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简亭记》《小楷诗文》

殷君简亭记释文:殷君简亭记。太学殷君良器,以简名亭,谒予记。君之言曰:某幼习进士业,窃志远大,成童入邑庠,大夫刘公与邑师吴先生辄深器之。已而应格游国学,今阁老石公为司成,更缪与之。每试辄列优等,久弗利场屋,比谒选,铨曹当道,且之。盖亦期以大进。然某自意,岂终为造物者抑?时与志违,遂浩然南归,治田数亩,构小亭,优游其间。若将终身焉。然赋兴疏略坦率,自幼以至壮强,所存发唯一诚。治家接物,悃而不饰,质真而无伪。事来乃应言,往即忘不解适莫梭,计无一毫滞于中,故于人亦无闲然。至非礼冈法,虽小不敢为,理直气锐,故势焰又有所不避焉。大帅惟持其大而略其小,守其本而不屑乎其末。窃以为类德之简者。此简之所以自寓而亭之,所由名也。噫!君其善自治,且善自名哉。简德之懿也,古之人贵之,后世异焉。简者事至而应物来而名当,而作讫而息,不加之烦扰云尔。《易》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岂细善邪?后之简者,一切以聊且苟略不尽理,以为事不当务者力焉,而当务者反之,是戾而已矣。何简之谓乎?君,端人也,平生不闲妄一语,其所自道居然,确论也。予固知君嘉哉。其为言非讷而弗出,出之不支不,当理达事而止也笃哉。其为行,非伏藏而弗动,动之不矫不蔓,当理达事而止也贞哉。其为学与仕,不亟不徐,时藏而修时,行而用令,内足以行志。外足以泽物。不欲速躁进而安小成也,然且冲融熙夷,静以自怡,而无伤其高夫,如是岂非简之本情?古人所事而今之鲜能者,与我陟君亭,为君镵铭其左曰:敬敬者,简之本,雍之言,孔之训也。其右曰:文文者,简之贲,孔之述,思之闻也。而殷君日游乎其间,使简之道立而敬,宰之文行之,烝烝然君子哉。嘉靖五年,岁在丙戌秋八月既望后六日,前判应天府吴郡祝允明晞哲甫记,时年六十有七,沉疴初间,起而试笔书之。

小楷诗文作品选

转载图文,仅供参考

(0)

相关推荐

  • 这个笨小孩成功逆袭,成为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的“四绝全才”

    他2岁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6岁仍站立不稳,9岁尚口齿不清. 家里的下人们都纷纷议论:老爷和夫人聪明绝顶,怎么小公子看上去不是笨就是傻啊. 这孩子叫文徵明,原名文璧,字征明.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 ...

  • 明代文徵明《草堂十志》《落花诗册》

    文徵明<草堂十志> 翻开小楷书法史,明代书法家文徵明这一页,是值得驻足细品的.总思量,是怎样的生活状态.怎样的精神追求.怎样的生命常态,得以激发如此强大的书写激情.创作热情.徜徉于其众多传 ...

  • 祝允明《殷君简亭记》

    明,祝允明,行书<殷君简亭记>册,纸本,尺寸23厘米x10.5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 [1]殷君简亭记.太学殷君良器,以简名亭,谒予记.君之言曰:某幼习进士业,窃志远大,成童入邑庠,大夫刘 ...

  • 祝允明《殷君简亭记》行楷附释文

    祝允明行楷书<殷君简亭记>册,纸本,23x10.5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简亭记>册是一件流传有绪的祝氏佳作. 从艺术方面,此书作者自言乃"沉疴初间,起而试笔书之&q ...

  • 祝允明67岁行楷书《简亭记》

    祝允明行楷书<殷君简亭记>册,纸本,23x10.5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 <简亭记>册是一件流传有绪的祝氏佳作.从艺术方面,此书作者自言乃"沉疴初间,起而试笔书之&q ...

  • 祝允明 楷书简亭记

    祝允明 楷书简亭记

  • 祝枝山《简亭记》楷书册,后学之津梁,当珍之

    2019-08-25 19:42:20·书法爱好者之家 祝枝山<简亭记>册,是一件流传有绪的祝氏佳作,该书乃祝氏应好友殷良器之约所写之应景文章.它和祝枝山的另一行书册<感知己赋> ...

  • 6325杜甫五律《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读记

    杜甫五律<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三首)>读记 (小河西)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三首)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

  • 祝允明小楷书《山静日长记》

    唐子西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 ...

  • 《喜雨亭记》原文及译文

    <喜雨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法灵活,笔调活泼,在风趣的对话中 ...

  • 饮归亭记 曾 巩

    金溪尉汪君名遘,为尉之三月,斥其四垣为射亭.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日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可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乃记之曰: 射之用事已远,其先之以礼乐以辨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