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的童年记忆之八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八
我们队里原来有一口烧砖的土窑,至于哪一年建成又毁于何年何月?我都已记不清了,但是当年建窑烧砖的场景还在,它像一幅画又像是一桢珍贵的老照片,时不时在眼前浮现,这个场景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长河里,也清晰印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那个时候在农村十里八乡很难见到一个稍具规模的砖瓦场,但每个村里都会有几座土窑。土窑建成之前要先准备好土坯砖,这个土坯砖的工序不是很复杂,人们习惯称为板砖。
我们队里的禾场面积很大,是板砖晒砖的好地方,旁边有条小河,坡边的土质有粘性适合板砖。大人们先挖一个小土坑,然后将坡边的土用铁锹铲进土坑,挑几担水倒进土中后牵一头牛在里面踩,泥土踩到一定的时候就更加具有粘性,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板砖了。
板砖的木模子是找村里木匠专门定制的,这种木模子有四块砖、三块砖不等,但一般都用四块砖的模子。土坑旁边放一个稍高一些的长木凳子,准备一小堆干细沙,凳子上除了放板砖的木模子外,还放一个自制赶泥巴的铁丝弓子。
先将泡过水的木模子用细沙过一下倒掉,然后将泥巴用手捧进木模子塞满,再用弓子从木模子上面的泥中轻轻划过,然后揭掉上面这层多余的泥土,端着木模子走到禾场上弯腰慢慢放下,木模子前面着地手扶住后面朝前一翻,抽出木模子后四块长方形的土坯砖就稳稳落在禾场上。回头再用木模子装满细沙轻轻过一下倒掉,准备第二轮板砖,也就是重复上一次的操作,这样一天下来一个壮劳力可以板二千多块砖。
建窑那天万里无云风和日丽,不知道生产队长从哪里请来一个打窑的万师傅,还专门安排队里会烧菜的几个婶婶做满一桌可口的饭菜,也请来村里德高望重的张书记作陪。听大人们讲:对请来的这位万师傅千万不能得罪,一定要恭恭敬敬侍候好,否则他稍微使点心眼,日后烧砖的时候要么烟囱不通畅,要么一窑砖比其他的窑要多烧许多稻草多挑许多担水,而且烧出来的砖也没别人的结实,总之是吃不完的亏。烧砖一般安排在冬季,这时小河里水位较低,所以挑一担水到窑顶上去不是那么容易的。
师傅使坏这个话是有人私下说的,也不敢明目张胆说,依据从哪里来也无从考证,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好吃好喝招待师傅。
要知道土窑像一座小山,家乡是平原没有山,登上土窑也就是等于登上小山顶,可以俯瞰脚下的村庄、树林、河流,再往远处望一下甚至可以看到小学。
我经常偷偷爬到窑顶上去登高望远,但更多的时候是上去烤红薯。窑顶的土砖上面铺一层薄土,靠近烟窗处常常有红红的火苗往外窜,将红薯埋在有火苗的地方,不一会儿红薯就熟了,那个好闻的香味、特别好吃的味道至今还令人垂涎。
万师傅性格耿直快人快语,虽然在酒桌上多喝了几杯,但做起事来一点也不含糊,刚放下酒杯就赶紧招呼人开工。他先叫人挖一个大圆坑,另外在圆坑东南方向留下灶堂口,随后命人沿土坑边缘砌砖,每隔两米左右留一个烟囱,大概留有七八处烟囱孔。
灶堂出口也一同砌砖,分别留下烧稻草的进口和掏灰的出口,两边还专门留有察看火势的窗口,另外在进口两端红砖上放几根钢筋圆条,稻草燃烧过后的灰烬会从钢筋圆条缝隙掉下来。
土坑里的红砖越砌越高,每砌高一米红砖外围就有人赶紧填土,砖和土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结实完整大圆坑。圆坑周围的土越堆越高而且越堆越厚,眨眼功夫一座小山似的土窑就耸立在人们视线中,随后一片喝彩一片欢呼一片喜庆的氛围笼罩整个天空。
我也随着小伙伴们一起爬上窑顶,欢呼雀跃手舞足蹈。站在窑顶往洞里看不由倒吸一口冷气,黑漆漆阴森森很是恐怖,巨大窑口像是要吃人似的,我们不敢久留赶紧溜下土窑。
大人们将夏天就准备好的土坯砖运进土窑,一层层整齐地码好,直到码上窑顶,最后在顶上面铺一层薄土,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点火。熊熊大火在炉膛里燃烧,不一会所有烟囱里都冒出浓浓烟雾。烟雾交织在一起升上云端,飘过河流飘过村庄随后飘向遥远的天际。
谢作明
2021.5.22.草于武昌中南路
作者简介:谢作明,男,66年生,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微信名 ,麻雀。浑浑噩噩半辈子,经商狼性不足,入佛门又六根不净。从小喜欢文学,一直追求完美的人生,但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在人生的后半场,愿将所有的痛苦就地掩埋,将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荆州市作协会员。
社长 主编:风云  淡然于心
编辑:花倾城   雪儿  江南月
法律顾问:关中毅
平台主播:伟先森 笑春风 阳光
编委成员:
随遇而安 惟吾德馨 火凤凰
蓝天白云 冷暖风 海鹰
星落雨夏 寒冰 解语花红
清风明月 学韬 柳暗花明
麻雀   张军朝   诗和远方
古风悠悠 沣渭庶人 野鹤闲云
古今詩詞天地编辑部
投稿公告
古今诗词天地欢迎您
作品题材
投稿古诗词,现代诗,小说散文,艺术品等。作品体裁不限,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投稿附带简介和照片。师友请关注公众号,随时看见自己和师友们的佳作。
温馨提醒
(0)

