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华章36]与一株水稻对视(一)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2016-09-08 15:50

  周华诚

  一大早,沈希宏博士又到田里去了。这时候田里遍地清露,晨曦正把金色的光线斜抹在草叶尖上,四周一派宁静。

  南国。海南陵水县。沈博士三十亩的水稻田就在几棵高大的椰子树和两丛婆娑的香蕉树旁边。这里冬春季的气温平均要比杭州高十几摄氏度,适宜水稻生长。

  这里有最具影响力的农业科技试验区,仅陵水一县,就有全国一百五十多家科研机构驻扎,有着各自的繁育基地。他们把那儿叫做“南繁”。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有一批南繁人在那里埋首忙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甜瓜大王吴明珠、玉米大王李登海、棉花专家郭三堆……这些新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大腕级人物,大多是从南繁走出来,并在南繁基地培育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农作物新品种。南繁,堪称中国种业的“硅谷”。

  沈博士是成千上万中国南繁科学家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沈博士的家在杭州,但他每年在南繁的基地要待上两个月。二十年来,年年如此。

  春节,沈博士只在家里待了几天,初八就启程来海南了。沈博士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的育种专家。在他的试验田里,常年种着几千到一万个品种的水稻。每年从春到秋,他把它们种下,让它们生长,使它们杂交,观察它们,研究它们,从中挑出觉得有用的那一株,然后等到第二年春天在海南继续种下,让它们生长,使它们杂交,观察它们,研究它们……周而复始,秋冬春夏。有时要过二十年三十年,才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

  为了加快进度,水稻专家像候鸟一样往南飞。沈博士在杭州有试验田,在海南有试验田,在印度尼西亚也有试验田,因为热带地区冬天也可以种植水稻,一年当中,就可以多种几季。

  对于育种专家来说,这就像是一个游戏,一个与时间奔跑的游戏。其实想想,也很残酷——就好像你生了一个孩子,你盼着她快点长大,可是她越快长大,你就越快老去。

  在田里的时候,沈博士做的最多的事,就是与水稻对视。与一株一株的水稻对视。

  说“对视”,是有原因的。那不是单方面的注视,那是相互的过程。沈博士说,我在田里看水稻时,水稻也在看我。水稻会想,我要不要把秘密告诉这个人。

  这是沈博士的原话。一般人或许很难理解沈博士的感性,以及对于那片田的牵肠挂肚。早上去看,中午去看,傍晚去看。每天去看。他的田也种得很奇怪,每一种水稻种三行,每行种六棵。那片田里有着五千种材料。这个数字不是大略的形容,也没有一丝丝的修辞意义,事实上,他的这片田里至少有五千种,加上杭州基地,就有上万种材料。

  ——他把那些水稻叫做材料:成品出来前,所有的这些只是试验田里的材料。

  远远望去,田里的水稻们长得乱七八糟,古怪离奇,颇似武林大会怪侠云集的盛况。它们很任性,有的低矮,如埂上野草,有的荒唐,只结几粒谷子,有的疯狂,叶子像茅秆一样长。但,这是正常的,每一个“怪侠”在沈博士的眼里都可能是极好的宝贝。

  这从他注视它们的目光里可以看出来。

  有人开玩笑,说沈博士的田是一个后宫,那里有着三千佳丽。当然还可以换一个句子来形容,那就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他是怎么与水稻对视的——他走过去,站在那三行水稻中间,就那么专注地看着它们。有的时候十分钟,有的时候半小时。目不转睛。若有所思。时不时地,他还俯下身子,手抚稻叶,或摘下几粒稻花放到鼻边,猛虎细嗅蔷薇。

(0)

相关推荐

  • 聂朝霞:走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昨日,袁隆平老师以91岁高龄去世,举国哀悼,我们也沉浸在悲痛之中. 谨以我太太聂朝霞20年前发表在<新民周刊>的通讯,怀念这位国人敬仰的伟大科学家. 走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文.聂朝霞 ...

  • 袁隆平在三亚的最后时光

    袁隆平在三亚的最后时光 2021年05月24日 来源:南海网 91岁的袁隆平走了 很多人说 这位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从泥 ...

  • 送别袁老:如果天堂有模样,一定满是稻花香……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老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小时候随父母居住在北平.天 ...

