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身边的红人钱维城,他的画作之上经常有乾隆御笔题诗、题字

钱维城(1720—1772),初名辛来,字宗盟(一作宗磐),又字幼安,号幼庵、茶山,晚年又号稼轩,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乾隆十年(1745),年仅25岁的钱维城在殿试时高中一甲一名进士,随即授修撰,从此踏上仕途。

钱维城的绘画“上追前辈,以古为师”,具坚实的传统功底。清人胡敬《国朝院画录》记载,钱维城“自幼喜画,初从族祖母陈书学画,作写意折枝花果。后转学山水,经董邦达指授,遂变画法,以干笔勾勒,重视烘染,于是笔墨浑然一体。又能作界画,名盛于世。供奉内廷,为画苑领袖。”

钱维城的画作之上经常有乾隆御笔题诗、题字,“所进画册,大多呈蒙御题”。乾隆的御笔题书虽算不上精美,但因这种天子偏爱,也使得钱氏作品诗画相映、笔墨生辉,反映了当时在宫廷中君臣崇尚艺术,以书画往复酬答,“如若师友”的美好和谐关系。

钱维城的书法亦可称道,从传世作品看,钱氏书法远学宋代大书家苏轼,清丽苍润,秀骨天成。不过,受时风影响,其书法不免也有一些馆阁体书风之流弊。

作品欣赏

钱维城 清《溪山清远册页》

钱维城曾任官刑部侍郎,入直南书房,并且一直在朝廷为官,成为乾隆皇帝倚重的文臣,死后谥“文敏”。《清史稿》中有其小传。钱维城擅长山水画,他的绘画远学元代四家即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近学清初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而且还直接得到董邦达的指点。 钱维城投身科举时,很少有人知道他擅长书画,直到状元及第后,在随乾隆的一次狩猎中,乾隆射中一只老虎,于是钱维城受命创作“射虎图”,作品完成后乾隆连连称赞,并下令将此画刻在木兰围场的石头上,从此钱维城在画坛上名声大振。在钱维城的绘画中,带棱角的石形、双勾少皴的树干,以及中锋含蓄的细笔、淡墨勾皴的线条,都存有董邦达的笔意,但他更擅长缜密的用笔和青绿、赭石相间的设色,其中也显示出清初“四王”的流派风格,他的作品经常呈现出来的是一派宫廷富贵的气息。 在乾隆的收藏目录《石渠宝笈》中,收录的钱维城作品有160多幅,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钱维城作品的赏识程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