/393a9a37f39c4b458d6e830f40a4bb99.shtml.5.陈静主编.罕见疾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297-301.6.“What Is Ataxia?”National Ataxia Foundation,ataxia.org/what-is-ataxia.7.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www.omim.org.8.“HEREDITARY ATAXIAS:DOMINANT.”NEUROMUSCULAR DISEASE CENTER,Washington University,neuromuscular.wustl.edu/ataxia/domatax.html.9.Klockgethe et al.Spinocerebellar ataxia.Nat Rev Dis Primers 5,24(2019),doi.org/10.1038/s41572-019-0074-3.10.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833-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