  • 海水生稻谷

    撰文/摄影:张茂(海南日报摄影记者) 我国育种专家有一个共识,海南作为中国南繁育种基地,一年四季均可开展水稻试验研究.其中特别是三亚,具备特殊的气候优势,能让水稻科研时间缩短一半.因此,多年来全国各地 ...

  • 南方电网究竟有多强大?

    有的公司,营销大于实力,五分的实力可以吹嘘到十分: 而有的公司,十分低调,以至于普罗大众都没有意识到,原来它这么强大! 南方电网,就是这么一家低调的公司. 壹 南方电网 本是一块改革试验田 中国为什么 ...

  • “巨型稻”在浙江建德挂穗 圆袁隆平“禾下乘凉梦”

    2021年09月16日 10:19: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巨型稻". 钱鏊焕 摄 中新网杭州9月15日电(钱晨菲 潘奕含)15日,记者从浙江省建德市官方获悉,该市三都镇新和村试 ...

  • 不用再等“稻子熟了”

    不用再等"稻子熟了" --沉痛缅怀袁隆平先生 文/胡夏莲 袁老,您累了 这一次,您真的累了 五月的雨没能洗去您的疲惫 您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带着泥土的芬芳 带着在禾下乘凉的梦睡着 ...

  • 【湖南】李鎧均《生命发光的人》指导老师:林艳艳

    生命发光的人 城北学校1801班 李鎧均 在我们的生活重有许许多多生命发光的人,有伟大的军人,有勇敢的消防员,还有冲在生命的第一线的"白衣天使",和在宇宙中探索奥秘的宇航员,但是, ...

  • 忘不了你——痛悼“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月下听花语 文中赏雅音 巨星陨落!袁隆平院士逝世 1930-2021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 ...

  • 数据图解丨用数据 看一株水稻如何养活整个中国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21世纪谁将养活中国?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提出的疑问.当时的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新中国成立前的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未来,以全球的粮食生产也 ...

  • The Crop Journal | 徐建龙和周美学研究团队综述水稻耐盐性分子机制

    ▼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最重要的主粮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单子叶模式植物.盐胁迫是仅次于干旱的第二大非生物逆境,全世界盐渍土面积约10亿公顷.目前,粮食总产仅靠单产突破来保障难度越来越 ...

  • 交互图解丨用数据看一株水稻如何养活整个中国

    袁隆平说,他还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我们实验田里面的超级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第二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如果全世界都种上杂交稻,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可以多养活四到五亿人口 ...

  • 推荐签约作家:陈 钰 《立秋后,与一株株水稻对视》

    欢迎关注现代诗歌文化艺术 立秋后,与一株株水稻对视 文/陈  钰 立秋后的水稻,一天一个样 绿色的血液渐渐变得金黄 这些就要成熟的植物 盛满母性的风韵 走进田野 与一株株水稻对视 心灵在一片片金黄里 ...

  • 在这里体验一株水稻的文化传承

    作者:本报记者 禹爱华 本报通讯员 陆祝玲<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16日 12版) 隆平水稻博物馆内实景再造的插秧场景图.本报记者 禹爱华摄/光明图片 [走进自然科学博物馆] 一株 ...

  • 文娱投融资一周回顾 | 36氪3亿A轮;米漫传媒近亿元B轮估值7亿;日更计划近4000万A轮

    太合音乐集团投资"生养之地"天使轮 12月11日,太合音乐集团宣布投资新民族音乐厂牌--"生养之地"."生养之地"由音乐人阿朵创办,旗下拥有 ...

  • 周亏36亿,民航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两天,翼哥看数据,看得非常心酸. 看全民航: 最近一个星期的数据,可谓触目惊心. 1月19日,旅客84.9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45.3%,比2020年同期下降43.6%. 1月20日,旅客9 ...

  • [一周华章33]镜头后的乡愁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2016-08-18 16:40 周华诚 乡愁是什么? 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 [一周华章32]另一种农事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2016-08-11 15:10 周华诚 要写一组有关农事的稿子,同事们面面相觑,最后目光落定在我身上--我来自农村,对土地里的活计比城里长大的他们要熟悉.于是,事情就这么 ...