相关推荐

  • 乡土散文:回忆农村脱坯

    文:乔玉璞 脱坯(鲁西阳谷一带说pēi,普通话说pī),就是制作土坯."脱坯"的事儿,恐怕40岁以下的人没有记忆了. 以前,很多地方,盖屋垒墙用不起砖而以土坯代之,而我的老家阳谷县 ...

  • 『我醉乡土』第64期:程立正丨《烧窑》灵魂深处的记忆

    烧    窑 程 立 正 看过电影"地道战"的朋友,一定记得电影中英雄人物高传宝擒获日寇司令山田大佐的情景吧,那个故事场景拍摄的地方就是我华北一带过去常见的传统烧制青砖的"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温暖的土炕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温暖的土炕     天津 孙元发    北运河两岸的农村,家家离不开土炕. 故乡的房子一般都是三开间,中间的是堂屋也 ...

  • 【郁氏文化】​制土坯 (文/范俊来)

    郁氏文化 ZHI TU PI 制土坯 文/范俊来 土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砌墙的主要建筑材料,在我的家乡,管制作土坯的过程叫"脱阶(入声)".民间流行的土坯主要有三种,大土坯,砖土坯 ...

  • 【金小说】陈永安||狗日的炮楼

    作家          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且写作,你就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陈永安:男,山西万荣人,1963年生.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

  • 炊烟有望 (长篇连载)一卷 盖屋 2

    盖屋的大事由顾桂英操心,技术由肖明原把握着,肖明山只管搬砖搬土坯,或者听哥哥和妻子调遣,跑跑腿买买小东西.新盖的屋子,尽管有不少变化,土坯还是主要的建筑材料.肖明山从春末准备,进入雨季开始脱坯.他先用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三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三 老屋坐西向东周围绿树成荫,前面两户是二伯和三伯家,后面两户是我们家和大伯家.二伯家和我们家一前一后靠最北边,冬天呼呼的北风从我们家开始往南吹,因此我们家靠北边的墙头总是承受最强的风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四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四 凡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对茅草屋应该记忆犹新.我们家也不例外,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家里住的是茅草屋,好像村里大部分房屋都是茅草盖的. 茅草其实就是篙草,上面长有筷子长圆柱形果实的那种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五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五 老屋门前有一个较大的池塘,那是我们队所有农户的饮用水,也是周边旱田水田遇到干旱时灌溉的唯一水源. 清晨,池塘码头上传来妇女们漂洗衣物时棒槌有节奏的击打声,我常见到母亲在月光下用搓板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六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六   我有一个堂弟叫作雄,他跟我一样在家里排行老四.他从小喜欢跟我一起玩,我们一起放牛.割猪草,又一起下河游泳.摸鱼.抽藕梢子(武汉人称藕带).摘莲蓬.他目前一直在武汉生活,我们虽然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七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七 七月的阳光毒辣似火烧,田里稻谷都垂下骄傲的头,到处一片黄澄澄金灿灿.知了的叫声伴着池塘的蛙鸣此起彼伏,我和小伙伴们像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离开村庄沿乡间小道奔向故乡原野的尽头.  一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一(下) 作者: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一 (下) 作者:麻雀 端午节是一个令人惆怅的节日,每到这一天我们都会想起屈原,想起离骚.尽管屈原离我们很久远,但我们从小在课本上,在小学老师书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中,屈原和离骚就已经深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二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二 每年夏天从武昌江滩往彭刘杨路方向,经过武汉音乐学院时,就会看到一排高大挺抜而又粗壮的柳树,这些柳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生在闹市长在闹市的,而且是长在马路中间,俨然一条天然的隔离带,来去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九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九   童年坏事做最多的是偷西瓜偷红高粱.池塘对岸有一大片四队邱姓人家的旱田,里面种的全是西瓜.一个个圆溜溜的大西瓜在阳光下安静睡在稀疏的叶子下面,我们站在池塘西岸的田埂上看得清清楚楚 ...

  • 寒枝栖麻雀寒枝栖麻雀

    寒枝栖麻雀 ♣ 积雪草 天寒地冻,看见麻雀在光溜溜的树枝上叽叽喳喳,跳上跳下,忍不住心生恻隐.喜欢它们在寒风中顽强的生命力,喜欢它们的调皮活泼,可是多少也为它们的生存环境有些担心. 我喜欢叫麻雀&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